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慧型手機

一、智慧型手機定義

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是指一種可以隨意在手機內安裝應用軟體功 能,有別於一般手機,市場上最主要的作業系統分別為 Symbian、Windows

Mobile、IPhone OS、Linux 、Palm、Android 和 BlackBerry OS 。智慧手機 主流的硬體平台都支援 Symbian、Windows Mobie、Linux、Palm、Android、

Blackberry、iPhone OS 等主流作業系統,大多數作業系統都聲稱其開放性,支 援軟硬體擴展,同時支援原有軟體的移植,並提供豐富的原始程式碼以方便開 發商和第三方軟體供應商的開發。

早期開發的智慧型手機消費族群都鎖定商務人士,缺點是價格昂貴、操作 複雜,繼 iPhone 的閃亮登場、Google Android 開放平台的聲勢壯大、以及傳統 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 MS Windows Mobile 和 RIM 的威脅下,現在智慧型手機 市場在一般消費者市場也逐漸加溫,其作業系統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

智慧型手機在使用年齡上也有年輕化趨勢,由於功能上結合了掌上電腦 +PDA+手機功能,具備個人訊息管理、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GPRS 行動上 網並提供多媒體內容下載、照相及錄影功能、MP3 及影音播放功能、GPS 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航等多項功能,深受年輕朋友喜愛,不過,智慧型手機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 於能像電腦般有開放系統平台,隨時讓手機能下載更新所需的軟體,此外,使 用的流暢度、簡單性也是重要的關鍵。

行動終端的名詞繁多,研究機構 Gartner 將之分成四類分別定義,最低階 的基本手機(Basic Phone)是僅有語音通訊功能;進階手機(Enhanced Phone)

是在語音通話功能之外,再加上數據傳輸功能;智慧手機(Smartphone)是以 語音功能為主,並且具有開放的作業系統平臺;無線 PDA(Wireless PDA)是 以數據傳輸為主,再加上其他 PIM 或語音通話功能。

國內研究機構拓墣產業研究所(TRI)對智慧型手機做如下定義:具備有 開放式作業系統(如 Symbain、Microsoft Smartphone、Pocket PC Phone Edition、

Linux、Palmsource 等),以及足夠的運算處理能力,可容許使用者自由選擇其 應用軟體之手機。

而根據資策會 MIC 定義,智慧型手機是指將資料傳輸功能內建於以語音

(Voice)為中心之裝置,包含以下特徵:個人資訊管理、瀏覽及下載檔案、

收發 e-mail 與處理文件檔;可使用觸控面板、小型全功能鍵盤或智慧型點選單 等多種輸入方法;螢幕大於 2 吋以上的顯示;內建高階的嵌入式微處理器與多 工作業系統等等功能。(王尹軒,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二、臺灣智慧型手機發展現況

根據國家通訊委員會於 2012 年的統計資料,行動通訊的用戶數已達 2226 萬人,普及率達 95.6%;資策會 FIND 於同年調查並推估,臺灣持有智慧型手 機或平板電腦的族群約有 707 萬人,而未來行動族群的人口將持續成長。該研 究描述,臺灣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來連繫情感、處理日常生活事務,

人與人之間透過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豐富了生活與工作。(見圖 2-1)

圖 2-1:臺 灣 行 動 上 網 族 群 行 動 裝 置 持 有 情 形 資 料 來 源 : 資 策 會 FIND( 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同時該研究數據顯示,2012 年是臺灣智慧型手機快速成長的一年,至 2012 年第二季為止,臺灣持有智慧型手機人口達到 609 萬人,比去年同期 297 萬人,

智慧型手機在臺灣持有率成長了一倍以上。以如此快速的成長趨勢,預估臺灣 智慧型手機普及率至 2015 年將達 56.8%,將有超過五成以上的民眾持有智慧 型手機。顯示行動生活將是國人普遍的生活型態。

圖 2-2:臺 灣 行 動 上 網 族 群 行 動 普 及 率 、 系 統 與 年 齡 結 構 分 析 。 資 料 來 源 : 資 策 會 FIND( 2012)

資策會於 2012 年 7 月所舉辦之「FIND 創新講堂」,以 Simple、Innovative Consumption experience、Mobile、People’s choice、Like、Experience 六大主題 歸納出未來「S.I.M.P.L.E.」經濟的發展趨勢,當中提到隨著臺灣民眾持有智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

型裝置普及,可預見生活型態的衝擊,將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智慧型行動 裝置將改變世界。手機不再只是通話功能,還具備更多娛樂型、資訊型的應用。

這些新應用也將帶來民眾生活的全面改觀,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領域,亦或是延 伸影響到品牌行銷等,都將因而展出更多新穎的服務。而這也呼應本研究所關 切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生活形態、自我一致性和智慧型手機品牌形象等三者 的構連。

InMobi 在 2012 年的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地區各智慧型手機品牌市佔率,

以 hTC 的 45.6%佔有率為最高,同時其品牌曝光量也比以往增加 200 倍。三 星擁有 20.4%佔有率位居第二,Apple 品牌則是落於第三,市佔率從 22.8%下 滑到 11.2%,Android 平台市佔在台灣地區更從 2011 年的 65.5%增加到 2012 的 83.8%。

此外,根據張里歐(2013)分析手機王的臺灣地區網友最常瀏覽之品牌,

依序為 hTC、Sony、SAMSUNG 三大品牌(Apple 則因為產品僅 iPhone 單一 款式,受點閱情況僅排名第七)。

從以上所整合之各報導與調查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之智慧型手機佔有率,

在 2013 年為 hTC、三星、Apple、Sony 等四大品牌,此四品牌也將成為本研 究分析形象之品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三、智慧型手機與消費者關係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而言,使用智慧型手機已逐漸與消費者生活型態息息相關;

劉倚帆(2011)認為手機功能的使用過程是高度個人化的,而現代人的「行動 生活」,讓人們不受物理性的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運用網路來增加生活的 便利性。由現況可見,行動通訊科技的進展深刻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手 機作為個人高度依賴的貼身裝置;而劉倚帆亦認為,手機是改變社會大眾生活 方式的關鍵機制。

國外學者亦指出手機不僅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公共領域中的一項工 具,每個人對於手機的使用,不僅代表個人的選擇與行為,也可能對國家與國 際事件產生重大影響。(Gordon,2007)手機不只是傳播通訊的工具,手機上附 帶的種種附屬功能與特色,可表現出個人不同的風格與想法

(Campbell,2007)。

Wilburn and Chris(2011)從不同性格消費者探討其使用或擁有智慧型手 機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外向的消費者擁有和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率較高;

Entner(2010)調查美國智慧型手機消費者,發現男性略高於女性(53%比 47%) , 在族群方面西班牙裔和亞洲人擁有的人口比率略高。

而國內近來也有不少學者將焦點轉向此一新興研究領域,陳燕珩(2012)

探討國內手機新聞發展時也強調,「手機的傳播效果絕對不容忽視,尤其在手 機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現代社會中,更需要持續的關注。」智慧型手機具備個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化特性,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擴充 App 軟體應用,更使得 每支具有相同硬體的手機,會因為不同的軟體選擇而充滿個人風格。

陳建彣(2010)以 hTC 品牌形象為例,發現不同生活型態的消費者,對 於品牌形象與產品造型一致性高的手機,有相當大的購買意願差異程度;莊雅 涵(2012)發現,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已從最原始的科技導向,轉變為品牌 導向,消費者在挑選智慧型手機時,品牌往往大多人成為首要考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