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社工和青少年同志服務的經驗探究

第二節、 服務經驗

在知悉了青少年的同性性傾向後,縱使最後工作的焦點不在性傾向議題上,

社工在各個面向的評估,都不該去忽略到性傾向的影響性,因為這就是這個青少 年的一部分。這節所要討論的就是,當知道了青少年同志的性傾向之後,社工和 他們的工作樣貌會是什麼。以下就受訪者的工作經驗,整理出他們在工作過程中,

比較常和青少年討論的議題,以及他們是怎麼樣與青少年做討論的。

在工作過程之中,社工和青少年同志的討論面向,的確會因著性傾向而有所 不同,或是因為是性傾向不同而產生的討論,這是無法去忽視的。比如說小D 會特別詢問青少年有沒有因此有所困擾、也會藉由觀察服務對象和同儕的互動去 確認案主的支持網絡,看看身邊人對於服務對象的性傾向有什麼樣看法;小安也 一樣會關心服務對象有沒有因此而在工作或是生活上面有影響,因為小安的其中 一個青少年的確就曾在出櫃後,就被打工地方的老闆辭退。同志這個身分,的確 使得青少年需要去承受額外的壓力。

雖然在和受訪社工談到最後,他們都會說「其實都一樣」,縱使他們知道了 這群青少年的性傾向是不一樣的,但在工作中時,和青少年一樣什麼都會討論,

不會說因為他們性傾向不同就產生差別待遇:

其實我覺得都一樣,這就是...你在關心一個人,我覺得這個議題其實應 該都是...在青少年領域我覺得他們重視的那個議題其實都是一樣的啊,就人 際嘛、感情嘛,對啊,跟家人的關係嘛。(菜菜)

家庭啊!學校啊!交友啊!然後犯罪、幫派的一些他周遭的生態啊!還 有他喜歡的休閒啊!明星啊!動物啊!什麼都會談耶!因為我們是服務中

47

心啊!就是常常外展,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小恩)

不過大體而言,從受訪者與同志青少年工作的經驗中發現,主要處理的面向 可分為,認同、感情/性、家庭以及同儕這四個議題,其中認同議題是在和青少 年同志工作時才會談的,而在感情/性、家庭、同儕這三個議題上,雖然看似和 異性戀青少年相同,但討論的方向和內容上會有所差異。

一、認同

認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藉由認同的過程能夠去認識自己,但弔詭卻也在於 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認同的過程,在男生愛女生、女生愛男生這個定律之下,

異性戀不需要談認同,不需要多說。但同性戀不一樣,因為不符合這樣的定律,

會遇到很多的質疑,所以變得「需要認同」,談到同志就會談認同,也成了某一 種的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回到實際的工作現場,在受訪者經驗中,對自己的認 同有困擾的青少年並不多,8 位受訪社工中,只有菜菜服務到的青少年對於自己 性向認同是產生疑惑的狀態,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也因為這樣的不一樣 而開始覺得自己有問題:

他會覺得自己有問題,因為他覺得說我怎麼跟別人不一樣,對不對?

他可能從國小開始嘛,因為我們會問說那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自己可能比 較喜歡的是同性,發現在四、五年級,他就說我覺得我發現我喜歡的是男生…

可是他那個時候可能也不會跟別人講,因為他想說…他會自己的內在會有一 些那個聲音啦!我是不是有問題?整個大環境,他看到周遭的人都不是這樣!

然後到青春期的時候,他就會遭受到人際關係的那個部份(

遭到排擠

)。(菜 菜)

然而,就算當青少年同志本身並未提出自己對性向有所疑惑或是困擾,我觀 察到社工們在和青少年同志談話的過程中,不管是有意識的詢問、或只是剛好話 題帶到,其實多多少少也都會和他們聊到和認同有關的事情,因此接下來我將從

48

社工為什麼會談和怎麼談去做討論,我同時也認為在這個整理過程,也一窺了社 工背後所帶的價值判斷:社工怎麼看待同志議題,進而影響了工作的方式,以下 我以文獻中所提到的肯定式和非肯定式的工作取向來將社工分類,並談在這兩種 取向下他們是怎麼去工作的。

(一)肯定式取向

強調的是非異性戀的性傾向一樣是自然的,下面我再進一部分成當面對到 有困擾的青少年同志和沒有疑慮的青少年同志,說明社工工作的方法。

如同前述,只有菜菜服務到的青少年有認同上的困擾,菜菜和青少年,他 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討論認同:

我們也不斷的在往返就是說你喜歡的那個性別的那個,到底是很篤定 的知道,還是只是說在青春期那個在交友的時候,你只是覺得可能自己可能 比較喜歡的是男生,…就是我不斷的其實就是不斷的在跟他討論這個,他說 其實討論到後來,他就是說我就是很篤定,我就是喜歡就是男生,對,那本 來一開始他也覺得說我會不會像媽媽或是周遭的人講的,我就是一個有病的 人?我是一個神經病,我怎麼會選擇喜歡同性的?(菜菜)

從這裡也能夠發現,菜菜的工作方向是去協助青少年同志去克服自己的內 在,這是這個青少年最大的課題,在雙方來來回回的討論之中,菜菜就陪伴著他 走過認同的歷程,也陪著他去肯定自己的性傾向,自己並非是有問題或是不正常 的。

那屬於這一取向的社工,在青少年本身沒有提出疑慮時,則是不會特別的 去和青少年去釐清他怎麼看待自己的性傾向,有時候認同的討論就是自然的被帶 出,像是在和青少年談論他們的感情時出現,比如說很簡單的從:「你什麼時候 第一次有談戀愛的感覺?」(美美)開始,到比較細緻的去詢問在感情中發生的 事情並與之討論:

我會用的方式,去跟他們談每一段關係,是怎麼開始的?怎麼選 擇對象?怎麼結束的?然後在那個關係裡面的感受是什麼?(阿立)

49

使用的一樣是比較中性的討論方式,不會特別的去再強化、使用男女做為區 別,這樣的作法相較起來也才比較不會去限縮青少年。而對於青少年而言,透過 談感情的方式,相較於說要去談認同,也是比較容易能讓青少年理解和去思考討 論的:

我曾經有遇過,她剛開始喜歡的是男孩子,但是她除了那個男孩子以 外,其他男孩子都不接受,但是她是屬於偏T 的女孩,就是說其實有時候你 很難去判斷,我也不會判斷她們到底是處在那一個階段。或許很難判斷也是 因為她們真的也是變來變去的。所以有時候反而是回過頭來,去看就是說她 當初第一次心動的感覺,那有些青少年是清楚的喔,她知道她比較喜歡什麼,

但是她也可以接受什麼,有些人是清楚的。那有些人是不清楚的。有些人是 說我就是憑感覺。然後有些人也是,她也很快的就會說我就是一輩子我就是 這樣,我不可能,你要我怎樣、我會去死阿什麼之類的也是有。(美美)

青少年時期,本身就是還處在發現的旅程,認同有時候不見得容易談,「針 對孩子,其實不會特別說去談認同,我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就是在摸索,

要跟他們談什麼認同不認同,其實他們講不出個所以然。」(阿立)了解自己是 需要花時間的,也不一定會在青少年階段就完成,就肯定式的服務立場來看,工 作者是要協助服務對象去探索、與發現他們的認同為何,而這個認同是他們自己 覺得自己是什麼(whatever self-identification they feel is “their own”)。在服務對象 自己準備好去「標籤」自己的認同前,工作者都不應該去加以分類或定義,所做 的是給一個彈性的探索空間,而非以讓服務對象有一個肯定不變的認同為目標

(NASW,2002c)。也就是說,藉由這樣的討論不會是要青少年說要確定什麼,就 是對自己更進一步的了解,所以除了談之外,社工也會提供一些同志團體的資訊 讓青少年知道,這個階段就是要讓他們盡可能的嘗試,如同阿立說的:「那個談 的過程裡面,他們會去檢視自己生命的一些經驗,然後那個可以幫助他,更了解 自己就好了。」

(二)非肯定式取向

50

強調的會是在「同性戀」本身,並去探究成因。我的觀察認為,偏向此工作 取向的受訪者,是受到個人基督教信仰的價值所影響,直接的使用上帝的教導去 和孩子談認同,像是:「上帝創造男生、女生就是很不一樣,就身體的結合上面,

他們本來就是可以結合的啊!可是女生跟女生一定沒有辦法啊!」(小恩)這樣 的談法,雖然並沒有直接的說出不贊成同性戀,但已經表達出了非一男一女式的 親密關係並非「正常的結合」,也在這樣的價值信念之下,而出現社工認為自己 是對青少年好,但實為反同的一些言論,並灌輸給服務的青少年:

就像是同性戀的孩子,你不可能跟她講說上帝賜的要配合,你可以告 訴他說,在男女關係裡面,只要是男生跟女生,你一定可以,我會跟就是如 果有些已經有性關係的孩子,我會說你可以得到愉悅是更高的,這才是他們 在意的,或是只要能找到對的人,他才是可以真正保護你的。(小恩)

同時也會影響到在問話的方式上,仍是以兩性做為區別去談:

會談論到他們彼此親密關係是怎麼樣發生的,還有他的感受,他覺得 跟男生交往,跟女生交往的感受,會有什麼樣不一樣?(小恩)

從上述對話中,也可進一步讀到小恩對於性傾向的看法是認為這是可以去改

從上述對話中,也可進一步讀到小恩對於性傾向的看法是認為這是可以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