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日本對東協國家經濟貿易政策之分析

第二節 日本-東協自由貿易協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保區域政治、經濟的安定。而對於和日本經濟關係緊密,且存在較高貿易壁壘,

會傷害日本經濟利益的國家或區域則必須優先締結EPA/FTA。從政治外交及實 踐可能性基準來看,日本最優先的交涉對象為韓國及東協。與韓國與東協建立起 堅固的經濟關係後,從中長期的眼光來看,其次為其他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東亞 國家。

第二節 日本-東協自由貿易協定

強化與東協間關係是日本對亞洲外交的基礎之一。日本與東協的經濟關係是 由包含了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等多層關係所發展起來的。加強與東協關係,

在全球化過程中賦予其相應位置是一個重要的政策課題。因此當中國與東協進行 締結 EPA/FTA 相關交涉時,對日本來說,在東協的經濟安定是東亞安定不可或 缺的要素此一認知下,日本也應該透過 EPA/FTA 與東協取得平衡經濟關係。就 算是為了達成東亞全體經濟合作這個目標,日本與東協 EPA/FTA 也應成為東亞 經濟合作的核心。188此節將從國際層次、國內層次、國家層次探討影響日本與東 協簽定 EPA 的要因。

一、日本與東協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意象

在2002年1月日本首先與新加坡簽署了第一份EPA,始於1999年12月新加坡 吳作棟前首相訪日。在與小渕前首相的會談上,兩國同意由產官學的專家開始著 手EPA相關共同研究,從2000年3月到9月期間共舉辦了五次研討會議。而2000 年10月吳作棟前首相與森喜朗前首相的會談上決定開始正式交涉。此次交涉從 2001年2月至10月共四次,最終於2001年10月上海APEC領導人會議,小泉純一郎 前首相與吳作棟前首相會談後,正式發表締結協定的共同聲明。

188 同前註。

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JSEPA得以迅速締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國政治上敏感的農產品貿易少,且 新加坡並未要求日本的農產品完全免除關稅。加上兩國國內的法律、各種制度在 國際上亦具有較高水準,使雙方在合作上較為容易。此外,新加坡對外經濟採取 極為開放的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此一協定除了破除關稅障礙之外,還有服務 業、投資的自由化,交易文書電子化、技術/資格的相互承認等等,在資訊電信 技術、人才培育、中小企業、金融、觀光等都致力於強化合作。

依據2000年版經濟白書的統計,日本和東協國家的貿易額僅次於日本與美 國,位居第二。其中與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東協五國的貿易 額比重就占了95%,因此日本希望以與新加坡締結的高度自由化EPA為基礎,最 終能與東協全體強化經濟合作。首先要和顯示出有興趣與日本締結自由貿易協定 的國家(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取得連繫,迅速進行作業。而在關 注兩國間EPA/FTA締結完成狀況的同時,應盡速以加入條約款項的方式擴大成 與ASEAN全體的協訂。從促進區域全體近代化的觀點,也要盡可能推動高度貿 易、投資的自由化,並簡化政府、關稅的繁複手續,以更廣大領域的合作為目標。

也因此,在面對國內尚未準備好締結高水準EPA/FTA的國家時,比起訂定較低 水準的協訂,應該要對相關國家進行技術性支援,為求將來能和東協全體締結高 品質協訂。189

二、國際層次要因

(一)全球區域整合潮流

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潮流中,EU與NAFTA的發展是一大重點。EU與NAFTA 出現之後,隨著貿易轉換效果,區域主義開始逐漸強化,日本對歐洲國家及北美 國家的出口問題也浮上檯面,因此也讓日本擔心出口市場之萎縮,提高日本確保

189 日本外務省網站,「日本の FTA 戦略-4.目指すべき EPA/FTA の姿(何について交渉する のか)」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fta/senryaku_04.html (2014 年 4 月 1 日 15:42 登入)

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新興市場的決心。190

(二)東協推動東亞區域經濟整合

東協在東亞區域合作中可說是擔任著火車頭的角色。說到東亞區域合作,不 外乎是日本、中國、韓國與東協十國,中日韓三國關係偶有摩擦、衝突,因此自 1990年代後半以來,都是以東協加三(中日韓)的模式,由東協推動著。事實上,

近二十多年來亞洲區域合作發展至此,東協功不可沒。如今東協加三的區域內貿 易比值占了近60%,超越了NAFTA的比值,並媲美EU。

其實在1990年代初期,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Mahathir bin Mohamad)所提 出的「東亞經濟集團」(East Asian Economic Group,以下簡稱「EAEG」),正 是以東協加三的成員為主的的構想。然而此一EAEG構想排除了美國、歐洲國家 及澳洲,且正值GATT進行烏拉圭回合的交涉,引起美國的激烈反對,日本也無 法跳出來支持,使得EAEG只好胎死腹中。但是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發生後,歐 美國家自泰國等地撤資,令亞洲國家興起必須團結一致的想法,因此有了東協加 三的出現。

1997年12月第一次東協加三高峰會為起點,亞洲區域經濟整合以東協加三為 框架重層、多層地拓展。2005年開始每年舉行東協加六的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以下簡稱EAS),參加成員除了東協十國、日、中、韓,還有印度、澳 洲、紐西蘭共計16個國家,在2006年第二次召開的EAS上各國就「東亞綜合經濟 夥伴」(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for East ASIA,以下簡稱CEPEA)

構想達成共識。自由貿易協定在東亞急速展開。約從2010年開始,東協和東亞的 區域經濟合作進度加速。從1月起,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ACFTA)、東協日本 全 面 經 濟 合 作 協 議 ( ASEAN-Japa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 以 下 簡 稱 AJCEP ) 、 東 協 韓 國 FTA ( ASEAN Korea Free Trade

190 Jemma Kim,<日本の FTA 政策をめぐる国内政治 : JSEPA 交渉プロセスの分析>《一橋法 学》第 7 卷,第 3 號(東京:一橋大学,2008 年 11 月),頁 690。

http://hermes-ir.lib.hit-u.ac.jp/rs/bitstream/10086/16369/8/hogaku0070300230.pdf 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greement,以下簡稱AKFTA)等,東協與中、日、韓的東協加一FTA網絡大致 底定,其他東協與印度FTA(AIFTA)及東協與澳洲、紐西蘭FTA(AANZFTA)

也陸續生效。可以說以東協為中心的FTA網覆蓋了整個東亞。191此外,TPP交涉 有了美國的加入及日本的加入談判,也成為推動東協和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加速 器。

(三)中國態度轉變:倡導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

中國原本看似對東亞區域合作的興趣缺缺,但是在歷經東亞金融危機以後,

其政策立場開始出現轉變。自2001年起,中國每年在海南島邀請東亞主要領袖,

就東亞經濟圈問題召開「博鰲亞洲論壇」即是一明顯例證。

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成長,日本當然希望能發展經貿關係、維繫友 好鄰國關係,而且中國與日本在東亞經濟影響力舉足輕重,兩國經濟合作對東亞 區域經濟整合亦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日本卻又擔心崛起的中國可能導致日 本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甚至打破日本領導東亞經濟的態勢。

日本的EPA/FTA政策首先是與東協各國簽訂雙邊EPA,由於其目標是超越 貿易自由化,致力於商業環境的整備,因此簽定方式是依據個別國家的不同國情 而去做細部的協議;相較於此,中國則是大刀闊斧地直接與東協組織全體簽定自 由貿易區協定,以實現東亞自由貿易圈的構想。

中國與東協的FTA(ACFTA)始於2000年11月ASEAN+3首腦會議中朱鎔基

前首相的提議。當初東協國家對於經濟力急速擴增的中國曾感到警戒,為了撫平 東協的警戒心,中國同意與東協先實施早期收獲計劃(early harvest program),

將熱帶性農作物等列為早期收獲產品,於2004年1月起實施關稅減免,對東協而 言,得以擴大熱帶水果出口的提案當然是相當吸引人的。於2001年11月中國與東 協高峰會議上,兩造對於10年內達成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有志一同,於2002

191 清水一史,<第 1 章 ASEAN の地域統合―ASEAN 経済共同体(AEC)への展開を中心に

>,收錄於平成 24 年度外務省国際問題調査研究・提言事業:地域統合の現在と未来,(東京:

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2013 年 3 月),頁 25-26。

http://www2.jiia.or.jp/pdf/resarch/H24_Regional_Integration/01-shimizu.pdf 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11月先行簽定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降低關稅則是在2004年11月達成共識。

這對當時正在推動和新加坡EPA的日本來說,無異於是響起了落後於東亞整合浪 潮的警鐘。

2004年10月7日溫家寶在第七次東協十加三領導人會議上提出所謂「研究建 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的建議,對此日本備感壓力,如果日本也同樣提倡 東亞自由貿易協定,有步上中國後塵的感覺,為超越中國自由貿易區構想,主導 東亞地區合作,只能另闢蹊徑,提倡建立經濟夥伴協議,以便占據東亞經濟合作 理念和政策方向上的制高點。192

此外,相較於中國與東協因意識形態相左與經濟體制差異顯少來往,日本與 東協則有較密切的歷史連結。就貿易額而言,中國與東協貿易額亦不及日本與東 協。但是隨著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成長,希望與 國際市場接軌,因此也開始加強與東亞區域國家的經濟合作,同時希望藉此消除 周邊國家對中國威脅論的疑慮。而當中國積極強化對東協經濟關係時,便讓日本 開始意識到中國在東南亞市場的主動性,以及日本主導東亞市場的優勢多寡。

有中國學者認為,中國率先提出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舉措,使日本 擔心失去東亞經濟聯合的主導權,因此便在EPA/FTA政策的施行上對中國採取 冷落、包圍政策。193日本在2002年10月公布的日本FTA戰略,將日中FTA放入中 長期視野考慮,強調當時中國的主要課題為改革國內經濟體制、與WTO接軌。

然而在2003年1月東協高峰會時舉行的日中韓領袖會談上,朱鎔基向小泉提出在

「經濟貿易、情報通訊、環境保護、人才培育、文化教育」五項目上促進日中韓

「經濟貿易、情報通訊、環境保護、人才培育、文化教育」五項目上促進日中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