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分散式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總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究校長分散式領導的意涵與其相關的研究,包 含分散式領導的發展趨勢、意義、內涵、校長分散式領導的意涵及其相關的研究;

第二節則先探討學術樂觀的意涵與相關理論,包含學術樂觀的緣起、定義、構成 的三個集體要素:集體效能、教師信任學生與家長及學術強調等,進而瞭解教師 學術樂觀的意涵,最後論述教師學術樂觀與相關研究;第三節則探討校長分散式 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關係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長分散式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在探究校長分散式領導前,先了解分散式領導。分散式領導為新興的領導模 式,它的興起可作為思索當前學校領導的一種新興途徑,領導的方式與目前的領 導模式有所不同。賴志峰(2008,2010)認為新領導定義、理論或模式的探討,

不一定是推翻之前學者的看法,而是加入新的想法與思維,將領導理論進一步統 整與精緻化。以下將從分散領導發展趨勢、校長分散式領導意涵及其相關研究來 探討分散式領導。

壹、 分散式領導的發展趨勢

一、領導的發展趨勢

不論是政府機關,還是公司行號,甚至是家庭,都需要實施領導來完成目標;

教育是百年大業,學校是基層的執行單位,更需要領導者的引領來完成國家所賦 予教育目標。國內外教育專家學者對於實施教育之看法多如繁星,但皆須經過教 育領導的歷程,理念方有落實之日。學校領導理論的研究係建基於一般的領導理 論之上,基於上述的理由,有必要對「領導」的演進進行瞭解。

「領導」一詞,參閱中外文獻,呈現眾說紛紜的現象,學者對於「領導」的 定義認為領導的定義是非常多元的,也顯示出領導的複雜性。在埃及,大約西元 前 3000 年左右,從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經出現了領導者、追隨者的楔形文字 ( hieroglyph )。從眾多的定義中進行分析,是瞭解概念的最好方式。Leithwood 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Riehl 認為領導是種情境的、權變的歷程,沒有任何一種的領導可以應用在所有 的情境當中(引自賴志峰,2010)。領導被認為是種與組織核心工作相關的活動,

由組織中的成員所設計來影響其他成員的動機、知識、實務(Spillane, 2006)。領 導是讓組織能持續運作與發展的重要關鍵因素,而領導者角色的定位及效能表現,

更影響到組織競爭力的提升與否。

每一個年代因對主流領導理論的反思、檢討及探究,於是各種領導理論相繼 出現。被質疑的領導相關理論並非全然過時或完全不適用於當代的教育現場

,1990 年代以來,教育環境不斷地在變,加上文化背景差異、不同情境、不同 的領導人與價值觀,導致不同的領導方式、新理論模式與概念相繼出現,如魅力 領導、集體領導、權變領導、民主領導、分散式領導、英雄式領導、教學領導、

團隊領導、交易領導、轉型領導等,相關的研究議題、期刊文獻不斷出現。張奕 華(2009)指出,這些多元類型的領導,有其各自的發展脈絡、理論及適用情境,

在領導者實務運作,並沒有任何一種領導型式具有絕對性的優勢。所以領導者應 就特定情境之差異,結合組織的目標與成員的專業能力,進行有效的領導整合。

賴志峰(2010)研究指出 Bryman 從 1940 年代後期至 1980 年代初期,領導理論的發 展,可分為四個類型:(一)特質領導理論(trait approach);(二)風格領導理論(style approach);(三)權變領導理論(contingency approach);(四)新型領導理論(the new leadership approach)。Dolly 與 Smith (2001)認為最近 80 年左右的文獻把領導理論 分為四個主要模型:(一)特質理論(trait theories);(二)行為理論(behavioral theories);

(三)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ies);(四)轉型理論(transformational theories)。James 參考 Dolly 與 Smith 的看法之後加以修改:(一)特質領導理論(trait leadership theories);(二)行為、風格理論(behavioral or style leadership theories);(三)情境與 權變理論(situational & contingency theories)

;(四)轉型、交易、魅力理論(transformational, transactional or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五)分散與分享領導(distributed & shared leadership)。秦夢群(2011) 20 世紀以來教育領導理論的發展,約可分為五個主要類型:(一)特質理論走向,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行於 1940 年代前;(二)行為論領導走向,盛行於 1940 年代至 1960 年代;(三)權 變論領導走向,盛行於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四)整合型領導走向,盛行於 1980 年代以後。

領導者除依法行政外,更要積極建構帶領組織進入新境界的願景,其無須凡 事必躬親,但卻要能將權責授予成員,信任成員,共同合作完成組織內的各項實 務工作。在研究及實踐中,受「個人英雄式」領導理論的影響,校長成為學校領 導的代名詞。其個人作用被誇大,「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的觀念深入人 心,卻忽略了學校裡發揮領導力的其他個體(鄭玉蓮、盧乃貴,2012)。

二、分散式領導的發展趨勢

分散式領導是 20 世紀 90 年代學者和專家所青睞的教育領導新議題,也是 組織管理所關注的焦點。“distributed leadership”在國內外的翻譯有所不同,以中 國學者而言,多以「分布式領導」為名。國內則有多種翻譯,「distributed leadership」

一詞,最早由張明輝(2005)翻譯為「分佈式領導」,之後如張祝芬、賴志峰、

何建霖等人也如是翻譯;散佈式領導(如黃乃熒、劉約蘭)、散布式領導或分布式 領導(如吳清山、林天祐)、分散式領導(如林明地、徐春吉、陳佩英、焦傳金、

黃宗顯),雖然見解上眾說紛紜,但所表達的都是同一種概念 (劉文章,2010)。

本研究採用「分散式領導」一詞。

賴志峰為國內較早對分散式領導進行研究者,另外,如張奕華、謝傳崇、徐 吉春等專家學者與少數研究生如方慶林、劉文章、陳怡卉、顏弘欽等人分別以分 散式領導為研究議題,把分散式領導當成變項,進行各領域的相關的研究;國內 現存文獻並不多見,但關切此議題的研究人員、論文、期刊文獻等有日益增多的 趨勢。賴志峰(2010)探索各專家學者的分類後,認為分散式領導不但屬於新型領 導取向,而且成為當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領導模式。張奕華與顏弘欽(2012)指出發 展趨勢反映了領導典範的轉變,亦即從聚焦於個別領導者的觀察,擴展至領導者 與成員之間交互作用的詮釋。在中國將分散式領導稱之為分布式領導,研究人員 則眾,如蔣園園、馮大鳴等人對該議題有所論述。馮大鳴(2012a)認為分布式領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最初是澳大利亞社會心理學家 Gibb 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領導或許最好被 設想為一種群體的素質,必須是一個群體才能實施的一系列功能」。他遂以「分 布式領導」這一概念來概括他的上述觀點。分散式領導是現代領導理論之一,其 起源與發展,徐吉春(2010)主張區分為四個時期:概念誕生期、啟蒙期、醞釀發 展期、蓬勃發展期。在概念誕生期,分散式領導的概念可追溯自 1951 年 Gibb 撰 寫「參與式團體的動態」(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一書,在其第四章「分 享與領導」首度提出「分散式領導」一詞,並界定四種領導的環境:獨裁式 (autocratic)、家長式(paternalistic)、個人式(individualistic)及參與式(participative),

前三種氛圍是由領導者決定,參與式則是由群體所決定,參與式具有許多優點,

包含動機的領導、透過責任促進個人發展、現實與有效的決定、改進成員正向信 念,同時也產生增加參與、領導必需性的減少,1954 年 Gibb 提出組織中領導呈 現分散構造形式的可能性。啟蒙期,分散式領導的概念則以各種形式或名稱存在 組織理論與教育行政理論中,與分散式領導真正的意涵仍有部分差異。醞釀發展 期 間 , Barry (1991) 發 表 (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管理沒有領導者的團隊:分散式領導的課題」,是第一篇以分散式領 導為主題之論文,主要在探討自我管理團隊(self-managed teams, SMT)的領導 。 賴志峰(2008)主張 Clift 與 Thurston 所編著《分散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 一書,則是最 早以分散式領導為題之專書,只是內容仍偏向於傳統的論述,處在理念發展的階 段,對於分散式領導理論內涵並未有完整的體系,論述重點在於領導已從科層體 制轉移至分佈於組織中。徐吉春(2010)認為分散式領導理論的蓬勃發展期是最近 幾年的事,由英國的國立學校領導學院(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NCSL) 和 Peter Senge 領導的 MIT 領導中心等官方機構並且在學者專家如 Harris, Lashway 和 Spillane 帶領下,透過官方網站的推展,國外學術效應擴展迅 速。Spillane (2006)所著的「分散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書,是目前探 討分散式領導理論較完整的專書,該書描繪分散式觀點領導者實務之圖像,將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散式領導理論架構予以具體化、清晰化。晚近探討分散式領導重要文獻分別是 Spillane 和 Gronn 等所做的研究, Spillane 是以美國芝加哥 13 所小學為對象所 進行的質性研究,而 Gronn 是作分散式領導的純理論分析。從 2003 年起,英國 的國立學校領導學院持續發表其關於分散式領導的報告,這個主題的文獻才突然 被引爆,相關的學術研究始迅速擴展,但可惜的是並未受到當時新聞界的青睞(引 自 Lakomski, 2008)。

Hunt 和 Dodge (2000)則指出,根據 Reichers 和 Schneider 的模式,任何一 個新理論的發展都須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逐步精細化( concept introduction /elaboration)。在這個階段,證明新的理論或新引進的理論是合理,常用文章、出 書來讓人們理解並能接受,試圖站穩立場。第二階段為評價(concept evaluation /augmentation) 。一些批判性的評論開始出現,而新的研究開始逐步完善,克服 批 評 者 提 出 的 弱 點 或 不 足 。 第 三 階 段 為 穩 固 (concept consolidation /accommodation) 。理論逐漸得以穩固,並逐步進入新的發展。分散式領導是新 興的領導理論,Youngs ( 2009)指出分散式領導現處於發展的第二階段,領導理論 還不成熟。

綜合以上的見解雖然各學者都有其論述的依據,但也不難看出分散式領導離 成為一個可以被接受的新理論,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與證明。

貳、 校長分散式領導的意涵

從分散式的角度來看領導被視為是一種最做好的架構來思考與分析領導;它 也被當作是一個診斷工具,用來吸引成員而且以新的方式來面對它們的工作 。 接著將從分散式領導的意涵來進行瞭解。

一、分散式領導的定義

分散式領導的研究是 20 世紀末以來教育專家和學者所注意的教育領導新 議題,也是組織管理所關注的焦點所在。當學校面對的問題與環境愈趨多元化與

分散式領導的研究是 20 世紀末以來教育專家和學者所注意的教育領導新 議題,也是組織管理所關注的焦點所在。當學校面對的問題與環境愈趨多元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