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序曲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序曲

為了讓觀眾們在聆聽這首「晨曦」奏鳴曲前能知道這首曲子的背 景,本節首先針對這場奏鳴曲演出的地點及脈絡環境做一介紹,其次 則是介紹演出者。

壹壹

壹壹、、、舞台、舞台舞台—舞台———晨曦國小晨曦國小晨曦國小晨曦國小:::學校人文與自然環境:學校人文與自然環境學校人文與自然環境 學校人文與自然環境

學校並非封閉、孤立的系統,而是與社區整體文化、環境息息相 關,學校所培育的學生,生活在周遭的社區,社區的價值觀、規範、

文化早已內化成為學習個體的一部份,因此學校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特 色課程,一定與社區的結構、環境有著重大的關連。Stake,Briggs 和Rowland-Poplawski(2000)的研究也指出,課程領導會受組織環境 所影響。因此本節首先分析晨曦國小的情境脈絡,而這也正符合Eisner

(1998: 89)所強調,使讀者透過批評者之眼認識場境,激發對情境 的「視象化」(visualization)與「情感」的目的。

一、 晨曦國小學校發展概況

晨曦國小創設於民國64年8月,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學校 位處於市郊區,學區內原是大遍的農田,創校時編制為12班。後因住 宅大樓不斷新建,外來人口紛紛遷入,班級數達到42班。接著因學校 附近進行市地重劃,班級數又減至35班,後來市地重劃完成,學區附 近規劃為住宅區,學生數急遽增加,至88學年度達到59班,學校教室 不敷使用,乃向鄰近國中借用教室,89學年度又增班至61班,後於90 學年度因附近增設一所小學,才抒解學生爆滿壓力,目前晨曦國小班

級數為50班(含資源班1班)屬於中型學校,教師人數76人,職工人 數21人,學生人數約1800人。

由於學區附近的建築與人文皆新舊雜陳,擁有寺廟、公園、政府 行政機關、小河川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創校後歷任五位校長的積 極耕耘,與家長及社區人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使學校在提供學生 多元學習環境過程中,獲得很大的助力。

二、晨曦國小原有校園氣氛

前任校長在晨曦國小服務時間四年,同事對他的評價是「○校長 是一位八面玲瓏的人,不會得罪人」,平時比較注重學生的活動,對 待學生很親切。簡要言之,晨曦國小那個時候的氣氛,學校老師的回 憶是氣氛平和、衝突較少。

前任○校長跟同仁間相處還算不錯,可能也因為年紀較大,而且 當時學校班級數約30班左右,學校活動也比較少,所以校長比較像是 家中的長輩。(2005/11/23,T1,訪)

在校長領導風格部分,前任○校長比較喜歡待在自己的辦公室,

他喜歡在辦公室內和老師們閒話家常,比較不會跟老師談到教學或學 校行政事務。國翔老師回憶跟前任○校長相處時的感覺是:

我記得跟他相處的那段時間,他似乎經常待在辦公室裡,…他平 常跟老師談話都是閒話家常。當時跟那個校長在一起,覺得好像父子 一樣,相處還算好…。我記得那段時間,大部分老師下課以後,待在 教室和辦公室比較多(2005/12/19,T3,訪)

他講話比較客氣,他要我們怎麼做,會說:「老師你看這樣做是 不是比較好呢?」這樣的講話,感覺比較圓滑(2005/12/19,T3,訪)

除了國翔老師之外,婉君老師也覺得前校長非常尊重老師:

○校長,他非常尊重老師,講話不疾不徐,而且不太干涉老師!

他 人 非 常 的 客 氣 , 有 時 我 們 都 覺 得 他 真 的 是 客 氣 到 極 點 喔 !

(2005/12/19,T4,訪)。

但是前任校長的客氣跟尊重,使得學校許多該管的事情,他似乎 都沒有明白的表示出來,造成學校該有的管理機制都被削弱了。對 此,海玲老師和婉君老師的看法是:

教務處舉辦研習活動,但是老師都要來不來的,有時專題演講開 始了,怕給演講者難堪,還要到教室三催四請的請老師參加,誇張的 是老師也不理會,行政沒有強制力,○校長也未運用他的職權。

(2005/11/23,T1,訪)

有時候他應該出來講話時,可是他卻不表示意見,所以開會時,

老師都會一個一個離開,或是去上課,有時還會看到同事跑出去市場 買菜,反正校長都不管,誰敢管,倒是已經退休的○主任,會私底下 跳出來作裁判者,宛如地下校長般。(2005/12/19,T4,訪)

隨和、客氣跟尊重,是前任校長的特質,他給教師們很大的空間,

但過於自由的結果,讓部分老師覺得少了點應有的原則,甚至有老師 覺得對某些人是不公平的,婉君老師則認為同事如果不能自律,也沒 人敢管,因為「校長都不管了,誰敢管?」。所以她說:「以前校長

○校長是比較會跟我們聊些有的沒的,但似乎感受不到他是主管。」

(2005/12/19,T4,訪)

玉山校長在即將到晨曦國小接任校長前,曾拜訪過前任校長,前 任校長對學校同事頗多肯定,而他的客氣也讓玉山校長印象深刻:

前任○校長和我在校園內走動,他提到學校的同事都非常優秀,

而且都很自動做好份內的工作,家長也很配合。說到這裡,他還拍拍 我的肩膀,低聲跟我說:小老弟,在這裡很好,你放心啦!這所學校 有沒有我們校長都一樣,老師都不必你管,你在這裡會過得很好。

(2005/9/21,P,訪)

這段話讓玉山校長感受到前任校長和善親切的一面,也了解這是 他善意的措詞,好讓玉山校長這初出茅廬的菜鳥校長安心。但研究者 聽完之後感覺卻「蠻奇怪的!」當時詢問玉山校長:「如果晨曦國小 有沒有校長都一樣,那前任○校長每天上班開車往返奔波,到底有何 意義?」玉山校長則回報研究者淡淡的微笑說:「與我心有戚戚焉!

只是我那時沒敢開口問,但是也在那時候,我決定要讓晨曦國小沒有 我就有關係!」(2005/9/21,P,訪)

許多研究學校行政領導的文獻中,常強調校長在學校組織中必須 同時扮演兩種角色。第一是領導師生共同努力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工 具性(instrumental)角色;第二則是滿足全體同仁個別需要的情意性

(expressive)角色。一個學校的組織文化影響全體師生行為至深且 巨,而學校文化的形成常決定於校長的角色觀念與角色行為(陳奎 憙,1980)。從晨曦國小幾位教師跟前任校長的談話,可以瞭解前任

○校長的領導風格比較注重人際導向,也把學校氣氛營造得很和諧,

這在情意性角色方面是很成功的。但誠如林清江(1981)所說的,我 國學校受社會傳統因素的影響,偏重組織成員關係的維持,而忽略組 織目標的達成,這種現象無助於教育目的的實現。而也正是此種組織 氣氛,啟動玉山校長想要改變晨曦國小,創造溫馨、快樂與希望的奏 鳴曲決心。

貳 貳 貳

貳、、、指揮、指揮指揮—指揮———玉山校長玉山校長玉山校長玉山校長:::校長這條路:校長這條路校長這條路 校長這條路

本想以研究者的角度來剖析玉山校長,讓讀者瞭解玉山校長這個 人,但是轉念一想,既然玉山校長是這個故事的主角,用玉山校長自 己的話來陳述,不是更能清楚的表達嗎?畢竟最瞭解玉山校長的人就 是他自己啊!以下便以玉山校長第一人稱方式,描述他是如何走上校 長這條路。

2005年新春,教育局召開國小校長會議中,吳局長期勉校長們:

「能當上校長非常不容易,是祖上有德,要珍惜、認真做好……。」

當其時,一股暖流淺潤心田,想到個人今生有幸,成為一位校長,應 心懷感恩,感謝祖上賜福、感謝眾生相助,成就校長之路。

回顧七年多來的校長之路,深刻體認一校之長的責任重大,校長 的領導,關係著學校發展命脈,在校長崗位上,須接受無數的挑戰與 考驗,品嘗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但是我常自勉:擔任校長是幸 福的,能夠懷抱理想,為社會服務,能夠承擔壓力,操練性靈,提升 自我,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是多大的福份啊!

回顧校長之路的準備工作,當然要溯自我的教學生涯之始,或

許,更早自我的出生、成長、學習之路。

我出生於雲林古坑靠山邊的小村落,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四位兄 姐,下還有一個妹妹,我們兄弟姊妹的感情很好,雖然家境不是很富 裕,但是日子還過的下去。村旁就像是一個大型遊戲場,無論是到溪 邊游泳、抓魚、蝦蟹,或是午後跑到樹上的秘密基地玩官兵捉強盜,

「快樂的童年」想想應該是我成長與愛人的動力來源。

其實自己從前不曾有過想要當老師的念頭,因為兄姐或家族長輩 沒有人在教育界服務,後來因為小時候的玩伴—鄰居大哥,考上師 專,而他的媽媽經常跑到家裡說讀師專很好,都不用花錢,而且以後 出來當老師是鐵飯碗,就不用像現在種田那麼辛苦,在當時,老師這 個行業在我們鄉下是清高、穩定、形象良好的,所以爸媽就極力鼓勵 我走這條路,而自己後來也僥倖考上師專,當然順理成章的就到師專 唸書。

回憶師專所學,幾乎想不起:教育是什麼?也許當時的年齡、思 慮就僅止於這樣。留在我身上的最實際的能力可能是對於自然科學的 愛好,因為在四年級時我選擇了理化組。後來畢業分發至日向國小,

當時的我總是認真的教學、帶孩子,關於現實社會的競逐,我毫無所 覺;對於考主任、校長,我根本連想都沒想過。當時未婚的我,假日 總是帶孩子烤肉、遊山玩水,常常一群孩子到我家玩,媽媽還煮點心、

搓愛玉給大家吃,孩子們高興地總是:「阿媽、阿媽」的叫,讓媽媽 也樂不可支,似乎這些孩子都是她的孫子一樣。

在擔任自然科任老師或級任老師的那段時間,我完成大學夜間部 的學業,很難想像,我是念商學系吧!後來覺自己在教學上的本職學

在擔任自然科任老師或級任老師的那段時間,我完成大學夜間部 的學業,很難想像,我是念商學系吧!後來覺自己在教學上的本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