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目的說明從幼教研究者的角度去詮釋文本分析的意涵,並檢視它對幼兒 閱讀理解的意義以及彼此間的關係。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 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解釋,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始自研究者對幼教現場的觀察

「故事開門,請掌聲鼓勵鼓勵!」此研究來自於一位幼教工作者,一年 來對自己班上的孩子聽故事時的觀察。聽故事是一種魔力,吸引著老師以及 幼兒,每當老師只要說故事開門,孩子們就會投入專注的眼神盯著老師手上 的繪本,並迫不及待地拍手希望故事趕緊地揭開序幕,老師運用聲音、表情 甚至誇張的動作將故事淋漓盡致地傳遞給幼兒,在這當下,研究者感受到幼 兒聽故事時,那種專注在故事之中聆聽的神情,令研究者為之動容。但在學 習區時間時,為何選擇語文區的幼兒總是最少,或是幼兒對於研究者沒有說 過的繪本總是很少能獨自閱讀,許多幼兒第一選擇的繪本總是研究者說過的 繪本。因此,研究者推想是否幼兒對於繪本他們是喜愛的,但缺乏與文本互 動的能力。

繪本與一般故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圖畫來呈現故事的風格和基調,

強調閱讀者視覺效果的重要性,幼兒階段能夠了解圖畫的表徵意義,並藉由 圖畫去認識理解文本之內容。因此,圖畫佔幼兒理解是如此重要的角色,而 圖畫又包括顏色、線條、畫面大小、色調變化等元素組合而成。色彩是圖畫 最基本的元素,色彩在繪本中常有象徵的意義。我們對各種顏色的反應是來 自這些顏色與某些自然物的聯想,也就是說,藍色象徵著憂鬱、綠色代表生 長與富饒、灰色表示絕望以及冷漠,運用不同顏色來表達心裡的情緒。幼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在平常的生活周遭就常感受到充滿各種顏色,顏色是幼兒最容易觀察到的部 分,但幼教老師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時往往忽略色彩是有聯想以及能帶給讀 者不同感受的,研究者思考幼教老師常忽略的圖像符號意義是否就是幼兒能 自主與文本互動的能力。

經研究者幾年的觀察下來,幼教老師使用繪本是以成人的角度,首先關 心文本中的文字所要傳達文本的內容,而圖畫只是輔助文字的內容,但圖畫 中的顏色、畫面大小、配置等等卻被忽略其隱藏的意義所在,而這些圖畫的 意義恰巧是幼兒在自主閱讀時所能理解的元素,獲取訊息能力的培養。幼教 老師雖使用繪本進行教學,但卻未對繪本中的圖文有所了解,與幼兒共讀繪 本只能提供表層上的線索,對幼兒閱讀能力是否有幫助,實在令人擔憂。

我帶著我所疑問的問題再進一步的反思到自己所實習、工作的幼兒園。

幼教老師通常運用繪本作為訓練的載具、課程的引起動機或是在空閒時間做 為轉銜活動的工具;或是透過繪本去教導幼兒形成某種品格教養,亦或是某 種待人處事的態度。幼兒從圖畫之中去了解故事之中角色的規訓,但卻未提 升幼兒閱讀繪本之中的理解能力。令研究者反思一本繪本的功能就單單只是 做為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專注力,亦或是達成老師引起動機的工具?

回歸到目前幼教現場課程實施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暫行大綱的語文領 域中,繪本並不只是工具,而是文學的陶冶,老師和幼兒一起領受繪本中圖 像的創意與變化、文字的美和故事帶來的各種感覺,享受發現圖像細節的驚 喜。幼兒能從文本中體會文學的樂趣,並對所閱讀的文本給予不同的回應。

一位幼教老師需要具備怎麼樣的能力才能帶領幼兒體會文學之中的奧秘?

而非只是傳達故事內容的演員,這是研究者一直深思專業幼教老師要如何運 用幼兒有興趣的繪本提升閱讀的能力。

專業的幼教老師需具有後設思考的能力,從選取繪本、進行分析、詮釋、

提問等設計課程能力,讓幼兒在繪本之中尋找線索、主動思考、提出問題以 檢視能力有所提升,繪本不只是繪本,幼教研究者之分析繪本能力才能有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提升。研究者思考幼教教師的能力需要強化,研究者在選用文本的過程當中,

研究者是否還需要事前分析文本的能力,在文本分析的過程之中能夠了解文 本中隱藏的訊息並獲得重要的焦點。這些隱藏的訊息不是幼兒自己閱讀時能 夠發現的,需要經由研究者精準、適時的提問、對話之後,幼兒再次閱讀文 本才更能了解文本中所隱含的意義。幼兒閱讀理解能力上經由自身的先備經 驗,去連結圖畫所要代表的意涵,推論文本背後更深一層的意義,讓幼兒往 後能夠自己自主閱讀的重要策略,提高幼兒與文本互動的能力。

因研究者開始對於說故事這件事有些許的改觀,試著自己本身開始先從 孩子最貼近的文本--繪本文本分析,並運用不同的提問試圖引發幼兒看文本 之中的不同面向,而引導出幼兒有更深一層的思考、理解。第一次研究於 104 年 8 月 3 日到 14 日為期兩個禮拜的初期探索觀察期間,令研究者感到 意外的是,經由研究者做文本分析後,研究者所提出的問題可以更切中文本 中作者所要傳達出的想法,而幼兒更可以觀察到繪本不同的意義。如在《菲 菲生氣了》文本中,研究者文本分析中發現文本之中作者運用色彩表達文本 中的情感,因此研究者在說完故事之後提問:「生氣時是什麼顏色?那不生 氣的顏色又是什麼顏色?為什麼?」孩子:「生氣是紅色,因為像火山爆發一 樣。不生氣是藍色,因為藍色是水,水可以把火澆熄。」孩子的回答頓時讓 我感受到,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幼兒並非只是單純地享受聽故事的樂趣,在 研究者的提問下讓幼兒有機會更深一層次的思考,也能夠表達出自己更多不 一樣的看法。

研究者試想要以色彩作為分析文本作者所表達情緒的重點,研究者分析 之後進一步提出對文本之中色彩的感受,幼兒連結自己的先備經驗,理解到 文本中圖畫的象徵意義,進而推論出文本中作者選用色彩的涵義,增進幼兒 閱讀理解的能力。

故本研究試圖在學前階段運用最貼近幼兒身邊的文本-繪本中的圖畫為 理解的符號,在學前階段能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為首要元素,再增進研究者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身對文本分析的專業素養後,進行閱讀理解的教學提問,運用何種合宜的方 法以及材料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並給予幼兒進入小學前開啟閱讀的一扇窗,

讓閱讀的能力成為伴隨幼兒終身學習的夥伴,乃是本研究探討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