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煤炭持續供應問題

在文檔中 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分析 (頁 97-0)

第四章  作為主要能源供給來源的煤炭

第三節   煤炭持續供應問題

災死亡人數將影響這些主管官員的仕途,甚至企業的內部規定也出現鼓勵瞞報的 行為,發生礦災除了影響主管績效成績,員工也必須一同受逞罰扣除薪資,所以 一但發生事故企業內部一致傾向瞞報以保障主管與員工的利益。152而針對地方鄉 鎮煤礦的官商勾結問題,在 2005 年 8 月 26 日,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官員不能持有 煤炭開採企業的股份,以避免地方煤炭開採的問題中嚴重的官商勾結,造成事故 被粉飾,而貪瀆事件頻傳。在退出投資的要求下,這些官員卻將投資轉讓給家屬 或朋友以規避法律也使政策成效無法落實,而官員與煤炭企業間的緊密關係也造 成監管體制與維護工業安全的成效大打折扣。153因此瞞報、私下和解以及官商勾 結的情況非常盛行,也直接影響相關的數據的統計,形成無法反映出真實情況,

卻也顯見中國煤炭工安問題仍舊嚴重,並反映在監督管理制度上有極大問題。 

          

第三節 煤炭持續供應問題 

 

        雖然中國擁有世界煤炭總蘊藏量的 13.9%,是第三大的煤炭蘊藏國家,但是 中國所生產的煤炭比例在 2009 年卻高達 49.7%,接近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在經 過長期開採使用後,除了開採與使用煤炭的過程中所帶來的汙染之外,長期高度 地開採之下,中國煤炭的榮景究竟還能夠支持多久。依照世界能源委員會(The  World Energy Council, WEC)的預測世界煤炭儲量尚可供應全球 200 年以上的使 用,但關於世界煤炭儲量數據的可信度已有學者提出質疑,並預測可能在數十年 後將達到總產量生產的高峰。154另外,有大陸學者估計依照BP統計數據計算結 果,中國煤炭探明儲量將在 2035 年使用殆盡;若依照中國國土資源部的國內剩        

152  鄭道、李想,「山西煤炭業大礦時代:礦難與瞞報為何並存」,新世紀周刊,2010 年 12 月 2 日,轉引自雅虎新聞,http://biz.cn.yahoo.com/ypen/20111107/683341_1.html(2011 年 11 月 20 日檢視)。 

153  Jianjun Tu, “Coal Mining Safety: China’s Achilles’Heel,” China Security, Vol 3 No 2 pp. 44‐45. 

154  徐光蓉,「新工業革命的契機─從傳統能源困境開始」,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 3 期(2008 年 5 月),頁 74‐75。 

 

餘煤炭可採儲量計算將於 2045 年耗盡;即便是依照「中國統計年鑑」的數據計 算後的結果亦只能使用至 2065 年。155雖然估算的結果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之 下,其假定包含:中國經濟成長模式沒有重大變化、能源政策沒有根本性的變動、

能源技術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在探勘工作中沒有重大發現以及保持當前能源進出 口狀況。在這樣許多的限制下估計的結果或許並非能夠貼近未來的實際情況,尤 其外在變動的因素太多未來亦難以預測。但是這樣推算後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當 前中國能源問題關注的焦點或許以石油為重,但是作為主要的能源供給的煤 炭  ,若是在供應或是所產生的環境汙染問題沒有即刻採取有效的方式解決的 話,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造成中國更大的麻煩。 

  資料來源:中國中央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 2009,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9/indexch.htm(2011 年 11 月 20 日檢視)。 

       

155  林伯強,中國能源政策思考(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年),頁 9。 

 

 

資料來源: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0,

http://www.iea.org/textbase/nppdf/free/2010/key_stats_2010.pdf(15 Noverber 

2011). 

 

 

 

  第五章  自產不足的石油與天然氣 

 

        本章以中國依賴進口的石油與天然氣為主,共分三節。首節以中國石油進口 來源與取得進口石油過程中受到國際因素之影響。第二節則圍繞在進口石油海運 安全的問題,並就「麻六甲困境」下中國的發展策略及國際反應做說明。第三節 則是探討中國礙於海運分險下,所建設的跨國能源管線及其影響。

 

第一節 進口石油的發展情勢與風險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與世界經貿往來交流頻繁,尤其多年經濟發展的強勁力 道,連帶石油與其他能源需求因而大幅增加,也使得中國於 1993 年成為石油淨 進口國。對於全球的能源市場來說,中國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參與者,但是中國的 龐大需求使其地位與影響日益增加。而石油生產國家樂見有中國這樣的需求國參 與市場買賣,但是相對來說中國與同為石油進口國的國家之間將成為競逐石油的 對象。 

 

表 5-1 1992-1999 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 (百萬噸)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亞太 6.71(59%) 6.53(42%) 6.84(55%) 7.08(41%) 8.22(36%) 9.41(27%) 5.47(20%) 6.82(18.64%) 中東 4.03(36%) 6.60(42%) 4.91(40%) 7.76(45%) 11.96(53%) 16.78(47%) 16.67(61%) 17.41(47.55%) 非洲 0.50(4%) 2.13(14%) 0.50(4%) 1.84(11%) 1.93(9%) 5.91(17%) 2.19(8%) 6.74(18.41%) 其他地區 0.11(1%) 0.41(3%) 0.09(1%) 0.40(2%) 0.51(2%) 3.37(10%) 3.00(11%) 5.64(15.4%)

總計 11.36(100%) 15.67(100%) 12.35(100%) 17.09(100%) 22.62(100%) 35.47(100%) 27.32(100%) 36.61(100%)

資料來源:Xiaojie Xu,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Cross Investment in the Energy 

  公司(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CPECC)156也與中 東地區國家進行石油項目的合作,其中包含巴基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並以

156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集團公司(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CPECC),其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NPC)負責海 外石油工程事項。 

157  Xiaojie Xu,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Cross Investment in the Energy Sector”, Middle East Policy,  vol. vii, no. 3, June 2000,P127.  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0‐12/31/content_488725.htm(2011 年 11 月 9 日檢視)。 

  響最著名一例,即是 2005 年中國海洋石油意欲收購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Unocal優尼科石油公司)一案上的失敗,這一事件突顯了 會,2008 年 8 月 26 日,http://www.npf.org.tw/post/2/4589(2011 年 11 月 11 日檢視)。 

161  Amy Myers Jaffe and Steven W. Lewis, “Beijing’s Oil Diplomacy,” Survival, vol. 44, no. 1, Spring  2002, pp. 115–134. 

2008 年),頁 178‐181;。 

 

更將戰場延展至其他油源國。165美國透過外交途徑使中國退出裡海及沙烏地阿拉 伯部分油氣探勘計畫,更於 2005  年下年否決中海油併購優尼科(Unocal)一案。

儘管中國與美國、日本三國在能源問題上呈現顯著競爭大於合作的態勢,但並非 意味毫無合作空間可言。166尤其中美之間,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家,

同時對於境外石油的依賴以及兩國之間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成為影響中美關係中 的重要變數。167 

        另外,中國與油源國合作案受到影響的案例以蘇丹(Sudan)境內能源合作最 富爭議。蘇丹一直是中國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之一,長期保持在前 10 大石油進口 來源國名單中,但是蘇丹內部的種族問題所引發的種族屠殺事件,使蘇丹屢屢受 到國際間的譴責。而中國在此間受到批評的地方在於,中國為了獲取油源之外,

提供經濟援助協助蘇丹發展,也提供大量武器。中國是蘇丹最大武器的供應商,

而在蘇丹達佛(Darfur)所發生的種族屠殺事件,來自中國的武器顯然成為蘇丹政 府種族屠殺的幫兇,因此中國備受國際譴責。168 

        對於中國來說在投資蘇丹上頗感兩難,由於蘇丹是中國的重要進口國,但其 總族屠殺事件導致中國亦受到國際譴責。尤其中國在對於蘇丹的外交保護上,顯 現於聯合國安理會 1044 號決議,引渡刺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主謀、1054 號決議 要求各國使節退出蘇丹、1556 號決議要求蘇丹政府自行解除阿拉伯裔民兵武 裝、1564 號決議提供裝備與資金給予非洲聯盟並派遣維和部隊與調查團,上述 對於聯合國提出對蘇丹制裁案提出時,中國皆以棄權或是不履行的方式維護蘇

       

165  邱昭憲,「中日能源外交競合:地緣政治經濟的觀點」,亞太研究通訊,第 8 期(2010 年 7 月),頁 116‐117;王偉軍,「試析日本的國際能源戰略」,世界經濟研究,第三期(2006 年),

http://www.wes‐sh.com/adm/UploadFiles/20081030123328522.pdf(2011 年 11 月 11 日檢視)。 

166  童振源、王國臣,2007,「中國發展的新侷限:石油需求的挑戰與影響」,林正義編,石油 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頁 224。 

167  王聯合,「競爭與合作:中美關係中的能源因素」,復旦學報,2010 年第二期,頁 24。 

168  Moira Herbst,” Oil for China, Guns for Darfur,” Blomberg Businessweek, March 14, 2008,  http://www.businessweek.com/globalbiz/content/mar2008/gb20080314_430126.htm(11 Noverber  2011). 

 

169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044, 31 January 1996, 

http://daccess‐dds‐ny.un.org/doc/UNDOC/GEN/N96/021/72/PDF/N9602172.pdf?OpenElement(13  Noverber 2011);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  兼論安全複合體理論與實際(台北:生智 文化出版社,2008 年),頁 159‐161。 

170  Peter S. Goodman,” China Invests Heavily In Sudan's Oil Industry,”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23, 2004,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21143‐2004Dec22.html(15 Noverber 2011). 

171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  兼論安全複合體理論與實際(台北:生智文化出版社,

2008 年),頁 165。 

172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 48 卷第 3 期(2005 年 9 月),

頁 40。 

 

存對亦逐年上升。2010 年底時,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亦預測 2010 年石油對 外依存度將來到 55%, 而 2009 年時石油對外依存約 53%,對外依存度維持持續 上升態勢。173 

        依據BP統計 2009 年世界石油探明儲量,顯示世界最大石油蘊藏地區依舊是 在中東,而中國進口石油也以沙烏地阿拉伯、安哥拉、伊朗等中東與非洲地區國 家為主。面對國內石油缺口不斷加大,到世界尋找石油已成為必要的策略。1999 年中國開始實施「走出去」策略,其中包含了中國的石油企業到產油國家去投資 石油生產。174 面對中國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為了擴大供給,中國石油企業除 了在開採境內石油外,也透過各種方式從國際市場尋找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積 極實施「走出去」策略。 

        在落實走出去的策略多年後,2010 年時中國年進口石油進口地區比重,依 圖 5‐4 2010 年中國石油進口來源顯示,中國主要石油進口來源以中東地區為主,

其次來自非洲地區。但是這些油源國普遍處於戰亂仍相當頻繁的狀態,且油井等 生產設備經常受到軍事行動而被破壞。175而日前利比亞(Libya)軍事強人格達費政 權遭到推翻亦為一例。換言之,這類突發性的動亂將影響中國進口石油來源的穩 定與安全。 

 

       

173  「發展改革委:預計今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約 55%」,新華網,2010 年 12 月 28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28/c_12927030.htm(2011 年 11 月 15 日檢視)。 

174  國務院辦公廳,「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政府網,2006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gov.cn/node_11140/2006‐03/15/content_227686.htm(2011 年 11 月 15 日檢視)。 

175  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  兼論安全複合體理論與實際(台北:生智文化出版社,

2008 年),頁 19。 

 

3637  20.3 

2   

安哥拉  864  12.3  安哥拉 1747  13.7  安哥拉 2989  16.7 

 

 

 

資料來源:FACTS Globe Energy,轉引自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http://www.eia.gov/countries/cab.cfm?fips=CH(22 Noverber 2011).

   

第二節 進口石油海上運輸安全問題 

 

        中國在 2010 年時,石油進口主要來源地區是中東與非洲,這兩個地區包含 了中國近七成的進口石油。這些進口石油主要是以海運方式運抵中國,從下圖可 以發現在運輸過程中,無論是來自非洲或是中東的石油往南繞過印度洋之後,高

        中國在 2010 年時,石油進口主要來源地區是中東與非洲,這兩個地區包含 了中國近七成的進口石油。這些進口石油主要是以海運方式運抵中國,從下圖可 以發現在運輸過程中,無論是來自非洲或是中東的石油往南繞過印度洋之後,高

在文檔中 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分析 (頁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