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 -

業因素與政治忠誠、關係網絡等非專業因素,都可能影響解放軍將領的職業生涯

(career pattern)。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本文將探討自 80 年代後期以來,在江 澤民與胡錦濤執政期間,解放軍高階軍官團在各項專業性與非專業性特徵的表現

為何,以及在不同時期中,晉升者與未晉升者在上述特徵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本文將透過蒐集 1988 年至 2011 年間副大軍區級以上的將領簡歷,以歸納方 式分析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特徵。了解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特徵,可做為未來研 究解放軍專業主義發展,以及軍文關係變化的基礎。再者,中共建軍發展的戰略 與其軍官人事有互動關係。分析解放軍高階將領特徵,除可增加預測未來解放軍 人事升遷的準確度,亦能從中窺見未來解放軍發展方向,以期對我國家安全的研 究有所助益。

第二節 文獻回顧

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特徵受不同時期高階軍官晉升條件變遷而有不同面貌。

本節將回顧以往學者對解放軍將領升遷因素的文獻,包括 1980 年代以前的影響 解放軍軍官人事因素的討論,之後再分別探討 1980 年代以後軍事專業因素、非 專業因素,對解放軍軍官高階軍官團特徵的影響。

壹、 1980 年代以前的解放軍軍官的職涯晉升

探討影響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專業因素,首先應探討軍事專業主義下對專業 軍官特徵的定義。研究軍事專業主義的先驅Samuel P. Huntington認為軍事專業主 義要求職業軍人專注於軍事本業,強調軍官的基礎教育與軍事專業教育,進而影 響 19 世紀以來的軍官晉升從金錢、血統與政治關係,改為軍官的年資與選拔制 度。5

濤軍中人脈單薄」,蘋果日報(香港),2007 年 8 月 1 日,A25 版。

Morris Janowitz強調軍事教育、訓練以及經驗是軍事精英的必要條件,也認

5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pp.39~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 -

為其他偶發性事件(如戰爭)、個人聲望與上級長官正式或非正式評價也將影響 軍官的晉升機會。6整體而言,學者對軍事專業主義對專業軍官的標準聚焦於軍 事管理與技巧,而相對於意識形態或關係網絡。7如Ellis Joffe認為解放軍軍官的

「軍事專業」為「在軍隊現代化中,具有管理與運作複雜軍事編制的特殊技能,

而此特殊技能為生涯發展所必須」。在此定義下,Joffe認為中共建政後,解放軍 的發展有「紅」與「專」兩種方向爭論。如一方面在建國初期曾大舉興辦軍事院 校、訂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等措施,以建立具軍事專業的軍官團。

另方面則擔心軍事專業主義削弱黨對軍隊的領導,而訂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 工作條例總則(草案)》等法規,以及推動學習毛澤東著作等政治運動,以加強 黨對軍隊的政治控制。8

解放軍在中共建政後雖致力於正規化、現代化,以完成游擊隊到正規軍的轉 型。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影響中共建政後解放軍軍官職業生涯的主要因素仍為關係 網絡,但對如何區分不同的軍內派系則有不同看法。如William Whitson即發現內 戰時期的野戰軍建制為解放軍內派系的主要分野。自中共建政之後,各野戰軍出 身的將領在軍隊高層的勢力保持相對平衡。然而一旦原野戰軍領袖失勢,該系統 出身的將領的仕途將受到負面影響。如賀龍在 1966 年被打倒,使第一野戰軍出 身的將領受到打壓。9

6 其中上級與同儕的正式評價或非正式評價,主要內容為軍官的成就表現、人格特質等。Morris Janowitz, The Professional soldier: A Social and Political Portrait, 2n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971), pp.125~149

然而野戰軍派系對解放軍人事的解釋力亦受到其他學者的 挑戰,如William L. Parish認為Whitson使用的統計資料並不能排除其他競替假設,

各野戰軍看似平均分配也可能是中央依能力或功績等非派系選擇的結果。不過

7 關於對 Huntington 和 Janowitz 等學者對軍事專業主義的觀點比較,詳細討論可見 洪陸訓,軍 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臺北市 : 五南圖書, 2002 年),頁 111~161。對各種中共軍文關係理 論的整理可詳見 洪陸訓,「中共文武關係研究途徑之探討」,東亞季刊,第 26 卷第 4 期(1995 年 4 月),頁 82~109。

8 Ellis Joffe, Party and Army: Professionalism and Political Control in the Chinese Officer Corps, 1949-196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Joffe 對解放軍「軍事專業」定義 可見該書頁 x~xi。

9 一旦原野戰軍領袖失勢,將影響該系統出身的將領的仕途。William Whitson, “The Field Army in Chinese Communist Military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37 (Jan. - Mar., 1969), pp. 14~15. ; William W. Whitson, The Chinese High Command: A History of Communist Military Politics, 1927-1971(New York: Praeger, 1973), pp. 498~5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4 -

Parish也認為文革時期官僚組織的力量受到打擊,使解放軍高層的確出現「山頭 主義」的派系現象。10

Harvay W. Nelsen也認為早期解放軍軍官晉升需要仰賴關係網絡。Nelsen發現 解放軍基層軍官晉升非常緩慢,使下級軍官積極培養與上級的私人關係,以求在 難得的晉升機會脫穎而出,進而形成「山頭主義」。Nelsen也認為解放軍內部的

「推薦制」要求推薦者必須對受推薦人選負起責任,反而使「山頭主義」的趨勢 合理化。如文革時期的聶榮臻因推薦楊成武任代總參謀長,而向高層作出自我批 評。但在派系基礎上,Nelsen認為「野戰軍」派系解釋忽視解放軍精密的組織系 統功能、低估中央對解放軍的控制能力與高估地方軍事領導的權威,如 1967 年 後中央大範圍調動軍官或調整軍駐地,脫離原野戰軍的勢力範圍,使野戰軍途徑 對派系越來越不具解釋力。11對於文革時期解放軍內的派系衝突,Nelsen認為由 於地方軍事單位(如省軍區等)與地方黨政機關關係密切,影響中央支持的造反 派奪權進度,故中央動用正規軍進入文革,引起聽命中央的正規軍與同情地方的 地方軍事單位兩派的鬥爭。12

針對Whitson、Parish和Nelsen對解放軍內派系政治的看法,William Pang-Yu Ting利用 1949、1966、1967、1972 與 1973 年的解放軍將領資料,將各野戰軍所 屬將領的職務分成中央與軍區兩個層次,發現野戰軍派系對中央人事分布的狀況 的確具解釋力,然而對軍區層次的職務則效果不明顯。13

10 如文革時期楊成武任代總參謀長時,華北野戰軍(五野)出身的將領多有晉升,故楊被打倒 的罪狀之一即有任用私人。見 William L. Parish, “Factions in Chinese Military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56 (Oct. - Dec., 1973), pp. 667~699. 針對 Parish 的挑戰,Whitson 的回應與 Parish 的回覆亦可見 William Whitson, “Statistics and the Field Army Loyalty System”, The China Quarterly, No. 57 (Jan. - Mar., 1974), pp. 146~148. ; David S. G. Goodman and William Parish, “The Statistical Evidence for Yang Ch'eng-wu's Manipulation of the Military Elite”, The China Quarterly, No. 57 (Jan.

- Mar., 1974), pp. 148~155.

之後Ting進一步用 1972 年到 1973 年間 423 位解放軍將領資料測試Whitson等人的理論,認為Nelson的「中

11 Harvay W. Nelsen, The Chinese Military System: An Organizational Stud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77), pp. 145~158.

12 Harvay W. Nelsen, “Military Forces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No. 51 (Jul. - Sep., 1972), pp. 444~474.

13 William Pang-Yu T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Factionalism, 1949-1973”, Asian Survey, Vol.15, No.10(Oct., 1975), pp.896~9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 -

央-地方軍區利益」較野戰軍途徑對後林彪時期的將領聯盟行為更具解釋力,並 認為由於解放軍不允許正式派系的出現,使解放軍將領的合作行為往往跨越派系,

使解放軍內部派系邊界難以確定。14

貳、 1980 年後解放軍將領晉升因素的探討

文革結束後,「四個現代化」取代政治運動成為主要政策目標,大部分學者 亦觀察到解放軍出現新一波軍事專業主義的發展。大多數學者觀察到解放軍高階 軍官晉升條件逐漸走向專業化與制度化,亦有學者著重於解放軍內部關係網絡的 分析,指出解放軍專業化發展仍有局限。

在強調解放軍專業化發展的學者中,多認為軍事現代化是解放軍軍事專業主 義興起的主要原因。如Harlan W. Jencks即認為現代戰爭的客觀性質將使所有國家 提高其軍隊的專業性,而隨著技術進步以及將領世代交替,解放軍的專業主義將 有所提升。自 1979 年中越戰爭後,解放軍開始要求各級幹部須符合相對應的學 歷要求,以及利用幹部輪調打擊派系山頭主義、建立以年度考核為基礎的功績晉 升制度、安排超齡軍官退休並培養青年軍官等,都是解放軍軍事專業主義逐步影 響高階軍官團的發展結果。15

Ellis Joffe也觀察到解放軍內軍事專業主義再度興起的現象。Joffe認為後毛時 期的中共領導人認識到解放軍要完成現代化,必須革除文革時期軍隊受政治運動 或派系衝突的不良影響,提拔一批懂得現代武器與戰爭觀念的專業軍官。在此背 景下,解放軍開始重整軍事教育體系,並重視晉升者的學歷,尤其是提拔受過軍 事專業教育(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PME)的年輕軍官進入重要軍職來 取代年老且不適任者。16

14 William Pang-Yu Ting, “Coalitional Behavior among the Chinese Military Elite: A Nonrecursiv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Multiplicative Causal Model”,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3, No. 2 (Jun., 1979), pp. 478-493.

到了九○年代中期,Joffe進一步認為在解放軍持續現代

15 如二次大戰迫使蘇軍進一步專業化,韓戰亦曾促成解放軍專業主義興起。Harlan W. Jencks, From Muskets to Missiles: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Chinese Army, 1945-1981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2), pp.25~31; pp.225~231.

16 Ellis Joffe, The Chinese Army After Mao(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6 -

化以及中共高層世代交替後,新領導人將缺乏毛、鄧所擁有的政治權威,進而加 強解放軍的專業主義發展,走向「具有專業特色的黨軍」。17

除了因應現代戰爭潮流、促進解放軍現代化之外,由冀亦從政治繼承穩定的 角度觀察解放軍軍事專業主義發展。由冀認為鄧小平為未來中共政權的穩定,打 擊涉入政治甚深的楊尚昆、楊白冰等高階將領,並提拔一批較不具政治野心、具 有軍事專業主義精神的將領,使文人政府對軍隊的控制逐漸制度化,亦影響了解 放軍內的專業主義發展。

18而在軍事專業主義持續發展下,由冀認為專業知識與 管理能力成為解放軍晉升的重要標準。如強調建設「學習型軍隊」,除要求軍官 必須具有大學學歷、重視軍官著作外,還特別重視國防研究班受訓將領,於其中

18而在軍事專業主義持續發展下,由冀認為專業知識與 管理能力成為解放軍晉升的重要標準。如強調建設「學習型軍隊」,除要求軍官 必須具有大學學歷、重視軍官著作外,還特別重視國防研究班受訓將領,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