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檔案館應用社群媒體的情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一)提供使用者具真實性的檔案資訊

因典藏機構是為一個社會中的權威代表,所以無論是館方在社群媒體上傳的 資訊或館藏資源使用者所貢獻的內容,都必須經過特定領域專家的嚴格檢視,才 可公開發布給社會大眾。

(二)描述與檢視各主題類型的資料應秉持公平、公正的專業心態

網站資源的開放性是社會大眾最為受惠之處,如果典藏機構社群媒體的建構 者能基於資訊傳播的美意,將館藏菁華或展示內容加以數位化並上傳至互動平台,

可促進數位內容的取用,嘉惠更多的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建立需要經營共同參與 的機制,建議社教機構可以藉由觀察使用者使用取向,找出社會大眾關心議題,

經營特色館藏與主題重點,並善用錄音、錄影資料的可觀性,社教機構將扭轉原 有被動提供資源取用角色,而轉變擁有進入 Web3.0 時代資訊服務的優勢。

第二節 檔案館應用社群媒體的情形

自「Web2.0」一詞出現後,各政府組織與民間單位莫不傾力將其服務升級,

以趕上 Web 2.0 的時代潮流:政府 2.0(Government 2.0)、出版社 2.0(Publishing 2.0)、健康機構 2.0(Health 2.0)、檔案館 2.0(Archives 2.0)圖書館 2.0(Library 2.0)與博物館 2.0(Museum 2.0)等推廣概念正式成形,且順利融入一般大眾的 生活中(Teimer, 2011)。隨著愈來愈多型態的社群媒體出現,典藏機構更能依自 己的館藏特色與發展方向決定其所要採用的互動模式。社群媒體不僅是典藏機構 與使用者溝通的橋樑,更是一個重要的推廣途徑,其功能可歸納為下述七項

(Kietzmann, Hermkens, McCarthy, & Silverstre, 2011):

(一)識別(Identify)

典藏機構使用者可以透過機構的社群媒體瞭解其館藏特色,館方也可以 從使用者的留言內容或分享的文章瞭解目前社會的潮流與趨勢,同時,社教 機構也有管控留言的權力,以維護典藏機構社群媒體的功能性。

(二)溝通(Conversa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典藏機構的社群媒體提供使用者一個發言的平台,讓他們可以和檔案工 作人員直接溝通,但相對的,也要提防和使用者意見相左所造成的言語暴力 問題。

(三)分享(Sharing)

典藏機構的社群媒體使使用者擁有一交換、上傳與吸收資訊的平台,不 需再點擊不同的網頁內容查找資料,且典藏機構也可以因循使用者的社交圖 譜(social graph),歸整出其共通性,選擇要宣傳的內容。

(四)表現(Presence)

典藏機構可運用社群媒體對一般大眾發布館方的即時消息,並向他們推 廣其特色館藏,增進使用者對藏品的認識,引發情感上的直接連結。

(五)連結(Relationship)

典藏機構可藉由分析社群媒體中不同使用族群的組成結構與統計他們 使用網路資源的習慣,找出其需求,以提供各族群不同主題、類別的資訊。

藉此,除了能加深典藏機構和使用者之間的依賴性,還可以提升各種特色資 訊的瀏覽次數。

(六)形象(Reputation)

典藏機構可以藉由觀察使用者留言所引起的迴響,解構此類主題內容或 是特定使用者在社群媒體上的影響力,並可以依此反思館方在發布檔案相關 文章時的書寫風格,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推廣效益?且在多次與使用者互動後,

可提升典藏機構在一般大眾心目中的定位,成為典藏檔案資料的權威代表、

建立品牌形象。

(七)群組(Groups)

典藏機構可以依使用者在社群媒體上的瀏覽紀錄與發表意見,歸納出這 些使用者的共通性與此群組的潛規則,方便典藏機構提供不同主題、類別的 檔案資訊給不同需求的使用族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除此之外,典藏機構也可以利用 Web2.0 的不同服務型態採取最大的宣傳效 益,分述如下(周宣光,2014):

(一) 提供服務型:「服務提供型」網站提供 Web2.0 性質的服務,例如部 落格(Blog)、社會網絡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s, SNS)、口碑 式網站、影像分享網站等,是目前較普遍的型態。

(二) 服務支援型:是指活用本身的平台,提供不同業者 Web2.0 的網站支 援服務。此類服務型態收入來自服務平台提供,也有可能透過「服

務提供型」業者間接向中端使用者收取費用。

(三) 服務利用型:是指利用 Web2.0 服務為企業發揮更大的效益,提高企 業的效率及機能,例如讓使用者參與商業企劃、開發廣告、販賣、

宣傳,或是利用「服務提供型」為企業進行人力資源或知識管理等 服務。此類服務型態本身沒有收入,多是藉由活用 Web2.0 與商品研 發等企業功能結合來尋求利益。

典藏機構可以活用上述一、三項功能,首先找到一個符合自身館藏類型之平 台,若是館藏媒體類型多為影音資料,則可以 YouTube 進行宣傳服務;若館藏 資料多為圖片,則可考慮以 Flickr 進行推廣;若館藏資料媒體類型眾多,則應以 Facebook 粉絲專頁作為與使用者或一般大眾的溝通平台。再者,典藏機構可以 根據「長尾理論」(Long Tail)的內容,善用網路的連結效應,辦理線上活動。

所謂「長尾效應」,即經由網路科技的帶動,過去一項不被重視、少量多樣,在 統計圖上像尾巴一樣的小眾商品,卻能變成比一般最受重視的大賣商品(big hits)

有更大的商機,同時引發更多潛在目標顧客的關注程度,此理論顛覆了傳統暢銷 品的觀念(80/20 法則),轉而專注在利基商品的小眾市場上,照顧好小眾市場就 有商機,集合數量龐大的小利基商品便能創造出驚人的利潤(Laudon, Laud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2012;周宣光,2014)。據此,典藏機構可以邀請使用者對於即將推出的文創商 品進行投票,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參與程度,一方面也可以讓館方對商 品之生產量有一數據之參考,達到雙方的獲利。

相對於館方的行動,若依使用者使用社群媒體的類型與目的來看,可將其分 類為六種型態,分述如下(Li, 2007):

(一) 無活動者(Interactives)通常是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其接受新 知的主管管道為新聞媒體。

(二) 觀賞者(Spectators)會單方面的進行社群媒體內容資訊的內容,其 社群組成多為成年女性,且其家庭收入與其他社群相較略為降低。

有時「創作者」也會同時兼具「觀賞者」的特性,然其社群媒體參

與度卻不如「觀賞者」高。

(三) 參與者(Joiner)是一個新興且獨特的族群,其組成成員之年齡較 為年輕,且已將社群媒體與網站的參與化為生活的一部分。

(四) 收藏者(Collector),此族群多由管理階層的男性組成,他們會利 用 RSS 訂閱或記錄網站之 URL 進行資訊收藏,此族群成員在進行 資訊分類時,會運用類似詮釋資料的方式標記(tagged)且描述其 需要的知識,並將之分享給具有相同興趣之網路使用者,且和他們 有所互動。簡而言之,對此族群而言,將資料分類並重新組織對於 資訊的接收是極其重要的。

(五) 評論者(Critics),此族群與其他社群媒體使用者的互動方式主要可 以分為兩種,一是對網誌內容進行回應;二是對網頁內容進行評論,

如:Amazon.com。他們對於社群媒體活動的參與程度不如「創作 者」頻繁,其對要觀看的資訊有所選擇,通常是與自身專業或經驗 有關的資訊。其組成成員的年紀比創作者還要年長 2-3 歲。

瑛,2011)。根據 2007 年 Lairie Chaenigo 和 Paula Barnett-Ellis 的問卷調查結果發 現,有 51%的調查對象認為圖書館應該與社群媒體與網站接軌,同時也指出學術 圖書館不能再依照以往只以特定領域讀者為主要推廣對象,而要將資訊開放供一 般大眾得知與使用,而在這 51%當中更有 34%的人認為 Facebook 在創建個人檔 案上的編排方式可以使其他網站使用者一目了然,增強和一般大眾的連結性。另 外,根據 Facebook 的官方統計結果顯示,截至 2015 年 9 月,共有約 101,000,000 位用戶每天都會使用 Facebook,當中又有 8,940,000 位使用者是利用手機應用軟 體作為登入的媒介(Facebook, 2015),故此社群媒體可視為檔案館推廣應用最好 的工具。典藏館在新時代的推廣角色要由被動轉為主動,而 Facebook 推廣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