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柯大宜音樂教學法

從上述原住民音樂相關研究之結果可以發現,原住民音樂之重要性,

其具有文化傳承之目的、亦是原住民生活之寫照。隨著社會變遷,原住民 音樂漸漸被大眾所重視,然而,在「傳統」與「現代」交替間,原住民音 樂之保存與創新顯得更加重要,除了集結原住民音樂工作者創作並融入原 住民音樂元素外(陳宣玲,2010),應從教育著手,透過教育讓原住民音 樂更具普及性。

2001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內容重視學生應具有人本情懷,因此,

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將原住民音樂納入其中。林宏錦(2008)和許淑貞(2005)

針對歌謠進行研究,其研究顯示,原住民歌謠在教材中比例並不高,且並 非十四族之歌謠皆有,以飲酒歌與歡樂歌歌謠為多。教師進行原住民歌謠 教學僅只於歌唱、欣賞與少部分樂理教學,較少運用於創作和音感訓練。

因此,原住民歌謠之教學素材應具備多族性及教學運用之多樣性。然而,

許淑貞(2005)嘗試以嚴謹分析歌謠的音樂元素,並且建置布農族歌謠資 料庫,積極將的保存歌謠,一方面得以傳承歌謠,另一方面則提供教師教 學且運用在教學中,是一個較為積極傳承歌謠之方式。有鑑於此,本研究 之歌謠選曲方向學生所族群之歌謠為主、其他族群歌謠為輔,另外,歌謠 在教學運用上應採多樣化進行教學,並且進一步將所運用之歌謠素材分析,

以利教學上使用。

第二節 柯大宜音樂教學法

佐爾坦‧柯大宜(Zoltan Kodály,1882-1967)是一位二十世紀著名的 匈牙利籍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音樂教育家和哲學家(林朝陽,1995;

鄭方靖,2002,2003,2012,Houlahan & Tacka,2008;McDonald & Simons,

28

1989 )。柯大宜出生於匈牙利中南部鄉間小鎮凱赤凱曼(Kecskemét),父 親是一位鐵路站長,亦是位業餘小提琴家,母親是位業餘鋼琴家及聲樂家;

柯大宜早年的音樂教育啟蒙於雙親,後無師自通鋼琴、小提琴及大提琴(徐 天輝,1987;陳曉嫻,2010;鄭方靖,2003)。他在童年曾參加 Nagyszombat 鎮上的學校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手,甚至發表創作曲,展露出音樂天賦;

1989 年離開故鄉進入大學(University of Philosophy)學習匈牙利及德國文 學,並同時在音樂院跟隨 Kossler 學作曲;1900 年進入 Eotvos 學院受教師 訓練,同時也進入李斯特音樂學院受音樂專業訓練;1904 年從李斯特音樂 院獲得作曲文憑、1905 年獲得教師文憑,1906 至 1907 年赴柏林,巴黎,

受教於 Widor 並取得博士學位,其論文研究題目為 The seanzaic Structure of Hungarian Folksong。可見柯大宜青年時期即關注匈牙利的本土音樂(鄭方 靖,2012;Houlahan&Tacka,2008 ),甚至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匈牙利 音樂教育(紀華冠,1996;鄭方靖,2012)。以下就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源 起、基礎理念和教學策略說明:

壹、源起

柯大宜教學法(Kodály Method)在西元 1940 年至 1950 年間興起於匈 牙利,由柯大宜和他的學生及支持者所共同發展出這套範圍廣泛的音樂教 育系統(林朝陽,1996;陳穎靚,2005)。根據柯大宜所提出之教學目標、

理念和原則作為其教學法之基礎,鄭方靖(2012)提出其主要奠基於下列 幾個要件:一、柯大宜的教學工作;二、民族音樂研究的工作;三、受其 他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四、實際教學經驗;以下說明之:

一、 柯大宜的教學工作

柯大宜在音樂學院的教學工作,使他思考許多問題,第一,學生 普遍因為缺乏了解音樂的能力而無法深入喜愛音樂;第二,匈牙利長期被 外國統治,造成年輕一代對本國音樂毫無概念;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

29

1907 年運用首調唱名與絕對音名之教學方法,設法改進學生聽音能力及理 解本土音樂;由於體認到音樂院學生音樂基礎能力普遍缺陷,也開始思考 更年輕孩子們的音樂教育問題,同時也發現「歌唱」才是孩子領受音樂最 佳手段(Houlahan & Tacka,2008 )。

二、民族音樂研究的工作

由於注意到匈牙利全國的音樂受到德奧及蘇聯的影響,以致幾乎失去 民族特色與本質的音樂,因此引起他收集民謠的動機,並與巴爾托克共同 合作採集本土音樂並分析和研究(Gates,1988);透過教育讓大眾喜愛自 己民族風格的音樂,因而編制各種年齡層所需且具備民族音樂特質的教材,

例如 Bicinia Hungarica(匈牙利二部視唱曲)及 Theasururs of Hungarica Folk Music(匈牙利兒童遊戲)等作品及曲集。柯大宜認為民謠是人們生活的 產品,尤其是孩子們的歌唱遊戲,更是孩子活生生的教學素材。

三、受其他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

柯大宜教育思想受到各方影響,例如:英國人 Curwen 的首調唱名來 訓練合唱團和手號、法國人 Cheve 首創的音節節奏名、視唱教材則受 Dalcroze 音樂教學體系影響、教學程序和運作乃受 Pestalozzi 理念,甚至受 到 Guido Arezzo、Weber、Hundoegger、Kestenberg、Toscanini、Schumann、

Hindemith、Rousseau、Antal Molnar 等諸多音樂家之影響;柯大宜體認只 有作曲並不能真正改變匈牙利音樂教育的本質,必須進一步說服及訓練教 師,因此積極發表文章並且進行師資訓練。

四、實際教學經驗

柯大宜確認本身的音樂教育理念和主張,1950 年付諸於具體行動,說 服教育當局准許他與好友 Marta Nemesszghy 在故鄉 Kecskemét 成立匈牙利 第一所歌唱小學。在這所學校完全採用柯大宜的主張和方法,並且每天為 學生安排音樂課,後來發現學生的音樂能力大大提升,在其他學習上也有

30

顯著改善,這樣的音樂教學法對匈牙利政府及國民產生頗大的說服力,於 是在政府大力的支持級學生和支持者相助之下,匈牙利各地快速設立歌唱 學校,並採用柯大宜音樂教學理念,目前匈牙利擁有百所以上歌唱學校。

1964 年由於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在匈牙利舉行,而引起國際間的注目,柯大 宜音樂教學理念因此而傳遍全世界。

貳、基本理念

根據上述內容了解柯大宜對音樂教學的付出與努力,不斷思考、研擬 適合匈牙利本土音樂教育的教學方式,研究者將國內學者之柯大宜相關書 籍和期刊論文,針對柯大宜教學法基本理念之論述整理如下:

一、人人應具備聽、讀、寫音樂的能力及享受音樂的權利;因為學習 音樂如同學習語言,到能唱、能讀、能寫,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王毓 雅,2001;林榮吉,2002;張子華,1996;陳穎靚,2005;楊世華,1993;

蔡春惠,2007;蔡蕙娟,1986)

二、音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應從天賦的樂器「歌唱」開始;歌唱是 音樂教育最佳的起點、是最自然的樂器,不受空間限制隨時皆能唱;歌唱 需要人去聽、去想,才能唱出好聲音,因此,歌唱是培養音準、音感及內 化音樂的基本能力。(林榮吉,2002;紀華冠,2004;張子華,1996;陳 穎靚,2005;楊世華,1993;鄭方靖,2012)

三、民謠是全民生活的遺產,更是孩子音樂的母語(mother tongue);

唯有具備高度藝術價值的民謠或創作作品,才能被用來作為教學的素材,

因此,當以本國文化為基礎的民謠為教材,建立音樂教育課程,提供孩子 最佳的音樂環境。(王淑姿,1980;王毓雅,2001;林榮吉,2002;張子 華,1996;陳穎靚,2005;蔡春惠,2007;蔡蕙娟,1986;鄭方靖,2002,

2005;謝朝鐘,1992;Gates,1988)

31

四、音樂教育乃培養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基礎;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 生情感、智力、審美、生理和社交能力的發展,近代腦神經科學更證實音 樂的活動是激發全腦神經元的參與,有助於學生人格成長的培養。(林榮 吉,2002;陳穎靚,2005;張子華,1996;鄭方靖,2002)

五、音樂教育應及早開始;根據兒童的生理發展可以了解,早年學習 經驗便是奠定之後學習的基礎,因此,柯大宜重視且提倡音樂教育應及早 開始。(林榮吉,2002;陳穎靚,2005;楊世華,1993;張子華,1996;

王毓雅,2001;鄭方靖,2002)

六、發展並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傳統;柯大宜主張:「我們需要一個匈牙 利的音樂教育,這既是以匈牙利的角度出發,也是以世界的角度出發,這 是唯一一條可以產生出匈牙利音樂文化的道路,如果沒有它,我們的音樂 教育就什麼都不是,它只能是為外國藝術提供一個『容器』而已。」。台 灣與匈牙利擁有相似的背景,皆曾經為殖民地國家,然而我們應透過音樂 教育,找到通向自由且充分發展自身音樂個性的道路,推展本土音樂延續 民族文化(鄭方靖,2002)。

從上述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基本理念,可以發現具有以下特徵:本土 化、全人化及適性化的音樂教育;本土化的音樂教育:透過民謠為音樂教 學素材,系統性的學習各種音樂元素,感知音樂調性、曲式及創作等。柯 大宜一再提到本土音樂是音樂教育絕佳素材;巴爾托克也曾說:「音樂在 世界性之前,先得有國家性;在國家性之前,先得要具民族性」(鄭方靖,

2003);全人化的音樂教育:音樂不是屬於少數人財產,乃是大眾共同享 有的資產,柯大宜教育理念秉持「音樂為全民所共有,音樂是屬於每個人 的」(林朝陽,1996;徐天輝,1991);適性化的音樂教育:適性化教學指 的是為適應個別差異的特性,教師採取各種合適的教學策略,調整學校的 學習環境、提供多樣性的學習資源,以提供個別學生適合其需求的學習經

32

驗(林寶山,2003),就如柯大宜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經驗」運用在教 學中(王淑姿,1980)。

參、教學策略

「歌唱」是音樂教育最直接的教學手段(Choksy,1988;Houlahan &

Tacka,2008)。國內學者王淑姿(1990)撰寫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以歌唱為 主,以優良的歌謠和名家經典作品為音樂素材,且運用首調唱名(relative solmization)的讀譜法。徐天輝(1992)強調歌唱的教學乃柯大宜音樂教 學法之特色;謝朝鐘(1992)並以我們必須強調整個柯大宜教學法重點,

就是歌唱。從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於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教學策略歸納出其 著重「歌唱」,以歌唱為教學手段,民謠為教學素材的方式,然而,不是 膚淺的唱唱歌,乃是運用歌唱來運作整個教學體系;鄭方靖(2012)就柯

就是歌唱。從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於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教學策略歸納出其 著重「歌唱」,以歌唱為教學手段,民謠為教學素材的方式,然而,不是 膚淺的唱唱歌,乃是運用歌唱來運作整個教學體系;鄭方靖(2012)就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