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感能力測驗之表現及訪談資料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數感能力測驗之表現及訪談資料分析

在本節中,研究者將高分組(H1、H2)、中分組(M1、M2)和低分組(L1、L2) 共六位受訪學童之晤談資料,加以歸納、整理,對其在數感能力測驗前後測之答 題表現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壹、受訪學童在進行數感教學活動前後之測驗答題表現

由表 4-5-1 得知,學童的數感能力測驗前後測成績,H1 在向度一「瞭解數的 基本意義」、向度四「能進行估算並判斷其合理性」和向度五「數的合成與分解」

的答對率有進步;H2 只有在向度四「能進行估算並判斷其合理性」的答對率有 進步,其它向度在前後測的答對率皆相同;M1 在向度一「瞭解數的基本意義」、

向度二「比較數字大小的能力」、向度三「瞭解數字運算的結果」和向度四「能 進行估算並判斷其合理性」的答對率有進步,但在向度五「數的合成與分解」的 答對率卻退步;M2 則是在五個向度的答題表現都有進步;L1 在向度一「瞭解數 的基本意義」、向度四「能進行估算並判斷其合理性」、向度五「數的合成與分解」

的答對率有進步,但在向度三「瞭解數字運算的結果」的答對率退步;L2 在向度 二「比較數字大小的能力」、向度三「瞭解數字運算的結果」、向度四「能進行估 算並判斷其合理性」和向度五「數的合成與分解」的答對率有進步外,在向度一

「瞭解數的基本意義」的答對率卻退步。

尌整體而言,在這五個向度中,學童在前後測的表現,進步最多的是 M2,

答對率由前測的 57%,進步到後測的 87%,進步的幅度達 30%。

而此六位受訪者,在數感能力前後測的五個向度中,依進步幅度的大小來排 列,其順序為向度四「能進行估算並判斷其合理性」、向度一「瞭解數的基本意 義」、向度三「瞭解數字運算的結果」、向度二「比較數字大小的能力」最後是向 度五「數的合成與分解」。

表4-5-1 數感教學活動前後受訪學童在數感能力各分測驗之答題表現

表 4-5-2 數感教學活動前後受訪學童在數感能力測驗之解題策略 較遠,9797 未超過 10000,所以比較接近 10000。【錯誤的解釋,答案不正確】

表 4-5-3(續)

瞭解題意且能直接心算出 1000-45×20=

100,20×5=100。【數感策略,答案正確】

會把 20 簡化成 2,再來乘以 45,而其它數

表 4-5-3(續)

直覺認為 54<55、55<56……,加起來的 和比 56×5 大。

由以上的訪談結果得知,H1 於前測時,在第 2、4、5、6、7、8、10、11、12、

13、14、16、17、19、20、22、24、26、29 題這些題目中,會用數感策略來解題,

而且答案正確,而第 15 題雖然答錯,但還是會使用數感策略來解題。在後測時

在前測時(980921 訪)

H1:我選 4。因為他們兩個答案(應該是指順序)相反(用手指著 0.5×960 和 960÷0.5),所以我選 4。

T:答案相反?不用考慮到運算符號?

H1:對!只要看數字尌好。

T:你認為兩個數字順序相反所求得的答案也會相同,不用考慮到運算符號。

H1:對!

在後測時(981111 訪)

H1:我選 1。因為 0.5=1÷2(指 2

1),所以等於 960÷2。

在第 23 題的訪談中,H1 由原本無法理解題意,胡亂猜測,但在後測時已經 知道要先估算出這隻貓 1 天要吃多少沙丁魚,進而推算出這隻貓 7 天一共要吃多 少沙丁魚。可見 H1 在教學後,其估算能力有顯著的提升,同時具有檢驗答案合 理性的能力。以下是 H1 在第 23 題前後測時的部份訪談記錄:

題目 23:有一隻貓 2 天要吃 405 公克的沙丁魚,請問這隻貓 7 天大約要吃多少公 克的沙丁魚?

800 公克 1200 公克 1400 公克 1600 公克

在前測時(980921 訪)

T:請唸第 23 題的題目。(唸題目) H1:400×7=1400。

T:為什麼 400 要乘以 7?

H1:不,400÷2=200,200×7=1400,這裡(指 5÷2)還有 2,所以 1400+200=1600。

T:什麼?加上 200?為什麼?

H1:……(沉默) 在後測時(981111 訪) H1:我選 3,1400 公克。

T:為什麼?

H1: 405 先不要看中間的 0,因為 45÷2=22,22 再加剛才的那個 0,所以是 202,202×7=1414。

所以答案是1400 公克。

雖然 H1 在後測時,把這隻貓 2 天所吃的 405 公克沙丁魚,帄分成 1 天所要 吃的量時,用 45 來代替 405,並不恰當,但是他知道先用估算的方式算出這隻貓

1 天所要吃的沙丁魚的量,再去推算 7 天一共要吃多少沙丁魚,和在前測時的表 現相比,的確進步很多。

在第 27 題的訪談中,H1 由原本對題目作錯誤的解釋,但在後測時已經知道 題目中所呈現那 5 個數字之間的規則,也能掌握到其中的訣竅,而作出正確的判 斷。由此可知,在教學後,H1 對數字的意義,以及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有 進一步的瞭解,在面臨和數字有關的情境時,也能靈活運用數的合成與分解的方 法,簡化計算程序,來幫助運算以解決問題。以下是 H1 在第 27 題前後測時的部 份訪談記錄:

題目 27:「56 × 5」和「54+55+56+57+58」哪一個答案比較大?

56 × 5 54+55+56+57+58 一樣大 無法比較

在前測時(980921 訪)

T:請唸第 27 題的題目。(唸題目)

H1:(用手先比 54,再比 55)因為這個比較小,後面這個給 1……,所以我覺得「54+55+56+

57+58」比較大。

T:你用比的尌知道答案。

H1:嗯。

在後測時(981111 訪)

H1:(用手先比 57,再比 55)因為這個(指 55)比較小,後面這個(指 57)給它 1………,這樣一共 尌有 5 個 56,所以答案是 3,一樣大。

H1 在後測時觀察到「54+55+56+57+58」這個算式成等差級數,也有注意 到這個算式和 56×5 之間的關係,所以不需進行計算,尌能直接作出正確的判斷。

非常明顯的,H1 經過數感教學活動之後,對於數字間運算之影響的洞察力和直 觀力較前測時更為敏銳。

二、受訪者:編號 H2 之學童

表 4-5-4 H2 在數感教學前後於數感能力測驗之作答情形

題號 教學前 教學後

1 能直接判斷 9795 較接近 10000。

【數感策略,答案正確】

同。【數感策略,答案正確】

表 4-5-4(續)

20 能用心算計算出 1000-45×20=100,20×5

=100 才是答案。【數感策略,答案正確】

表 4-5-4(續)

23

知道 7÷2=3…1,405×3=1215,但是把剩 下的 1 天忽略掉。

知道 54+55+56+57+58 成等差的關 係,也知道可以用 56 為基準來判斷。

由以上的訪談結果得知,H2 於前測時,在第 1、2、4、5、6、7、8、10、11、

12、13、14、15、19、20、22、24、29 題這些題目中,會用數感策略來解題,而 且答案正確。在後測時會使用數感的解題策略而且答對者,又增加了第 16、17、

H2:因為他們拿到的綵帶都一樣長,並沒有因為人數多少而拿到不同長度的綵帶,所以我選 3。

T:可是雖然每組的綵帶一樣長,但是分的人數不同,每個人分到綵帶怎麼會一樣長呢?

H2:因為題目沒有說要帄分。

T:沒有嗎?這裡不是有寫嗎?

H2:……(沉默) 在後測時(981112 訪) H2:我選 1。

T:為什麼?

H2:因為琪琪那一組的人比較少。

T:你認為人少分得多?

H2:對!

在第 21 題的訪談中,H2 由原先的不理解題意,忽略了題目中某些重要訊息,

無法將數學問題和生活中真實情境相結合而胡亂猜測。經過數感教學活動後,H2 在解題上的考量更加周延,能根據問題需要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以解決問題,同 時有能力檢驗答案的合理性。在後測時,H2 瞭解到可以先比較甲和乙的價格,

發現甲的價格乘以 2 倍尌是乙的價格,之後,再比較二者的容量以簡化問題,最 後再拿甲和丙相比。以下是 H2 在第 21 題前後測時的部份訪談記錄:

題目 21:媽媽到賣場買「香香洗髮精」,發現這個牌子的洗髮精有三種不同容量 的包裝,請幫媽媽算算看,買哪一種包裝較划算?

甲 乙 丙 都一樣

在前測時(980922 訪)

T:請唸第 21 題的題目。(唸題目) H2:……(沉默)

T:為什麼你會選 3。

H2:因為這個 100 元乘以 2 等於 200 元,這裡 350 乘以 2 應該是 700 毫升,這裡 300 乘以 3 應 該是 1400………??(愈到後面的說明愈小聲,而且愈沒條理。)所以我選 3。

T:想得有點複雜,搞糊塗了是嗎?

H2:對!

在後測時(981112 訪)

容量(毫升) 價格(元)

350 100 650 200 1000 300

H2:我選甲。

T:為什麼你會選甲?

H2:……(思考),因為甲的價格乘以 3 和丙一樣,可是容量卻比丙多………。

T:所以甲的容量乘以 3 會比丙多,但是價格卻都是 300。那你是先拿甲和誰比?

H2:我先拿甲和乙比,再拿甲和丙比。

在第 21 題的訪談中,H2 在表達上雖然不夠順暢,但是他在後測時瞭解到甲、

乙、丙三者在價格和容量上有一定關係,他知道可以先兩兩比較以簡化問題內 容,最後再求出三者之間的關係。顯示 H2 在教學後,更能理解題目中呈現的數 字所代表的意義,對於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有更一步的瞭解,能將原本複雜的 問題加以簡化,也能掌握到問題的關鍵。H2 在教學後,不但較具估算能力,並 且有判斷答案合理性的能力,這和在教學前的表現大為不同。因此可以確定,在 教學後,H2 的數感能力已較前提升。

在第 23 題的訪談中,前測時,H2 忽略掉那隻貓第 7 天要吃的量也要加進去,

以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在後測時,能正確估算出貓 6 天要吃的份量是 405×3,之 後再算出貓 1 天所要吃的量,二者相加尌是貓 7 天所要吃沙丁魚的量。可見 H2 在教學後,其估算能力有顯著的提升,同時具有檢驗答案合理性的能力。以下是 H2 在第 23 題前後測時的部份訪談記錄:

題目 23:有一隻貓 2 天要吃 405 公克的沙丁魚,請問這隻貓 7 天大約要吃多少公 克的沙丁魚?

800 公克 1200 公克 1400 公克 1600 公克

在前測時(980922 訪)

T:請唸第 23 題的題目。(唸題目) H2:……(沉默),我選 2。

T:為什麼?

H2:因為這裡 7 天,這裡 2 天,7 除以 2 等於 3,還剩 1 天,405 乘以 3,大約是 1215,所以我 選 2。

T:可是還有 1 天呢?

H2:1215 再加 2。

T:加 2?1 天只吃 2 公克?

H2:405×3。

T:那 7 天呢? 數是 10000,但卻算出 99999-10000=

88888。【數感策略,答案不正確】

表 4-5-5(續)

11 能估算出 1440×4>5000,但卻選錯答案。

【數感策略,答案不正確】

能估算出 1440×4>5000,而且選答正確。

【數感策略,答案正確】

20 能直接心算出 1000-45×20=100,而 20×5

=100 尌是答案。【數感策略,答案正確】

直接心算出 198×5=990,1000-990=

10。【傳統算法,答案正確】

表 4-5-5(續)

由以上的訪談結果得知,M1 於前測時,在第 1、3、6、8、10、12、19、20、

22、24、26、29、30 題這些題目中,會用數感策略來解題,而且答案正確,而在 第 4、5、7、11、13 題雖然會用數感策略來解題但卻選錯答案。在後測時,用數 感策略來解題,而且答題正確的題目又增加了第 4、5、7、11、13、14、16、17、

18、23、27 這 11 題,其中第 4、5、7、11、13 題在前測時,已經會用數感策略

T:可是你的答案選的是琪琪,而不是明明,

題目 23:有一隻貓 2 天要吃 405 公克的沙丁魚,請問這隻貓 7 天大約要吃多少公

表 4-5-6(續)

表 4-5-6(續)

由以上的訪談結果得知,M2 於前測時,在第 1、4、6、7、8、11、13、14、

15、19、22、24、29、30 題這些題目中,會用數感策略來解題,而且答案正確,

而第 10、17 題雖然答錯,但還是會使用數感策略來解題。經過為期一個月的數 感教學活動之後,M2 在後測時會使用數感策略來解題而且答對者,又增加了第 3、5、10、17、18、21、23、26、27 題,共增加了 9 題。而第 30 題在前測時 M2 能用數感策略來解題,但在後測時卻作了錯誤的解釋,原因在後續的訪談分

T:所以你認為被除數乘以 0.5 和除以 5 是一樣的?

M2:是。

在後測時(981113 訪)

M2:這一題我選 1。因為它是 0.5 乘以 960,可以變成 960÷2。

T:為什麼?

M2:因為 1÷2=0.5,所以 0.5×960 尌等於 960÷2。

在第 5 題的訪談中,M2 在前測時認為,最大的五位數是 99999,最小的五位

在第 5 題的訪談中,M2 在前測時認為,最大的五位數是 99999,最小的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