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加坡招收陸生政策發展與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次,大學逐漸成為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體。隨著新加坡大學推行內部治理改 革,大學的自治權不斷擴大,在經費撥款和教師聘用上享有更多的靈活性。因此,各大學 配合國家「建設世界級大學」的戰略目標,制定各自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根據自身情況確 定各自的國際化辦學目標,積極開展各種國際化活動,提高院校的辦學水準和研究品質。

再次,各大學積極建構和加入全球性的大學聯盟。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各國高等教育交 流的不斷密切和深入,出現了不少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學聯盟。新加坡各大學積極參與這 些全球性的大學聯盟,發展國際研究,共同發展科研合作計畫,共用資源和人力交換,以 期增強校園的國際化。

總而言之,90 年代以後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再只是零散的、單一的教育活 動,而是在全球化的脈絡下,重新思考國際化所需要的整合性和策略性的發展36

第三節、新加坡招收陸生政策發展與現況

新加坡國土面積小,缺乏天然資源,但卻靠著「吸引外國人才、培但卻靠著「吸引外 國人才、培育本國人才」的菁英教育政策,配合國家「經濟發展至上」的強勢主導,2014 年人均所得為 5 萬 4,775 美元,世界排名第 837。在「吸引外國人才」政策下,2002 年「貿 易暨產業部」(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MTI)提出「環球校園計畫」

(GlobalSchoolhouse),目標在 2015 年國際學生人數成長至 15 萬人。

新加坡招收國際學生之目的單一且明確:為國家謀取最大經濟效益。一方面藉由國際 學生在新加坡的各項消費,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另一方面,也促使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建 立連結,打造世界經濟網絡。此外,新加坡積極鼓勵優秀的國際學生畢業後留下來就業,

以其優秀人力及研發能力將新加坡打造成為吸引外資的高科技基地。如此一來,新加坡才 能突破國土、人口、天然資源的先天限制,成為人才、研究、經濟之區域樞紐,國際學生

http://www.hkptu.org/ptunews/562/t01a.htm。

36 陳佩英,陳舜芬,〈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教育資料與研究》,第 71 期,2006 年,頁 115-119。

37 IMF 公佈 2014 年世界各國人均 GDP 排名,中國 81 超過南非泰國,中國排名網,2014 年 6 月 22,

http://ranking.icccq.com/article/217309.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選擇到新加坡留學,除了因其為英語與華語並重之雙語國家、政治穩定、環境安全友善 外,許多世界一流大學在新加坡成立分校或與該國大學合作,讓來自於亞洲的國際學生不 需離家太遠,即可以較歐美低的價格享有相近的教育品質亦為其誘因。此外,新加坡做為 區域貿易及商商業樞紐,有超過 7,000 家跨國企業及 60 間國際機構,這些單位都能提供 國際學生相對充足的實習及工作機會。最後,新加坡的族群多樣性,中國、馬來西亞、印 度等不同文化交匯於此,亦能提供來自歐美國家的國際學生探索豐富亞洲文化的機會38

一、國際學生及陸生招收政策的發展

新加坡自 1965 年獨立並歷經兩次工業革命後,於 1980 年代成為「製造業出口導向」

的國家。1985 到 1986 年間,因國際需求銳減、區域內鄰國加加入競爭,使新加坡經濟於 獨立後首次出現負成長。為解決此困境,新加坡政府組織「經濟委員會」(Economic Committee)以擬訂強化新加坡國際競爭力之政策,其中一項即為提升高等教育品質,並建 議將「教育」視為新加坡 18 項重要服務業輸出項目之一。

1991 年提出的「策略性經濟計畫:邁向已開發國家」(The Strategic Economic Plan:

Towards A Developed Nation)更明確指出,若新加坡希望在 2030 年達到和美國相同的人均 國民生產毛額,就必須善用「全球資源、全球科技、全球人才」,透過高等教育將新加坡 發展為「國際學習中心」。在吳作棟總理於 1996 年宣示要將新加坡發展為「東方波士頓」

後,「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即被賦予吸引至少 10 所極富聲望 的國外大學前來新加坡設立分校,以發展新加坡做為國際教育樞紐,吸引全球人才之重 任。

當美、英、澳等傳統留學大國積極開拓國際學生來源國的新興市場,且預估亞洲,特 別是中國及印度,出國留學的需求將以倍數成長之際,經濟委員曾於 2002 年呼籲新加坡 政府,應善用自身語言、地理位置及教育等優勢,把握亞洲經濟崛起的契機,搶在西方各 國之前,強力吸引亞洲國際學生。因此, 2002 年 9 月貿易暨產業部公布「發展新加坡教

38 吳亞君,擴大招收境外學生回顧與前瞻,《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網站》,100 年 10 月 21 日,

http://www.fichet.org.tw/wp-content/uploads/2012/11/01.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育產業」(Developing Singapore's Education Industry)之規劃,並由經濟發展局負責執行

「環球校園計畫」(Global Schoolhouse)39,此一計畫願景設定新加坡的教育發展成自足的 教育生態體系,提供多樣、有特色、有品質的教育服務,以成為提升經濟成長、強化研發 能力、符合產業需求、吸引世界人才的重要產業。

經濟發展局在 1990 年代末期即已著手邀請國際一流大學前來新加坡設立分校,且截 至 2002 年 9 月,已有 8 所世界級大學於新加坡成立亞洲校園或與當地大學聯合授予學 位。但為了更有效地吸引國際優秀人才,無論是追求高品質教育且極具潛力的國際學生,

或是考量兒女受教品質的傑出企業經營者及研究者,「環球校園計畫」預備打造一套完整 的國際教育體系,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一應俱全。換言之,新加坡政府欲透過

「教育多樣性」,藉由「高等教育」、「商業及專業學校」、「企業訓練中心」、「中小學及寄 宿學校」及「e 化學習及教育服務」五類教育機構的相互增強或互補,提供國際學生和優 秀國際人才在學校種類、學生人數、學生組成、文化環境、學術程度、專業領域、研究興 趣、價格等方面的不同選擇,以滿足個人或企業需求。具體而言,「環球校園計畫」的目 標於 2015 年吸引 15 萬名國際學生,創造 2 萬 2,000 份工作機會,並提升教育產業對國內 生產總值的貢獻,從 2002 年的 1.9%(30 億新幣),增加到 2015 年的 5%。

由於新加坡特別重視高等教育「吸引人才」、「創造財富和工作機會」、「促進經濟成 長」及「完善研發環境」的功能,亦認為「高等教育」是五項教育機構中,將對新加坡經 濟貢獻最多的項目,因此,「環球校園計畫」對「高等教育」著墨甚深,提出「大學階層 化」(tiered system of universities)策略,將新加坡所有大學分為三個層級,並賦予不同任 務,以吸引不同資質和目標之學生,積極擴張新加坡國際學生總數。

第一層為「世界一流大學」,係打造新加坡「頂級教育樞紐」品牌之亮點,藉由全球 頂尖大學在新加坡設立的「卓越中心」(cenlltntres of excellence),提供碩、博士課程,培 育頂尖人才,進行世界級研發,並將知識及研究成果轉移至產業。

第二層是做為新加坡高等教育體系「基石」的四所大學,即:新加坡國立大學

39 靖心慈等,〈我國服務業因應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之策略研析〉,《中華經濟研究院 100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 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子計畫一》,2011 年,頁 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及新加坡管理大學(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MU)及新加坡 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其主要任務為培育符合新 加坡需求的人力、廣泛進行研發活動、培育區域學者等。

第三層為以吸引自費國際學生為主的私立教育機構,其特色為「多樣性」,並以教學 及應用研究為目的。這些學校可以是本國或外國機構單獨經營,亦或由外國機構和新加坡 當地學校合作。此一層次之學校依據市場機制運行,可自由決定國際學生和本國學生的人 數比例或學費價格。因為高度仰賴學費收入,這些學校必須廣招學生以維持營運,但其教 育品質仍受新加坡政府監督,以保有一定水準,避免損及新加坡教育的約名聲。新加坡政 府預估此一層段的學校至少吸引 5 萬名國際學生,其中 4 萬名為大學生,其餘為碩博士 生。

「環球校園計畫」的實行,的確吸引許多世界一流大學及優秀國際學生前往新加坡,

也對新加坡經濟產生正面影響,但新加坡之所以有如此強勁的政策執行力,是根植於其執 政黨─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PAP)「務實主義、菁英政策、講究權力與控 制」之特色40,凡事均以「國家利益」及「國家生存」優先,在強調「經濟至上,菁英優 先」的氛圍下,把教育提升為增加人均所得、培育人才以吸引跨國企業並產生經濟效益的 多功能及多面向之產業。

二、招收陸生政策與執行現況

1990 年代末期,新加坡的國際學生(含中國籍學生)人數占高等教育總人數約 12

%,2010 年則增至 20%。近年來,國際學生來自 120 個國家,以追求「離家近、高品質 教育」的亞洲學生為主,當中,以中國學生為最大宗,2012 年 9 月北京發佈的《中國留 學發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赴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人數每年約 5,000 人,而且以每年 10%至 20%的速度增長。來自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印度及南韓的學生也相當多。此

40 P. T. Ng,“Singapore's response to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Politics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vol. 31, pp.262-2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也有來自美國、歐洲、南非、沙烏地阿拉伯、愛爾蘭,甚至是奈及利亞的學生,為了 體驗完全迥異於母國的文化及生活、追求全球教育經驗,而選擇至新加坡留學41

為了配合「環球校園計畫」,2003 年新加坡以「Singapore Education」為其教育品牌,

並以「世界級教育品質」及「多樣性課程」為其教育定位。在「環球校園計畫」中,新加 坡將「世界一流大學叢聚」視為自身品牌,強調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並搭配務實的政策、

充足的經費、完備的制度及幹練的人員等,再加經濟環境的配合與跨國企業林立,在產、

官、學整體配合下,印證其「頂級教育樞紐」的名聲。除了以世界一流大學的名聲吸引國 際學生外,新加坡也藉由外國或本地教育機構提供如數位互動媒體、餐飲藝術、飯店管

官、學整體配合下,印證其「頂級教育樞紐」的名聲。除了以世界一流大學的名聲吸引國 際學生外,新加坡也藉由外國或本地教育機構提供如數位互動媒體、餐飲藝術、飯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