•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透過評量的方式來探討學生在指對數的數學素養,因此會就「數學 素養之意涵」、「Mogens Niss 的數學能力架構」、「PISA 與數學素養」及「數學素 養與評量」進行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數學素養之意涵

數學素養一詞源於西元 1950 末期,到 1980 年代逐漸受到各國家的重視,甚 至成為課綱中的核心目標。

關於數學素養的意涵,各家眾說紛紜,用以詮釋此概念的詞彙也有所差異,

每位學者所強調的重點不盡相同。觀諸近半世紀來有關數學素養的論述,數學素 養的內涵因時空推移而有所變遷,不同國家、地區的學者有其共同關注的面向,

也有因為社會文化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著重點(游自達,2016)。從游自達此段話 中可知,數學素養的意涵會產生如此的差異,主要來自兩個主要因素——時間、

國家(地區)及文化。

以「時間」層面而言:數學素養的內涵已從早期有關特定數學內容的精熟,

逐步過渡到個體現實生活關聯的思考與批判(游自達,2016)。也就是說現在所 談的數學素養,更重視學生的思考與批判!

以「國家(地區)及文化」層面而言:在英文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Numeracy」、

「Mathematical literacy」、「Mathematical proficiency」、「Quantitative literacy」、

「Matheracy」等皆為「數學素養」的用字。就如同黃友初(2014)、陸昱任、譚 克帄(2006)、Madison 與 Steen(2008)所指出,這些不同用詞和當地文化傳統 有關。相關文獻顯示,英國、澳洲較常使用 Numeracy、Mathematical literacy,

4

美國較常使用 Mathematical literacy、Mathematical proficiency、Quantitative literacy,

來表示數學素養。其中,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使用 mathematical literacy,故此用詞為較多學者使用。以下 將簡述數學素養各用詞的來源及其著重的意義。

Numeracy:源於 1959 年英國的「克勞瑟報告書(Crowther Report)」,此份 報告是數學素養概念最早的起源。作者認為數學能力和讀寫能力一樣重要,

因此將 Numerate 和 Literacy 兩字合併,變成新單字 Numeracy,代表數學素 養。該報告指出 Numeracy 的兩個重要意涵:

(一)對觀察、假設、實驗、驗證等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解;

(二)基於社會定量思考和認識問題程度的需要,透過量化思維去了解所面 臨問題的困難度及問題的形態(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 1959)。

Mathematical literacy:源於 1989 年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所組織的 學校數學標準委員會(Commission 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擬 定的數學改革,提出 Mathematical literacy 一詞表示數學素養。Mathematical literacy 的意涵:個體懂得數學的價值,具備數學能力,能進行數學溝通,

對自己數學能力有信心,能有效的使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NCTM, 1989)。

Mathematical proficiency:源於 2001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簡稱 NRC)下屬的數學學習研究委員會(Mathematics Learning Study Committee,簡稱 MLSC)所發表的報告書——「累加向上:

幫助兒童學習數學(Adding it up: Helping children learn mathematics)」,以 Mathematical proficiency 一詞表示數學素養。Mathematical proficiency 的意 涵:

5

(一)概念理解(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二)程序流暢(procedural fluency);

(三)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四)合宜推理(adaptive reasoning);

(五)具積極傾向(productive disposition)。

Quantitative literacy:源於 1974 年 Jerrold Zacharias 教授以 Quantitative literacy 一詞表示數學素養。Quantitative literacy 的意涵:公民所應具有用以 處理影響自身、國家和所處世界之事物和論證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基本運 算、數線、測量、圖形與地圖運用、利率、統計等方面的概念與運用(Skalicky,

2004)。

Matheracy:源自 1990 年巴西學者 Ubiratan D'Ambrosio 提出 Matheracy 一詞 來表示數學素養。他認為之前各國以讀寫算為基礎的課程,已無法因應當時 的社會需求。因此提出培養學生的讀寫素養(literacy)、數學素養(matheracy)

以及技術素養(technoracy),以因應當下的社會需求。數學素養(matheracy)

是將 mathematics 與 literacy 兩詞合併的結果,意指每一個現代人從所面對的 各項資訊中,提出假設、進行推論、形成結論、進行反思等的整合能力 (D’

Ambrosio, 1999)。

 謝豐瑞(2018b)認為數學素養是「有意圖與能力在恰當時機用數學看待與 探究情境脈絡中的問題」。

1970 年代末期以後,面對國際化、科技化、資訊化等方面的變遷與衝擊,

各主要國家普遍認為新世紀的世界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養,並不只是讀、寫、算 而已,尚必頇具有溝通、高層次思考、問題解決、及基本的科技能力(National Science Board, 1980)。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 1980)指出,解題是數學教 學的焦點,數學是一種思考方法,並重視溝通與學習信心的培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