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長變革領導主觀規範

參、工作價值觀

第三節 校長變革領導主觀規範

主觀規範是個人的規範信念,個人知覺到重要他人或群體認為是否採 取某項特定行為的壓力,以及對於這些重要之個人或群體所抱持的依從 動機(Fishbein & Ajzen, 1980)。學校校長對於學校經營績效具有無法拒 絕的責任,因此在組織變遷之時,能否採取變革領導行為,攸關其經營 績效之良窳。校長自覺重要利害關係人等支持群體如上級長官、同儕團 體、民意代表和校內組織成員如老師、家長、社區人士及學生等對其想 法意向都可能有影響。另外由於法規制度如校長遴選辦法、家長參與校 務、行政規章等之改變亦是影響校長進行學校變革的考慮因素。因此本 節將校長變革領導的主觀規範構面界定在重要他人及法規制度兩個向 度。

壹、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指個人在生活環境中,對其影響最大的 人(張春興,2006)。重要他人在每個人的生長過程中扮演相當關鍵性角 色,一個人感覺到被重要的人所接受、尊重時會獲得獲得鼓舞;它是人本 主義心理學家Maslow(1970)需求層次理論所談的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 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改革思潮與新訂教育法令促使校長、

行政人員、教師、家長等不同利害關係人彼此之間的互動,已由過去靜態、

單一穩定的體系,逐漸轉變為動態、多元與鬆動的不穩定體系;學校組織 也成為一個充滿衝突與利益糾葛的政治競技場所(胡士琳,2003),校長 進行變革時勢必要審慎思考這些相關群體的動向。

一、學校教師

校長推動變革最直接影響的是學校教師,改革成功或是失敗,教師具 關鍵地位。學校是一個較為穩定的社會系統,校長若想推動學校組織變 革,必須了解與個人的經濟、社會、自尊或其他需求衝突的改變(Getzels,

有抗拒心理,相對的,基於對學校發展的需要與期許,也可能會支持校長 的變革,因此教師們的觀念與需求,勢必影響其變革作為的判斷。同樣的,

校長對組織進行改革時,本身亦有不可知的不穩定感,因此與教師之間的 互動關係是校長從事變革的重要思考的因素。

二、上級長官

學校是培育現代化公民的組織機構,是執行政府教育政策的場所,接 受上級的指導與監督。政策的更迭及重大教育議題的推動,有的是長期 的,有的是短期的措施,校長所抱持的態度及因應方式,端視個人的主觀 判斷。上級長官負有考核校長的權責,對於校長變革領導意向影響是直接 的,因此上級單位人員如主管上級長官、督學對校長的支持態度,應是校 長必需重視的思考要件。

三、家長

家長與學校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期望於學校者,便是能將子 女放心的在學校接受最理想的教育。學校成員的作為,包括行政人員的服 務及教師的教學,家長多有期待,尤其是校長,關乎學校辦學績效的良窈,

因此家長對於校長的角色期望是相當高的。隨著時代變遷及民主參與的要 求,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愈趨頻繁,對於校長領導的影響力更為提高,對學 校校務的推動而言,可形成助力,也可以成為阻力。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從國內相關法令規定: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

教師法、特殊教育法、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教育部 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處理學生申訴案件實施辦法等,可以看出家長對於 學校教育具有如下的權利義務:1.參與教育審議委員會、校務會議、教師 評審委員會、學生申訴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等,議決學校重要事項;2.

參與校長遴選委員會遴選校長;3.擔任志工服務隊協助學校;4.直接或間 接參與學校各項政策、規章的訂定及事務的運作,具有建議、監督、參與 決定、資訊選擇的權利。可知家長會經由有形、無形、直接、間接影響校

長領導的有效運作及進行領導變革的意願與作為。

四、校長同儕

校長同儕的相互影響會是支持或阻礙校長進行變革企圖的因素,

Oberman(1996)指出對於多數的校長而言,來自其他校長的協助是支撐他們 持續面對挑戰的關鍵。校長的非正式組織系統網絡如讀書會、私下聚會聯 誼及正式組織、會議如校長協會、教育會及校長會議等,彼此之間形成支 持網絡。校長之間的互動包括模仿、關懷等情感的支持,彼此經由訊息的 互通,經驗的交流,建立良好關係,此為具有正面意義的支持系統。另外 同儕之間也同時具有競爭的壓力,林明地(2002)指出校長受到社會變遷的 衝擊,帶來同僚專業發展的壓力,校長專業進修的風氣大開,專業領域團 體紛紛成立,各項研討會如火如荼的辦理,加上校長遴選制度的實施,學 校績效的要求,使得校長之間的關係有競爭,也有合作,究竟要積極進行 學校變革,創新發展?抑是要穩紮穩打維持現狀?身為校長者必需審酌應 變。

五、社區人士

學校位於地方社區,常為社區人士之活動聚會場所,亦是社區教育中 心,學校與社區之關係甚為密切。學校辦學績效之良窳,常為社區所關注,

明星學區的產生是對校長辦學績效的檢核,也是校長變革領導是否成功的 指標。林明地(2002)分析校長與社區相關人員之互動是處理校務工作的一 部分,社區參與與社區互動是校長的重要行事工作,社區人士對校長領導 風格的觀感會影響社區民眾對學校的支持與否。

六、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涵蓋中央與地方層級,中央有立法委員,地方有縣市議員、

鄉鎮市民代表、里長等,其功能在監督行政機關之施政以符合大眾民意,

是政治結構的一環。中央層級民意代表在於重大教育政策的制定,而地方 民代則為地方政府的直接監督者,對學校而言,國民小學較直接有關者是

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及里長等。民眾需求透過民代給予學校支援或是 壓力,是民主政治運作的常態,從正面意義來看,校長可以透過民意代表 爭取資源來充實學校設備,解決學校可能面臨的難題,帶動學校發展;而 從負面作用來看,民代關說介入校園時有所聞(譚以政、張素偵,2005),

造成校長行政運作時的困擾,因此校長進行變革領導時,此一關係群體的 看法、要求,是校長應思考的問題。

七、教改團體

教育專業團體對於教育改革與促進具有相當大的推力,尤其是教改訴 求的團體:如教改聯盟、人本基金會、振鐸學會等,一方面循著立法系統,

透過立法單位影響教改政策及制度的制定;另一方面透過媒體的宣傳,影 響行政單位的運作。以我國教育政策法規的制定過程而言,影響政策制定 的因素是多層面且複雜的,就影響我國教育基本法(許朝信,2001)制定 的權力因素而言,包括:1.民間教改團體的促進;2.立法委員的主動重視;

3.利益團體的支持;4.政黨競爭的催化;5.教育部長的承諾及 6.政治的角 力;其中教改團體的促進往往是推動改革的源頭。處於多元變遷的時代,

校長的思考對於教改團體的訴求,仍是需要衡量的因素。

八、學生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成就是校長辦學績效及領導效能的指 標,是校長領導能力的具體表現。處於知識經濟掛帥的變革時代,學生所 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往昔往往有相當大的差異,資訊能力、外文溝通能力 及公民素養是未來世紀中個人能否立足於世界的先備條件。校長變革領導 是因應組織變遷的需要,對學校做出的領導行為,學生的需求與期望也應 是校長行政作為的重要影響力。

歸納前述,校長的領導行為受到上級教育行政長官的政策要求、教師 的支持與否、社區人士的影響力、家長的期待、教改團體的訴求、學生的 需要、校長同儕的相互影響及民意代表的支持與壓力的影響。因此本研究

將影響校長變革領導主觀規範之重要他人界定為「上級長官、學校教師、

家長、社區人士、民意代表、教改人士、學生及校長同儕」等人員群體。

貳、法規制度

校長領導權力運用的基礎,學者觀點(黃宗顯,1999;張慶勳,1996;

謝文全,2005;Robbins,2005;Weber,1964;Yukl,1994)指出權力的來源有 二,其一為職權:是組織賦予的正式權力,如法定權力、法令規定、資源 控制、獎賞與懲罰、掌握訊息及生態環境的控制;其次是個人權:是指基 於個人特質、魅力、專門知識技能等使別人願意接受其領導而達成任務的 權力,包含了專家權、參照權及機會權等。法規制度影響學校組織結構與 行政運作,也影響校長的思考模式。校長需要依法行政,但法規與制度並 無法完全符合校長進行變革的有效領導行為,如何在法規制度框架下,因 應變局是校長必需審慎思考的。因此,法規制度的改變左右了校長是否進 行學校創新經營的意願,以下從影響校長領導行為之相關法規與制度作分 析:

一、國民教育法

國民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 理校務」;校長對於學校之相關事務,有決策與監督之權責,校長綜理校 務乃為學校主要的權力主體(許藤雄,2001)。綜理校務包含授權及行政裁 量權力;國民中小學分層負責明細表中規定,以校長為校務核定者,主任、

組長為審核、擬辦者,教師則為執行者,顯見校長於行政上仍擁有相當權

組長為審核、擬辦者,教師則為執行者,顯見校長於行政上仍擁有相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