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領導習慣理論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習慣與校長自我效能感的意涵、理論與相關 研究,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對「校長領導習慣」理論進行探討;第二節主要 探討「校長自我效能感」理論;第三節探討校長領導習慣與校長自我效能感相關 之研究,透過文獻探討作為本研究發展之理論基礎。茲將各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校長領導習慣理論之探討 壹、校長領導習慣的定義

優質的校長不僅須具備教育專業能力知能,更需要擁有專業的領導習慣,領 導是怎樣做人的藝術,而不是怎樣做事的藝術,最後決定領導者的能力是個人的 品質和個性。領導習慣關係著學校經營的成敗,校長身為一校之最高主管,帶領 學校成功,校長領導習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學者專家的觀點(林海清,1999;陳雅新,2003;蔡培村,1985;Lashway, 1997),校長領導能力乃指校長以其具有專業知識和實務知識為基礎,並運用本 身的影響力,引導同仁達成學校目標,建立共同願景的能力。

涂政源(2003)更指出在強調管理的組織裡,專業能力並非成功的唯一決定 因素,情緒處理、人際關係、領導能力等往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洪幼齡(2006)亦將「校長領導力」定義為校長個人先天具有某方面的才能,

加上後天習得的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並且能夠運用此種能力帶領學校,

創新學校價值,發揮學校特色,此外校長能夠持續關注社會變動的需求以及學校 經營的需要,願意持續學習並且能夠學習各項知識、技術與觀念。

柯永河(2001)對習慣下了以下定義:「習慣」是刺激、反應和兩者間的穩 定關係。在「領導習慣」所須具備的核心特質中,被譽為管理學大師的 Covey(1989) 曾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理論指出領導人若擁有主動積極、以終為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 將會構成成功管理自我與團隊的重要七大領導力。

林明地(2000)在針對超越轉型領導的研究發現,成功領導能力的核心特質 有以下幾點,主要是校長所持有的價值、人際互動、對成就的期望、解決問題的 能力,以及平衡衝突與壓力的技巧。郭工賓和郭昭佑則(2002)認為有效能的校 長需包含六向度,包括校長行政領導向度、校長教學領導向度、校長政策執行向 度、校長人際經營向度、校長輔導成效向度及校長財務管理向度。

學者謝文全(2004)認為一位教育行政領導人員宜具有並發揮以下的特質與 行為:機智、堅忍、親和力、誠信和有壯志。何福田(2004)特別提出,他亦強 調校長專業能力培養的核心工作,在於培育校長能具備有「帶人做事」之核心能 力特質。張慶勳(2007)在校長的組織領導力性質中闡明,技術操作性、人群社 會性、教育專業性、政治磨合性、文化的符號象徵性等領導力為學校領導者所需 具備之領導力特質。

國外學者 Bossidy 與 Charan(2004)則提及領導人的七大重要行為:(1)了解你 的企業與員工;(2)實事求是;(3)設定明確的目標與優先順序;(4)後續追蹤;(5) 論功行賞;(6)傳授經驗以提升員工能力;(7)了解自我。Kouzes 與 Posner(2002) 在「模範領導」(The Leadership Challenge)一書中對校長領導力提出五大項目,

分別為以身作則、喚起共同願景、向舊習挑戰、促使他人行動及鼓舞人心。

在校長學校經營的領導能力中,國外已有相關標準規範。美國全國小學校長學會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NAESP)與 1986 年發 表中小學校長應精通的能力(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proficiencies for principals)文件中列出八項校長應精通的能力,包括領導行為、溝通技巧、團隊 過程、課程與教學、評鑑、組織管理、財政管理及政治管理(陳雅新,2003)。

另外,美國 1996 年「州教育廳長聯合委員會」(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CCSSO)組成「跨州學校領導者證照聯合會」(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ISLLC)致力於聯合各州的力量,在 2008 年並提出全新學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領導者準則「教育領導政策標準:2008」,其中內容包括:(1) 教育領導者促進 所有利害關係人所共享及支持的學習願景之發展、傳遞、應用及管理;(2)教育 領導者透過倡導、培養、維持與學生學習及教師專業成長有關的學校文化與教學 方案;(3)教育領導者透過確保安全、有效率、有效能的學習環境在組織、運作 與資源上的管理;(4)教育領導者透過與教職員及社區成員的合作,回應不同的 社區利益、需求,動員社區的資源;(5)教育領導者透過正直、公平以及具有道 德的行動。確保為每個學生在學業與社會性成功的績效責任系統;(6)教育領導 者透過理解、回應,以及影響政治、社會、經濟、法律與文化的背景脈絡;以促 進每個學生的成功(CCSSO, 2008)。

校長在領導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必須經由一連串有價值性的經驗及教育,才 能有效達成校長領導習慣的養成。Jones 與 Sparks(1996)在「Effective Heads of Department」一書中,針對學校領導人才的培養與訓練,指出成為學校領導者的 儲訓圖像,包括:1.建構學校領導者的圖像;2.經由認同感、價值感與風格化來 形塑學校領導者;3.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學校領導者等三個階段,以建構儲訓學 校領導人才的知識系統。陳木金(2001)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

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向度,來探討學校領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 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儲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其信念系統、人的 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統的學校經營知識,看出建構「校長學→學 校長→長學校」的培養與訓練圖像的重要。

綜合上面所述相關「校長領導習慣」及「領導習慣」之定義,可以知道「校 長領導習慣」是校長本身在學校經營中,根據領導學校達成願景所須具備的領導 專業能力,並且運用其領導習慣引領學校相關人員,包括教師、行政人員等共同 為學校目標發揮其影響力,強調在增進學校經營效能,並且促進學校組織團隊達 成一致的願景目標,並且幫助學生成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校長領導習慣的內涵分析

根據過去文獻皆試圖從成功的學校整體中,由關鍵的屬性界定有效的學校領 導者的特質(Alkin, 1992)。由此可知,領導者的能力特質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

美國管理學大師 Covey 曾經表示:「個人領導(發揮影響力)是一種選擇,

是一種必須自己去贏得的自由-只有當你贏得之後,領導才會變成一種選擇。」(殷 文譯,2010)。在 20 年代末期,Stephen Covey 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在當時成為了經理人、商業主管、企業家、諮詢顧問所奉行的經典書籍,現在仍 受各領域領導者矚目利用(McAdams, 2013)。Covey 主張這七個習慣可以不斷更 新自我(McCaffery, 2010)。陳木金(2005)將 Covey 七個習慣的理論歸納如下,

領導者能夠由培訓「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的能力,從「依賴期→獨 立期」到達個人成功,再經由「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的能力,從「獨 立期→互賴期」到達公眾成功,並藉以「不斷更新」習慣提昇成功的層次。

Covey 也在 2004 年又提出第八個習慣:「全人思維模式」。第八個習慣為綜 合前七個習慣所發展而成,是一綜合性的全人思維模式。

Covey 在針對領導人時間品質管理上之領導力,Covey(2004)也提出第四代 時間管理,其重點在於領導者在時間管理上的價值取向。

以下結合其他學者的理論,分別探討 Covey 發展高效能領導者的七個習慣 領導習慣、第八個習慣領導習慣、第四代時間管理。

一、七個習慣領導習慣

七個習慣指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意願」三者的混合體(Covey, 1989)。「知識」係指理論性的觀念,指領導者「做什麼」及「為何做」;「技巧」

則指「如何做」;而「意願」則是指領導者是否「想做」。以下將 Covey 七個習 慣理論區分成三階段,七個領導習慣,形成七大校長領導習慣,詳見圖 2-1,詳 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1 Covey 高效能領導者的七個習慣。

資料來源:顧淑馨譯(2010)。與成功有約(原作者:Covey, S. R.)(頁 4)。臺 北市:天下文化。

(一) 依賴期→獨立期

人類在幼年期必須完全仰賴他人,經由長輩的引導與養育而成長,但隨著時 間的流逝,我們日漸獨立,生理、心理、情感與經濟能力方面都不斷成長,因此 到最後我們必須完全自立(Covey, 1989)。

因此真正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在組織中對於任何事才能主動積極,而非受限 制主管、同事或下屬。並且個人成功一定先於公眾成功,唯有管理好自我人格的 人,才能在組織團體中發揮所長,進而對組織有所貢獻,以下敘述第一、二、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個領導習慣的內涵:

1. 第一個領導習慣:主動積極(Be proactivity.)

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為自覺(self-awareness),也就是自我覺察的能力(Covey, 1989)。在自我覺察中,我們可以客觀的角度檢視自我思維,自我思維作為主動 積極的一項前提是自我選擇的自由。再者,人有「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來自 人類特有的四種天賦:(1)自我意識;(2)想像力;(3)良知;(4)獨立意志(Frankl, 2006)。

因此自我意識帶給我們思考能力,並且運用想像力超出現實之外,良知使我們能 夠明辨善惡,獨立意志則使我們不受外力影響,自行其是。

在擁有自覺後,主動積極的行為才會有意義。主動積極涵義不僅止於採取主 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顧淑馨譯,2010)。個人在行使任何行為時,一 切取決於本身,而不是外在環境或是他人指使;相對來說,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 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Covey, 1989)提到主動積極可以有下列作為:

(1) 承認現有的現實:主動積極是一種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並且對現實 環境做出積極回應。

(2) 轉變言語的態度:化消極為積極,不要說「我辦不到」,改以正向積極 的態度。

(3) 展現實際的行動:行動勝過感覺,推諉責任的話與往往會強化宿命論,

感覺必須由行動來實現。

2. 第二個領導習慣: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2. 第二個領導習慣: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