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長領導生命故事的借鏡

第二章 文獻探討及相關啟示

第三節 校長領導生命故事的借鏡

研究者認為領導的生命故事,除了內觀自省以「道德經」定向研究者 領導哲思外,也希望經由高雄市國小校長領導理念分析(以 2012 年為例)、 校長卓越領導理論的彙整,學習與借鏡卓越的領導理論與實務,以修正、

調整或建構屬於自己的領導風格,茲說明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校長領導理念分析

研究者針對全高雄市國民小學 101 學年度學校校長辦學理念與願景進 行搜尋與普查的結果(研究者自行整理如附件一)如下:

表 2-1

高雄市國民小學 101 學年度校長辦學理念與學校願景

願景 累計 備註 理念 累計 備註

創新 105 學生 139 對象

健康 103 教師 55 對象

快樂 91 家長 49 對象

愛 55 社區 57 對象

尊重 46 創新 105 目標

感恩 46 多元 64 目標

合作 46 智慧 16 目標

關懷 45 美感 3 哲思

溫馨 43 健康 103 目標

永續 28 快樂 91 哲思

全人 21 愛 55 哲思

科技 19 尊重 46 哲思

鄉土 15 感恩 46 哲思

負責 15 合作 46 目標

友善 13 關懷 45 哲思

民主 13 溫馨 43 哲思

國際 12 永續 28 目標

全人 21 目標 科技 19 作為 鄉土 15 目標 負責 15 作為 友善 13 哲思 民主 13 作為 國際 12 目標

研究者認為校長辦學理念與學校發展願景大多數都能緊密連結,在理 念上以「愛、健康、快樂、尊重、合作、感恩、美感」為哲思;在願景目

標上,則聚焦在「創新、多元、合作、智慧、永續、全人、國際」;在對象 上,以學生為主體、並兼重教師、家長與社區;在作為上,著重數位科技 發展與民主參與決定方式。

有部分校長的辦學理念較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出有人味的人,

做對有效能的事」;「堅持與永不放棄;夥伴齊同行 PAL & FAR」;「學習有 品質、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格」。因其寫法比較具有感性、哲思與故事性,

在近三百校的校長辦學理念與學校願景較能發揮感應力。

綜上所述,大多數的學校校長辦學理念與發展願景,雖能緊密結合,

但仍稍感缺少感動的情感與承諾,跳不出制式的框架,「校長領導不只是『行 政管理』而已」(鳳翔國小呂瑞芬校長),則多了情感的連結,以「極虛守 靜」為領導哲思;以「執經達權」為思考策略;以「守本務實」的操作技 術。

二、領導理論研究趨勢

領導理論隨著時代背景有其不同的主張,研究者嘗試從不同的時代背 景或東西方不同的國家區域,整理出可聚焦的主張,茲說明如下:

(一)重視組織人力資源

曾仕強和劉君政(1995)認為西方管理的對象,從早期的五 M 到現在 的十 M。五 M 時期係指約 20 世紀以前,以人力(Manpower)、財力(Money)、 機械(Machine)、方法(Method)、物料(Material);七 M 時期約 20 世紀 以後,以人力(Manpower)、財力(Money)、機械(Machine)、方法(Method)、 物料(Material)、市場(Market)、士氣(Morale);十 M 時期約 1960 年 代以後,企業經營從「市場競爭」,步入「管理競爭」,除了「七 M 管理」

外,加入管理資訊(Management Information)、「管理哲學」(Management Philosophy)和管理環境(Management Environment)。華人管理則主張在 五 M、七 M、十 M 外,尚需加入極為重要的 M,那就是「心靈」(Mind),

因為「心」是思想,是行為的總樞紐,人類一切思、言、行動,皆由心的 思維而定。

(二)重視非實證的領導

領導理論的發展,基本上可分為非實證與實證二階段,非實證研究階 段如東方遠自孔子、孟子,西方溯及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學家,強 調「英雄論」之英雄造時勢以及「時代論」之時勢造英雄,較缺乏系統性 的理論架構,主要為思想家對領導之主張與觀點,可稱為古典的特質論。

陳世聰(2001)和林明地(2002)研究指出學校領導與學校經營的理 論發展趨勢,歷經科學管理(1910~1935)、人群關係(1935~1950)、權變 情境(1950~1960)、組織理論(1960~1980)、混沌理論(1990),領導策

略 的 思 惟 與 核 心 價 值 也 由 效 率 與 目 標 達 成 , 逐 漸 重 視 成 員 需 求 與 引 起 動 機、衝突管理與溝通協調、強調情境與配適度,並轉型為著重價值意義與 描繪願景,也企圖理解潛藏的秩序,細微的差異。

(三)強調自我管理的領導

湯志民(2009)認為「領導」是領導者(leader)透過運用資源形成影 響力已引導組織的成員向共同目標邁進之歷程。領導的本質,是引領組織 的發展方向;領導的對象,係指組織中的成員,包含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領導的行為,是朝向組織與成員的共同目標的各項策略與行動,這些策略 與行動就是對學校人、事、物的資源掌控與分配以形成邁向共同目標的影 響力。

黃昆輝(1988)、蔡培村和武文英(2004)實證研究階段約歷經特質論、

行為論、情境論領導行為之研究,從注重領導者外顯行為之探究,逐漸體 認應將情境因素納入探討,認為領導之研究者應將領導者行為、情境因素、

領導效能等整合考慮,組織系統內部外應廣泛納入組織外部複雜之生態因 素,因而領導新理論因應而生,在領導者特質上進一步強調自我成長、道 德、服務、專長等精神;在領導行為上更加強調賦權增能、危機因應與價 值衝突下的整合行為;在組織效能上則更強調組織的創新、願景追求、型 塑文化與創造價值。

(四)強調文化共榮的領導

林國達(2007)指出英國當代管理大師 Charles Handy 之管理新觀念,

「管理」是結合相反事物,融合不同文化或是處理矛盾的一種藝術,其管 理思想最大的特色是以人為本、文化共融的管理思想理論,注重不同管理 文化的有機融合,稱之為「文化合宜論」。他認為管理組織最重要的事,莫 過於將一種合適的文化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組織迫切須要向人性化的方 向改變,將來的組織必須是發揮智力,而非發揮臂力的地方。以文化帶動 管理,以管理發展文化,組織與個體並重,利潤與道義共存,將不同管理 文化融合的思想新論,是當代企業邁向成功之路。

(五)強調改變實力的領導

Charan 指 出 成 功 管 理 者 需 要 熟 練 組 織 定 位 與 獲 利 模 式 的 設 計 與 調 整、指出外在改變與掌握先機、領導組織內的社會體系、判斷真正的人才 與培養各級領導人、建立優質與菁英團隊、為組織設定可行目標、設定行 動的優先順序與處理市場外的社會力量等八個 Know-How,以厚植領導者 成功的實力(李振昌譯,2007)。而影響領導的個人特質以野心、幹勁與韌 性、自信、心胸開闊、現實主義,以及好學不倦最為強烈。

(六)強調整體創新的領導

Lafley 和 Charan 合著的著作-「創新者的致勝法則」,即是「創新管 理」,將創新變為公司的遊戲規則,繪製創新的宏圖,善用組織的優勢,而 領導者的職責即是引領組織創新與成長(侯秀琴譯,2009)。高瞻遠矚的策 略家,能扭轉競爭局面,發展出全新的遊戲規則,有感染力的催化者,能 運用創新以推動企業的每個環節;整合者,把創新視為整體、環環相扣的 流程;大破大立者,以創新加以區隔並創造品牌;腳踏實地者的人道主義 者,深知創新是社會過程,創新的起點不是科技,而是人與人的互動、溝 通與共事。因此,創新仍以領導者的「務實、不執著、中庸」為核心價值,

組織內在社會體系的互動,外在環境的覺察與營造,不僅是腦力激盪,也 是管理流程的核心任務。

(七)強調多元相容的領導

黃宗顯(2008)認為「領導理論」研究,歷經特質論(約在二十世紀 初至 40 年代末)、行為論(約從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末)、情境(權變)論

(約略在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現代領導理論(大致從 80 年代初至今), 新興領導理論正蓬勃發展。研究特色逐漸重視領導者的自我成長、精神性、

服務態度、專業性與道德修為,例如靈性領導、第五級領導或服務領導;

研究範圍也從組織內部延伸至組織生態對領導行為響及其交互作用,例如 混沌領導、火線領導、競值領導等;研究重心由探究領導者的作為,擴展 到兼顧被領導者之需求及其能力開展,加值型領導、轉型領導、交易領導 等。新理導理論內容涵蓋組織轉化、自我提升、道德、價值、文化、服務、

賦權、專業等各種領導觀點,呈現出後現代多元並存及相容並蓄的思想特 色。

(八)強調整體紮根的領導

賴志峰(2010)指出「領導的樹狀圖」不同於組織的倒金字塔型,認 為「樹根」是領導的核心價值與倫理體系;「樹幹」是領導個人所持有的技 能和風格;「樹枝及樹葉」是將價值和技能應用至問題解決與人際關係;「果 實」是解決方式、關係與成就亦即,「樹根」是所代表的核心價值與倫理體 系是不變的「經」,是領導哲思的「體」;「樹幹」或「樹枝及樹葉」所隱涵 領導個人所持有的技能、風格、問題解決與人際關係的是變易的「權」,也 是領導哲思的「用」,應以「體」為「用」之本。

張慶勳(2011)以「易經的思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的概念,認為「形而上」是指人們對世界的本質所持有的基本假定、觀點 或對某一本質所持有的信念與核心價值,是引導我們探究世界的根源。並 以「誠於中」串聯「形而上的哲思」與「形而下的操作技術」,而構成完整 的體系。「誠於中」意指專業的知能與敬業的態度,是一種專業的、誠懇專 一的態度,以及誠意正心的修為。這種持續的實踐與修為,將可讓人領悟

孔子「一以貫之」的精神,領受無形與有形趨於和諧一致的境界。

綜觀上述,研究者認為領導理論的研究已逐漸著重領導者德行的影響 力與的自我精進,組織內外發展與交互性,被領導者的需求與能力發展,

領導實務必須有效相容與善用各種領導理論之精隨,朝向科技整合形塑組 織文化。

因此,「領導」是以領導者的哲思-「領導之心」(價值觀)為依歸,

包含領導者的特質、角色與行為與領導效能,實質上應包含靜態的領導角 色和動態的領導過程與行為,兼顧「經營」與「管理」的效能。領導要有 良好的效能【組織的花朵或果實】,必須有專業優質的行政團隊與活化的 因應策略【茁壯的枝幹與樹葉】;優質專業的行政團隊與活化的因應策略,

則需有強而有勁的核心價值與倫理體系作為根基【紮實的樹根】。

三、校長卓越領導研究趨勢

學校現場是「經營人」、「營造情」、「管理事」的場域,領導理論的研

學校現場是「經營人」、「營造情」、「管理事」的場域,領導理論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