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國家決策的內外環境對於國家行為的影響,個人層次則著重於決策者之心裡、

認知和意識形態等對國家行為的影響。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強調國際層次的分 析,強調國際權力結構對於國家行為和國際事件有著決定性作用。隨著國際政經 結構的改變,國際關係研究單獨偏重國際層次分析的情況有了改變。例如 Peter Katzerstien 等人便強調由於發展水準、經濟結構等差異,國內不同政治、經濟和 社會團體對於特定問題會採取不同立場,進而影響國家對外行為。7研究架構如 圖 1-1 所示:

圖 1-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一、日本與東南亞

荒井利明(Arai Toshiaki)所著《ASEAN と日本》一書從東協創立開始談起,

內容包括日本的對亞洲認識(興亞與脫亞)以及戰後透過戰爭賠償開始展開的對 東協外交。8作者認為日本對東南亞的態度從 1995 年左右開始有了顯著的變化,

7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市:揚智出版社,2007 年),頁 160。

8 荒井利明,ASEAN と日本―東アジア経済圏構想のゆくえ,(東京都:日中出版,2003 年 12 月),頁 152–203。

國家層次

個人層次

國際層次

日本 外交 政策

東協國家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97 年 1 月訪問東南亞五國的橋本龍太郎(Hashimoto Ryutaro)首相在新加坡的 演說與過去歷任首相不同,並未提到否定軍事大國化或針對過去反省的言論,而 是著眼於日本將與東協建立起「新合作關係」9,充實領導人之間對話、在文化 面與反恐、環境、人口、愛滋等國際社會面臨諸問題上的共同合作等。並強調美 日安保體制對於亞洲的重要性。繼任橋本的小渕恵三(Obuchi Keizo)首相於 1998 年 12 月在越南河內的演說也和橋本相同,皆未觸及對過去的反省或軍事大國化 的否定,除了言及美國的存在及美日安保對東亞的重要性外,尚強調「亞洲再 生」、「重視人類安全保障」、「進一步推動知識研究的對話交流」。小泉純一郎

(Koizumi Junichiro)首相在 2002 年 1 月於新加坡的演說中談到日本派遣自衛隊 到柬埔寨、莫桑比克進行 PKO 活動,認為日本將在東南亞與東協會員國共同對 確保區域安定作出積極貢獻。荒井認為,日本打算在政治安保面作出與其經濟力 量相符的作為此點,亞洲國家與人們已無太大異議,而重點在於日本要扮演什麼 樣的角色,為此日本需要提出一個明確的亞洲政策。10山影進(Yamakage Susumu)

亦認為日本.東協合作的將來除了東協各會員國本身的意象,還受制「ASEAN

+3」的同伴中國、韓國的影響,非日本可以單獨進行的。因此日本單一國之力 可以做到的就是確立明確的亞洲政策,並將明確定位東協的位置。21 世紀的日 本.東協關係是左右日本在亞洲存在哪種位置的一個重要要素。11

荒井認為東亞的經濟整合正是東亞共同體的胎動,然而面對中國崛起並積極

推動區域整合(從中國於 2000 年 11 月對東協提出 FTA 共同研究,試圖消彌東 協諸國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威脅感可見一斑),日本要採取的不是對抗中國 或與中國相爭領導權,日本需要的是與中國競爭性的協調。日本應該將中國與東 南亞視為一自由經濟圈,平衡活用對中投資與對東南亞投資,從中建立有效的區 域分工體制,為維持甚至擴大日本在東亞的存在,日本應追求與東協,及中國、

9 原文為「新たな協力関係」

10 同註 8,頁 203–205。

11 山影進,東アジア地域主義と日本外交,(東京都: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2003 年 7 月),頁 37–38。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韓國的 FTA,在東亞經濟統合上建立起全面性的關連,已成為東亞共同體創設的 推進力。12

二、經濟貿易政策

《アジア経済論》一書從東亞歷史發展過程開始,分析東亞國家工業化政策 成功地從進口代替轉變為出口主導型工業,經過一段順利的經濟成長其,而後卻 遇上泰銖暴跌的金融危機,各國遂採取嚴峻的緊縮政策約 3 到 5 年才克服危機回 歸正軌。文中指出金融危機發生原因主要是新興市場的資本自由化是極具危險性 的政策選擇,在資本市場尚未發展完全時,各國過度信任市場機制,而並未清楚 認知危險性所導致。而在往後的復甦過程中,恰逢全球的貿易、生產量擴大提供 東亞的經濟回復相當有利的條件,而配合各國採取的財政擴張政策,藉由擴大內 需及整頓社會安全網絡達到促進景氣的效果。今後為維持東南亞經濟成長,亞洲 各國國內及區域內金融市場的培育、人力資源再開發和技術革新的重要性不可言 喻。13

而日本與東亞的經濟關係,隨著東亞各國顯著成長,日本的貿易重心也從北 美移轉到東亞,例如 1993 年起日本對東亞貿易黑字超越北美貿易黑字可見一 斑。針對此,學者青木健(Aoki Ken)指出日本對東亞依存度加深的同時,東亞 對日本的依存度卻正趨下滑。他稱此為「非對稱結構變化」,並向日本發出警告,

而中國對東協的影響力正在加強這種非對稱結構改變的傾向。中國與東協各國締 結自由貿易協定後關係更加緊密,可能加速日本邊緣化。日本應該利用在東南亞 國家中的高度存在感,以此促今日本的經濟再生。14

進入 1990 年代後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結潮流在全球擴散,繼北美自由貿易協 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簡稱「NAFTA」)締結及歐洲聯

12 同註 8,頁 238–241。

13 西澤信善「序章 アジア経済の分析視点」,收於北原淳、西澤信善編著,アジア経済論,(京 都市:ミネルヴァ書房,2004 年 11 月),頁 5-12。

14 青木健,「日本と東アジアの関係」,收於北原淳、西澤信善編著,アジア経済論,(京都市:

ミネルヴァ書房,2004 年 11 月),頁 278-289。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盟(European Union,以下簡稱「EU」)成立後,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以下簡稱「AFTA」) 於 1992 年設立。往後 20 年間,東亞地區的自 由貿易協定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人推斷締結自由貿易協定潮流的起因是戰後國 際貿易秩序中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 簡稱「GATT」)、WTO 等多角貿易體系在 90 年代末的停滯所造成。由於 WTO 的 會員數目眾多,談判議題非常廣泛和複雜,因此達成協議的困難度很高;另受到 發展中國家的反彈和經濟全球化負面效應(如貧富差距拉大和農業爭議)的影 響,WTO 談判進展受到很大的延宕。近年 WTO 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展並 不順利,因此雙邊和 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 變多了起來。15但是學者平川均

(Hirakawa Hitoshi)認為若從東亞 FTA 締結歷史來看,倒不如說 1997 年爆發的 東亞金融危機才是背後最大的推手。16

東亞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協定始於 1997 年東亞金融危機時韓國的提議,當時 日本的對外貿易政策亦開始從多邊轉為雙邊,緊接著中國的加入,整體締結流程 以東協為軸心展開。其中過程則是中國帶頭,日本緊追在後的狀態。在金融危機 發生後,區域金融合作急速進展,東協加三的組織也朝向制度化發展。其中值得 注意的地方在於,中國把締結 FTA 當作經濟合作的骨幹,並且積極利用東協加 三或東協加一等高峰會議在推進和東協的 FTA。總而言之,在東亞地區,FTA 的推動被視為區域合作中重要的一環持續進展著,而區域合作又延伸出東亞共同 體等議題。17

從 1990 年代開始,中國崛起對東亞經濟造成重要影響。中國工業化程度不

但進行得比東協國家更加快速,同時也開始進攻各種市場。這對東協國家來說是 一大威脅還是機會,有不同學者提出不同看法。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的越南學者

15 李隆生,<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三 十三期,(2006 年 9 月),頁 108。

http://www.rchss.sinica.edu.tw/capas/publication/newsletter/N33/33_03-1.pdf

16 平川均「第 8 章 地域統合の意義と課題」,收於北原淳、西澤信善編著,アジア経済論,(京 都市:ミネルヴァ書房,2004 年 11 月),頁 191。

17 同前注,頁 194-208。

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ran Van Tho 認為東協的工業品出口額度雖不比中國多,實際上仍是增加了許 多。而針對直接投資的部分,雖說往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大幅度成長,但是對東協 的直接投資並沒有因而停滯。至少中國的發展對東協來說不是零和遊戲。但是從 中國經濟的規模與成長速度來看,未來極有可能會帶給東協國家衝擊。為了緩和 中國急速發展所帶來的衝擊,除了要讓東協國家的產業結構高度化,亞洲層級的 產業結構調整也是必須的。而日本在這些領域中正好可以發揮很大的功用。18

在 2000 年朱鎔基倡議中國十年後與東協締結 FTA 當時,學者木下俊彦

(Kinoshita Toshihiko)認為日本毋需過於著急,中國雖具有未知的可能性,但是 日本與東協乃是互相信賴的夥伴關係。中國與東協國家在貿易上有許多競合面,

容易發展成零和遊戲,反觀日本與東協或是(日本與中國)則較接近互補關係。

儘管如此,日本也不能太過樂觀。例如針對印尼、馬來西亞等對 FTA 較不積極 的國家,中國便開出優惠條件:在締結 FTA 之前可事先降低木材、棕櫚油、熱 帶水果等關稅。相較於此,日本非但不提出讓利,而且一項一項鉅細靡遺的談判,

可能讓東協國家對談判疲乏,導致雙方難以得到原本可以享受的美好果實。而日 本在支援東協方面則可以從幾個面向著手。其一:提供日本市場,特別是開放東 協諸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林產品。然而這尚有待日本國內政治改革的配合。其 二:協助改善投資環境,包括整備社會基礎建設、技術教育、法律整備等軟、硬 設施上的協助。其三:支援東協國家中小企業養成。需要注意的是,針對第一點 的市場開放,若日本首相或政府不提起勇氣處理日本的農業保護政策相關問題,

可能讓東協國家對談判疲乏,導致雙方難以得到原本可以享受的美好果實。而日 本在支援東協方面則可以從幾個面向著手。其一:提供日本市場,特別是開放東 協諸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林產品。然而這尚有待日本國內政治改革的配合。其 二:協助改善投資環境,包括整備社會基礎建設、技術教育、法律整備等軟、硬 設施上的協助。其三:支援東協國家中小企業養成。需要注意的是,針對第一點 的市場開放,若日本首相或政府不提起勇氣處理日本的農業保護政策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