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三、自民黨巧妙使用輕減稅率議題和公明黨一致後,不理睬民主黨提出情報公開 法一併修正的提議。利用在野黨競爭心態,使在野黨並無就反對議題取得共識。

即使最後在野黨幾乎反對,但在野黨在社會並無形成有力反對聲浪。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安倍政府從特定秘密保護法通過後,又通過一連串安全政策重要相關立法。

有別於過去的現象,作全面性的戰略規劃。對於安全政策和立法間的相互影響應 值探討。過去研究因為立法不多,多著墨於防衛計畫大綱修訂、日美防衛指針等。

或是自衛隊派遣的法律依據。目前已經具備相對完整的立法,是否對安全政策有 影響,如和美國等其他國的情報交流。

而安全政策相關立法的通過,是否影響憲法的修正,亦值深入探討。憲法修 正議題一直是安倍就任後歷次選舉重要議題,即使安倍強調修憲一定要推動,但 是在有其他安全相關立法情形下,為維持穩定政權,推動修憲是否影響長期穩定 政權,都是必須詳加考慮的部分。在研究上,可先針對安倍成為長期穩定政權探 討,接著探討修憲議題究竟是否在選舉發揮效果,進而討論憲法修正和安全政策 相關立法的關係。

自由派及保守派因為安全保障議題與憲法第 9 條的對立,守護憲法與維護國 家安全標準如何判斷。應先討論雙方論點,1除了根本上理念的差異,是否仍有對 話的空間。並不因為憲法學者不重視安全保障,或因為安保學者忽視憲法。

而國際環境和國內因素的互動,在不同議題仍有繼續探究的必要。例如包括 修憲議題和對中、對韓關係是否有影響。即使未必能討論一定的框架結構理解所 有議題,但是指出關鍵影響因素,仍是未來值得努力的課題。

1 如:牧原出,「安倍一強」の謎(東京: 朝日新聞出版,2016 年),頁 264-2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專書

李大中,聯合國維和行動 : 類型與挑戰(臺北: 秀威資訊,2011年),頁250-254。

李世暉,日本國家安全的經濟視角 : 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臺北: 五南,2016年)。

專書論文

李世暉,「細川、羽田、村山:後冷戰時代外交的摸索」,李世暉、吳明上、楊鈞池、

廖舜右、蔡東杰 著,當代日本外交(臺北: 五南,2016年),頁28-29。

吳明上,「海部、宮澤:波斯灣戰爭與對美協調外交」,李世暉、吳明上、楊鈞池、

廖舜右、蔡東杰 著,當代日本外交(臺北: 五南,2016年),頁16。

吳明上,「小泉:對美追隨的反恐外交」,李世暉、吳明上、楊鈞池、廖舜右、蔡東 杰 著,當代日本外交(臺北: 五南,2016年),頁62。

林超琦,「自由民主黨與日本政治的發展」,孫采薇、吳玉山 主編,優勢政黨與民 主:亞洲經驗的省思(高雄: 巨流圖書,2017年),頁29-39。

揭仲,「共軍在釣魚台「國有化」爭議期間的作用」,中共年報2016(臺北: 中共研 究雜誌社,2016 年),頁4-59。

廖舜右,「橋本:美日安全保障關係的深化」,李世暉、吳明上、楊鈞池、廖舜右、

蔡東杰 著,當代日本外交(臺北: 五南,2016年),頁38。

蔡東杰,「區域性冷戰態勢與日本之戰略因應」,遠藤乾・李世暉主編,日本研究的 轉化與重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對話(台北: 翰蘆,2019年),頁40-41。

期刊論文

石原忠浩,「中國漁船碰撞日本巡邏船事件與日中關係」,新社會(台北),第13期

(2010年12月),頁19-23。

石原忠浩,「「政治主導」的對外政策?:民主黨政權下的「中」日關係」,展望與 探索(新北),第10卷第7期(2012年7月),頁43-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石原忠浩,「第二次安倍晉三政權的理念和對外政策的展望」,新社會(台北),第 26期(2013年2月),頁8-9。

石原忠浩,「第二次安倍政權下的安保法制與日本國內外的反應」,新社會(台北), 第41期(2015年10月),頁8-9。

白智立,「从比较公共行政研究看战后日本行政体制特征——兼论90年代日本行政 改革的特质、意义」,日本学刊(北京),第4期(2012年),頁72。

李开盛、李小芳,「安全结构视野下的朝核问题走向」,太平洋学报(北京),第19 卷第4期(2011年4月),頁78-90。

李世暉,「不情願的專業主義:從普天間基地問題探討日本民主黨的決策過程」,政 治科學論叢(台北),第54期(2012年12月),頁37-70。

沈志华,「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中共党史研究(北京),第2期(2007年), 頁40。

沈志華,「「唇齒相依」還是「政治聯姻」? ─中朝同盟的建立及其延續(1946-196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臺北),第63期(2009年3月),頁184-189。

吳明上,「日本首相在反恐戰爭中的領導權」,危機管理學刊(高雄),第5卷第1期

(2008年3月),頁56。

吳明上,「日本小泉首相強化領導權之研究:以郵政民營化法案的成立為例」,人文 與社會學報(高雄),第2卷第2期(2008年6月),頁125-147。

吳明上,「自民黨為何於2009年失去政權?--「分立國會」的觀點」,臺灣民主季刊

(臺北),第12卷第1期(2015年3月),頁175-209。

吳明上,「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為穩定政權之研究:從內閣官房長官角色分析」,遠景 基金會季刊(臺北),第19卷第3期(2018年7月),頁67-108。

何燿光,「中國的東亞戰略操作與決策兩難」,海軍軍官季刊(高雄),第33卷第3 期(2014年8月),頁24-45。

林文程,「釣魚臺爭端與美中在東亞的競爭」,日本與亞太研究(高雄),第1卷第1 期(2017年1月),頁1-30。

林超琦,「日本 2001 年至 2012 年預算權改革:不同制度安排之比較」,問題與研 究(臺北),第54卷第2期(2015年6月),頁67-99。

林賢參,「北韓威脅對日本飛彈防禦戰略發展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臺中),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33期(2011年1月),頁97-124。

林賢參,「日本安倍晉三內閣所面臨的內外課題與挑戰」,戰略與評估(台北),第4 卷第1期(2013年1月),頁21-41。

林賢參、郭永興,「中國的非正式經濟制裁與對象國的反擊策略:中日稀土衝突為 例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60卷第4期(2017年12月),頁64-71。

林穎佑,「從積極防禦之變化探討中共在東海之行為演進」,中華戰略學刊(臺北), 春季刊(2017年3月),頁170-171。

高少凡,「中國崛起與東協/東亞區域整合的迷思」,中共研究(新北),第44卷第1 期(2010年1月),頁79-83。

莫大華,「「中」、日、韓新政府三邊外交關係的挑戰與機會:領土爭議與政治動員」, 戰略與評估(台北),第4卷第1期(2013年1月),頁7。

郭育仁,「第二次安倍內閣之外交策略走向」,全球政治評論(臺中),第46期(2014 年4月),頁43-64。

郭育仁,「政官菁英對和平主義規範與建制的挑戰:日本2013年〈防衛計畫大綱〉

制定與內容」,政治學報(臺北),第62期(2016年12月),頁62。

張蜀誠,「中共公布防空識別區的心理戰」,空軍學術雙月刊(臺北),第641期(2014 年8月),頁40-63。

裘兆琳,「美、「中」、日在東海之角力,2013-2015」,中共研究(新北),第49卷 第7期(2015年7月),頁42、46-47。

楊鈞池,「1990年代日本科技政策決策機制之改革─兼論日本行政改革之意義」,中 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臺北),第14卷第2期(2006年12月),頁35-64。

楊鈞池,「日本民主黨執政後政治改革之分析」,選舉評論(高雄),第8期(2010 年6月),頁89。

鄭子真 ,「日本政治獻金的規制與侷限:論《政治資金規正法》之沿革與意涵」,

選舉研究(臺北),第20卷第2期(2013年11月),頁137-175。

鄭子真 ,「政黨結構與決策機制:比較日本自民黨與民主黨在決策過程的權力轉移」,

政治學報(臺北),第58期(2014年12月),頁73-100。

鄭端耀,「美蘇裁減戰略核武條約」,美國月刊(臺北),第6卷第10期(1991年10 月),頁9-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臺北),第44卷第1期(2005 年1、2月),頁115-140。

樊吉社,「美朝框架协议评析——兼论美对朝鲜的不扩散政策」,国际政治研究(北 京),第3期(2003年),頁14-24。

樊吉社,「美国对朝政策: 两次朝核危机比较」,美国研究(北京),第4期(2009年),

頁21-38。當 前 朝 鮮 半 島 的 安 全 困 境 --以 2010年 天 安 艦 事 件 以 來 為 例 樊吉社,「朝核问题与中美战略共识」,美国研究(北京),第2期(2014年),頁9-20。

賴怡忠,「釣魚台所改變的美日中台四角互動」,新社會(台北),第13期(2010年 12月),頁14-18。

盧業中,「當前朝鮮半島的安全困境--以 2010 年天安艦事件以來為例」,遠景基 金會季刊(臺北),第16卷第1期(2015年1月),頁153。

盧業中,「六方會談2.0成形中? 朝鮮半島危機前景評估」,歐亞研究(台中),第2 期(2018年1月),頁44-46。

報刊

李庚嬉,「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爆,為逼美國談判?」,海峽評論(臺北),第267期

(2013年3月),頁21-23。

林 泉 忠 ,「 從 「 安 倍 經 濟 學 」 到 「 安 倍 政 治 學 」」, 自 由 時 報 電 子 報 ,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40003,2014年12月18日。

「 安 理 會 通 過 第 1874 號 新 決 議 擴 大 制 裁 北 韓 」, 大 紀 元 , http://www.epochtimes.com/b5/9/6/13/n2556878.htm,2009年06月13日。

「 日 通 過 秘 密 保 護 法 安 倍 民 調 跌 」 , 大 紀 元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2/9/n4030130.htm,2013年12月09日。

「 日 本 神 奈 川 县 居 民 起 诉 《 特 定 秘 密 保 护 法 》 违 宪 」, 中 国 新 闻 网 ,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7-25/6427873.shtml,2014年07月25日。

「 安 理 會 表 決 加 強 制 裁 前 夕 北 韓 : 對 美 採 先 發 制 人 核 攻 擊 」, 信 報 ,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662088/安理會表決加強制裁前夕,

2013年03月08日。

「 日 本 新 聞 協 會 表 達 對 秘 密 保 護 法 強 烈 危 懼 」, 新 頭 殼 Newtalk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3-10-03/40672,2013年10月03日。

網路

「沈志华:从中朝关系史的角度看“萨德”问题 」,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 http://ccwihs.ecnu.edu.cn/5f/c9/c5469a90057/page.htm,2017年3月22日。

貳、日文部分

專書

青井未帆、斉藤豊治、清水勉、田島泰彦、晴山一穂、三宅弘、村井敏邦,逐条解 説特定秘密保護法(東京: 日本評論社,2015年),頁2-18。

飯尾潤,日本の統治構造―官僚内閣制から議院内閣制へ(東京: 中央公論新社,

2007年),頁84-88。

五百旗頭真 編,戦後日本外交史 第3版補訂版(東京: 有斐閣,2014年),頁-。

内山融,小泉政権―「パトスの首相」は何を変えたのか(東京: 中央公論新社,

2007年)。

折木良一,国を守る責任 自衛隊元最高幹部は語る(東京: PHP研究所,2015年),

頁24-28。

信田智人,政治主導vs.官僚支配 : 自民政権、民主政権、政官20年闘争の内幕(東 京: 朝日新聞出版,2013年)。

信田智人,日米同盟というリアリズム(東京: 千倉書房,2007年),頁159-162。

信田智人,冷戦後の日本外交―安全保障政策の国内政治過程(京都: ミネルヴァ 書房,2006年),頁88-102。

信田智人,官邸外交 : 政治リーダーシップの行方(東京: 朝日新聞社,2004年),

頁79-126。

佐道明広,戦後政治と自衛隊(東京: 吉川弘文館,2006年),頁164-180。

佐道明広,自衛隊史 : 防衛政策の七〇年(東京: 筑摩書房,2015年),頁70。

須藤季夫,国家の対外行動(東京: 東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頁67-69。

田中明彦,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東京: NTT出版,2007年)。

田中明彦,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東京: NTT出版,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