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指對數的數學素養探測問卷」。問卷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指對數基礎題」,第二部分為「指對數地震情境題」。「指對數基礎 題」指的是純數學概念或運算的問題,而「指對數地震情境題」指的是含有數學 概念的地震情境問題。本研究藉由這份問卷取得質與量的資料,質的資料來自學 生填答的文字說明,量的資料來自學生勾選的項目及各種類文字說明的人數百分 比。

本問卷將詴題分為兩部分的原因在於,研究者認為學生面對生活中的情境問 題時,思路卡住或不會處理,不見得是所需要的數學概念不懂或不清楚,而可能 是該概念在學生面對問題時,尚未被喚起,或是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策略之間,尚 未搭起適當的橋樑。因此,將詴題分為「指對數的基礎題」及「指對數的地震情 境題」兩部分,進行比對、分析。問卷內容如表 3-2 及 3-3 所示:

22

表 3-2 問卷內容 Part 1 Part 1 指對數基礎題

1、您認為指數與對數有何關聯?

2、請計算下列各題:

(1) 已知10𝑥 = 20,請問𝑥= (請以 log 表示,不頇計算其數值。)

(2) 已知𝑎 > 0,𝑎 ≠ 1,且𝑐 > 0。當𝑎𝑏= 𝑐時,則𝑏 = (請以 log 表示。)

(3) 已知log 𝑥 = 2,求𝑥 = (4) 求log 103 =

3、請計算下列各題:

(1) 已知:10x = y,請問當 x 增加 1 時,y 會變為原本的幾倍? 倍 (2) 已知:log b = 2a,請問當 a 增加 1 時,b 會變為原本的幾倍? 倍 (3) 已知:log b = 11+2a,請問當 a 增加 1 時,b 會變為原本的幾倍?

4、已知𝑓(𝑥) = 10𝑥,A = 𝑓(2) − 𝑓(1),B = 𝑓(4) − 𝑓(3),請問A、B的大小 關係為何?請將正確的打勾,並說明您的原因。

□ A > B □ A = B □ A < B □ 無法判斷

表 3-3 問卷內容 Part 2 Part 2 指對數地震情境題

1、已知地震規模 M 與能量 E(單位:爾格 erg)之關係為 log E = 11.8+1.5M 請計算下列各題:

(1) 若已知地震規模 M=6.8,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 E 為多少爾格?(請以科 學記號表示)

(2) 若已知地震所釋放的能量𝐸 = 1019爾格,則地震規模 M 為多少?

2、已知地震規模 M 與能量 E(單位:爾格 erg)之關係為 log E = 11.8+1.5M 請回答下列各題:

(1) 請將能量 E 以規模 M 表示。

(2) 地震規模 M 每增加 1,其所釋放的能量 E 會增大為幾倍?

(參考數值:1011.8≈ 6.31 × 1011,101.5 ≈ 31.62)

23

3、以 A 表示「地震規模 M=1 和地震規模 M=2 之間的能量差距」;

以 B 表示「地震規模 M=3 和地震規模 M=4 之間的能量差距」。

您認為下列何者為 A、B 的大小關係。請打勾,並說明您的原因。

□ A > B □ A = B □ A < B □ 無法判斷

4、能量常用另一個單位來度量,稱為焦耳,以符號 J 表示。J(焦耳)與 E(爾格)的關係為

J = E × 107

若在地震規模與能量的關係式中改用 J(焦耳)的能量單位,請問地震規模 每增加 1,其所釋放的能量會增大為幾倍?

5、小霖定義新的「能量單位」,叫做小霖單位,以符號 L 表示。L(小霖)與 E(爾格)之關係

𝐿 = 𝐸 1011.8

請問您比較喜歡下列哪一種能量單位的定法?請打勾並說明您的原因。

□ 𝐿 = 𝐸

1011.8(小霖單位) □ J = E × 107(焦耳單位) □ 都相同 6、若我們不透過 log E = 11.8+1.5M 此關係式(將能量轉換成規模)來定義

地震規模,而是直接將能量的數值 E 當作地震規模,您覺得恰當嗎?請說 明您的原因。

例如:將能量為6.31 × 1011爾格的地震,定義規模為6.31 × 1011; 將能量為10 16爾格的地震,定義規模為10 16

□ 我認為恰當 □ 我認為不恰當

註:詴題分析在第肆章各小節中。

24

在文獻探討中,提到 Mogens Niss 及 PISA 的數學素養架構,分別列出幾項 重要的「數學能力(Mathematical Capability)」。其中,PISA 的架構是從 Mogens Niss 的架構而來,因此兩者有相似之處。以下將呈現 Mogens Niss 與 PISA 的數學素 養架構中,各項「數學能力」的對照,以及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中各施測題目所屬 類別。

表 3-4 研究工具 Part 2 中各題所屬類別

Mogens Niss PISA 施測題目

A.數學思維 a.問題數學化 2,3,4,5,6

B.擬題與解題

C.分析與發展數學模式 c.發展策略

D.數學推理 d.推理及推論 1,2,3,4,5,6 E.數學表徵 e.使用表徵及轉換 2,3,4,5,6 F.符號化與形式化 f.使用符號、形式及術語與運算 1,2,3,4 G.數學溝通 g.情境與數學間的溝通 1,2,3,4,5,6 H.工具的使用 h.使用數學輔助工具

註:研究結果分析會以 PISA 的架構為主,並以 Mogens Niss 的架構為輔作分析。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