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歌詞改寫分析

第三章 歌詞翻譯裡的語言現象

第三節 歌詞改寫分析

在原詞轉換為中文之際,自有忠實與否的問題。在忠實問題上,歌詞與其他文體 相較,因為在「對誰忠實」的範圍上有所不同,要考量的因素也就更多了。薛范

(2002)指出若是譯詞扣著原詞,可以說是忠實表達,但只能說是「歌詞翻譯」,

不及於他所認為應該要做到的「歌曲翻譯」,也就是在翻譯時除了原詞之外,也 要考量音樂的起伏、音樂的句讀、樂句的長短等因素。總的來說,歌曲的翻譯所 面對的忠實對象,除了文字上的原詞之外,尚有歌曲音樂上的曲式結構、節奏及 旋律,要能忠實呈現,誠屬不易。

本節著重於歌詞部份的翻譯,將就譯詞與原詞逐一比對,譯詞中詞語屬譯自 原詞詞語者,以底線標出,接著再計算譯詞沿用原詞比例(譯詞底線字數÷譯詞 總字數;見附錄三),由譯詞沿用原詞比例則可看出譯詞的改寫程度。茲舉〈肯 達基老家鄉〉中的譯詞來說明譯詞中之詞語是否譯自原詞詞語的判斷與操作,原 詞「Then my old Kentucky home, good night」的譯詞為「從此別肯達基老家鄉」,

標出底線者為譯詞沿用原詞之處。不過,有些詞句並非有如此明白的對應,但仍 可看出譯詞確實來自於原詞的詞意,只不過是換句話說,對於這類譯詞,本文亦 判定其屬譯詞沿用原詞之處,亦會以底線標出,像是在同曲中另一處原詞說著

「hard times come a-knocking at the door」,其譯詞為「厄運來臨沒法想」,其中「厄

運來臨」四字雖非原詞字面上一字對一字的對應,但確實因有此處的原詞詞意,

才會出現如此換句話說的譯詞,故將其視同譯詞沿用原詞之處,以底線標出。

本文設定譯詞沿用原詞比例的數值以 50%、75%及 90%為分界點,由此定 義、區分改寫程度。各區間所代表的意義如下所示:

 譯詞沿用原詞比例大於 90%:改寫程度極小

 譯詞沿用原詞比例小於 90%,大於 75%:改寫程度小

 譯詞沿用原詞比例小於 75%,大於 50%:改寫程度中等

 譯詞沿用原詞比例小於 50%:改寫程度大

本節將分析譯詞的整體改寫狀況,接著再討論各譯者的譯詞改寫程度,以及 意旨與內容轉換的表現。

一、整體分析

綜觀八位譯者的八十九首譯配詞,除去六首無原詞可比對之歌曲之外,其餘八十 六首的整體譯詞沿用原詞比例高低的的狀況如下表所示:

表 3–1 八位譯者之譯詞沿用原詞比例 譯詞沿用

原詞比例

大於 90% 小於 90%

大於 75%

小於 75%

大於 50%

小於 50% 0 小計

曲數 9 16 36 18 4 83 曲數比例 11% 19% 43% 22% 5% 100%

所有譯配詞沿用原詞的平均比例為 62%,若不看比例大於 90%與 0 的這兩 個極端區,中間三個區間的比例分布為「小於 75%,大於 50%」>「小於 50%」

>「小於 90%,大於 75%」,亦即「改寫程度中等」>「改寫程度大」>「改寫 程度小」。

宗教歌曲共有二十二首,總平均比例為 82%,屬於改寫程度小的類別,其 中大於 90%者就有九首,佔了 41%。蕭而化、周學普、海舟三人的譯詞皆無比 例大於 90%者,而大於 90%的九首歌,皆為其他四位譯者所譯,也全都是宗教 歌曲。劉廷芳、王飛立、丁作人所譯的所有歌曲皆是宗教歌曲,平均比例分別為 84%、93%、78%,除了這三位之外,只有周學普有翻譯宗教歌曲,共有四首,

而這四首的平均比例為 64%,為四位宗教歌曲譯者中最低者。

除了宗教歌曲此一類別之外,催眠曲/搖籃曲可謂另一個特殊類別,這類歌 曲共有八首,總平均比例為 46%,屬於改寫程度大的類別。蕭而化、周學普、

海舟、張易四位皆有翻譯此類歌曲,其中海舟與張易的改寫程度為中等,蕭而化 與周學普的改寫程度大,蕭而化尤之。

所有譯詞中共有五首與原詞意旨相異,其中四首來自於蕭而化,有三首為蕭 而化創作的全新歌詞,另一首相異意旨的譯詞來自於周學普,因周學普只取原詞 第一段來譯寫成整首譯詞,以部分取代了整體,而原詞整體另有闡釋、發抒的情 感,故有了譯詞意旨與原詞相異的情形出現。

除了歌詞意旨相異之外,主要的改寫內容還包括改寫情節,以及改換文化範 疇詞語,例如海舟的〈當我行過麥堆〉與〈狄西蘭〉兩首,此外還有文化詞語的 歸化翻譯策略,像是張易在〈小寶睡〉中的改寫方法,將與基督教有關的詞語情 境與意象,盡皆捨棄,改換以兒時記趣的元素,讓譯詞溢發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樣 貌。

二、各譯者的譯詞改寫狀況

(一)蕭而化

1. 譯配詞沿用原詞比例分析

除去兩首無原詞的歌曲之外,蕭而化共譯配有二十首歌曲,譯配詞沿用原詞比例 高低的狀況如下表所示:

表 3–2 蕭而化譯配詞沿用原詞比例 譯詞沿用

原詞比例

大於 90% 小於 90%

大於 75%

小於 75%

大於 50%

小於 50% 0 小計

曲數 0 3 7 6 4 20 曲數比例 0 15% 35% 30% 20% 100%

這二十首譯配詞沿用原詞的平均比例為 42%,若將其中配詞的四首移除不 計,僅就蕭而化所譯的十六首歌曲來看,譯詞沿用原詞的平均比例為 53%。蕭 而化的譯詞落於「小於 75%,大於 50%」區間者最多,共有七首,而落於「小 於 50%」的也有六首。蕭而化在翻譯上偏向較大幅度的改寫,除了捨整首原詞 而換上寫作全新歌詞的方法之外,在實際從原詞出發所譯的歌詞中,也是應用了 幾近一半的改寫。

蕭而化在所有譯詞上的改寫程度變化頗大,沿用原詞比例最高的是〈少年樂 手〉一曲,為 80%,最低者為全新歌詞的 0,全距(最高比例與最低比例的差)

達 80%,若不計入比例為 0 的配詞,則比例最低者為〈催眠曲〉的 17%,全距

(最高比例與最低比例的差)仍大,達 63%。

2. 譯詞意旨改寫分析

在蕭而化所譯的歌曲中,有四首與原詞意旨相異,分別為〈風鈴草〉、〈啊頓河〉、

〈海上奇遇記〉、〈當燕子南飛時〉。另外兩首記為蕭而化填詞,本有原詞,而由 蕭而化創作全新歌詞。

〈The Blue-Bell of Scotland〉這首曲子,從蘇格蘭高地越過重洋,來到了福 爾摩沙,來到了蕭而化的譯筆之下,卻發生了質變。 原曲名〈The Blue-Bell of Scotland〉的這首歌曲,譯入中文時,不見了「Scotland」這個原詞脈絡中的國 家,只剩下「Blue-Bell」,由蕭而化譯為中文曲名「風鈴草」。蕭而化藉著「風鈴 草」此歌名元素,更動了原詞的意旨,重新編寫情節與意圖,創作出全新的歌 詞,而所依循的唯一核心意旨,僅是原詞歌名中所出現的「Blue-Bell」。

英文原詩有五小段,原詞僅取三段,描寫少年從軍去,而那在高地等待的少 女一聲聲地問,問著她的高地少年去了何處,裝束為何,如果負傷,如果捐軀,

又將如何?原詞是一首愛國詩,述說著少年為榮耀、為國家上戰場,飄揚的旗幟 鼓舞著他,呢帽上的徽章閃耀著他的英勇,如果不幸捐軀,蘇格蘭的風笛會為他 吹奏,旗幟會為他飄揚,不過,少女仍是期待著少年的歸來,回來蘇格蘭高地這 片自由的土地。蕭而化的的譯詞共有兩段,將原詞的愛國、戰場、榮耀完全轉化 為友愛、草原、幸福的因子,沒有遠行,也毋須分離。曲名捨去了「Scotland」,

譯詞中也捨去了所有與蘇格蘭高地出征的聯繫,只取風鈴草的美麗與可愛,添上 風鈴草生長環境的藍天與清風,以及少男與少女且深且長的友情。

這樣的質變,這樣的完全改寫,改變了原詞的旨意,不免讓人思忖原因何在?

歌曲中將花與出征結合,以花來柔化愛國、抗戰的嚴肅主題,早已出現在 1940 年〈杜鵑花〉這首中文流行歌曲之中。〈杜鵑花〉由中山大學文學院學生方建鵬

(筆名方蕪軍)作詞,黃友棣作曲,歌詞描寫著少女思念征戰少年的心情,「淡 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摘下一 枝鮮紅的杜鵑,遙向著烽火的天邊,哥哥!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 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蕭而化翻譯〈The Blue-Bell of Scotland〉的時間在一九五一年,大陸剛淪陷,反共、殺敵、愛國的氣氛正濃,

蕭而化不選擇「忠實」地譯出原詞的愛國與榮耀,或許是認為蘇格蘭高地的戰 爭與我們無關,或許是不想將戰爭的氛圍與為國捐軀的沉重帶入世界名曲之 中,也或許僅是因為美麗的風鈴草如鈴鐺一般,在搖曳之中帶給譯者的聯想就 是清新、友愛與美好。

〈Flow Gently, Sweet Afton〉/〈啊頓河〉是一首蘇格蘭民謠,Afton River 是流經蘇格蘭的一條小河。蘇格蘭著名詩人彭斯(Robert Burns)深愛著家鄉的

「瑪麗高原」(Highland Mary),尤其是 Afton River,亦於一七八六年寫下了

〈Flow Gently, Sweet Afton〉這首詩。詩人對大自然的情意,綿綿密密,連河流 的潺潺、鳥兒的啾啾也要叮囑,不使驚擾高原的恬靜。原詞中以美人的形象、譬 喻,細細呵護著瑪麗高原,但是到了蕭而化的譯詞之中,「Mary」反倒變身成 為真正的美人,不但有著「烏雲髮,芙蓉臉 ,時有笑容浮」,更是明白的成了 個「小姑娘」,身形樣貌「苗條素淡裝」。除了未將「Highland Mary」的美人 譬喻解個明瞭,未將 Mary 還給 highland,蕭而化反而跳入譬喻的迷境之中,在 譯詞執起 Mary 的手,共迎朝霞,齊送暮色。

另一首歌曲〈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我心戀高原〉的原詞亦是彭 斯的詩,同樣也是由蕭而化所譯。彭斯在〈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寫得明 白,心之所向的是那喚了八次的「Highlands」,而中文曲名〈我心戀高原〉中的

「戀」字,點明了情感的依歸,加深了曲名的深情濃意,讓人一望即可知對「高 原」的日夜眷念。

兩首彭斯有關「瑪麗高原」的歌曲,皆由蕭而化所譯,但〈啊頓河〉的瑪麗 完全轉化為美人,完全不使閱聽者有高原的聯想,而〈我心戀高原〉又是急切切 地訴說著高原的愛戀。

(二)周學普

1. 譯詞沿用原詞比例分析

周學普共譯有十九首歌曲,除去尚找不到原詞的〈紡紗曲〉,以及一首不同曲調 但譯詞相同的〈野玫瑰〉之外,餘有十七首,這十七首譯詞沿用原詞比例高低的

周學普共譯有十九首歌曲,除去尚找不到原詞的〈紡紗曲〉,以及一首不同曲調 但譯詞相同的〈野玫瑰〉之外,餘有十七首,這十七首譯詞沿用原詞比例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