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節、 新聞客觀變調的元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鳴就有點閱率,……,這個時代你要創造新聞的商業價值,就在同溫 層裡面寫那些讓人相信的訊息就好,或者膚淺一點講,讓他們開心,

自然就會產生信任了啊!(受訪記者「報紙C」)

本研究第二章提及,美國新聞業之所以要求新聞客觀性,就是希望吸引不同 意見的閱報者,藉此增加報紙販售收入,產生更大的商業利益,記者產製新聞的 時候,都會透過「換位思考」,優先思考閱聽眾的角度,但從本研究的訪談結果,

記者發現不同新聞事件或議題以及所屬媒體都有特定、專屬的閱聽眾,記者換位 思考而產製新聞,取決於這些目標群眾,記者的中立客觀,其實是奠基在專屬的 閱聽眾,並非普羅大眾。

第五節、新聞客觀變調的元兇

本節同樣回應本研究的研究問題三,因為新聞媒體高度發展,在看重市場機 制以及網路興起的當下,新聞客觀性的意義勢必受到影響,因此需要貼近新聞實 務以解釋新聞客觀性,而記者在工作經驗中,已意識到新聞客觀性變調的原因,

記者也有不同的因應作為。本研究歸納受訪記者的訪談資料後,發現所屬組織以 及即時新聞等兩個要素,影響新聞客觀性最甚,本節將說明組織的控制與即時新 聞的普及等兩項要素,何以使記者認為是新聞客觀性變調的元兇。

記者透過各種思考與作法,產製具有說服力、影響力的客觀新聞。不過,挑 選新聞內容時常遭逢阻礙,受訪記者根據自我經驗,都談及組織的影響性,打破 記者原先對新聞的規劃,組織的立場甚至成為新聞的立場,事實變成組織意欲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加的事實。經過組織對新聞的調整與修改,記者也無法自行調配新聞呈現的狀況 下,記者往往認為新聞成品不再客觀、新聞內容不再精彩。過往的研究也有類似 結果,Shoemaker及 Reese(1996)指出,每個組織依據組織角色、內部結構、

目標、技術和市場,處理新聞的方式有所差異,還會受到組織所有權者、組織目 標和政策的影響。閻岩、周樹華(2014)研究媒體偏見,彙整許多研究提到,媒 體的政治偏見來自組織高層,也就是董事會,高層的個人信念,「直接」影響媒 體的新聞偏向,新聞收集的過程也會受制組織壓力,組織的結構和勞動分工,會 影響新聞的取捨,並降低記者對新聞的主導成分。還有學者研究新聞產製流程,

發現電視新聞的組織會限制記者對新聞產製流程(Boudana, 2011)。從本研究的 受訪記者訪談資料中可知,組織影響新聞客觀性的狀況稀鬆平常,幾乎每天都會 發生,只是影響程度高低的差異。

另外,現今媒體生態轉趨速度取向,現在的新聞工作講究即時新聞,許多記 者在新聞實踐中崇拜速度(王淑美,2018),新聞不夠完整,也無法呈現多方意 見,只求快速上網、只為獲取點閱率,營運電子報的報社、電視台、廣播,以及 原生新聞平台就是網路的網路媒體,記者對此多有抱怨,加上即時新聞內容的時 間差、碎片化,都導致新聞無法完整呈現,遑論新聞客觀性。

本研究受訪記者認為,組織的立場和即時新聞的高度發展,使記者無法完整 呈現新聞內容。一旦組織影響新聞,受訪記者的第一步就是和組織反映自己的想 法,甚至據理力爭,堅守身為記者有責展現新聞客觀性的價值,但組織若一意孤 行,受訪記者認為,至少已表明自己的想法,多半只能妥協。至於產製即時新聞,

受訪記者多認為新聞媒體講求速度的生態木已成舟,很難改變即時新聞普及化的 工作型態,但仍有記者願意稍微放慢腳步,寧可不搶速度的冠軍,也要產製完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有意義的新聞。綜上,本節從訪談資料中,歸納組織與即時新聞等兩項影響新 聞客觀性的因素,記者如何看待、如何因應。

一、組織的控制

本研究受訪記者全都認為,組織影響記者產製新聞的流程,其中一個原因是 組織會以其立場,調整記者產製的新聞內容。如受訪記者「網媒B」所說,新聞 發送至公司,內勤會自行刪除部分敏感內容,雖不至影響新聞正確性,但已經無 法原汁原味呈現新聞現場。受訪記者「報紙F」也說,內勤不僅會修改新聞內容,

標題也可能辭不達意,卻未和第一線記者溝通。

因為標題幾乎就決定了讀者對某件事情的第一印象,讀者不見得會看 導言和內容,比如說有人做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事,大家就對這個人 產生印象了,也許內文呈現,這個人就沒做那麼糟糕的事啊!有時候 標題下太差,我也會覺得這個作品失敗了。(受訪記者「報紙F」)

另外,受訪記者都認為,組織時常修改新聞內容,卻揉捏得不符記者產製的 內容,有時候更會犧牲新聞的正確性,記者不再是產製新聞,而是「製造」新聞。

我遇過代班長官,隔天看到稿件只認得名字是我的,其他內容我都不 知道是不是我寫出去的東西嗎?……,如果遇到很愛大改人家文章的 長官,記者會覺得很痛苦,因為作品已經不是你的孩子了!……,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的成果我覺得很不滿意,就算我做得再辛苦,而且這是我沒辦法控 制的風險。(受訪記者「報紙F」)

那時候寫說財政部要用大數據來查稅,這新聞的方向是報社主導的,

結果財政部非常火大,他們好像接到很多企業的電話。我本來寫的角 度,就是一篇很簡單的東西,……,結果,殊不知報社覺得這個東西 可以發展,他們就把這則新聞拿出來說,財政部之後要怎麼用大數據 追稅當作主稿,但是財政部對查稅的東西很敏感,不要讓別人覺得他 們一直都在查稅,雖然其實大數據他們默默在做,只是不想讓別人知 道。可是報社想要做到頭版頭,就是非常令人驚訝,……,部長還打 給總編,但總編好像覺得沒什麼。(受訪記者「報紙A」)

讓我暴怒的就是勞基法二休的時候,報社那時候要我做「大家談」(有 關民眾看法的專欄),報社立場就是反對一例一休嘛!就要我去問資 方勞方,中小企業主和民眾,我們組下指令就是去問,我還故意在群 組糗我們長官說,那支持勞基法二法的可不可以寫?長官還說報社沒 有預設立場啊!我就想說,很好!就等你這句話,……,最後見報,

全部都採用反對一例一休的,我就超怒的啊!你好歹也兩個各取一個 用吧!你怎麼可以全部呈現一面的東西,那你就不要跟我講說報社都 沒有預設立場,不要掛我的名字。(受訪記者「報紙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尤其是報社老闆的個人因素,還有廣告的因素,我沒辦法照我呈現的 方式去寫。像是罷工系列的新聞,我的新聞內容就是勞資的比例一比 一,但因為各種因素影響,勞資可能變成三比六,還硬要加入某些政 治人物的內容,跟新聞很沒有關係。(受訪記者「報紙D」)

我不喜歡長官叫我做歪的事情,就是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你為什麼 要叫我做成這樣!像我去俄羅斯的時候,有一些冰泳的畫面,長官就 叫我做說,那都是虎爸虎媽,逼小孩下去冰泳……,可是都歪了,因 為小孩是有樣學樣,沒有被逼啊!……,還有像是荷蘭的小孩穿衣服 去游泳,公司也要我寫成爸媽沒有常識之類的,可是人家是希望小孩 跟水做好朋友,因為荷蘭有水患,小孩要有憂患意識啊!(受訪記者

「電視C」)

除了調整新聞內容,組織還會在記者產製新聞前,強硬要求記者一定要產出 特定內容或特定角度。

我有時候會覺得報社滿賤的,……,有一次報社也是讓我很傻眼,叫 我幫忙訪一個農業的學者,那時候就要我去問學者對口蹄疫拔針的困 難,要我去問學者對這件事覺得這件事有沒有困難,……,報社就丟 給我學者叫我去問,結果那個人就超恨馬英九,他就大罵跟總統是誰 無關,就只是馬英九判斷錯誤,我得滿中性的內容啊!……,結果寫 完,報社問我要不要再訪另一個學者,因為報社想要修理蔡英文,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果修理到馬英九,……,報社連要訪誰都指手指腳了啊!新聞怎麼可 能客觀啦!(受訪記者「報紙E」)

被交辦不想寫的東西,就是交差啊!我們電台會做一些美化、公關的 新聞,……,像是呈現某個工作好的一面這件事。不是我不想做,而 是被硬塞要做哪個素材的時候,會覺得不太能過去,……我常理判斷 會覺得,那就是他的工作啊!怎麼會是要拿來大肆宣揚的事情呢?(受 訪記者「廣播B」)

我最不滿意的只有一種類型,就是我的東西要硬扣別人的東西。比如 說上面要求我去做一些好下標的情緒性發言,我會非常反彈。例如最 近一次就是公司希望受訪者先射箭再畫靶,就是引導式的作法,可是 我很抗拒。(受訪記者「報紙G」)

新聞內容受到組織強行調整,還有一個狀況就是業配新聞。組織將新聞做為 商業利益的籌碼,早已設定新聞內容,遑論新聞價值。

讓我對新聞業有點絕望,甚至覺得採訪關係的崩裂,像是柯文哲時代 的新聞根本不是新聞,新聞是政治關係、是利益的籌碼。我發現柯文 哲給我們五大案的獨家新聞,都是放話型的那種,結果我後來發現,

新聞就是一個政治對價關係;有時候我要揭發不一樣的事實,……,

還被長官和公司搓掉,還要談什麼新聞價值?新聞就是政治利益交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是一種政治供需,他們供應給公司,我們就會打財團,但回過頭來 看,五大案現在也沒什麼下文。(受訪記者「報紙C」)

這是一種政治供需,他們供應給公司,我們就會打財團,但回過頭來 看,五大案現在也沒什麼下文。(受訪記者「報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