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校長自我效能感理論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校長自我效能感理論之探討 壹、校長自我效能感的定義

校長作為一校之長,是學校管理者也是領導者,校長負責學校各個層面,

以及未來的發展。過去研究顯示,當個人在執行任務時,自我效能感會影響人們 的成就、持久性和動機(Bandura 1977, 1997, 2006)。

Bandura(1997)指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 來完成某項特定任務的一種判斷。蔡進雄(2004)亦指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是指個體相信自己足以肩負此一任務,越有自我效能感的員工,越確認自己有能 力完成任務。

Bandura 發表「自我效能感:邁向行為改變統一理論」,開啟了對自我效能 系統化的研究,他提出了社會學習論,其融合了行為主義學說及認知理論,認為 要預測人的行為,除外在環境因素外,個人內在思維的認知過程也要加以考量,

開創自我效能感一詞,來預測個體的行為(席榮維,2006)。自我效能感意即個 人相信在組織團體中,或是置身於某種特殊情境下,能夠實行或是完成特定任務 的能力知覺判斷。這種能力知覺可能影響了個體所付出的努力、持續時間、動機 等。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他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項特定任務的一種 判斷(Bandura, 1997)。

由上所述,可以得知自我效能感建立在自我信任上,是個體對自我執行某項 行為或任務時具有的信念,因此即使任務有誘人的成果或增強措施,當個體不相 信自己的能力時,也不會奮勇向前,全力以赴執行任務(王新超譯,2002;宋玲 蘭和林溥鈞譯,2001;Yukl, 2002)。更重要的是,具有相同的技能而自我效能感 信念卻不一樣的兩個人,他們的工作表現並不一致(Gist & Mitchell, 1992)。

在教育領域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被應用在學生自我效能感、教師自我效能 感及校長自我效能感(Federici&Skaalvik, 2011)。國內研究針對校長領導能力型式 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繁眾(江展塏,1994;吳慧君,2003;陳美言,1997;陳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敏,2002;陳佳燕,2004;張裕程,2004),但是針對校長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卻 寥寥無幾,很少有人針對校長自我效能感進行探究。校長自我效能感概念與前者 不同,衡量的面向也不同(Federici&Skaalvik, 2011)。

Gibson 和 Dembo(1984)擴充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至成果預期,並將校長自 我效能感定義為:校長知覺自己是否有潛能或能力把學校辦好的一種整體判斷或 信念。可以分為個人領導自我效能感及一般領導自我效能感。前者是校長對自己 所具備領導能力與技巧的信念;後者則指校長在受外在環境的限制下,而能夠改 變學生、改善學校和提昇教師表現的一般信念。

國內學者蔡進雄(2004)亦從教師自我效能感出發,將校長自我效能感定義 為:校長知覺自己是否有潛能或能力把學校辦好的一種整體判斷或信念。進一步 而言,校長自我效能感是校長對自己的知覺,此一知覺是對自己是否能把學校經 營好的心理感受與判斷,如果校長對自己領導一所學校有信心,則自我效能感就 會增加,反之亦然。

席榮維(2006)主張校長自我效能感是影響校長辦學績效的重要因素,因為 擁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校長會積極面對教育問題與改革,永不放棄且樂於接受挑 戰,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校長會過度誇大教育的困難之處,且不願意接受具有挑戰 性的任務或工作。同時,校長自我效能感亦受到他人語言說服的影響,也就是他 人的鼓勵會影響校長的自我效能感,最後亦會影響校長的工作選擇。

Hannah、Avolio、Luthans 和 Harms(2008)表示校長自我效能感可以被定義為 一種個人領導他人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技巧和能力,所占有自信程度的領導 自我效能感。

因此本研究綜上學者所述,校長自我效能感是校長對自我工作成效的一種知 覺,此一知覺在學校領導經營上,作為帶領學校達到校共同願景時的一種感受。

換言之,校長認為自己的領導習慣愈低,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會愈低;而校長認為 自己的領導習慣愈高,其自我效能感就愈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校長自我效能感的內涵分析

在教育相關的研究中,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涵蓋各個層面,但較少關注到校 長自我效能上。因此就目前國內外學者定義校長自我效能感進行探討。

Makin、Cooper 和 Cox 認為自我效能感的本質是一種自我信任(王新超譯,

2002)。Yukl(2002)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於能夠有效地完成一件事,具有高度 的信心。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內涵分析中,Bandura(1977, 1997)認為行為表現與 自我效能感的向度有密切的關係,效能預期是能力與行為的判斷,而結果預期則 是行為與結果的判斷。自我效能感至少包含三個向度:

一、效能感預期的程度水準

個人將工作按難易程度排列時,對工作會有不同的自我效能感預期,有些人 可能侷限在簡單的工作中,有些人則願意嘗試較困難甚至極繁重的工作。

二、效能感預期的類化程度

指個人在面對不同的社會情境時,對過往的經驗歷程所能發揮的類化程度。

有些經驗只能產生有限的精熟預期,有些經驗具有高度的類化效果,因此在面對 不同情境時可以擴展至不同的狀況中。

三、效能感預期的強度

指個體在面對不同的情境狀況時,自我效能感預期的強弱程度。個人有較弱 的自我效能感預期時,容易因遭遇過去失敗的經驗而降低或消失;而本身具有強 烈自我效能感預期的個體,即使遭遇挫折仍能繼續努力,全力以赴。而實際研究 中也發現個體的自我效能感會影響與工作有關的行為。Bandura 特別指出高自我 效能者在面對困難時會更加努力,而且在有負擔的情境裡,個體不覺得有壓力,

還會追求具有挑戰性的目標;而低自我效能者會隨時注意自己的缺陷與困難,並 將問題誇大,個體亦常為焦慮及壓力所苦,也較不願意面對挑戰(吳幸宜譯,

1994)。

Osterman 和 Sullivan (1996)曾指明自我效能感佳的校長較能持續達成目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並且更能適應變化。

Federici 和 Skaalvik(2011)主張,校長自我效能感對校長本身的成功是至關重 要的,因為它決定了領導者就一個特定的任務的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以及為領 導者根據任務設置的期望和目標,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校長的自我效能感相對於 學校的整體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外學者皆試圖以不同面向來定義校長自我效能的內涵。Black(2003)

從教師自我效能導出校長自我效能感,將其定義為校長對於他們可以影響學校環 境、教師表現和學生成就的信念或判斷,並認為校長自我效能感包括:願景建立、

教學的促進、致力專業成長、人力資源管理、溝通、變革觸媒等六個層面。

Brama(2004)以五因素建立校長自我效能的結構,分別是一般管理、領導效能、

人際關係效能、學校關係管理與環境、以及教學效能,以這五個因素研究構成校 長自我效能的主要結構。

席榮維(2006)將校長自我效能感界定為一特殊情境的構念,是指校長對於 自己能夠獲致成功所具有的信念,而此信念乃是對自己完成某種行動的一種能力 判斷,而校長自我效能的判斷與知覺會影響個人的選擇及思考方式、動機、情緒 及行為表現,而個體行為、所處環境與個體認知三者存在著交互影響的關係。因 此席榮維(2006)提出校長在學校的情境中,對個人行為與表現能力的主觀性知 覺判斷,是一種未來導向的信念,影響個人的行為,也是個人行為的動力來源,

包括個人領導自我效能與一般領導自我效能兩個層面。

Federici 和 Skaalvik(2011)在研究挪威校長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關係研究 時,將校長自我效能感包含八個向度,包括教學領導、財源管理、市政當局關係、

家長關係、社區關係、行政管理、教師支持、學校環境等八項,這八方面的校長 自我效能感都連結到校長工作的各層面。

綜合上述學者們提出的校長自我效能感內涵,可以得知校長自我效能感涵蓋 各種面向,可以由學校經營模式所需之能力來衡量校長自我效能感程度,因此可 以由校長的專業能力來瞭解校長在自我效能感的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校長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取向

在校長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取向,以 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理論研究取向、

Federici 和 Skaalvik 校長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程度研究取向做為本研究有關校 長自我效能感研究取向之探討,分述如下:

一、Bandura 自我效能感理論研究取向

引自李欣慧(2006)Bandura 將自我效能感界定為「個人對於自己能夠組織 並執行一連串行動以產生某種成果的信念」。此種信念是個人對於自己從事某項 任務或表現某種行為所具備的能力看法,以及對於此任務或行為可達到何種結果 的一種主觀評價。因此,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包括兩部分:一為有關個人能否 成功地執行某種行為的能力信念,稱之為「效能預期」( efficacy beliefs ),另 一為有關某一行為導致某種結果的估計,稱之為「結果預期」( outcome expectances ),圖 2-6。

圖 2-6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的區別

資料來源:李欣慧(2006)。教師情緒智慧、教師權能與教師效能感之相關研究─以桃園 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Bandura(1997)指出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判斷主要依據對四項資訊的認知處理 結果,分別為個人成功經驗、替代性經驗、社會性說服、情緒狀態,分別敘述如 下。

(一) 個人成功經驗

個人 行為 結果

效能預期 效能預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過去經驗表現是否成功的感受,是對個人自我效能感最有影響力的資訊來

對過去經驗表現是否成功的感受,是對個人自我效能感最有影響力的資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