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壹、研究工具

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以問卷作為蒐集資料及分析研究之依據,研 究工具為研究者依據文獻資料及相關研究,分析之後自編之量表,分為 五大部份,即個人背景資料、校長變革領導行為及意向量表、校長變革 領導態度量表、校長變革領導主觀規範量表及校長變革領導知覺行為控 制量表。

一、校長變革領導行為及行為意向量表

本研究量表依文獻探討分析之內容,並參酌錢幼蘭(2007)「校長變 革領導量表」及詹淑珍(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量表」,自行編製 而成,分為校長變革領導行為量表及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量表。如表 4-4-1。

(一)校長變革領導行為量表

用來測量校長變革領導行為之現況,本量表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 分,從「極不符合」至「非常符合」五個選項,並將選項區分為:建構 變革願景(b1~b7)、塑造變革氛圍(b8~b13)及有效進行變革(題 b14~b20)

三個層面。

(二)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量表

用來測量校長從事變革領導行為的意願,量表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 分法,從「極不願意」至「非常願意」五個選項,並將選項區分為:建 構變革願景(c1~c7)、塑造變革氛圍(c8~c13)及有效進行變革(c14~c20)

三個層面。

表 4-4-1 校長變革領導行為及行為意向量表題項

表 4-4-2 校長變革領導態度量表題項

向度 題 項 內 容

一、 自我效 能感

d1.我能和學校同仁理性溝通,解決學校問題

d2.我能用心要求,使學校有良好的績效 d3.我可以妥善處理學校的偶發事件 d4.我能對學校的未來發展作整體性考量 d5.我能有效運用人才資源進行創新發展 d6.我能對辦學成效負完全責任

d7.我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處理變革所面臨的困難

二、角色期望

三、工作價 值觀

d8.我希望自己在學校變革中扮演願景領航者的角色 d9.學校變革過程中我希望扮演形塑組織文化的角色 d10.學校變革過程中我希望成為資源的主要提供者 d11.學校變革過程中我希望主導變革團隊的建立 d12.學校變革過程中我希望發揮激勵成員的功能 d13.我希望成為學校變革過程中的人際關係促進者 d14.我期望在學校變革過程中擔負建構學習型組織的責

d15.領導學校變革能展現自己的才華 d16.領導學校變革能獲得成就感 d17.領導學校變革能讓自己獲得專業成長的機會 d18.領導學校變革能獲得上級的重視與肯定 d19.領導學校變革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d20.領導學校變革能協助學校創新發展 d21.領導學校變革能使學校獲得穩定安全

三、校長變革領導主觀規範量表

本研究之量表用以測量影響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的主觀規範之因 素,量表依文獻探討分析之內容並參酌席榮維(2007)「校長重要他人支

持量表」自行編製而成。量表內容分為重要他人群體(h1 ~h8)及法規制 度(h9~h14)二個層面;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分,分為「極不同意」、「不 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等五個選項。如表 4-4-3。

表 4-4-3 校長變革領導主觀規範量表題項

向度 題 項 內 容

一、重要他人

h1.我進行學校變革是因老師的期望與支持 h2.因上級長官的鼓勵我採取創新的作為 h3.家長的期待影響我的決策改變 h4.我以變革回應社區人士對學校績效的關注 h5.民意代表的要求影響我的決策 h6.校長同儕的競爭壓力使我必須進行學校變革以資因應 h7.教改團體的改革訴求影響我的辦學理念 h8.讓學生獲得學習成效是我實施變革的動力

二、法規制度

h9.校長遴選制度促使我對學校作出變革 h10.教師會組織影響我對學校的改變 h11.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是我變革的動力 h12.教育法令的更迭是我變革的壓力 h13.課程改革是我推動變革的重要因素 h14.我會以政府制定的法令來推動校務改革

四、校長變革領導知覺行為控制量表

本研究之量表用以測量影響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的知覺行為控制 之因素,量表依文獻探討分析之內容並參酌江鴻鈞(2008)「變遷社會國 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量表」及謝鴻志(2005)

「國民中小學校長時間管理策略運用量表」及吳碧霞(2009)「南投縣原 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調查量表」自行編製而成。量表內容分為領導

能力(f1 ~f8)、時間精力(f9~f14)及學校教育資源(f15~f21)等三個層 面;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分,分為「極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 意」、「非常同意」等五個選項。如表 4-4-4。

表 4-4-4 校長變革領導知覺行為控制量表題項 向度 題 項 內 容

一、領導能力

f1.我瞭解政府教育政策的重點 f2.我具備運用資訊科技進行知識管理的能力 f3.我熟悉教師會、家長會及學校行政單位的互動方式 f4.我可以掌握學校經費編列情形並有效執行運用 f5.我具備課程與教學領導的知能 f6.我能以創新方法經營校務,不墨守成規 f7.我具備經營公共關係的技巧 f8.我具備終身學習、持續自我成長的知能

二、時間精力

三、學校教育 資源

f9.我有時間思考學校的變革發展計畫 f10.我有時間與同仁討論訂定學校願景 f11.我有時間建置具有學習型組織的學校文化 f12.我有時間經營學校內外的公共關係 f13.我有時間檢視、評估變革創新的計畫流程 f14.我有時間激勵同仁進行變革創新。

f15.本校行政人員能分工合作分層負責,充分發揮功能 f16.本校設備充實完善,利於各項教學活動的進行 f17.本校擁有各類人才,能有創意想法與作為 f18.本校各項經費足以推展變革創新之業務 f19.本校能獲得社區家長人力、物力支援,協助學校發展 f20.本校電腦資訊設備充實,網路便捷,利於知識管理 f21.本校教師具有強烈進修意願,能持續專業成長

貳、問卷內容效度建構

本問卷內容效度之建構,敦請國內 12 位相關專家學者,針對編擬之 問卷進行審閱,以對初步編輯之問卷進行語句與內容的修正潤飾,確保內 容效度的可靠性。如表 4-4-5。

表 4-4-5 檢視問卷之專家學者名單

姓名 單位 職稱 專 業 領 域

1.江鴻鈞 台中縣福興國小 校長 學校行政、學校領導 2.林志成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所長 教育行政、學校行政 3.林明地 國立中正大學 院長 學校與社區、校長學 4.林金福 僑光科技大學 副教務長 學校行政、校長領導 5.林海清 中台科技大學 學務長 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發展 6.林進丁 私立葳格中小學 校長 學校領導、公共關係 7.吳明雄 南投縣竹山國中 校長 學校行政、校長領導 8.侯世昌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副教授 教育行政、教育法規 9.黃新發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副主任 教育行政、制度、法規 10.楊振昇 國立暨南大學 所長 教育行政、組織變革發展 11.楊銀興.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教務長 測驗與評量、教育改革 12.賴清標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局長 教育改革、國民教育 註: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參、問卷預試 一、預試對象

本研究為考驗編製工具的效度、信度,先進行量表預試與題目的分析 修改,預試問卷調查之實施,依全國共 25 縣市(含離島)地區學校分層,

按比例抽取公私立國民小學學校數 300 所之校長為樣本,樣本之分配如表 4-4-6。共計發出 300 份預試問卷,回收問卷 242 份,可用問卷 224 份,

問卷回收率 80.6%,回收問卷可用率為 92.6%。回收之後進行所編問卷 之效度、信度之考驗,修改問卷量表,成為正式問卷。

表 4-4-6 預試樣本分配統計

二、預試結果分析

上述有效問卷經輸入電腦後,以SPSS18.0 之套裝軟體依序進行「項 目分析」、「因素分析」(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作為正式問卷選題之 依據。

本研究之項目分析以內部ㄧ致性效標分析法的決斷值(critical ratio)

作為量表的項目分析;將問卷依總分排序,選取總分最高與最低之27%為 高、低分組,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高低二組在題項上的差異;CR 值大於 3.0 且達差異顯著水準.05 時,表示該題能鑑別不同受試者反應的程度,

以作為選題的依據。另以內部同質性檢驗,亦即求出各分量表中每個題項 與其他題項總分的相關係數,如果校正後之總分相關係數低於.3 者將以刪 除,另該題項在分量表中被刪除後的整體Cronbachα 係數提高者,表示該 題無法區分受試者反應的程度,亦應刪除。

其次以因素分析來建構量表的效度,在進行分析前,先進行Bartlett 檢定與KMO 檢定,若 Bartlett 檢定值達.05 顯著水準,KMO 值>.6,表 示變項間的相關愈大,共同因素愈多,愈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接著採用主 軸因素分析(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保留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再利用 斜交轉軸(direct oblimin)並設定其 Delta=0,由斜交轉軸後的因素組型矩 陣(factor pattern matrix)來進行選題,將在某一因素上獨特貢獻量較小的 題目刪除。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選題後之題項,再進行信度考驗;信度 分析指標以Cronbachα 係數表示,考驗各量表的內部ㄧ致性,分別求出全 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 係數,Cronbach α 係數愈大者,表示問 卷題項間的ㄧ致性高,即問卷內部之ㄧ致性愈高。以下為校長變革領導行 為、變革領導行為意向、變革領導態度、變革領導主觀規範及變革領導知 覺行為控制等量表之預試結果分析。

(一)校長變革領導行為量表 分析選題。進行分析前,先進行Bartlett 檢定與 KMO 檢定,Bartlett 球形 檢定值為2979.840(

P

<.05),KMO 值為.924,故適合作因素分析,經分 析結果如表 4-4-8。

表 4-4-8 校長變革領導行為量表效度摘要

因素 題目 因素負荷量 特徵值 解釋量 累積總

(成分) (轉軸後) (變異數%) 解釋量 建 b1 .767 4.652 23.261 23.261 構 b2 .783 變 b3 .718 革 b4 .709 願 b5 .704 景 b6 .696 b7 .683 塑 b8 .767 4.167 20.835 44.096 造 b9 .794 變 b10 .787 革 b11 .746 氛 b12 .709 圍 b13 .718 有 b14 .680 4.114 20.571 64.667 效 b15 .622 進 b16 .594 行 b17 .638 變 b18 .684 革 b19 .747 b20 .720 總解釋量 64.667

由表 4-4-8 顯示因素分析結果,抽離出三個因素,共可解釋總變異量的

由表 4-4-8 顯示因素分析結果,抽離出三個因素,共可解釋總變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