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樣本分群模式分析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模式驗證

4.11 樣本分群模式分析

知覺行為控制、以及天候與地形承受力,且習慣構面之影響校效果比其他二族群 之習慣的影響力大,除了表示習慣將有助於自行車轉乘捷運使用意願外,有使用 經驗之受訪者的習慣構面影響程度更加強烈且使其意願更高。因此,為讓有自行 車轉乘捷運想法且實際執行之族群對自行車轉乘捷運抱持正面使用意願且能持續 使用,強化自行車轉乘捷運行為、增加行為控制、使其擁有正面自行車轉乘經驗、

社 會 給 予 支 持 等 為 可 執 行 手 段(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 。強化自行車轉乘捷運行為的方法如提供正面且實際之回饋資訊 (positive feedback)、實施會員制(loyalty club)、贈送禮品(gifts)、給予折扣等,回饋 資訊例如宣傳自行車轉乘捷運是方便的、可提升旅運速度或節省車資花費等。實 際執行族群表示自行車轉乘捷運對其而言實施困難性不大,且對所需掌握之資源 已具一定掌控度,因此可透過給予個人諮詢、援助、訓練以及路線尋求等服務深 度加強其行為控制能力。在賦予正面自行車轉乘經驗部份,依據此分群較重視的 部分,可藉由改善與汽機車或行人分隔的保護措施、提升對自行車者之尊重、提 供更安全便利之行車行駛空間等方法,由於更良好的轉乘相關基礎設施、設備與 環境能減低自行車轉乘捷運之困難度,使原使用者維持其行為。此外,社會之支 持與推廣亦能讓使用者感知其行為是受到贊同且鼓勵的。

表4.42 總影響效果 分群

影響關係

總效果

有想法、實際執行 有想法、未實際執行 無想法、未實際執行

環境滿意度→態度 0.072 0.216** 0.305**

天候與地形承受力→態度 0.371** 0.425*** 0.045

環保意識→態度 0.206 0.181* 0.246**

態度→意向 0.195 0.21** 0.108

主觀規範→意向 -0.041 0.244*** 0.102

知覺行為控制→意向 0.285* 0.136 0.408**

感知機動需求→意向 -0.085 -0.142* -0.153*

習慣→意向 0.591*** 0.56*** 0.49***

環境滿意度→意向 0.014 0.045** 0.033**

天候與地形承受力→意向 0.072** 0.089*** 0.005

環保意識→意向 0.195 0.204* 0.163**

註:*p<0.05, **p< 0.01, ***p<0.001

觀察有自行車轉乘捷運想法但未實際執行族群之模式分析結果,發現除了知 覺行為控制對意向構面之路徑關係不顯著外,其餘皆可獲得驗證。自行車轉乘捷 運態度受天候與地形承受力之影響最大,其次為環境滿意度、環保意識。正面影 響意向構面強弱程度依序為習慣、主觀規範、態度、環保意識、天候與地形承受 力、以及環境滿意度等,而感知機動需求亦對意向產生負面顯著影響。若能培養 該族群擁有自行車轉乘捷運之習慣,將對使用行為意向有明顯之正面提攜作用。

此外,有想法但未付諸行動族群顯著受到重要他人或參考團體之影響,因此在父 母、師長、朋友等的推波助瀾下,可使其使用意願提高。而態度亦為一項影響力 較大之因素,所感知的自行車轉乘捷運態度越正面,使用意向越強。由於曾思考 過但未實際執行族群似乎已察覺自行車轉乘捷運的好處,為使其能跨出行動的一 步,刺激與鼓勵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是必要的(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改 變並強化他們對自行車轉乘捷運的感知,如透過提供自行車轉乘捷運是便利、快 速、環境有益等資訊的宣傳標語;提供誘因使其付諸行動,如提供免費捷運車票、

折扣、簡化自行車租賃會員制度等;改變社會規範如政府、公司或家庭的支持、

與媒體或社區組織合作、示範區推廣、鼓勵口耳相傳自行車轉乘捷運的優點、讓 所 有 捷 運 員 工 與 乘 客 均 能 涉 及 其 中 等 皆 是 推 廣 手 段(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 。再者,針對此分群較重視的部份改善自行車轉乘環境以消弭其使用阻礙因 素,如建置更良好的與汽機車或行人分隔保護設施、改正較不良的駕駛態度、提 供更完善的自行車號誌指示設置、更平順之自行車行駛空間等亦將助於增加有想 法但未付諸行動族群之使用意願。

最後對於沒有自行車轉乘捷運想法且未實際執行族群而言,其態度主要受環 境滿意度以及環保意識的影響,表示若欲增進沒有思考過且未付諸行動族群對自 行車轉乘捷運的正面態度,改善自行車轉乘環境與相關設備以及強化環境保護觀 念是有效之作法。意向構面則受到習慣、知覺行為控制、環保意識、以及環境滿 意度的正面影響,效果大小亦為前列順序,再次驗證習慣之重要影響力,因此如 何讓該族群建立一新的旅運習慣是重要之課題。分析結果顯示知覺行為控制之影 響程度接近習慣構面,故可提升該族群對使用資源的可及性以及降低感知之使用 困難以加強使用意願,如提供更便利的自行車租用系統、建置更安全的自行車車 道、以及前述之給予諮詢、援助、訓練以及路線尋求等個人服務均可增加行為控

制能力。環保觀念亦能對此族群使用意願帶來顯著正面的影響力,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 曾指出對未抱持想法的族群,增加其對一般整體問題 (increase general problem awareness) 的認知可改變該族群的行為意向,特別是機動車輛所帶 來的環境問題,以及自行車轉乘捷運對環境或健康的好處,鑑於此,經由宣傳標 語如自行車轉乘捷運是環境友善的行為,強化自行車轉乘捷運之綠色形象可助於 該族群行為意向之提升。環境滿意度除了對態度有影響效果外,對意向構面也具 正面影響力,未曾抱持想法之族群對環境與相關設備較關切的為自行車號誌指示 設置、汽機車駕駛態度、與汽機車或行人分隔的保護措施、及捷運站停車之防竊 設備等,顯示該族群渴望更安全、受重視的轉乘環境,同時也較擔憂自行車被竊 情況。而感知機動需求可對意向產生負面顯著影響,表示個人生活條件、狀況會 削弱其使用意願,而源自工作或家庭等之支持可減緩負面意使用意願趨勢。

整體上,習慣是共同影響三族群之構面,且對實際執行族群的影響大於其他 二族群。次於習慣構面,知覺行為控制對實際執行族群以及對無自行車轉乘捷運 想法且未實際執行族群為影響程度第二大之構面,但影響程度後者(0.408)大於前者 (0.285),且對照敘述性統計分析結果,有想法且已執行族群(5.75)在知覺行為控制 構面平均評分大於無想法且未執行族群(4.21),顯示在感知之難易度、對資源或機 會的掌控程度,前者優於後者。對有自行車轉乘捷運想法但未實際執行族群而言,

次於習慣影響力之構面為主觀規範,表示在週遭的人之強力鼓吹下,該族群是有 極大可能去嘗試自行車轉乘捷運。

從未執行自行車轉乘捷運行為族群同樣顯著受到環保意識與環境滿意度的影 響,顯示兩者族群較關切轉乘環境與設備,且對環境滿意度平均評價略小於有自 行車轉乘捷運經驗者,因此深植環保觀念與改善自行車轉乘捷運轉乘環境與設備 將可增加未執行族群使用意願。此外,感知機動需求構面亦同時對未執行族群產 生負面影響,指出生活或工作條件對其意向的負面影響。

若特別針對三族群較關切的自行車轉乘捷運環境設備條件進行比較,三族群 一致重視汽機車駕駛的態度以及與汽機車或行人分隔的保護措施,透露出受到尊 重與安全保護之期望。對有轉乘經驗者而言,另較重視自行車行駛空間或車道,

與林俊宏(民 91)研究結果相同;對無轉乘經驗者而言,另較重視自行車號誌指示之 設置。

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 表示就長期而言,對孩童以及青少年進行推廣 是較有用的,因為藉由鼓勵更多的青少年使用自行車轉乘捷運,可創造出對其使 用行為更具信心,且視該行為是普通、司空見慣之世代;此外,兩位學者亦表示 學生族群是較容易之推廣對象,由於其無法負擔汽車成本、公車又會受制於道路 狀況,特別是國內學生機車使用情況多,因此從學生族群改變其旅運行為亦為一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