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解放軍高階軍官的籍貫與任職單位

第四章 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非專業化特徵

第一節 解放軍高階軍官的籍貫與任職單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7 -

第四章 解放軍高階軍官團的非專業化特徵

解放軍高階軍官的非專業化特徵主要為各項類群特徵,包括籍貫(同鄉)、

任職單位(山頭)、私人關係(太子黨、秘書幫)以及黨職、黨齡等,其中除黨 職與黨齡外,其他特徵皆屬於廣義的「關係」基礎。然而本章目的不在於證明或 否證某次職務任免中,解放軍高階將領的「關係」是否發生效果,而是希望了解 此類群的在解放軍高階軍官團中的分布狀況。另外,本章亦希望在研究各項類群 特徵時,結合上一章對專業化特徵的分析,進一步分析這些具有相同類群特徵的 高階將領在專業化特徵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最後,本章將檢視黨職與黨齡對於 軍官晉升的效果。

第一節 解放軍高階軍官的籍貫與任職單位

解放軍高階將領的籍貫與任職軍區兩相類群特徵,常被海外觀察家當作軍內

「同鄉」或「山頭」(如東北軍、西北軍)的分析單位。本節將討論解放軍高階 將領的籍貫分布,並試圖歸納出發展趨勢。此外,本節亦將以陸軍集團軍、大軍 區為基礎,討論陸軍高階將領任職軍區的分佈。

壹、 解放軍高階將領的籍貫

在中國大陸現行 31 個省市區中,表 4-1 顯示高階將領的籍貫分布並不平均,

如在江澤民時期或胡錦濤時期均未有出身於少數民族較多的西藏、新疆、青海、

海南四省,而江時期亦無廣西出身、胡時期亦無寧夏出身的高階將領。此外,解 放軍高階將領的籍貫分布相當集中,在江時期籍貫分布的標準差為 21.32,排名 前五高的省份出身的高階將領占全部高階將領的 56.5%;胡時期籍貫分布的標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8 -

差為 17.04,略較江時期平均,排名前五高的省份出身的高階將領亦占全部高階 將領的 53.9%。

表 4- 1、解放軍高階將領的籍貫分布

省份 江澤民時期 胡錦濤時期

人次 百分比 人次 百分比

北京 7 1.6 6 1.5

天津 4 0.9 2 0.5

河北 64 14.2 42 10.5 山西 16 3.5 12 3.0

內蒙古 4 0.9 1 0.3

遼寧 27 6.0 22 5.5

吉林 12 2.7 6 1.5

黑龍江 19 4.2 10 2.5

上海 8 1.8 4 1.0

江蘇 36 8.0 37 9.3 浙江 11 2.4 10 2.5 安徽 17 3.8 24 6.0

福建 5 1.1 10 2.5

江西 5 1.1 7 1.8

山東 100 22.2 80 20.1 河南 26 5.8 32 8.0 湖北 27 6.0 22 5.5 湖南 25 5.5 21 5.3

廣東 4 0.9 4 1.0

廣西 0 0.0 1 0.3

四川 11 2.4 13 3.3

重慶 4 0.9 3 0.8

貴州 1 0.2 1 0.3

雲南 4 0.9 5 1.3

陝西 9 2.0 14 3.5

甘肅 3 0.7 4 1.0

寧夏 1 0.2 0 0.0

不詳 1 0.2 6 1.5

總和 451 100 399 100

平均人次* 16.7(21.32) 14.6(17.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9 -

*計算平均人次與標準差時未納入西藏、新疆、青海、海南四省區與籍貫不詳的將領。括號內為 標準差。資料來源:筆者自行計算

在解放軍高階將領的籍貫中,以山東省、河北省與江蘇省為穩定的前三大省,

其中又以山東省一枝獨秀,僅略小於河北省與江蘇省出身將領的總和。山東出身 將 領 占 高 階 將 領 多 數 且 占 據 高 位 的 現 象 曾 引 人 注 目 , 被 外 界 稱 為 「 山 東 幫」。1Mulvenon認為「山東幫」是中共高階將領的世代現象,和全國各地的解放 時序有關,如早期解放軍高階軍官中參與過長征的將領,多集中於江西等華中、

華南地區出身,但之後由北方將領取代的因素是抗日或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根據 地多處於北方。隨著後解放時期軍官陸續晉升,各地方青年參與解放軍的管道將 越來越暢通,使解放軍高階將領的籍貫分布將越來越平均。2

由於大多數省分出身將領占全部比例相當低,故以籍貫分布前三大省(山東、

河北與江蘇)的解放軍副大軍區級將領晉升狀況,來檢驗假設三是否成立。表 4-2 顯示江澤民時期籍貫分布前三大省的副大軍區將領合計的晉升比例(21.4%)

優於其他省分(16.9%),若三省分別與其他省份或全體晉升比例比較,則發現除 籍貫為河北省者外,山東省或江蘇省者的晉升比例仍相對較高,可見江澤民時期 的出身山東或江蘇的副大軍區將領晉升狀況符合假設三的預期。3但在胡錦濤時 期,籍貫前三大省份者合計的晉升比例(13.4%)已低於其他省分(14.9%),其 中僅籍貫為河北省者晉升比例(20.5%)高於其他省份或全體晉升比例,符合假 設三的預期。4

1 如 1994 年的中央軍委成員遲浩田(國防部長)、張萬年(總參謀長)皆為山東籍,海軍、空軍、

北京軍區與濟南軍區的司令員、政委也一度皆為山東籍,其他大單位首長中亦不乏山東籍將領。

見 岩華,「中將以上“山東幫”成員名單」,北京之春(美國),總第 19 期(1994 年 12 月),頁 52。

2 James C. Mulvenon,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Senior Chinese Officer Corp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pp.51~54.

3 除上述五省外,江澤民時期高於全體高階軍官晉升比例(18.9%)的省分還有山西(20%,晉 升 3 人)、江西(25%,晉升 1 人)、河南(31.6%,晉升 6 人)、四川(20%,晉升 2 人)、貴州

(100%,晉升 1 人)、雲南(50%,晉升 2 人)、陝西(22.2%,晉升 2 人)。除河南省出身的高 階軍官占全體軍官 5%以上外,其他省分所占整體比例均低於 5%。

4 胡錦濤時期全體高階軍官晉升比例為 14.3%,除上述五省外,高於此比例的省分有北京(16.7%,

晉升 1 人)、山西(16.7%,晉升 2 人)、遼寧(27.8%,晉升 5 人)、吉林(20%,晉升 1 人)、黑 龍江(20%,晉升 2 人)、上海(25%,晉升 1 人)、江西(33.3%,晉升 2 人)、廣東(25%,晉 升 1 人)、陝西(23.1%,晉升 3 人)。其中僅遼寧省出身的高階軍官占全體軍官 5%以上外,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81 -

長期在同一單位任職的軍官由於具有共同經驗與交情,故自中共建政後,解 放軍軍官的任職單位常被外界當作解放軍軍內派系的基礎,如 70 年代Whitson 的野戰軍派系途徑。然而野戰軍派系途徑隨著解放軍將領世代交替,未經歷過解 放戰爭時期的高階將領已無在野戰軍單位中任職經驗,逐漸失去其解釋力。然而 解放軍軍官生涯長期於同一單位任職的生態並未有太大改變。90 年代初期解放 軍幹部交流的範圍多限於上一級單位,如團級職務於師級範圍內交流、師(旅)

級職務於軍級範圍內交流、軍級職務於大軍區級範圍內交流,大軍區級職務則於 全軍範圍內交流。5由於解放軍軍官長期於同一大單位任職,如各大軍區、1985 年後的集團軍等,使Mulvenon等學者亦關心集團軍這項類群特徵是否會取代傳統 的野戰軍成為新的派系基礎。如Mulvenon比較 1989 年與 1994 年的資料認為中共 刻意平衡各集團軍勢力,使沒有某集團軍在晉升中佔有優勢。然而遭到裁撤與整 併的集團軍出身的軍官由於失去派系支持,對其晉升將有不利影響。6

若以各集團軍在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的平均人次來看,表 4-4 顯示江時 期與胡時期各集團軍平均人次將近 7 人,但胡時期的標準差(3.28)高於江時期

(1.84),表示胡時期的各集團軍的分布較不平均。胡錦濤時期第 31 集團軍出身 的高階將領比例增加幅度較大,應與南京軍區對台的重要性有關。此外,第 24、

28 集團軍出身的高階將領減少,符合Mulvenon對裁撤與整併的集團軍出身的軍 官仕途的預期。7

表 4- 4、解放軍陸軍高階將領的集團軍出身分布

5 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人事管理學編寫組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人事管理學(北京:軍事科學 出版社,1993 年),頁 194~195。上述規定直到 2002 年《現役軍官職務任免條例》才又放寬軍官 交流範圍,讓正軍職軍官得以在全軍範圍內交流。

6 James C. Mulvenon,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Senior Chinese Officer Corp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pp.62~67。

7 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時期第 23、24 集團軍出身的軍官為 0 不代表沒有高階軍官曾於第 23、

24 集團軍任職,只是該軍官軍旅生涯大部分時間在其他集團軍任職。如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李 世明、前北京軍區副司令元粟戎生皆曾任第 24 集團軍軍長,但其本身主要從軍經驗均在第 63、

67 集團軍,於第 24 集團軍任職主要為職務交流,故不計入第 24 集團軍出身。濟南軍區政委杜 恆岩曾任第 28 集團軍副政委,但其主要為大軍區單位出身,後任第 65 集團軍政委,亦不計為第 28 集團軍出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84 -

區者 (42.9) (18.2) (5.3) (19.2) (37.5) (7.7) (6.3) (20.3) 未晉升者 12

(57.1)

18 (81.8)

18 (94.7)

21 (80.8)

10 (62.5)

12 (92.3)

15 (93.8)

106 (79.7) 總計 21 22 19 26 16 13 16 133

括號內為百分比。資料來源:筆者自行計算

若將此一發現與江澤民、胡錦濤兩時期的軍職軍委副主席任職軍區比較,江 澤民時期廣州、濟南軍區出身的副大軍區級將領晉升比例較高,似與當時軍委副 主席遲浩田曾任濟南軍區政委、張萬年則曾任廣州軍區與濟南軍區司令員有關;

胡錦濤時期蘭州、瀋陽軍區出身者的晉升比例較高,也似乎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出 身瀋陽軍區、郭伯雄則曾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有關。若以與軍委副主席同軍區作為 類群特徵,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副大軍區將領晉升狀況都符合假設三的預期,

似表示解放軍內有以軍委副主席出身軍區的「山頭」存在。然而若主張該時期軍 職副主席因同軍區之誼而晉升該軍區將領,應需滿足三項條件:

(一)軍職副主席出身該軍區集團軍,或曾於該軍區長期任職

(二)晉升者與軍職副主席於該軍區或單位任職時間重疊

(三)晉升者的晉升時間為軍職副主席就任時間以後。

若進一步比對此三項條件與晉升的集團軍將領之間的關連,須先釐清不同時 期的軍委副主席出身軍區與任職過程。江澤民時期的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出身北京 軍區(第 27 軍),1985 年至 1987 年曾任濟南軍區政委;張萬年則出身廣州軍區

(第 41、43 軍),1987 年至 1990 年曾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時間為,1990 年至 1992 年則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張萬年與遲浩田皆於 1995 年 9 月就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從張萬年與遲浩田的簡歷來看,首先無法解釋南京軍區集團軍將領為何晉升比例 高達三成,且北京軍區集團軍將領晉升比例相對較低。再進一步分析 6 位廣州軍 區集團軍將領晉升正大軍區者的簡歷,僅雷鳴球跟劉鎮武符合上述三項條件,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85 -

外四位皆於 1995 年前晉升正大軍區職務。8而濟南軍區 8 位晉升正大軍區職的集 團軍將領中,僅杜鐵環、張志堅晉升正大軍區職時間早於 1995 年,且除梁光烈 外,絕大多數皆具有政工背景,的確有可能受到遲浩田的影響。9

胡錦濤時期的軍職軍委副主席為郭伯雄、曹剛川與徐才厚,其中曹剛川為技

胡錦濤時期的軍職軍委副主席為郭伯雄、曹剛川與徐才厚,其中曹剛川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