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七節 文獻探討小結

本研究所探討之研究準備度(research readiness),根據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所發展之研究準備度自我評量(Research Readiness Self-Assessment, RRSA)提到該研究準備度測驗旨在「使學生具備研究應備知識與技能,成為有效 率且獨立的資訊使用者」,測驗內容包含研究應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RRSA, 2009),透過其對於研究準備度的詮釋,了解研究準備度即是在研究時應備知識、

技能與態度之準備程度,對照蔡清田(2010)將研究素養視為進行研究的認知、

技能、情意態度的專業素養,而吳美美(2011,3 月)也認為研究素養是經歷探 究的歷程、研究過程和學術書寫及發表後能瞭解和操作的知識與能力,因此本研 究所探討之研究準備度的內涵,可視為研究素養的一部分。

本研究進一步探究研究準備度的內容,發現 ACRL (2000)提出之美國高等教 育資訊素養能力標準,其應用範圍專注於高等教育學生的學習與研究能力發展,

而國外幾所大學在發展研究準備度評量工具時也以資訊素養能力標準之內容作 為評量的基礎,例如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所發展之研究準備度自我評量 (Research Readiness Self-Assessment, RRSA)以及Lehigh University 的研究技能測 驗(Research Skills Assessment)等,皆是以美國高等教育資訊素養標準所訂定的另 項目做為檢測學生是否具備研究準備度的依據,也由此可見資訊素養內涵的知識 與技能,是使學習者具備研究準備度的基礎。

而 Barth (2004)提出的以程序(process)、價值(value)、技能(skill)和工具(tool)

等四個面向來思考並操作個人知識管理的資訊獲取、資訊評估、資訊組織、資訊

由表 2-9 之歸納可看出美國高等教育資訊素養能力指標所提出之五大能力標 準,其中「資訊需求的釐清與辨識能力」、「資訊獲取能力」、「資訊分析評估與內 化能力」、「資訊利用能力」皆符合研究歷程各個階段之所需,而「資訊倫理能力」

則是在整個研究歷程中皆應遵守的規範,因此資訊倫理的相關知識也是身為一名 研究者所必備的。

經由本章針對研究準備度之相關文獻的回顧與探討,認為研究準備度之基礎 即是資訊素養能力,但是資訊素養所指的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能力,偏重在文獻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在研究歷程中所需要的實徵資料蒐集和分析能力則沒有被提 出,例如:研究的方法與研究工具為何?學術書寫相關的知識技能又是什麼?因 此,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將資訊素養能力視為研究準備度的基礎,為深入 探究社會科學研究專業知識與技能,本研究採取分析國內社會學科研究所或碩士 班之研究指導相關課程大綱內容的方式,期望更加深入釐清研究準備度之內涵,

作為發展碩士研究生之研究準備度評量內容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