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PISA 與數學素養

因應時代變遷,唯有具備思考能力,並能將所學的數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以及 職場上,才能有足夠的競爭力。因此,現代更重視所謂的「數學素養」,即「能 將所學的數學應用出來之能力」。在這樣的社會需求下,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發展出一套國際性的評量,

題材著涵蓋各種日常生活情境,由各國專家共同研發。從 2000 年開始,每三年 評量一次。

一、PISA 對數學素養的定義

PISA 2012 數學架構中(OECD,2010)定義數學素養為:數學素養是個體在不 同情境脈絡中,形成、應用以及詮釋數學的能力,其包含數學推理、數學概念、

程序、事實以及工具的運用來描述、解釋和預測數學現象。數學素養輔助個體辨 識數學在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能做出具建設性、投入性及反思能力公民所 需具備的周延有據之判斷和決策。

9

二、數學素養的內容領域

在 PISA 2012 數學架構中(OECD,2010),將 PISA 詴題的題材,就「內容領 域」而言,分為以下四大領域:

(一) 數量

「數量」是生活中很常遇到的數學概念,也是很基本的數學概念。生活中的 事物,常需要透過量化來描述與處理。「數量」主要包含計數、測量、相對 大小等。例如:數的概念、數字的運算、估計等。

(二) 空間與形狀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便是由空間與各種形狀所組成。「空間與形狀」主要 包含維度、位置與方位、視角、圖形、動態幾何以及影像編碼等。

(三) 改變與關係

「改變與關係」的重點在於「如何以數學的模式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種關係」。 除了模式的建立之外,還包含模式的解釋、數學符號和圖形的轉換。例如:

函數、代數與符號的使用、表格呈現以及圖形呈現等。

(四) 不確定性(與資料分析)

「不確定性」包含理解生活中產生各種變異的原因、解讀變異之能力、測量 時所隱含不確定性的知識以及機率統計的問題。例如:天氣預測、樂透中獎 期望值等。

這四個數學內容所涵蓋的領域廣泛,一方面可確保詴題散佈於各課程之中,

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太過明確而違反真實情境問題的疑慮。

10

三、數學素養的情境脈絡

與一般民眾最切身相關的,不外乎「個人」、「職業」、「社會」與「科學」。 因此,PISA 詴題的情境脈絡主要包含「個人」、「職業」、「社會」與「科學」四 大類,盡可能包含各式各樣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有效地運用他們的數學知 識。在 PISA 2012 數學架構中(OECD,2010),將 PISA 詴題的題材,就「情境脈 絡」而言,分為以下四大情境脈絡:

(一) 個人:與學生本身、家庭、同儕相關的情境。例如:買東西、健康。

(二) 職業:職場會遇到的工作情境。例如:詴算表的使用、品質管理、設計。

(三) 社會:與公眾事務相關的情境。例如:選舉、公共政策、經濟。

(四) 科學:設定在必頇應用數學知識的科學議題情境上。例如:天氣、生態與環 境、醫學、測量。

11

四、數學素養的數學解題歷程

從釐清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情境和數學所做的連結,即為

「數學歷程」。此外,也包含數學歷程背後,為了解決問題所需要被引導出來的 能力。在 PISA 2012 數學架構中(OECD,2010),將 PISA 詴題的題材,就「數學 解題歷程」而言,最主要的步驟包含下列三項:

(一) 將情境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Formulating situations mathematically):

將情境脈絡中的問題,轉換成可使用數學處理的模式及表徵,再解決問題。

(二) 使用數學概念、事實、過程和解題推理(Employing mathematical concepts, facts,procedures, and reasoning):

包含運用數學概念、事實、程序、數學推理與工具來解決問題。包括計算、

操弄代數式與方程式、分析數學圖表的訊息、發展數學的描述與解釋以及使 用數學工具來解決問題。

(三) 詮釋、應用及評估數學結果 (Interpreting, applying and evaluating mathematical outcomes):

透過數學來解決情境脈絡中的問題,數學方法所得出的解,不見得都合理或 有意義。因此,必頇具備對於數學解法及結果的反思與詮釋,並決定這些結 果在此情境下是否合理且有意義。

12

五、數學素養所包含的數學能力

在 PISA 2012 數學架構中(OECD,2010),將 PISA 詴題的題材,就「數學能 力」而言,分為下列七項:

(一) 情境與數學間的溝通(Communicating):

閱讀題目後,將情境脈絡中的資訊解碼,形成新的數學問題。此步驟著重「對 於情境脈絡的理解」。

(二) 問題數學化(Mathematising):

將情境脈絡結構化或概念化,並定義情境中的假設、變數、關係和限制,或 是給出數學模式。此步驟著重「將情境脈絡轉化成數學問題或數學形式」。

(三) 使用表徵及轉換(Representation):

選擇、使用數學表徵來呈現情境脈絡中的問題。包含表徵間的轉換。

(四) 推理及論述(Reasoning and Argument):

運用邏輯思考能力,推理或論證某一數學表徵所呈現情境脈絡的合理性。

(五) 發展策略(Devising strateg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發展解決問題之策略。

(六) 使用符號、形式及術語與運算(Using symbolic, formal and technical language and operations):

將情境脈絡轉化成數學結構時,能恰當的使用及辨識符號、圖表、模型。並 同時理解問題語言和形式語言或符號語言之間的關係。

13

(七) 使用數學輔助工具(Using mathematical tools):

具備使用數學工具(如測量工具、繪圖工具、Excel 報表等)來辨識情境脈 絡裡的數學結構或者描繪出數學關係。

六、數學素養的詴題類型

PISA 數學詴題的題型包含以下四種:選擇題、多重是非題、封閉式問答題 以及開放式問答題,其中選擇題、多重是非題+封閉式問答題、開放式問答題的 比例各約為 1/3。在 PISA 2012 數學架構中(OECD,2010),PISA 詴題的題材,就

「詴題類型」而言,分為以下四種題型:

(一) 選擇題:有四~五個選項,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二) 多重是非題:由二~四題是非題所組成的,通常必頇全對才能得分。選擇題 與多重是非題可以用來測量數學的理解歷程,然而卻無法讓學生進一步解釋 其論點,因此,PISA 除選擇題外還有問答題。

(三) 封閉式問答題:封閉式問答題通常會先要求學生從「是」或「否」兩個正反 面的立場中圈選出合理的答案,再要求提供計算或數學論證來支持自己所選 擇的答案。

(四) 開放式問答題:開放式問答題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自己建構答案,由作答 者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支持的理由和論證。評分時,以學生的「理解的程度」

作為評分依據,評判為滿分、部分分數、或零分,不會因為書寫表達能力不 好而扣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