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文本分析後的文本提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將所蒐集到的資料,依研究目的加以分析做綜合歸納,包括研究前的準 備階段、教學規劃,建構過程的實施紀實、檢討省思,最終探討理論與教學理念 的轉變。在閱讀教學的實施上,事前研究者分析文本提出研究者預設的問題,培 養幼兒感受到文本背後深層的意義,選擇文本上以色彩和情緒連結為主要選擇重 點,落實幼教研究者文本分析與幼兒閱讀理解的教學重點,並以三角檢證的方式,

重現教學現場的實例,對教學成果做一客觀的檢核,以供參考。

本章將探討研究者文本分析之內容以及研究者在課堂上所運用的提問,並對 幼兒在文本中閱讀理解的情形加以討論,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呈現研究者文本 分析後的閱讀教學設計,第二節探討研究者在教學歷程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成長。

第三節討論幼兒閱讀理解能力與學習成效。最後第四節討論研究者針對教學、研 究歷程之省思。

第一節 文本分析後的文本提問

好的提問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以及引發幼兒的討論、引導幼兒去發現文本之 中所隱藏的訊息。因此,提問的設計是相當重要的關鍵。教師要如何設計好的提 問也需在文本分析時能有所觀察、理解、詮釋。教師對文本的詮釋觀點涉及對文 本社會文化脈絡的理解、自己本身對文本的感受,在文本中不斷的反覆釐清、辯 證、釐清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涵,是教師需要磨練與精煉之處。

在設計問題時,研究者不斷省思提出的問題是不是符合作者傳達觀點、提問 的先後順序、孩子的舊經驗以及可能的回答、是否可以幫助孩子思考等,這些都 是教師在文本分析所需思考及設計的教學架構。此外,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須依 照幼兒的回應做統整文本的歸納,並期望孩子能從跨文本的比較引導出幼兒對於 色彩敏銳度有所覺察與認識。

以下分述實施閱讀教學研究者的行動歷程的提問設計及執行中的提問省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修正,在此一歷程之中,提升自我的專業及提升幼兒閱讀理解能力。

一、 研究者文本分析的提問設計

(一)第一階段問題設計、文本角色情緒與色彩明暗之間關連

每本文本問題的設計研究者都需扣緊文本所要傳達的主要目標,在第一 階段研究者所預設的目標在於能覺察暗色系與亮色系之間與情緒的改變。研 究者選擇從三本文本著手《討厭黑夜的席奶奶》、《第五個》、《眼淚海》,

此三本文本都有負面的情緒,如:討厭、緊張害怕、難過。作者使用的色彩 可以分析出同樣都是負面的情緒卻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也展現出作者不同面 對負面情緒的思維。像《討厭黑夜的席奶奶》不顧一切地討厭、使盡各種方 法趕走但卻徒勞無功;亦或者像《第五個》觀察、等待,最後坦然面對自己 的恐懼;而《眼淚海》改變悲傷的態度,運用明亮的黃色讓人感受釋放出負 向能量,才能得到更多正向能量。研究者在文本分析中,可以看出負面情緒 的轉換很重要的是主角的個人想法的改變,也是作者想要傳遞的態度,人生 中很多不開心的事情是不可以避免,但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想法。

如果三本文本中要傳達的中心思想、情感要由幼兒自主閱讀,進而體會 到是不容易的,因此,研究者在文本分析過後設計第一階段藉由色彩由主要 傳遞的媒介,帶領孩子先觀察三本文本的色彩,在探討色彩所蘊藏的意義。

1、「明與暗」和「歡與憂」之關聯

第一本《討厭黑夜的席奶奶》可以感受到前面黑夜的單一色系直到最後 文本透露一點亮色的光芒,首先要釐清的是:「席奶奶問什麼要討厭黑夜?」

因此,研究者先預設第一個問題為:

Q1:「黑色晚上有什麼東西跑出來?這些東西你感覺如何?」

然後,研究者希望能針對文本色彩做覺察,因此預設以下兩個問題:

Q2:「這些感覺和什麼顏色有關係?」

Q3:「那想到這些顏色你會想到什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文本中席奶奶運用相當多的手段來趕走黑夜,甚至有些方法讓幼兒都覺 得不可能而覺得可笑。但這也是吸引幼兒的趣味點,到最後這些徒勞無功的 方法只讓席奶奶更累。太陽依舊升起,而席奶奶卻享受不到黑夜過去之後白 天的美好。面對不可改變的事實,席奶奶想盡一切辦法杜絕卻無效。黑白的 畫風代表著席奶奶根深蒂固的想法,而最後的太陽光代表著些許的諷刺。

圖 3《討厭黑夜的席奶奶》色彩差異之對照

資料來源:Cheli Durán Ryan,(1992).林良(譯)。《討厭黑夜的席奶奶》。臺北:

遠流出版社。

在此文本當中,研究者的提問點出色彩與具體物品的連結,再進一步連 結到感受,藉由對照極大的色彩,可以明顯的感受出色彩不同的對照給予人 的感受有所不同。接著,加入第二本文本《第五個》能更加深幼兒的感受。

由《討厭黑夜的席奶奶》畫風黑白,轉換到《第五個》灰灰暗暗的小房 間只露出一盞燈光,在文本分析後預設以下問題,目的希望藉由觀察同一空 間中的明暗燈光,可以感受到五位五體不足心情的感受。

Q1:「這五個人你們覺得他開始的心情是怎麼樣?從門出來心情又是怎麼樣?」

Q2:「那這本書的黑色給五個客人什麼感覺?誰是最害怕的?為什麼?」

Q3:「那這本書的顏色和之前哪一本書很像?」

前兩個問題主要希望幼兒感受出五位客人不同的緊張程度。待在同一個 黑暗的空間越久,所感受緊張的程度就會越大。而中間的一盞明燈也很明確 地點出每個主角的動向,也瞬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門後的光芒,讓人既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待卻又害怕受傷害。最後一個問題主要跟前一本文本作互文的對應,讓幼兒 可以更感受出明與暗和情緒正向、負向之間的關係。

圖 4《第五個》燈光隨主角轉換之圖示

資料來源:Norman Jung,(2001).高玉菁(譯)。《第五個》。臺北:三之三出版社。

第一階段最後一本文本選擇運用《眼淚海》作者清楚轉換負面情緒到明 亮的色彩。研究者選用此文本的用意為在面對不如意的事物時,作者的態度 是面對與接受自己負向的情緒,再逐漸轉變為正向。文本全運用亮黃色為基 底,與前兩本落差極大,相當容易比較、對照色彩之文本。

文本分析後研究者想要讓幼兒讀出這層意涵的關聯,因此設計以下問 題:

Q1:主角早上的時候發生什麼事情,讓他心裡很難過?

Q2:為什麼主角這時候開始心情變好了?

Q3:為什麼眼淚海這本書裡面要用很多的黃色?

圖 5《眼淚海》 主角暢遊眼淚海之圖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資料來源:徐賢(2010)。張琪惠(譯)。《眼淚海》。臺北:三之三出版社。

此文本最趣味的點在於眼淚都流成海,那可想見主角心中是多傷心以及 難過。但主角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運用幼兒的想法「玩樂」最重要,

悠遊在眼淚海當中,這是幼兒可以體會轉換負面情緒的方法,如此貼近幼兒 的思考。亮黃色代表著作者即使面對很多的困難、挫折,只要改變想法還是 可以讓自己轉變情緒。

此為第一階段研究者設計的提問,第二階段延續第一階段研究者所提供 的經驗,由色彩明與暗延續到彩度的轉變,進而連接到與文本主角情緒轉變 的歷程。

(二)第二階段問題設計與文本角色情緒與色彩彩度之間關連 1、「彩與黑」和「歡與憂」之關聯

第二階段第一本文本《魔奇魔奇樹》除覺察明與暗的關係外,色彩轉變 到彩色的部分與文本主角的情緒有所相連。主角豆太心裡害怕半夜看到魔奇 樹,所以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但爺爺半夜生重病又需要出去找醫生。豆太的 心裡掙扎與改變以及突破的歷程投影在魔奇樹、人物顏色的變換上。因此研 究者預設以下問題:

Q1:想一想魔奇魔奇樹總共變換出幾種顏色? 是什麼時候?

Q2:為什麼豆太去找醫生回來的時候魔奇魔奇樹會發光?

Q3:那你們覺得豆太是勇敢的還是膽小的?

上述三個問題是研究者分析魔奇樹之文本,其黑暗或單一色彩轉換為彩 色的原因與豆太由害怕膽怯轉變到勇敢跨出心中的障礙相關。另外,文本中 魔奇樹的顏色恰好也反應豆太心裡的感受,豆太內心的恐懼所以看到的樹也 是如此的恐怖,而當心中的恐懼被克服後,看到的魔奇樹也轉變為彩色,因 此,研究者又預設以下兩者問題探討樹與主角關係:

Q4:請問魔奇魔奇樹是什麼顏色? 這時候豆太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圖 6《魔奇魔奇樹》主角與魔奇樹單一顏色之圖例

資料來源:齋藤隆介(2001)。林真美(譯)。《魔奇魔奇樹》。臺北:和英出版社。

Q5:魔奇魔奇樹變彩色,爺爺和豆太變什麼顏色? 為什麼跟魔奇魔奇樹一樣?

圖 7《魔奇魔奇樹》主角與魔奇樹轉換彩色之圖例

資料來源:齋藤隆介(2001)。林真美(譯)。《魔奇魔奇樹》。臺北:和英出版社。

2、文化層面的文本分析

第二階段第二本文本《三個強盜》作者是湯米·溫格爾(Tomi Ungerer),

1931 年出生於法國。二次大戰後他便選擇插畫工作,因為幼年失怙,童年 又多在戰亂與貧窮中求生,溫格爾對於他生存的年代和國家所面對的一些戰 爭、社會動亂,總有深刻的體會。創作的故事《三個強盜》常隱藏着諷刺的 意味,強盜隱藏著溫暖的內心幫助他人,卻又是溫和幽默的。在戰亂中有比 強盜搶人錢財更可惡的行為,如同《三個強盜》中姑媽,假借名義開設孤兒 院,但卻虐待童工,並與政府高官合作賺取暴利,這也是作者為什麼要改變 強盜既有的形象,讓讀者發現善惡並非表面。

1931 年出生於法國。二次大戰後他便選擇插畫工作,因為幼年失怙,童年 又多在戰亂與貧窮中求生,溫格爾對於他生存的年代和國家所面對的一些戰 爭、社會動亂,總有深刻的體會。創作的故事《三個強盜》常隱藏着諷刺的 意味,強盜隱藏著溫暖的內心幫助他人,卻又是溫和幽默的。在戰亂中有比 強盜搶人錢財更可惡的行為,如同《三個強盜》中姑媽,假借名義開設孤兒 院,但卻虐待童工,並與政府高官合作賺取暴利,這也是作者為什麼要改變 強盜既有的形象,讓讀者發現善惡並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