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加坡政治與國家安全的發展及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參章 新加坡招收陸籍學生政策發展及現況

自 1994~1996 年,新加坡國民「全民素質」連續三年在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中高居榜 首:1996 年被列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1997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 3 萬美元:世界經濟 論壇和洛桑國際管理開發學院公佈的《2001 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的綜合競爭 力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被譽為最全球化國家等等成就了「新加坡奇蹟」。而能夠創 造這諸多奇跡的原因與新加坡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分不開的,本章將針對新加 坡的政治與國家安全的發展及現況、教育發展歷史沿革與現況及目前招收陸生政策發展與 現況進行探討。

第一節、新加坡政治與國家安全的發展及現況

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土地面積自建國後進行多次填 海工程,目前總面積達 714 平方公里(約台北市 2.5 倍大),人口總數約為 547 萬人,在 天然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能夠在數十年時間裏,一躍成為人均國內生産總值 2 萬多美元的 新興工業國家,以下針對新加坡國家歷史背景、政治與國家安全發展與現況逐一說明。

一、新加坡的國家背景

新加坡位於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通道。鄰國之位置是北邊和 東邊為馬來西亞,而南邊和東南邊則與印尼為鄰,在西元 7 世紀時,新加坡被名為「海 城」( Temasek),為蘇門答臘古帝國斯里佛室王朝的貿易中心,到了西元 13 世紀時,新加 坡更名為「新加普拉」(意思為「獅子城」),西元 14 世紀新加普拉成為兵家互爭之地,戰 爭使新加坡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戰後的新加坡被各方所遺棄而淪為叢林,從此沈寂隱沒直 至西元 17 世紀。

1819 年 1 月 29 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陸新加坡,從此新加坡被併入東印度公司,並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商業中心,新 加坡由於地理的優越條件(扼麻六甲海峽的一咽喉),逐漸由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島演變成 今日東南亞最重要的海、空港口。英國東印度公司於 1826 年將新加坡與馬來半島的馬六 甲及檳榔嶼合併組成「海峽殖民地」,並交給英屬印度證府管轄,但印度總督又於 1867 年 將之交給英國政府殖民部管轄。1942 年 2 月 15 日(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占領新加 坡,並將之更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其中「昭南」一詞取自「昭和 年間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時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領土」的意思。

1945 年 9 月 12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其名為

「Singapore」,翌年把新加坡從海峽殖民地分離。1959 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 光耀成為人民行動黨秘書長。1963 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北 婆羅洲(現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在馬來西亞期間,李 光耀和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不合,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 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來取代「馬來人優先」的保護政策。人民行動黨與馬來民族 統一機構(巫統)的政治較量更在 1964 年 7 月及 9 月兩次引發新加坡種族騷亂。最後,

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在 1965 年 8 月 7 日下令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 亞聯邦。於是,8 月 9 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馬來西亞國會緊急修憲並通過,解除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新加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新加坡 共和國,屬於中央領導的單一行政制度。

英國人統治新加坡期間,對新加坡最大的貢獻有二:一為民主政治的建立,二為經濟 開發與建設;這兩大貢獻奠下了新加坡未來的發展。新加坡是一個小島,沒有任何自然資 源,連民生所必需的水及蔬菜都要自馬來西亞進口。在新加坡擺脫殖民主義束縛之時,民 族工業脆弱,經濟單一。1959 年,李光耀執政時期,人口超過了一百五十萬人,當時最 嚴重的社會問題,就是失業人口過多,高達 15%,再加上左派份子的煽動的工潮與學潮,

對剛自治的新加坡而言,是極為嚴重的挑戰。李光耀深信要解決社會問題就必須發展經 濟,創造就業機會;當人人都有工作時,社會的財富就會得到較為合理的分配,整個社會 就能因此而走向安定,到了 50 年代末,轉口貿易和與之相關的經濟收入佔新加坡國民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產總值的 80%以上1

在新加坡未脫離馬來西亞獨立的時候,新馬兩地的經濟有著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馬 來半島雖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礦產,但對外貿易與出口必須透過新加坡;馬來西亞雖有廣 大的土地與廉價的勞工,但新加坡有較高級的管理及技術人材,也有較先進的通訊網。反 之,新加坡雖有優越的地理條件,但馬來西亞若沒配合,港口的功能就受到了許多的限 制;新加坡的民生必須品的物質,也都要仰賴馬來西亞的供給。事實上,以前在英國統治 期間,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經濟關係就是一體的,雙方已有相當良好的合作基礎,因此馬 來西亞聯邦的成立對雙方都有好處,但很不幸的,馬來西亞聯邦組成之後,雙方就逐漸產 生衝突,獨立後的新加坡政治上的變動使經濟衰退,同時又失去了馬來西亞這個腹地,國 內資源缺乏,和無法自給自足的惡劣經濟條件,加上對外面臨印尼及馬來西亞兩大國之環 伺,一個沒有資源,又大量依賴轉口貿易的迷你國家,世人對新加坡的前途並不樂觀,當 時國際皆不看好新加坡之獨立,並認為新加坡將淪為亞洲的孤兒,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其 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高度成長,從轉口貿易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改造為以製造 業為主的多元化經濟結構,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富裕、最先進、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經 濟方面的成就一向舉世矚目2

二、新加坡的政治發展與現況

新加坡自 19 世紀初起,在長達 100 多年的時間當中一直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深受英國政治模式的影響,所以在 1965 年獨立後,基本上完全繼承了英國殖民者建立的 相對完備的國家機器和政治體制,直到 80 年代中期,為適應經濟的迅速發展才開始對部 分制度進行有保留的創新。

1963 年 9 月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後頒布了新加坡州憲法。1965 年 8 月新加坡脫離馬 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12 月在修訂原本憲法的基礎上頒布了現行的新加坡憲法,但 同時規定馬來西亞憲法中的部分條文仍適用於新加坡。

1 陳岳、陳翠華編著,《李光耀:新加坡奠基人》(臺北,克寧出版社,1995 年),頁 16。

2 李家哲譯,《亞洲四小龍的政經分析》(臺北,駱駝出版社,1990 年),頁 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憲法規定,新加坡實行議會共和制,國家體制由立法、行政、司法組成,新加坡總統 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率,擁有行政權,並與國會共同行使立法權。總統有權否決 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有權審查政府執行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的情 況,有權調查貪污案件,但總統在行使主要公務員任命等職權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 事會的意見。1992 年,新加坡根據 1991 年的憲法修正案頒布了《民選總統法案》,規定 總統的產生方式從 1993 年起由議會推選改為全國直選,任期由 4 年改為 6 年。在 1993 年 舉行的新加坡首次總統全民選舉中,原副總理、新加坡職工總會領導人王鼎昌當選為首位 民選總統3

新加坡政治制度是按照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式議會民主模式建立的,然而這種政 治模式運作的重要基礎之一是兩大黨的對抗體制,而在新加坡卻是人民行動黨長期一黨主 導,反對黨幾乎不可能憑選票優勢進入國會,為保證反對黨分配到國會議席,新加坡自 1984 年起重新開始實行這個制度。非選區議員數量依憲法的規定最多為 6 名,但國會選 舉法同時規定,如果有反對黨候選人能通過直接選舉進入國會,則通過委任產生的非選區 議員最多為 3 名。此外,1991 年的選舉法修正案還規定,總統有權通過在政府公報上發 表命令的形式將非選區議員增加到 6 名。在實際運作中,國會中一般只保留三名反對黨議 員。官委議員由總統根據國會特別遴選委員會的推薦任命,最多不超過 9 名,任期 2 年。

這一制度始於 1990 年,目的是為了充分表達國會之外的其他重要觀點。

國會特別遴選委員會由包括國會議長在內的 8 名國會議員組成,其中議長擔任委員會 主席。被推薦人必須或為公共服務做出過突出貢獻,或為新加坡共和國贏得過榮譽,或在 文學、藝術、文化、科學、商業、工業、社會或社區服務等方面有過杰出成就。國會會議 是由議長主持,如議長缺席,則由副議長主持。凡不擔任部長,政務次長職的國會議員,

或非國會議員但有資格競選議員的人,都可以被選為議長或副議長。

新加坡國會實行一院制。每屆國會任期 5 年,可以提前解散,但大選必須在國會解散 後的三個月內舉行。民選議員通過大選或補選由新加坡擁有投票權的公民直接選出,新加

3 黃伯農,〈新加坡及韓國總統及立法機構選舉制〉,邁向普選政制研討會會議資料,2011 年 1 月 11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棟就是在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下將新加坡人平穩地帶入了全球化時代。2004 年 12 月,李顯龍7接替吳作棟,出任人民行動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2006 年 5 月,人民行動黨

作棟就是在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下將新加坡人平穩地帶入了全球化時代。2004 年 12 月,李顯龍7接替吳作棟,出任人民行動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2006 年 5 月,人民行動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