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關係」為題,進 行相關的探討。首先,就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兩個變項關係 進行文獻研讀,作為研究架構的理論基礎;其次,以問卷調查瞭解新北市國中相 關人員的知覺現況,以驗證理論;再者,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結論;最後,

提出研究的發現與建議,以做為推動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的 參考。本章共分五節,分別從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 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限制等五方面加以敘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世紀為重視軟實力的知識經濟管理的年代,日新月異的科技及多元化資訊 的來源,一個人的領導與決策將無法面對詭譎變化多端的環境變化,組織為了因 應當下的問題作立即性的決定與處理,增能賦權予組織成員,成為各行各界領導 者的重要議題。學校為社會的一環,身為領導者的校長,也必須面對這樣的變革。

在求學時代有位教授曾說:「一位好的領導者,能力不一定要強,但一定要能識 人善用。」這句話有分散式領導的精神,用現在領導的角度分析,就是分享權力、

注入領導能量能給學校內成員;再者是善用團隊力量來完成學校實務。陳珍蓉 (2006)認為分散式領導最本質的內涵即賦權和團隊合作,學校管理者在解讀分散 式領導時,要掌握這一核心的理念。由學校組織環境來看,校長的領導風格對學 校的管理上有深遠影響,隨著時代變遷,校長之領導角色已不再是過去傳統的權 威領導者,也不應是英雄式的獨裁者而是要變為權力的分享者(蔡進雄,2004)。

Spillane (2006)認為英雄式的領導存在有四項問題:校長英雄式的行為表現就等於 學校、重視領導的內容( what )而不是如何( how )推動領導、注重校長個人表現而 不是與成員的互動、由校長行為表現的結果來定義領導行為。這種校長英雄式的 領導,校長一個人決定與作為的好壞,即代表學校意志和辦學績效狀況,不利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校實務推動與民主改革。饒春平(2012)指出由於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校 長很容易被推到「英雄式領導」的角色,因而就有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 校」的說法。在臺灣,校長任用部分,由於民主化未能完全落實校園,導致校長 一上任即為終身職,被戲稱為「萬年校長」。西方有句話說:「有什麼樣的校長,

就會有什麼樣的學校。」這些校長的個人行為表現跟學校的作為是畫上等號。臺 灣自90年代以來進行大幅度的教育改革,師資培育制度多元化到各校自辦教師甄 選、開放教育到另類教育實施、重視校本課程允許自編教材、承認城鄉教育的差 異讓各校自行選用課本等,這波改革是由下而上的教育大浪潮來襲。

1995年「教師法」公布後,學校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獲得法律的保障,改變了 傳統科層體制上對下的學校領導模式。1996年公布「教育基本法」,更明訂家長 們有參與學校內各項會議及決策權,排山倒海般的變革,校長個人的領導面臨考 驗。在1999年,上述教育改革的推波助瀾及民主思潮之下,由總統公布「國民教 育法」增修訂條文,將國中小校長派任制改為遴選聘任制,也就是由當時的省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決定人選的國中校長派任制度,改為由縣市所組織的遴選委員會 來遴選國中校長,並且有任期的限制,身為學校領導者的校長必須帶領學校成員 來因應社會對教育品質的嚴苛要求。賴志峰(2013)指出分散式領導不只是校長個 人的單一領導,而是學校教師共同參與領導活動,貢獻專業知識所形成的整體效 果。經過將近20年的改革,當前各級學校的校長領導因民主潮流帶動、領導者實 務在時間上的迫切性、內容的多樣化與複雜化,選擇將權力適當的分散在校內正 式或非正式領導職務的教師或團體,如教師會、課程發展委員會、各科領域教學 研討會、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等,在校園內處處可見分散式領導的實踐精神。研 究者在服務的學校,校長視不同的情境能授權予教師,教師亦能視情況自願擔任 領導者面對問題,在新北市其他公立國中學校,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是否具備 這樣的信念與作為。因此,想藉由本研究來了解新北市公立國中的教師兼行政(主 任、組長)、教師是否知覺分散式領導在校內的實施現況,係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Hoy、Tarter以及Woolfolk-Hoy (2005)提出了學術樂觀的觀念,是有關學校重 視學術成就的正向情境氛圍;認為學術樂觀是由教師集體效能、教師對家長和學 生的信任與學校學術強調同時運作,是一種三元交互作用的潛在複合概念,在 2006 年Hoy團隊將先前的成績、家庭社經背景等人口變項因素做為控制因素後,

發覺三個要素不論在任何教育階段、任何地區,都會和學生的學習成就呈現正向 的顯著相關。學術樂觀開始是屬於學校層面的研究,之後 Hoy, Woolfolk-Hoy 和 Kurz (2008)、Beard 和Hoy (2010)、 Hejazia, Lavasania, 和 Mazareia (2011) 接 著以相同方法針對教師層面進行研究分析,所得到的結果與學校層面是一致的,

也就是一個教師知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能力通過重視學生的學業和學習行為、

信任學生和家長並與其共同合作,更具備自我復原的能力和毅力去克服教學困難,

勇敢面對失敗等行為,來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的正向心理信念與行為表現。國外 的研究方興未艾,反觀國內卻是個陌生的議題,學術樂觀的理論基礎與正向心理 學有關,國內不斷強調正向管理、正向領導,卻少有人願把學術樂觀當成一個變 項來做相關的研究,反而是把構成學術樂觀的三個要素,即學術強調、教師集體 效能與教師信任,個別分開當成一個獨立的變項,與其他的議題做相關研究。國 內目前投入學術樂觀議題研究的專家學者,僅有張奕華、謝傳崇,研究生如王建 祥、顏弘欽、劉文章等人,爾後是否有更多的人願投入該議題的研究?謝傳崇(2013) 認為學術樂觀對師生的教學有重大影響,在臺灣有許多學校與教師雖身處偏鄉卻 不放棄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潛能,而有良好的學業表現;這些教師均有強烈的 正向信念,他們認為沒有不能學習的孩子,一定要想盡辦法教會孩子。確實在現 行的學校環境中,有些教師從來不曾對學生揮鞭以待或是怒目相向,但是班級裡 學生的學習成就卻是超出其他班級許多;而有些班級的教師每天孜孜不倦,對學 生緊迫盯人,但班級的學習成績卻永遠落後別班一大截,是否前一類型的教師也 具備有正向學術強調的教師學術樂觀特質?在學校裡面這樣的教師是否有日益 增多趨勢,係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學術樂觀是學校重視學業成就、追求學術成功的正向情境,對學生的學習成 就有正向而且顯著的相關,而校長身為一個學校的領導人,分享領導者實務給學 校內的教師,並勤於溝通,讓教師有參與決策的機會,除了有利教師專業社群的 成立,更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營造學校重視學術成功的氛圍。張奕華(2009) 以為分散式領導的實踐,被認為有助於教師參與及承擔領導任務,並促使教師學 術樂觀信念的形成,當學校領導與教師信念相互契合時,將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就 的提升。Mascall, Leithwood, Straus 和 Sacks (2008)針對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 術樂觀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後,結果發現教師的高學術樂觀與有計畫結盟的分散式 領導有正向顯著的關係;相反的,教師的低學術樂觀與未規劃未結盟的分散式領 導有負向而且顯著的關係。

綜觀國內的專家學者或研究生都是以小學為對象,進行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 術樂觀關係的探討,結果也發現兩者之間有關係;在國中部分,校長分散式領導 與教師學術樂觀之間是否如同上述做的研究一樣,有關係的存在?甚至校長分散 式領導會對教師學術樂觀有影響?係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