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

第二節 校長變革領導態度

第二節 校長變革領導態度

「態度」是指個體對人、對事及對周圍事物的世界所持有的一種具有 一致性與持久性的心理傾向,此傾向可由個體外顯行為去推測,但態度內 涵,不限於單純的外顯行為(張春興,1998)。它可以在後天環境中逐漸 形成,且能影響個人在特殊情境中的行為(吳瓊汝,1998)。態度是一種 個人內在信念的評價總和;其對象是任何可以為社會成員所接近且具有實 徵內涵的事實,如人、事、物及代表實徴事件的觀念。一個人的態度是無 所限制的,可以解析成認知、情感及意向三個成分:認知成分是指對態度 對象所持有的信念、知覺及訊息;情感是對態度對象的情感感覺;而意向 則是指對其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亦即是行為表現的意圖(李美枝,

1983)。

校長領導行為深受其內在思維因素的影響,Sernak(1998)指出校長 本身所持有的信念,會影響其變革領導行為。Bentley(2000)研究發現領 導者對變革的態度是決定學校變革成功的因素,亦即個人對變革措施的心 理反應,會影響其變革領導行為(引自謝文豪,2004)。 Hall 和 Hord(2001)

則將校長變革領導區分為倡導型(initialtor)、管理型(manager)及反應型 (responder)三種類型:主動倡導者具有創新理念,能敏銳覺知內外環境改 變,洞察學校發展需要,主動積極追求改變,以提升學校變革適應力;而 例行管理者強調學校日常行政事務的管理,安於現狀,以維持學校組識的 穩定運作為目標;而被動反應者,對改變缺乏敏感度,只有在上級或有關 的利害關係人提出要求時才作因應處理。

Ajzen 和 Fishbein(1980)提出預測行為態度的前因變數是行為信念與 信念評估強度的概念;而變革領導態度可視為變革領導者對組織進行變革 因其認知、情感及自我信念所具有的一致性與持久性的行為傾向。本研究 參考相關文獻,將影響校長變革領導的態度,區分為校長自我效能感(信 念)、角色期望(情感)及工作價值觀(認知)三個向度。

壹、自我效能感

有效能的校長是學校績效的保證,而校長自我肯定的正面態度是校長 改革的動能。以下由自我效能感之意涵、影響因素、發展來源、論及校長 自我效能感及提升效能感的方法。

一、自我效能感之意涵

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是個人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工作的整體性判 斷,是能力的評估,同時也是行為結果的預期。個人之行為並非受立即後 果所控制,而是認知機制(cognitive mechanism),即心理運作的影響;要預 測人的行為,除了外在環境考量之外,內在思維的認知過程也是重要的因 素;自我效能感是個人知識或技能與行為之間的中介因素,也是個人對自 己能獲致成功所具有的信念(Bandura,1997)。自我效能是於特定情境中對 自我統合能力與行為能力的判斷,也是對自我期望表現水平的看法,是種 主觀的評價(張春興,1994;schunk,1984)。

孫志麟(1991)認為自我效能感的涵義可分為特殊情境的構念、能力的 信念及動力的作用等三個層面,是外在環境及其自我調適機制交互作用影 響的結果,具有以下的特質:1.動態的,非固定不變或消極的;2.具特殊 性,不同情境有不同效能;3.非單一整體的概念,具多向度;4.為衍生性 的能力,具統整行為的力量;5.是認知的機制,為行為改變的要素;6.具 個別性,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情境有不同效能之可能;7.有發展性,不同階 段有不同效能,作用亦有差異;8.可以藉由效能訊息之提供及訓練來提升 個人之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具有激發行為的作用,是個人產生積極行為的來源,亦即 自我效能感是個人行為的動力,非個體被動的判斷,而是具有引導的主動 功能。擁有高度自我效能者通常會有較佳表現,換言之,具有相同技能者,

但自我效能信念不同,工作表現並不一致(吳幸宜譯,1994;Gist &Mitchell,

1992)。

歸結以上學者觀點,自我效能感可界定為「個人於特定情境中,對完 成某件事情或任務的信念與判斷」,是引導個人積極行為的動力來源。

二、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個體行為表現與自我效能有相當密切關係,Bandura(1997)指出效能預 期(efficacy expectancy)與結果預期(response outcome expectancy)是自我效 能感的兩大主軸,效能預期是能力與行為的判斷,而結果預期是行為結果 的判斷,如圖 3-2-1。

個人 行 為 結果

效能預期 結果預期

圖 3-2-1 個體行為與自我效能關係

資料來源: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 (p.22) by Bandura,1997. New York Freeman.

自我效能可由三個向度來加以解釋個體產生不同效能感的原由:

(一)效能預期的程度

當工作性質依照難易度排列時,個人對於不同工作的自我效能感會 有差異,有些人侷限於簡單工作中,但有些人會願意嘗試程度較為困難 的工作。

(二)效能預期的類化程度

個人於面對不同情境時,對過去的經驗所能發揮的類化程度有別,

有些經驗只能用在類似且簡單的情境中,有些經驗則具有高度的類化效 果,能面對不同且更為複雜的情境。

(三)效能預期的強度

指個人自我效能面對不同情境時的強弱程度之差異,較弱的效能預 期,容易因面臨挫敗的經驗而降低或消失;反之,若效能預期高者,面 臨行為挫敗時,仍能抱樂觀的態度,繼續努力。

三、自我效能感的發展來源

個人具有認知思考的能力,面對不同來源的訊息,經由思考,會加 以解讀判斷;Bandura(1997)認為自我效能感的發展有四個因素是特別值 得關注的:即經驗、楷模學習、語言說服及身體狀況。

(一)經驗

成就經驗(mastery experiences)是影響個人自我效能感相當重要的因 素,先前成功的經驗會使人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可提高自我效能的判 斷;而反覆的失敗,則會降低自我效能的判斷。

(二)楷模學習

指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s),是個人藉由他人的類似行為來判 斷自我的能力;當他人之類似行為有成功的結果時,能提高自我效能,

反之若是他人類似行為失敗時,會降低個人之自我效能,也就是個人從 觀察別人的行為中獲得激勵作用,而模仿類似之行為。楷模學習可以使 個人學習一種前所未有的新行為,也能使個人已有的行為得以加強或改 變,並能使個人原有潛伏不顯的行為表現出來。

(三)語言說服

語言說服(Verbal persuasion)是利用他人正面鼓舞的言語,促使個人相 信自己有潛能,足以完成其工作任務,亦即相關或重要他人的語言說服 可以增加個人效能的期望,因而充滿信心面對挑戰。

(四)身體狀況

人們因受到其生理與情緒狀況(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us)影響 自我效能感,個人會照他們的身體狀況來判斷其潛能,依身心反應來判 斷工作表現。正面的身心反應如渴望嘗試、期待自我效能感高;而反面 情緒如焦慮、壓力、畏懼、倦怠,則產生較低的效能感。

四、校長自我效能感 (一)校長自我效能感概念

自我效能感的探討,學者之研究以針對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論述較多,

Giboson 和 Dembo(1984)將教師自我效能感分為個人教學效能(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和一般教學效能(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前者是教師對 自己具備教學能力與技巧的信心,後者則為受到外在環境限制而能改變學 生能力的一般信念;其研究中並指出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ncy)是可以 被控制的,不論學生家庭背景、智商及學校環境如何,教師相信學生是可 以 被 教 導 的 。Ashton(1986) 將 教 師 自 我 效 能 感 分 為 個 人 效 能 (personal efficacy)、教學效能(teaching efficacy)及個人教學效能(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 Ashton 和 Webb(1986)則指出教師自我效能感是教師認為自己有 能力去改變學生行為的信念。

國內學者孫志麟(1991)將教師自我效能感定義為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 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的信念,包括教師本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抗衡外在環 境對教學影響等方面的能力判斷。王受榮(1992)則指出教師效能感是對教 育工作所懷的效能信念。張俊紳(1997)將教師自我效能感界定為個人對其 本身行為後果的控制知覺,即個人對本身能力所做的預估,包括個人自我 能力概念及未來成功的預期,是為動機觀點的看法。陳木金(1997)認為自 我效能是教師對學校的教育力量、學生學習成敗責任、學習作用及對學生 影響力的程度各方面的自我信念。簡玉琴(2002)將教師自我效能定義為教 師從事教育工作時對學校教育功能、自身教學能力等影響學生學習程度的

整體性知覺與信念。

校長自我效能感的探討方面,學者由教師自我效能導入校長自我效能 感。席榮維(2007)以 Gibson 和 Dembo(1984)之看法界定校長自我效 能感是校長知覺自己是否有潛能或能力能將學校辦好的ㄧ種整體判斷或 是信念;包括個人自己所具備領導能力與技巧信念的個人領導自我效能感 及在外環境限制之下能夠改變學生、改變學校,提升教師效能的ㄧ般領導 效能感。

蔡進雄(2004)以 Bandura 的自我效能及教師自我效能感理論為依據建 構校長自我效能感模式如圖 3-2-2。

圖 3-2-2 校長自我效能感模式

資料來源:蔡進雄(2004)。校長自我效感之模式及提升策略。國教學報,

16,P.242。

由圖 3-2-2 所示,校長由個人的成敗經驗、楷模學習、語言說服及身 體狀況,透過認知過程影響其對辦學能力的評估,進而產生高或低的自我 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者,會有積極正面的態度,能克服壓力,堅持而努 力以赴達成目標;而低自我效能感者缺乏自信,遇事退縮,消極悲觀;兩 者都影響了工作表現及辦學績效,而這些結果會回饋並影響校長自我效能 感的認知與判斷。

1.經驗 2.楷模學習 3.語言說服 4.身體狀況

認知過程

對於 辦學

對於 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