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歌詞翻譯之難

第三章 歌詞翻譯裡的語言現象

第二節 歌詞翻譯之難

錢仁康曾說翻譯歌曲的歌詞,既要符合原詩的韻律,又要配合音樂的旋律和節 奏,可說是難上加難,而薛范(2002)也表示,歌曲翻譯之難,難在其同時受文 學屬性與音樂屬性的種種制約(頁 56)。歌詞翻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配歌,要能 讓歌詞入得了耳,出得了口,由此一原則來看文學與音樂這兩大屬性,可知若兩 者無法得兼,應先顧及音樂性,再於此制約之下選擇最具文學性的表出方式。不 過,對於宗教歌曲此一特殊的歌詞類別,若文學性與音樂性難以兼顧時,倒是可 多少犧牲音樂性上的要求,但求先遵從詞意上接近原詞,以及文字的表現自然、

美麗、淺顯簡易之原則(普天頌讚,1961,頁 5)。

從各譯者的譯詞之中,確實可見到幾處不自然的詞語,皆是為了押韻以及 受到音節的限制所造成,另外,也有些譯詞出現了邏輯與翻譯腔的問題。這一節 裡將整理、分析各譯者的這幾類翻譯問題,瞭解歌詞翻譯的難處與挑戰。

一、不自然的詞語

不自然的詞語指的是譯詞中出現不常見的生澀詞語。經分析譯詞之後,發現這些 不自然皆生於為了押韻及受音節限制之處。

(一)歌詞必有韻

在為了押韻而造成的不自然詞語部分,蕭而化、海舟的譯詞裡皆有出現過這類問 題。像是在〈再見〉一曲中,原詞「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蕭而化譯為

「一千一萬的心愛」,同曲中另有原詞「Thou art my guiding star. 」一行,蕭而 化譯為「你是光明的燈臺」。在這兩處的歌詞,蕭而化不寫同於原詞所說的一千 次再見,不寫妳是引導我的那一顆星,轉而以「一千一萬的心愛」、「燈臺」來 替換,即是為了押韻的緣故,為了與此段歌詞中的「哀」、「開」、「霾」等尾 韻相同。不過,在轉換之間,不免也出現了「一千一萬的心愛」此般不自然的詞

語搭配。

在海舟的譯詞部分,〈狄西蘭〉一首中,「But if you want to drive 'way sorrow, Come and hear dis song to–morrow」兩行原詞,海舟合併譯為「唱一曲解憂的歌 唱」,而從句意上來看,此行譯詞本應僅為「唱一曲解憂的歌」,並不該再添加最 後的「唱」字,但為了配合音節數,故添了蛇足,也為了顧及與上句「今且把酒 遙祝鄰友健康」的尾韻相同。另外,在〈秋日催眠曲〉一曲中,海舟將原詞「Rocking and stopping, drowsily stopping.」譯為「緩緩地搖撫,懶懶地停住。」,出現了「搖 撫」此一不自然的字詞,而這亦是為了押韻所產生的不自然詞語搭配。

(二)音節限制

在音節固定的限制之下,有時並無足夠的空間陳述完整語句的譯詞,像是蕭而化 在〈問我何由醉〉一曲中寫著「讓浸透你的嫵媚」,此行的音節數不夠填上主詞

「玫瑰」,因而出現了不通順的詞句。

海舟在〈秋日催眠曲〉一曲中,將「Baby’s wee bed is curtained and deep」一 行譯為「寶貝的籃上紗帳輕遮,」,寫出了不自然的「籃上」,應是囿於音符對應 的字數限制,所以未留下完整的「搖籃上」再者,也應是為了催眠曲中總是會有 搖籃,所以不直接依著原詞,譯為「小床」。在下一段中,相同位置、旋律的一 行原詞為「Rockaby, baby, just you and I」,海舟譯為「舒適的籃邊有你媽媽」,同 樣出現了不自然的「籃邊」一詞,原詞中已無小床的字眼,本應無須讓這樣的不 自然再次出現,但海舟在此處採用了呼應的譯法,以「籃邊」與上一段的「籃上」

兩相呼應,卻反倒突顯了牽就與生硬。

張易的譯詞中有幾處並未寫出完整的詞語,像是在〈和且柔〉一曲有著「爸 爸就回看寶貝」的譯詞,不寫為「回來看」這一個較為自然、完整的詞語搭配,

亦是受音節固定的限制。而〈征人別離歌〉一首中出現的「我怎麼忍離開你」與

「我或不能再見你」,亦是因為音節限制而沒能將「忍心」與「或許」說清楚。〈老 營地〉中有著「快讓我們快離這老營地」,也是沒「空」將「離開」說足。

此外,亦有因音節有餘、補字之後造成的不自然詞語搭配,例如〈康城賽 馬歌〉中原詞「I go back home wid a pocket full of tin」,張易譯為「我轉回家時滿 袋錢幣」,「回家」兩字本已足夠,張易補上一字,變為「轉回家」,反倒少了自 然。劉廷芳在〈趕快工作〉裡的「陽光漸漸加明亮,我也加倍奮興。」譯詞,其 中的「加明亮」,亦是為了補字而造成不自然的問題。

二、邏輯

歌詞為了要有文學的質感,又要符合旋律、節奏的表現,有時反而忽略了邏 輯的通暢。蕭而化、海舟、張易、劉廷芳、王飛立、王毓騵的譯詞中皆有出現這 類問題,而張易、王飛立兩位略多於其他譯者。

蕭而化在〈肯達基老家鄉〉一曲中,原詞「The young folks roll on the little cabin floor.」,蕭而化譯為「家家小孩,赤身轉臥地板上。」,其中「轉」字不論解 作「轉而」或「旋轉」,再加上「臥」字的躺臥動作,皆無法自然地呈現出孩童 遊戲、打滾的景象。此外,蕭而化〈散塔蘆淇亞〉中「何處歌喉悠遠」的譯詞,

所用的「歌喉」亦非合乎邏輯的表達,因為唯有「歌聲」才適宜以悠遠來描摹。

在〈問我何由醉〉一曲中,原詞「The thirst that from the soul doth rise, Doth ask a drink divine;」,蕭而化譯為「生命空處,惟有飽餐秀色才可療飢。」原詞此處 的詞意說的是神聖一杯飲方能解靈魂的渴,縱有仙境的瓊漿玉露,亦比不上妳的 雙眸,而蕭而化將原詞中引為比較的神聖一杯飲,改以「飽餐秀色」來譯,直言 女性的美貌可療飢,可填補生命空處,反倒流失了原詞隱含的優雅,邏輯上雖稱 不上問題,但卻不若原詞妥當。

周學普在〈催眠曲〉這一首富含「月下花兒」、「可愛的小鳥」、「催眠精靈」

等兒時記趣的催眠曲中,讓每一個段落的最後一句皆寫為「夜已深,空寂寞。」,

倏忽脫離了娃兒的世界,轉而進入了唱著催眠曲的母親的心境。不過,那聽得催 眠曲、讓母親輕哄入睡的小寶寶,又哪能覺察得了夜的深淺、人心的寂寥呢?此 處的評論增添雖顧及了韻腳,但卻不免偏離了整體譯詞的主軸。

海舟的譯詞中,有幾處詞語在邏輯上有不夠精確之處,例如在〈君憶否〉中 有「她金髮絲絲秀顏垂」一行,「秀顏」指稱的是容貌,但此處譯詞詞意要說的 是垂首,而不是容貌低垂。而在〈我怎能離開你〉一曲中,出現了「花雖好有時 死,祇有愛能不移。」這樣的詞句,以花來強調愛的恆久,但花卻僅非「有時」

死,而是無一可倖免,終將枯萎。

張易的譯詞也有好些個邏輯不順之處。〈和且柔〉原詞中有關方位、方向的 字詞,張易皆有稍稍調整,如「Wind of the western sea」譯為「遠海西風軟如綢」,

西方的海寫為遠海,將表出方位的西邊給了海上的風,而西方的海所吹來的風即 是西風,說西海或說西風皆無礙,不過,「Come from the dropping moon and blow.」

一行譯為「吹向那月落處,遠海窮陬。」,月兒向西落,原詞的風從月落處吹來,

是西風,是吹向溫暖的家的風,但寫為「吹向那月落處」,則是東風往西方吹去,

與譯詞先前所說的西風不同,即便風兒忽東忽西皆可,但因下一行所接續的詞 句,則讓風兒的吹向有了邏輯上的失誤。下一行的原詞為「Blow him again to

me;」,西風將爸爸的船吹回家,將爸爸送到小寶貝身邊,譯詞此處仍如實譯為「吹 他回到我小寶貝身邊來」,但因先前譯寫的是風兒吹往月落處,吹往那西邊海天 之際,如此一來,只會將爸爸的船隻愈吹愈遠,回不得家了。

同一首曲子裡,另有一行原詞說著西風吹呀吹,「over the rolling waters go」,

吹過海上的波浪,但張易的譯詞反而引入山脈,寫為「吹過那動蕩的波山浪谷」,

雖然字面上有波有浪,但說的其實是似波浪起伏的層層山巒。在這整首歌的情境 中,迎面吹來的是柔和的海風,傾瀉在海上的是如洗的銀色月光,海上有艘船,

船上有著歸來的父親,整首歌的地理背景與意境皆是海洋,雖說添上山巒並無所 謂的對錯,但在情景描寫的邏輯上,卻不若只說海洋那般來得純粹。除此之外,

原詞中說道「Silver sails all out of the west」,張易譯為「海上一片銀光,月色清 翠」,說著月光透著一片銀色的光芒,但又硬是將它添上翠綠,除了顏色的混雜 之外,還有著月光從不會呈現出綠色的根本問題,不過,這應是為了同押ㄟ韻所 致。下一句的「小船乘風歸來,蕩漾沿洄」一句也有著邏輯問題,可能也是為了 押韻之故而用上了「沿洄」。「蕩漾」一詞描述小船隨著海浪起伏搖擺,但「沿洄」

指的是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可用在河川水流,但卻不適合於汪洋。

另一首〈小寶睡〉的曲子裡,原詞「And down falls a little dream on thee」一 行,張易譯為「好夢便都落入催眠曲」,原詞與譯詞在此處描繪的情景均是媽媽 搖著夢鄉樹,原詞所描繪的是搖著搖著,緩緩將夢搖落,落到小寶貝酣睡的思緒 裡,此處的想像與邏輯皆順暢自然,但張易譯筆下的好夢落呀落地,竟是落入了

「催眠曲」裡,讓催眠曲有夢,實則有邏輯上的問題。

張易另有兩處譯詞,因用詞不夠精確,亦可能造成邏輯問題。在〈老營地〉

一曲中,歌詞裡的「tenting」一字,張易譯為「露營」,而譯詞起始的兩行為「今 晚我們露營老營地,唱歌來快快意。」,容易讓人聯想到休憩與遊樂方面,應可 用與軍隊搭配的「紮營」一詞來譯。另一處〈康城賽馬歌〉原詞「Can't touch bottom wid a ten foot pole – Oh, du da day!」一句,接續了前一行大公馬掉進大泥坑的情 節,在這一行中強調泥坑之深,深達十英尺,相當於三公尺深,不過,張易不欲 讓大公馬就這麼陷落到大泥坑中,轉而讓它有圖強振作的奮勇精神,將這行增添 譯為「等掙扎半天爬上岸,真不像樣。」,增加了生動的情境,不過,卻將泥坑 邊上稱為了指稱水邊陸地的「岸」字。

此外,在營造呼應效果的同時,亦有可能失卻了原詞本有的深意,像是張易

此外,在營造呼應效果的同時,亦有可能失卻了原詞本有的深意,像是張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