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竹縣客家文化人文社經背景

第三章 新竹縣客家文化產業與政策發展介紹

第二節 新竹縣客家文化人文社經背景

壹、 新竹縣客家人文經社背景分析

就地理位置位而言,新竹縣於臺灣西北部,北接桃園縣,南鄰苗栗縣,東南 邊的雪山山脈可連接宜蘭、臺中市兩地,向西面接臺灣海峽,往西南方向則與新 竹市相接。總面積約為 1,427 平方公里,地形多為丘陵、台地、山脈及少許的沖 積平原;河流則有鳳山溪、頭前溪通過(新竹縣健康城市政策白皮書,2012)。新 竹地區早期稱作「竹塹」,在漢人移民開墾之前,為原住民到卡魯斯平埔族、賽 夏族、及泰雅族等原住民居住地。歷經明、清兩朝,皆有閔、客兩族群進入開墾,

多是從沿海平地向內陸丘陵山地等地區先後移入;閩南族群多位於沿海平地地區,

更深入的河谷平原、丘陵地區則有客家族群、平埔族,山地區域有賽夏、泰雅族 等原住民居住(新竹縣政府網站,新竹縣簡介11)。

行政區域有 1 縣轄市 3 鎮及 9 鄉,包含竹北市、竹東鎮、新埔鎮、關西鎮、

新豐鄉、峨眉鄉、寶山鄉、五峰鄉、橫山鄉、北埔鄉、尖石鄉、芎林鄉、湖口鄉 等(新竹縣政府網站),鄉鎮市位置可參考圖 3-3。

11 新竹縣政府網站,網址:http://w3.hsinchu.gov.tw/hchg/hcintro/discover/taiwan/taiwan.htm

70

圖 3-3 新竹縣鄉鎮市位置圖 資料來源:新竹縣政府網站,網址:

http://www.hsinchu.gov.tw/modules/v3_happy/township/detail.asp?uid=376445200A 新竹縣人口約 52 萬人,其中新竹縣之客家人口分布上,客家族群人口比例 佔了 71.6% ,為全國比例最高之縣市,用「客家基本法」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12之定義,新竹縣有 11 個鄉鎮市屬之(北埔鄉有 93.52%人為客家人、峨眉鄉 91.76%、新埔鎮 91.64%及關西鎮 89.44%、橫山鄉 88.93%、芎林鄉 83.54%、

竹東鎮 78.38%、寶山鄉 75.49%、湖口鄉 75.43%、新豐鄉 65.50%、竹北市 56.60%),僅次於第一的苗栗縣 18 個鄉鎮市;新竹縣之客家人口使用客語多以海 陸腔為主(85%),其次為四縣腔(53%),再來則為饒平腔(3.6%)、大埔腔(1.1%),

最後則是詔安腔(1%)(參考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 年至 100 年全國客家人口 基礎資料調查研究〉,2011)。

12 依據《客家基本法》的規範,如該鄉鎮市區客家人口超過 1/3 時,則列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 區 」, 將 加 強 推 動 相 關 客 家 語 言 、 文 化 之 傳 承 及 發 揚 ( 客 委 會 全 球 資 訊 網 網 站 , 網 址 : http://www.hakka.gov.tw/)。

71

新竹縣之早期產業是以傳統的農林牧業為主,由於可耕種地區大,生產農作 助也相當多元,包括稻米、甘藷、玉米等;特色產物則有茶、竹筍、橘子、柿子、

香瓜、橄欖、仙草、林木等;養殖業則有家禽、酪農業等。近年來自我國加入 WTO 後,農產品之生產量逐年下降,以稻米最為明顯,水、旱田面積各減少了 82.89%及 17.11%,傳統產業結構改變,顯示出新竹縣政明顯走向都市化發展。

為了讓傳統農業轉型及增加競爭力,新竹縣政府訂定三大願景「農村特色產業、

農村創意文化、低碳綠色農村」,希望找出農村新的發展方向之產業、維護傳統 農村文化並加以創新、新的低能源使用農村來建立新風貌,促進地方發展,促進 人民共識集中(新竹縣健康城市政策白皮書,2012)。

新竹縣境內之工業產業區包含了兩大類,主要是是工業化地區以及傳統工業 及工礦區,工業化地區是指歷經紡織、化學製品轉型成墊子電機產業等;船工礦 區則是石灰礦、玻璃工業、照明業及木材加工工業等產業。後來有新竹科園園區、

工業技術研究院及清交大等設立,縣內逐漸朝向高科技產業方向發展。新竹縣政 府也配合高鐵計畫區之計畫,陸續規劃「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新竹生物醫 學園區」、「IC/SOC 研發設計園區」與「新竹國際展覽中心」等計畫,希望透過 產學合作來促進區域發展、文化發展及產業發展 (新竹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

13)。

貳、 新竹縣客家文化政策推行

新竹縣之整體客家文化政策在發展概況上,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

象徵性宣示國內正是重視客家文化政策之開始,在成立之前大多是議題導向政策 為主,在 2001 年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開始著手國內各地大小客家文化政策之 執行、輔導與宣傳之相關工作,所以本研究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來做分水嶺 做區隔:

13新竹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網址:http://www.hsinchu.gov.tw/idipc/idipc/A11.asp,檢視日期:

2013/10/16

72

一、客委會成立前之客家政策

自解嚴後,主要來自 1989 年的“還我母語”遊行中訴求復興各族群之母語,

客委會成立之前之客家政策主要落實於客語教學、客語平等、客語傳播等方 面,主要歸屬於軟體方面的客語復興、尊重及使用方面等,廣電法修改本土 語言限制、撥放客語新聞及中小學之鄉土教學,在硬體方面尚上為發展。新 竹縣政府之客家政策之推廣也是自客委會成立後才有積極發展,成立之前只 有中小學之“母語讀本”之教材。

二、客委會成立後之客家政策

在客委會成立後,主導了許多大小的客家文化復興政策,也輔導地方政府對 於各地的客家文化加以保存與復興。新竹縣政府除了針對客家傳統文化政策景點、

書籍歷史進行保存、維護及成立客家文化博物館,也配合觀光政策,將客家文化 產業等景點加以整合行銷,具體作法包括三大方向:推廣客家文化旅遊的導覽解 說、將客語與客家印象融入旅遊資訊,除此之外也將客家文化之特殊節慶透過媒 體網路加以宣傳,希能將在地客家文化發揚光大,促進地方發展。

2003 年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之範疇做的說明:

「基於創意或文化積累,以創新的經營方式提供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 有用的商品或服務。並且運用複合式的經營,配合創意再生等能力,提供學習體 驗活動。」前面所述的六大文化創意產業複合式經營策略,主要透過「產品」、「場 所」、「服務」與「活動」四大要素等讓文化產業具體優質化,並讓產業加以轉型 (參考自陳昭義總編,2003:216-217),創意生活產業之六大範疇如下圖 3-4 所 示:

73

產 品

服務 活動

場 所

圖 3-4 創意生活產業之六大範疇圖 資料來源:陳昭義總編,2003:216-217

本研究依據前述的六大範疇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領域來分類新 竹縣政府對於客家文化政策所作之分類如下表 3-3:

創意生活產業

樂 食

行 衣

74

表 3-3 新竹縣客家政策分類:

項目 內容

食 舉辦客家美食節,並舉辦網路票選十大伴手禮,透過創意來發掘更多 特色產品。

衣 保存早期客家服飾,並結合地方柿農利用柿染技術與傳統服飾做結 合,希望能將客家傳統服飾透過創意手法以發揚光大。

住 目前尚無研擬相關政策。

行 透過客家文化護照與觀光自行車道路之修繕,方便大眾,將客語及客 家資訊加入旅遊資訊中,將客家文化與觀光政策合而為一。

育樂 文化資產維護、史料文獻更新、文教推廣研習活動、展覽活動

、藝術活動、充實文化設備及加強圖書資訊等。

資料參考自新竹縣文化局及觀光局網站並加以整理

參、小結

新竹縣屬於於客家大縣,其主要客家政策是利用其縣內擁有眾多之客家 文化景點並透觀光政策加以行銷,但其主要發展起點還是以客委會成立之後 方開始建有推廣客家政策之發展,在成立之前主要還是回到忠孝學上之母語 教育。在客委會成立之後,也以創意之手段將傳統客家產業加以轉型並透過 商業行銷方式以推廣,提升舊有客家產業之競爭力。

75

第三節 新竹縣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發展及介 紹

壹、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發展

一、 園區發展由來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本是在新竹縣竹北市六家地區的傳統聚落,其祖先發 展可追朔到清朝時期,從重統的草屋到現今的水泥建築配上新式設計的建築,歷 經了竹北六基地區的高鐵特區的都更計畫,也曾經面臨拆除之危機,但經過當地 學者跟林家後代的努力之後,政府特別設立了客家文化保存園區,以下將介紹整 個園區的發展過程:

1. 清朝移民期:

清朝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的林孫檀氏家族渡海來臺,來到位於竹 北開墾農田,建立客家聚落。到了嘉慶年間,其林氏後代在竹北芒頭埔興建

「忠孝堂」公廳,族人稱之為「新瓦屋」,聚落名稱由此而來(行政院客家委 員會網頁資料)。

2. 高鐵都市計畫發生至成功保存前期

1992 年 6 月,行政院核定高鐵路線,此時竹北六家地區即已被納入成為高 鐵新竹站設站的可能地點,2001 年,高鐵沿線各車站特定區的都市計畫完 成審議,新竹縣竹北六家地區新瓦屋林姓聚落與其鄰近六家地區農業聚落和 農田,皆被納入高鐵新竹站特定區的都市計畫範圍內,劃設為第五號公園預 定地,面對高鐵都市計畫,六家人因為高鐵的開發帶來了不少財富,對所謂

「都市化」或「現代化」的改變有所期待,一方面卻也希望傳統聚落的生活 型態得以保留下來(徐正光,2007)。

為了保存北臺灣傳統客家文化之重要聚落,當地文史學者及林家後代向內政 部都市計畫委員會陳情,終於在「變更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專用區計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