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未來展望

在文檔中 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分析 (頁 137-162)

第五章  自產不足的石油與天然氣

第二節   未來展望

能源委員會」的成立,不僅組織層級有所提升,尤其在「國家能源委員會」的成 員方面更包含國務院總理以及各部會首長。這樣的組織變革顯示中國官方較過往 更為重視中國能源安全問題,不只管理組織層級提高且涉及部會範圍增廣,以往 副部級組織以及單一部會已無法有效面對錯綜複雜能源安全問題。對中國而言,

能源安全不只要考慮到維持能源供給安全,同時必須透過內部有效變革以健全能 源安全體系。藉由內部制度與技術改革以提升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同時降低環境 危害不僅能減少因環境危害所造成的額外支出,同時有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在 追求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是確保能源安全供應無虞,但除此之外如何降低在利用 能源之際所產生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視,如何面對多元影響能源安全問題因素成為 中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第二節 未來展望 

        中國能源問題可略分為內部與外部不同發展情勢,在內部著重制度的改革成 效,包含法律面、組織制度面、監控管理體系、能源相關稅制及相關建設等。此 外,未來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否能夠有所調整,若大幅調整消費結 構的可能性及成效不大的情況下,中國要以何種方式達到其減碳目標。而潔淨能 源技術以及節能減碳的能否發揮成效為何值得觀察。在對外能源佈局方面,在煤 炭需求無法有效降低的情況下,煤炭未來亦可能走向仰賴進口的方向,若煤炭需 要進口則進口來源以及可能產生何種問題?中國目前以油氣為主的能源布局涵蓋 全球,未來與各國之間關係及大國之間關係是否會因能源發展產生變化。尤其,

在中國宣稱要「和平崛起」,但在能源一環中又不可避免與各國產生競逐關係,

中國如何制定其能源政策。在中國未來的外交政策與能源政策之間兩者相互影響 下所產出的政策對於中國又有何影響?這些問題待後續觀察分析。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王革華,新能源‐人類必然的選擇(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年)。 

王義桅、唐小松譯,John J. Mearsheimer 著,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3 年)。 

林伯強,中國能源政策思考(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唐風,新能源戰爭(台北:大地出版社,2009 年)。 

張錫模,中亞安全淨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 年)。 

陳牧民,國際安全理論—權力、主權與威脅,(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 

陳琪郁譯,Alered W.Crosby 著,寫給地球人的能源史(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2008 年)。 

楊永明,國際關係,(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年)。 

謝淑麗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 年)。 

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  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際(台北:

生智文化,2008)。 

 

(二) 期刊與專書論文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 48 卷第 3 期(2005 年 9 月)頁 25‐50。 

王信賢,「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 51 卷第 3 期(2008  年 9 月),頁 37‐62。 

王高成,「中國面對美韓軍演之態度與政策」,全球政治評論,第 31 期(2010 年),

頁 13‐18。 

王偉軍,「試析日本的國際能源戰略」,世界經濟研究,第三期(2006 年),

http://www.wes‐sh.com/adm/UploadFiles/20081030123328522.pdf(2011 年 11 月 11

日檢視)。 

王崑義,「中國的『和諧外交』與對南太平洋的擴展」,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3 卷第 3 期(2007  年,秋季號),頁 63‐109。 

王崑義,「非傳統安全與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6 卷第 2 期(2010 年夏季號),頁 1‐43。 

王聯合,「競爭與合作:中美關係中的能源因素」,復旦學報,2010 年第二期,

頁 17‐24。 

史丹,「回顧與展望:能源供需關係及其影響」,新視野(北京),第五期(2006 年 5 月),頁 24‐27。 

史豔娜,「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江澤民與上海合作組織」,中共中央文獻 研究室,

http://www.wxyjs.org.cn/GB/186517/11364994.html(2011 年 5 月 8 日檢視)。 

朱光強,「困境與協調:探悉中俄能源合作的博弈‐‐‐以遠東輸油項目為例」,俄羅 斯研究,總第 158 期(2009 年第 4 期),頁 107‐120。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中國大陸研究,第 46 卷第 6 期(2003 年 11、

12 月),頁 75‐108。 

朴光姬、仲福森,「構建清潔經濟高效的電力體系」,崔民選編,領導幹部決策大

 

參考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頁 210‐248。 

吳建德、張蜀誠,「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 17 期(2007),頁 47‐94。 

吳敬璉,「思考與回應: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抉擇(上)」,學術月刊(上海),第 12 期 (2005 年 12 月 20 日),頁 38‐45。 

吳疆,「中國式『電荒』的演進與應對」,中國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

http://www.serc.gov.cn/jgyj/ztbg/201111/W020111107577476684456.pdf(2011 年

10 月 1 日檢視)。 

宋斌、郝吉、王敬敬,「煤炭整合:在新的契機中推進資源大發展」,崔民選主編,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2010,初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年),頁 31‐71。 

沈鐳、何賢杰、張新安、胡小平、紀方、魏鐵軍,「中國礦產資源安全戰略研究」,

査道炯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 6 非傳統安全之卷,初版(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 司,2006 年),頁 175‐194。 

林伯強、魏巍賢、李丕東,「中國長期煤炭需求:影響與政策選擇」,經濟研究,

第二期(2007 年),頁 48‐58。 

林唐裕,「中國大陸能源供需情勢分析」,台灣綜合研究院報告,2004 年,

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499.pdf(2011 年 6 月 20 日檢視)。 

邱坤玄、黃鴻博,「中國的負責任大國身分建構與外交實踐:以參與國際裁軍與 軍備管制建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 53 卷第 2 期(2011 年 6 月),頁 73‐110。 

邱昭憲,「中日能源外交競合:地緣政治經濟的觀點」,亞太研究通訊,第 8 期(2010 年 7 月),頁 109‐133。 

邱昭憲,「中國崛起的國際制度參與—多邊安全制度影響國際合作行為之檢視」,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十卷第一期( 2009 年 1 月),頁 135‐180。 

查道炯,「中美能源合作: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擔憂」,國際石油經濟,第 13 卷第

 

11 期(2005 年 11 月),頁 53‐72。 

査道炯,「中國的石油供應安全」,査道炯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 6 非傳統安全之 卷,初版(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年),頁 195‐216。 

段復初,「中共軍力發展」,莫大華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台灣的角色與 作為(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 年),頁 127‐174。 

苗允,「當代世界能源外交的特點與啟示」,全球科技經濟瞭望,第一期(2008 年),

頁 11‐14。 

唐開太,「區域能源合作」,江啟臣、洪財隆編,東亞經濟整合趨勢論叢(台北:

太平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台灣經濟研究院出版,2009 年),頁 211‐239。 

孫繼平,「煤礦物聯網特點與關鍵技術研究」,煤炭學報,第 36 卷第一期(2001 年 1 月),頁 167‐171。 

徐光蓉,「新工業革命的契機─從傳統能源困境開始」,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 3 期(2008 年 5 月),頁 64‐85。 

徐昌連、王孟平,「中國的石油能於安全策略分析」,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 1 期(2007 年 1 月),頁 32‐44。 

栗國成,「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機』期間台、美、中之反應與互動」,國家發展研 究,第四卷第一期(2004 年 12 月),頁 151‐206。 

秦亞青,「國家身分、戰略文化和國家利益—關於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三個假設」,

牛軍主編 ,中國學者看世界 4—中國外交卷(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年),

頁 87‐108。 

高輝清,「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報告」,財經界(北京),總第 103 期(2005 年 12 月),

頁 48‐56。 

崔民選、水明岳,「低碳時代的能源戰略轉型分析」,崔民選編,能源藍皮書  中

 

國能源發展報告 201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 1‐32。 

崔民選、郭焦鋒、陳吉樂,「建立科學合理的能源利用體系」,領導幹部決策大參 考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崔民選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頁 1‐46。 

張運成,「能源安全與海上通道」,楊明杰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

時事出版社,2005),頁 100‐125。 

張磊,黃雄,「我國能源管理體制的困境及其立法完善」,南京工業大學學報(南 京),第 10 卷第 1 期(2011 年 3 月),頁 59‐63。 

許菁芸、黃稚然,「俄羅斯東向能源政策發展與俄中能源合作」,發表於中國政治 學會年會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國政治學會主辦,2010 年 11 月 6‐7 日),

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4A4.pdf(2011 年 12 月 15 日檢視)。 

陳文生,「崛起的中國對伊朗之能源戰略」,國際關係學報,第 25 期(2008 年 1 月),頁 15‐43。 

陳立中,「千里迢長的中哈輸油管」,瓦斯季刊,第 79 期(2007 年 4 月),頁 39‐47。 

陳亨安,「中國大陸能源戰略研析」,經濟研究,第 11 期(2011 年 3 月),頁 405‐432,

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9875(2011 年 10 月 12 日檢視)。 

陳芃,「中國天然氣現況與未來發展」,能源報導,2010 年 4 月號,頁 28‐31。 

陳重成,「中國大陸崛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遠景季刊,第 6 卷第 4 期(2005 年 10 月),頁 101‐137。 

童振源、王國臣,2007,「中國發展的新侷限:石油需求的挑戰與影響」,林正義 主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頁 183‐228。 

馮梁、張春,「中國海上通道安全及其面臨的挑戰」,國際問題論壇(上海),總第 48 期(2007 年秋季號),頁 92‐107。 

馮梅、李立凡,「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劉杰主編,能源

 

問題與國際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年),頁 115‐130。 

楊中強,「中國能源安全及其戰略選擇」,國際論壇,第 6 卷  第 5 期(2004 年 9 月),頁 55‐81。 

楊中強,「中國能源安全及其戰略選擇」,國際論壇,第 6 卷  第 5 期(2004 年 9 月),頁 55‐81。 

楊豐碩,「中國能源外交對台灣能源發展之影響」,國際關係學報,NO.28(2009 年 7 月),頁 153‐190。 

虞衛東,「中國與中東地區多邊組織合作的現況與前景分析」,劉杰主編,能源問 題與國際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年),頁 234‐250。 

廖心文,「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毛澤東、鄧小平等打破蘇聯包圍的戰略思想與決 策歷程」,黨的文獻,總第 138 期(2010 年第 6 期),

http://ddwx.wxyjs.org.cn/GB/186581/13219711.html(2011 年 1 月 19 日檢視)。 

趙建民、何思慎,「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爭論—  兼論日、中、台新 安全架構」,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 1、2 月),頁 83‐104。 

趙樂、甘文霄,「抓住歷史機遇  我國石油行業實現全球化成長」,崔民選編,能 源藍皮書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201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 72‐120。 

趙樂、單恒偉、王敬敬,「重新發掘煤炭資源價值」,崔民選主編,領導幹部決策 大參考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頁 47‐104。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  亞太安全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 38 卷第 2 期(1999 年 2 月),頁 21‐37。 

劉新華、秦儀,「中國的石油安全及其戰略選擇」,現代國際關係,第 12 期(2002 年 12 月),頁 35‐39。 

潘世勇,「就地緣戰略看中共海軍未來發展」,國防雜誌,第二十三卷第三期(2011

 

年 5 月),頁 105‐117。 

潘光,「改革開放 30 年來的中國能源外交」,國際問題研究,2008 年第 6 期,頁 29‐34。 

潘克西,「國家產業政策對煤炭工業的影響」,世界經濟文匯,1999 年第 11 期,

http://pubmanage.fudan.edu.cn/Document/%E3%80%8A%E5%9B%BD%E5%AE%B6

%E4%BA%A7%E4%B8%9A%E6%94%BF%E7%AD%96%E5%AF%B9%E7%85%A4%E7%8 2%AD%E5%B7%A5%E4%B8%9A%E7%9A%84%E5%BD%B1%E5%93%8D%E3%80%8B.

pdf(2010 年 12 月 14 日檢視)。 

蔡東杰,「美國霸權變遷與兩岸關係發展」,政治學報,第 36 期(2003 年),頁 83‐114。 

蔡東杰、洪銘德,「新世紀以來美國對東南亞外交政策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五卷第二期(2009 年夏季號),頁 79‐104。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第 42 卷第 4 期(2003 年 7、8 月),頁 105‐128。 

鄭超愚、魯成軍,「中國工業部門的能源替代與政策選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 研究所工作論文,http://ier.ruc.edu.cn/gzlw.asp(2011 年 3 月 7 日檢視)。 

錢學文,「中國與中東的能源合作」,國際觀察,第一期(2008 年),

錢學文,「中國與中東的能源合作」,國際觀察,第一期(2008 年),

在文檔中 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分析 (頁 13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