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準備度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探討的目的在了解準備度(readiness)的意涵為何,以及準備度相關 研究方法和工具為何。首先對於準備度一詞的意涵,陳芷沂(2006)從一般字辭 典的意義歸納出準備度(readiness)之定義有四,分別為個體為某一特定行動事先 安排籌畫、個體已完成某一特定行動、個體的狀態達到執行某一特定行動之程度、

個體有意願傾向某一特定行動之程度。而由心理學觀點則定義準備度一詞之意涵 為預備狀態,是指個體在某一特定行動開始前,其身心兩方面已完成預備反應的 警覺狀態(張春興,2002)。

為了更能深入了解準備度研究的意義和研究操作方式,因此回顧國內外各類 型準備度研究之文獻,分別就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準備度測量工具觀察整理如 表 2-6。

表 2- 6 各類型準備度相關研究內容

準備度類型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評量工具

自 我 學 習 導 向準備度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Guglielmono (1977)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SDLRS)

(五點量表)

註 1

部屬準備度 Hersey &

Blanchard (1988)

表 2- 6 各類型準備度相關研究內容(續) 疇:教學(teaching or instruction)、師生關係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專 業發展與責任(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sponsibility)。

曾怡瑛

Parasuraman (2000)

表 2- 6 各類型準備度相關研究內容(續)

準備度類型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評量工具

研究準備度 Research readiness

Ivanitska, Laus & Casey (2004)

文獻分析 專家訪談

由資訊素養能力內容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ies)的概念模式 (conceptual model)定義研究準 備度之技能與態度內涵,包 含:線上檢索技巧(online research skill)、掌握資訊來源 的知識(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對智慧 財產權概念的認知

(understanding of plagiarism and copyright issues)、使用網 路檢索的態度(attitudes toward internet research)、資訊品質評 估能力(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圖書館資源使用 頻率(frequency of library use)、閱讀研究相關資訊的積 極度(motivation to supplement readings)、與圖書館員接觸的 可能性(likelihood of

contacting a librarian)、研究執 行經驗(research experience)。

研究準備度自 我評量 (Research Readiness Self- Assessment, RRSA)

的預備狀態,身體能力層面預備狀態,例如:認知、理解、操作的能力預備程度;

而心理層面的預備狀態,通常是對進行該行動之前的態度作為準備程度的衡量,

根據評量發展角度而言,應該依照欲預測量的潛在特質採用不同的評量類型較恰 當,常見的類型分為能力類型測驗和性格類型測驗兩類(陳柏熹,2011),評量 心理層面準備度較偏向性格類測驗多採用李克特式量表;而評量能力層面準備度 則屬於能力類型測驗,但是由過去準備度相關研究文獻回顧發現,大多數準備度 評量工具,不論是衡量心理層面的準備度,或者衡量能力層面的準備度,卻都採 用自評量表為主要測量工具,唯有研究準備度是以能力測驗為主,自評式量表為 輔,由此也反映出對於研究準備度內涵之能力層面的探究,是發展研究準備度評 量工具時十分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