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對東協國家經貿政策之緣起與發展

第四章 日本對東協國家經濟貿易政策之分析

第一節 日本對東協國家經貿政策之緣起與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日本對東協國家經濟貿易政策之分析

第一節 日本對東協國家經貿政策之緣起與發展

1957 年 9 月日本外務省出版了《外交青書》第一號,其中「我國外交的基 調」一文揭示了日本外交三原則:「聯合國中心」、「與自由主義諸國協調路線」、

「堅持亞洲成員的立場」。162而隨著日本經濟在國際地位上水漲船高,「先進民主 主義國家的一員」的這一層自我認識和第二項原則「與自由主義諸國協調路線」

逐漸融合成一體,顯現在日本外交立場中。因此,日本的東南亞外交就在「與西 方先進國家協調」(先進民主主義國家的一員)以及「提攜亞洲發展中國家」(亞 洲的一員)兩個口號中展開。然而,即便這兩種口號在政策目的上似乎可以整合,

在政策實行手段上仍須要有所取捨。事實上,到 1960 年代為止,國際政治受到 東西冷戰的強烈限制,日本的東南亞外交被置於美國的冷戰政策底下,承擔著重 要的一隅。也因此,日本在東南亞幾乎沒有什麼展現「自主外交」的空間。對日 本來說,東南亞經濟的重要性尚比不上日本加入國際經濟體制或是參加國際市場 來得迫切,東南亞頂多是援助開發的對象,而非經濟合作夥伴。163

一、對東協經貿政策的緣起

從 1950 年代到進入 1960 年代,這段期間東南亞國家正以脫離殖民地經濟為 目標,摸索民族經濟的形成並企圖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其戰略是以國家為主體,

在整頓各種社會經濟資本的同時積極接受外國資本,達成自力生產自國工業物資 的目標,即確立「自立經濟」。而日本也以「借款」的方式從側面支援,並陸續 成立海外技術者研修協會(1959 年)、東南亞開發協力基金(1958 年)、海外經

162 日本外務省網站,<二、わが国外交の基調>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1957/s32-1-2.htm#a (2014 年 6 月 18 日 20:15 登入)

163 武田康裕,「第三章 東南アジア外交の展開―『アジアの一員』と『先進民主主義諸国の一 員』」,收錄於草野厚、梅本哲也,現代日本外交の分析,(東京大学出版会,1995 年 2 月)頁 63-64。

67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UNCTAD」)亦於 1964 年呼籲日本將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數額提高至 GNP 的 1%。164在這些前提下,針 10 東南アジアと日本』(弘文堂,1991年),頁211-213。

西

68

https://www.jetro.go.jp/world/japan/stats/fdi/ ,筆者製成。

約莫 1970 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的政經結構開始出現顯著變化,也使得東 南亞在日本外交中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在尼克森震盪下,美國與中國和解,將勢 力撤出亞洲。然而 1975 年胡志明市淪陷、中南半島社會主義化,東協五國開始 感受到美國撤出越南後出現權力真空的危機感,促使東協國家開始動作。166於 1976 年 2 月第一次舉辦東協高峰會,距 1967 年 8 月東協成立,間隔了將近九年 的時間。會後五國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167,確認各會員國彼此合作的意思、加強會員國經濟合作,亦 確立東協與日本等區外國家合作的基礎,期待往後來自日本的經濟援助與投資貿

167 「TEXT OF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http://www.mid.ru/bdomp/spm_md.nsf/0/2c07c6d0b170685544257be8001fce4f/$FILE/TAC-text.pdf

(2014 年 3 月 28 日 01:37 登入)

70

田主義」(Fukuda Doctorine),內容包括:(1)日本不成為軍事大國、(2)與東協構築「心與心的 交流」關係、(3)日本與東協是對等的夥伴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日本政府直至 1990 年代為止都將重心放在 GATT/WTO 體制上,對於締結 FTA 並不是很上心。官方主流意見認為像 FTA 這種促進兩國間或區域合作的例 外性協定,不但輕視了世界貿易體制也阻礙了自由貿易。儘管如此,1990 年代 初世界上 FTA 數量明顯增加,使得日本對於締結 FTA 的看法也開始轉向。172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區域經濟整合進入高峰,NAFTA、EU、亞太經濟合 作組織(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以下簡稱 APEC)陸續成立。其中,

NAFTA 與 EU 帶有一定程度的歧視性,可能令三大經濟體之一的日本利益受損。

另一方面,由於日本經濟長期停滯,在國內政策難以取得相對有效成果的狀況 下,日本政府試圖藉助外部經濟政策來達到啟動國內經濟的目的。尤其希望借助 吸引外資能夠促進國內各市場間要素的流動性,以此來活化國內經濟。173 以下則將從主管對外經濟產業政策的日本通商產業省(2001 年 1 月起改為 經濟產業省)所發行的《通商白書》中檢視日本對外貿易方針從只支持 GATT/

WTO 多邊自由貿易體制到願意採納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政策選項的轉換過 程。

至 1960 年代中期為止,《通商白書》上針對日本貿易政策的議論不外乎是要 努力擴大出口以獲取外匯;而從 1960 年代後半則開始出現支持擴大「以自由、

無差別主義為基礎的多邊貿易」等論述。174

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期間,日本面對 EC 完成單一市場及其加盟國擴大、

第一次及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發生,各國保護主義色彩更添濃厚時,仍然維持其重 視 GATT 的政策。在 1983 年《通商白書》中提到「GATT 是規範現今世界貿易 的唯一規則」、「自由貿易體制動搖的現在,世界各國應該互相協調以排除保護主 義,付出最大努力以維持、強化 GATT 體制」。175

172 畑佐伸英,<第 4 章 日本の FTA 政策>,收錄於《平成 22 年度外務省国際問題調査研究・

提言事業報告書-アジア太平洋地域における各種統合の長期的な展望と日本の外交》(日本国 際問題研究所,2011 年 3 月),頁 65-66。

173 同註 171,頁 32。

174 請參照日本經濟產業省,1968 年《通商白書》,頁 239-240。

175 日本經濟產業省,1983 年《通商白書》,頁 154。

72

新日韓夥伴關係(Japan-Republic of Korea Joint Declaration: A New Japan-Republic of Korea Partnership toward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180當中的一項「強化經濟 面合作關係」。基於此,1998 年 11 月韓國向日本提出自由貿易協定的共同研究

180 日本外務省網站「Japan-Republic of Korea Joint Declaration A New Japan-Republic of Korea Partnership toward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korea/joint9810.html (2014/3/26, 11:41 登入)

181 日本經濟產業省《通商白書》(東京:經濟產業省,1999 年 5 月),頁 300-301。

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貿易有所貢獻,且將有助於完成多邊貿易體制。」182從此,日本通商產業省和外 務省的方針完全地轉換了,區域貿易協定正式加入日本貿易政策的選項中。183

三、日本當前區域經濟整合政策

為了利用東亞經濟發展的機會,日本企圖實現貨物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並維 持東亞地區的金融穩定。其主要措施包括與東協國家與其他亞洲國家磋商「經濟 夥伴關係協議」(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簡稱「EPA」)、加強 區域金融合作等等。以下針對日本推動區域自由貿易政策作說明。

在區域自由貿易方面,日本利用 EPA 作為主要手段來促進與東亞國家間經 濟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執行的 EPA 與 FTA 有些微不同。EPA 為一貿易高 度自由化的協議,為求服務、投資、勞工運動、政府監管、知識產權、商業環境 的安全與暢通,其內容除了 FTA 自由貿易區降稅規則外,還包括規定有關處理 投資規則、知識產權、國內法律和國家相關法規修訂,可以說幾乎囊括了所有日 本經濟關係的對應事物。而日本首先協商對象即為東亞各國。184

2002年10月16日,日本外務省發布了「日本的FTA戰略」

185,說明日本所推

動的自由貿易協定於現今的意義、益處、日本的立場以及戰略的優先程度(和怎 麼樣的國家/區域締結)。

在推動EPA/FTA時,不可避免地開放國內市場引起的陣痛會伴隨而來。也 是因為如此,日本要利用自由化的過程所帶來的影響力同時進行國家產業結構改 革。甚至明言「沒有國內結構改革,就無法期待締結有意義的EPA/FTA」186, 不過,比起WTO的自由化是向所有WTO加盟國開放,EPA/FTA的自由化基於

182 日本外務省,《外交青書》(東京:外務省,2000 年 5 月),頁 92。

183 同註 179,頁 29-30。

184 日本外務省網站「日本の経済連携協定(EPA)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fta/pdfs/kyotei_0910.pdf (2014 年 3 月 19 日 20:03 登入)

185 日本外務省網站「日本の FTA 戦略」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fta/senryaku.html

(2014 年 3 月 27 日 18:14 登入)

186 原文:「国内の構造改革なくしては、意味ある EPA/FTA は期待し得ないと言ってもよい」,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fta/senryaku_03.html (2014 年 3 月 28 日 14:12 登入)

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放對象國家有所限定,能夠比較以漸進式地進行改革。

日本製造業者正面臨來自中國與東協的競爭,多數製造業者皆將其生產據點 移往勞力低廉的東亞區域。不論對在海外活動的企業需要從日本調度零件、資本 財,或是在國內運作而需要出口貨物到該區的企業來說,東亞的自由化皆相當有 助於企業活動的順暢。雖然這透過WTO交涉也可能達成,但是實際上,僅從多 國間框架想要快速且大幅度的廢除關稅並不容易。因此,從這點來看,透過簽署 FTA達到廢除關稅、貿易自由化,以擴大經濟規模有其重要性與意義存在。

關於簽訂EPA/FTA的選擇國家之優先戰略,依據「日本的FTA戰略」日本 訂出五項判斷基準,分別是:經濟、地理、政治外交、實踐可能性及時間基準。

在經濟判斷基準上,需要考慮到日本國內企業界的需求、國內產業結構改革與去 管制化帶來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自由化程度較低國家。地理判斷基準是以強化 亞洲區內關係為主。政治外交的基準包括透過加強經濟關係來強化友好關係、政 治安定性、統制能力、民主化程度等等。在實踐可能性的判斷基準上,包括敏感 品項佔貿易量的比例、對象國與日本國內的態度。在時間基準上,則包括日本的 交涉處理能力、和WTO協商交涉的關係以及在他國(區域)間EPA/FTA的進展 狀況等。187

而從政治外交、經濟兩方面來考察,在政治外交方面與日本互賴關係深厚的 東亞,因其區域整合的腳步落後歐美,日本企圖主導在東亞的區域經濟整合體 系;在經濟面上東亞的優先程度則是不言自明的。現在,日本的主要貿易區域有 北美、歐洲及東亞(此處專指中國、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泰國、馬來西 亞、菲律賓、印尼),共佔了日本貿易的八成。相較北美與歐洲,東亞因為日本

而從政治外交、經濟兩方面來考察,在政治外交方面與日本互賴關係深厚的 東亞,因其區域整合的腳步落後歐美,日本企圖主導在東亞的區域經濟整合體 系;在經濟面上東亞的優先程度則是不言自明的。現在,日本的主要貿易區域有 北美、歐洲及東亞(此處專指中國、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泰國、馬來西 亞、菲律賓、印尼),共佔了日本貿易的八成。相較北美與歐洲,東亞因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