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3 -

成雖認同解放軍軍官晉升的制度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但具關係網絡者仍然在 軍方高層中相當普遍,表示非正式政治具有一定影響力。

本研究認為若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專業化特徵若持續發展,應可預期胡錦濤 時期各項專業性指標的表現應高於江澤民時期,如學歷程度、職務歷練等。部分 因素隨著制度化發展,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的差異應不大,如退役年齡。至 於非專業性特徵部分,除比較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的差異外,更可針對不同 專業分工(如軍事、政工、技術軍官等)進行比較。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壹、 研究設計與樣本

本研究在研究時點的選擇上,以江澤民時期(自十三大後期、十四大、十五 大)與胡錦濤時期(十六大、十七大至今)作為分界,分析不同時期的解放軍高 階軍官團的專業性與非專業性特徵是否有所變化。38本研究搜集解放軍副大軍區 級以上的將領個人資料與簡歷39,歸納分析晉升正大軍區級與未晉升的高階軍官 在特徵上的差異。而在研究樣本部份,本研究將搜集 1988 年至 2011 年副大軍區 級以上將領,職務包括中央軍委成員、四大總部正副首長、各軍兵種正副首長、

七大軍區正副首長、及高級軍事院校正副首長等,共 676 位副大軍區級以上將 領。40

38 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以總書記一職交接時間(2002 年 11 月)為分野,而非以中央軍委主 席交替時間。由於解放軍高層人事變遷(如中央軍委),其軍職人員主要受中共世代交替影響,

並不受文人軍委主席去職與否而改變,故以十六大時間為兩時期的分野。

正副大軍區級職務詳列如表 1-1:

39 簡歷資料來源參考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等編,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委委員大辭典:1927-2008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9);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歷屆 中央委員大辭典:1921-2003(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以及政治大學中共政治菁英資料 庫(http://ics.nccu.edu.tw/chinaleaders/index.htm)等其他網路上公開資料。

40 江澤民時期(自 1988 年 1 月起算)為副大軍區級以上將領共 451 人次,其中 38 位於 1988 年 已為正大軍區級以上將領。在剩餘的 413 位副大軍區將領中,共 78 位於江澤民時期晉升正大軍 區級。胡錦濤執政期間(自 2002 年 11 月起算),副大軍區級以上將領共有 399 人次,其中 42 位於 2002 年時已為正大軍區級以上將領。在剩餘的 357 位副大軍區將領中,共 51 位於胡錦濤時 期晉升正大軍區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4 -

表 1- 1、正副大軍區級職務一覽表

職務級別 單位性質 職務

正大軍區級 四大總部 副總參謀長、中央警衛局局長(個別);總政治 部副主任;總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總裝備部 部長、政治委員;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 任、政治委員

各軍兵種 空軍、海軍、二炮、武警司令員、政治委員 軍事院校 國防大學校長、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院長、政

治委員

七大軍區 北京、瀋陽、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軍 區司令員、政治委員

副大軍區級 中央軍委 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

四大總部 副總參謀長(個別)、總參謀長助理、中央警衛 局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個別)、總政治部主 任助理;總後勤部副部長、副政委;總裝備部副 部長、副政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防科學 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副政治委員

各軍兵種 空軍、海軍、二炮、武警副司令員、副政委、參 謀長、政治部主任;軍區空軍司令員、政治委員;

北海、東海、南海艦隊司令員、政治委員;海軍 航空兵部司令員、政治委員

七大軍區 北京、瀋陽、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軍 區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參謀長、政治部主任;

新疆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

軍事院校 國防大學副校長、副政委;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副政委;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政治委員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參考 Kenneth W. Allen, John F. Corbett, Jr., “Predicting PLA Leader Promotions,” p.264、中國人民解放軍兵團體制沿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d285010007g8.html

貳、 研究變項與假設

一、 高階軍官團定義

本研究中高階軍官團定義依現行解放軍軍官的職務等級(簡稱職級)中大軍 區級(含正、副大軍區級)以上的軍官,而非軍官的軍銜(如尉、校、將等軍銜)。 相較於其他國家軍隊以軍銜作為晉升與否的標準,解放軍軍官職級決定軍官的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5 -

質與政治待遇,是解放軍將領真正的權威來源。現今解放軍軍隊職務等級可分為 大軍區級、軍、師、團、營、連、排共七級(若含軍委副主席、軍委委員與各級 正副職為 15 級,無副排級)。41

在研究時點的選擇上,1988 年中共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 例》,撤銷軍隊級別中的正、副兵團職與副排職,自此軍官職務等級設置規定基 本延續至今。由於本研究需比較不同級別的將領晉升,故從 1988 年後才有相同 的比較基礎。

二、 高階軍官團的專業化與非專業化特徵

從上述文獻檢閱中,可知專業化因素與非專業化特徵均存在於現今解放軍的 高階軍官團中。有關專業化特徵部份,包含學歷、功績、職務歷練、年齡等。在 非專業化特徵方面,本研究收集高幹子弟、祕書經驗、集團軍、籍貫與畢業院校 等類群特徵,以及黨職、黨齡等指標。以下分述之。

1. 專業化特徵:學歷、功績、職務歷練、年齡

學歷

本研究有五項與學歷相關的指標:最高學歷、專業學科、畢業院校、留學經 驗與研究班隊。在最高學歷部分分為中學以下、高中(中專)、大專、大學本科、

研究生(碩士)、博士(含蘇制的副博士)六種學歷程度。42

41 可參閱劉岩,「當代中國軍隊的等級制度發展沿革概況」,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第 11 卷 第 1 期(2004 年 1 月),頁 113~117。Kenneth W. Allen, John F. Corbett, Jr., “Predicting PLA Leader Promotions,” pp.260~262.

專業學科以最高學 歷所學內容為主,分為軍事專業、政法(社會科學)、技術工程、自然科學、經

42 根據《國家教委、人事部關於獲得蘇聯、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後待遇的通知》:「獲 得蘇聯及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工作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條件,與國內獲得博士 學位人員相同」。見「這“副博”不是那“副博”——學歷學位自我障眼法式的增肥術」,新浪博 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174d520100q0ur.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6 -

濟管理、人文學科。43畢業學校亦以最高學歷為主,分為國防大學、軍事工程學 院(哈軍工)、中央黨校、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其他軍事院校(含 工信部直屬的國防工業院校)與一般民間大學。留學經驗則粗分為留蘇(俄)、

西方國家(含美、歐、日、澳)與其他。而在研究班隊部分,將國防研究班獨立 出來,比較國防研究班與其他進修班隊對軍官晉升的影響。

功績

重視功績是解放軍將領晉升中重要的專業化指標,分為戰爭經驗與非軍事戰 爭經驗。在戰爭經驗部分,更細分參與戰爭時的級別,分為戰士(含班級)、中 級軍官(排、連、營、團)、師級(旅級)與軍級以上。

而在非戰爭軍事任務經驗部分,由於非戰爭軍事任務眾多,其重要程度難以 區分,為求標準一致,本研究主要參考大陸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著《中國 人民解放軍改革發展三十年》一書第五章、第六章中有關艦艇出訪、聯合演習、

多樣化軍事任務部分為主。44整理出重要非戰爭軍事任務後,進一步搜尋個別將 領是否參與該事件。45

職務歷練

基於解放軍重視軍官管理能力,因此軍事主官經驗成為晉升考量。職務歷練 包含師級以上作戰單位主官(含司令員、政委)、應急機動部隊主官、副大軍區 級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經驗、軍兵種大單位交流經驗等。

43 解放軍政治院校中雖多設有哲學、政治、法律等人文社科專業,但由於其教授課程皆從軍事 角度出發,故納入軍事專業領域。見 吳恆宇,「當前中共政治軍官的人才培育工作」,復興崗學 報,第 79 期(2003 年 12 月),頁 15~36。

44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改革發展 30 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 頁 340~431。

45 以軍官姓名為關鍵字,搜尋 East View Universal Database (http://dlib.eastview.com/)中解放軍報 的內容。此外,參考探討重要事件專書關於解放軍的內容,如 吳仁華,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

(美國:真相出版社,2009),以及其他網路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7 -

在師級以上作戰部隊部分,各軍種內容並不相同。如陸軍單位包括旅(副師 級)、師與集團軍,而軍分區、省軍區負責民兵、動員等工作,不列入戰鬥單位。

海軍單位中則以艦艇支隊、水警區為師級以上單位。空軍則是空軍師、軍(基地)

以上。第二炮兵部隊為基地(軍級)、旅以上單位。武警部隊則以各省總隊主官 為師級以上。46

應急機動部隊又稱為快速反應部隊、拳頭部隊,可大致分為空降部隊、海軍 陸戰隊與陸軍特種部隊。目前可確定的單位有空軍空降 15 軍,含 43、44、45 空 降師;陸軍第 38、39 集團軍以及數個快速反應師,包含 162 師、61 師、36 旅、

124 師、149 師、新疆軍區摩步 4 師、123 師、86 師、127 師,以及其他快速反 應營。在海軍陸戰隊部分,目前則有海軍陸戰第 1 旅與陸戰第 164 旅。47

在軍兵種大單位交流經驗部分,文獻多以陸軍七大軍區軍官交流經驗為主。

本研究將此概念擴展到其他兵種,觀察其總部下一級建制單位的輪調情形。如陸 軍七大軍區、海軍艦隊、軍區空軍、二炮基地與武警總隊,以觀察其他兵種將領 職務交流情形。

本文以 師旅級以上快速反應部隊為主,由於各師(旅)編入快速反應部隊時間不詳,本 文一律以 1990 年後的師長、政委為主

年齡

46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 年 12 月),頁 310~316。

2003 年解放軍體制編制改革後,空軍軍(基地)改為區域性指揮所,海軍基地改為保障基地,

2003 年解放軍體制編制改革後,空軍軍(基地)改為區域性指揮所,海軍基地改為保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