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潛在構面影響效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模式驗證

4.10 模式綜合分析與討論

4.10.2 潛在構面影響效果

各潛在構面之相關影響效果整理如表 4.40 所示。若僅針對計畫行為理論模式 之三項潛在構面,除了修正模式內態度對意向影響力不顯著外,三個模式之校估 結果一致呈現對意向構面而言,影響程度大小依序為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範、

態度。

若加入其他構面,對自行車轉乘捷運行為意向最具正面影響為習慣,證實過 去習慣對運具使用意向有顯著影響之研究成果(如 Haustein et al., 2009; Anable, 2005; 顏立杰,民 100) ,因此,若能透過各種手段促使民眾培養出使用自行車轉 乘捷運之永續旅運行為習慣,將有助於提升民眾使用意願。從敘述性統計資料顯 示大部分之受訪者自行車轉乘捷運之習慣強度偏低,然而習慣之養成可能牽涉到 諸多原因,且培養成習慣之前提是必須先嘗試使用,因此,在促使與維持民眾更 頻繁地使用自行車轉乘捷運前,提供動機刺激民眾使用意願是很重要之開端,如 此方能使其進一步培養成為習慣。

正面顯著影響效果大小順序其次為知覺行為控制構面,乃牽涉到個人對自行 車轉乘捷運行為所感知之難易度,以及對所需機會或資源之控制能力,因此可透 過提供一個更為友善的自行車使用與轉乘環境,如通往捷運站之自行車道、方便 且安全之停車保管設備、或方便可負擔之自行車租賃等(Taylor and Mahmassani, 1996;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Rietveld, 2000) ,提升自行車的可取得性與使 用機會,增加自行車轉乘捷運之便利性以減低民眾使用困難,進而提升使用意願。

若搭配環境滿意度內之觀察變數,就硬體設施而言,民眾最重視自行車號誌指示 之設置、與汽機車或行人分隔的保護措施、防竊設備、以及自行車行駛空間或車 道,因此,路口自行車號誌之增設、安全分隔之自行車道、與提升捷運車站停車 空間的保安將可增強自行車轉乘捷運之意向。

環保意識構面對行為意向之正面影響程度為第三,基於此,可強化民眾環境 保護的觀念,藉由宣傳活動或教育手段使民眾留意運具對環境產生之影響,了解 私人汽機車對環境汙染的嚴重性,進而思考並增加選擇對環境更為友善的旅運方 式之機會。次於環保意識構面影響力的為主觀規範,顯示社會環境壓力會對個人 使用自行車轉乘捷運行為意向造成正面影響,換句話說,家人與公司的強力支持 和 鼓 勵 、 朋 友 或 同 儕 間 之 正 面 相 互 交 流 影 響 、 政 府 或 師 長 之 贊 同 與 推 廣 等 (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 皆具一定作用,故若 每人充分發揮自己重要他人之角色,對個人萌生更為正向之自行車轉乘捷運行為 意向將有所助益。

接著為態度構面,雖其影響效果相較於其他構面為低,但仍具顯著影響,由 之前的分析結果可知,工具性態度因素之影響程度普遍大於情感及象徵性態度因 素,透露民眾考量運具時,功利或功能性思考觀點仍重於情緒感受;而觀察工具 性態度構面內之觀察變數,影響程度大小前三者依序為舒適、方便性、以及時間 減少,分別驗證林俊宏(民 91)、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劉皓寧(民 91)、陳建 銘(民 88)等之研究結果,故除了創造更舒適、直結的轉乘環境外,灌輸民眾自行車 轉乘捷運所帶來之利益亦可提升使用意向。

天候與地形承受力與環境滿意度構面為正面影響效果最小的兩者,且須經由 態度構面間接影響行為意向,但影響效果是顯著的。個人對天候與地形坡度的承 受能力越高,自行車轉乘捷運意向越趨向正面,然而其與個人感受(individual perception)或個人限制以及自然因素之影響程度較高(Prillwitz and Barr, 2009),因此 較難以控制。環境滿意度構面內部之測量變項皆為顯著重要因素,可驗證過去研 究結果,如自行車行駛空間或車道(Flavia et al., 2010;劉皓寧,民 91;林俊宏,民 91;Akar and Clifton, 2009;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 等)、與汽機車或行人分 隔的保護措施(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劉皓寧,民 91;Akar and Clifton, 2009;

Gatersleben and Appleton, 2007;邱子揚,民 99 等)、戶外空氣品質(林俊宏,民 91;

陳建銘,民88;邱子揚,民 99 等)、汽機車駕駛態度(Flavia et al., 2010;林俊宏,

民91 等)、捷運站停車架或停車位(Martens, 2007;劉皓寧,民 91;林俊宏,民 91 等)、捷運站停車空間之防竊設備(Sherwin and Parkhurst, 2008;林俊宏,民 91 等)。

其中,最具影響程度的觀察變數為汽機車駕駛態度,爾後依序為自行車指示號誌 設置以及與汽機車或行人分隔的保護措施、戶外空氣品質等,因此,提升汽機車 駕駛者之駕駛素養、加強汽機車駕駛者對自行車者之尊重、路口自行車專屬之號 誌設置、給予自行車安全分隔的行駛空間等為增加自行車轉乘捷運意願作法。

感知機動需求構面在態度構面整併模式中,得其對意向之產生負面顯著影 響,證實Haustein and Hunecke (2007)之論點,顯示因個人生活狀況或條件對機動 力之需求強弱會影響其運具使用;在機動力需求較高時,意即須時常保持高機力 情況下的人,其自行車轉乘捷運意願會偏低。

此外,對態度構面而言,影響程度大小依序為天候與地形承受力、環保意識、

與環境滿意度。個人之天候與地形坡度承受力越高、環保意識越強烈、環境滿意 程度越好,對自行車轉乘捷運態度越偏向正面。天候與地形坡度承受力會因人而 異,但可透過提供平坦鋪面、綠蔭騎乘空間等方式降低民眾負面態度感知;而灌 輸民眾環境保護義務與提升自行車整體的轉乘與使用環境品質亦可助於民眾對自 行車轉乘捷運正面態度之增長。

表4.40 各潛在構面之影響效果 模式

潛在構面

計畫行為

理論模式 修正模式 態度構面 整併模式

態度→意向 0.142

工具性 0.129 ns

0.101 情感及

象徵性 0.033 ns

主觀規範→意向 0.31 0.113 0.123

知覺行為控制→意向 0.451 0.305 0.248

習慣→意向 0.625 0.742

感知機動需求→意向 -0.031 ns -0.077

環保意識→意向 0.129

環境滿意度→意向 0.019

天候與地形承受力→意向 0.034

環境滿意度→態度 0.191

天候與地形承受力→態度 0.338

環保意識→態度 0.246

註:ns: non-signific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