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譯詞文化範疇

第五章 文本的文化蘊含

第一節 譯詞文化範疇

世界名曲裡存在著許多異國的事物、風俗與觀念,各個譯者對於跨文化詞彙的處 理方式與偏好各有不同。紐馬克(2005)將異文化字詞界分出五個類別,分別為 自然生態、物質文化、社交文化、組織/習俗/活動/程序/觀念、手勢與習慣

(頁 125),這一節根據此分類架構,將譯詞中涉及的文化詞彙,分出自然生態

(動物、植物)、國家與地方、物質文化(建築、交通工具、服裝、飲食、樂器、

用品)、風俗民情、意識型態、習慣用語、宗教、人物角色等類別,逐一分析各 譯者之譯詞的文化詞彙處理。

一、各譯者的譯詞分析

(一)蕭而化 1. 自然生態—動物

在〈聽那杜鵑啼〉一首中,原詞與譯詞朝思暮想的一樣都是海麗,令人不斷懷想 的當時一樣都是九月,一樣都是在那片棉田青草地上,回憶生了羽翼,翩翩然飛 來眼前,仿佛時光倒留,但人兒卻已失去了蹤影,遁入了寂空,永難再見。原詞 與譯詞最大的不同之處,曲名即已道出了八九。那幾隻在原曲中鳴唱著的反舌 鳥,飛過了國境,越過千江萬水,在蕭而化筆下披上了哀淒的外衣,轉身成了早 已在中國歷史上泣血千年的「杜鵑」,「愈啼愈哀,愈哀還愈啼」。原詞中的反 舌鳥,在那年的九月,在今日海麗長眠的墓上,同樣兀自唱著歌兒,現今的哀淒 不是出自反舌鳥,而是來自於少年聽著反舌鳥唱著一樣的歌聲,觸景傷懷,抱憾

著景物依舊,伊人已矣。而在譯詞中,蕭而化選了杜鵑入詞來,在詞句中,少年 仍是感傷著昨日之歡欣,到了今日只剩哀淒,但讓悲傷逾恆的,卻是那看盡今昔 的杜鵑,少年流的是淚,杜鵑泣的卻是血,傷懷更甚於少年,而整首譯詞的悽苦,

則顯得更甚於原詞。

在〈肯達基老家鄉〉一曲中,原詞「They hunt no more for the 'possum and the coon」一行,蕭而化將其譯為「那老家鄉,再不見鷹犬獵裝。」,原詞中那本非 本地常見動物的負鼠及浣熊已然遁逃,而對打獵的描寫,既然選擇了讓獵物消 失,蕭而化改以描述獵人裝備,用「鷹犬獵裝」一詞來填補獵物不見了的空缺之 處。

其他原詞中所提及的動物,蕭而化改譯為他種動物的包括有實為小辮鴴的

「lapwing」,其俗名有田鳧、水雞、小辮兒、鳳頭麥雞,但蕭而化將其改寫為

「鸚鵡 」,而原詞中說著的「wild whistling blackbird 」,指的是名為黑鶇的鳥類,

其雄鳥棲止於高處,時常發出悅耳的鳴叫聲,因而有著百舌、反舌的俗名,但在 蕭而化的譯詞中,則是改以「斑鳩 」譯出。

由此可見,對於一般人並不熟悉的動物,蕭而化大多改以眾所周知的動物代 替,少部分略而不譯。而對於像「Flock」與「swallow」這些尋常動物,蕭而化 如實譯為「羔羊」與「燕子」。此外,原詞中還有一種「stock-dove」鳥類,其 為歐洲可見的一種鴿屬鳥類,此品種雖非本地常見,但其名野鴿並無礙閱聽者的 聯想,但其色多灰或棕,而蕭而化則以白稱之,譯為「野白鴿」。

2. 自然生態—植物

在蕭而化的譯詞之中,時常可見玫瑰的蹤影。對於幾首原詞中本就說著的玫瑰,

蕭而化不僅僅譯出玫瑰,還更行強化了玫瑰的情與魅,讓譯詞表達的情感更甚於 原詞。像是在〈野玫瑰〉一曲中,蕭而化的譯詞跟隨著原詞的劇情,寫窺見、寫 一意孤行,寫折花使得花心碎。在原詞中那朵擬人的玫瑰,蕭而化進而讓她顯樣 貌,讓她芳心碎,透過重複吟唱的「自古美物」,似乎讓歌德詩中那玫瑰暗指的 少女,明白地來到了字裡行間。蕭而化選擇改寫以強化〈野玫瑰〉的情感,同樣 讓原詞的憂傷轉為強烈的悲與淒。

蕭而化另有兩首譯詞也寫玫瑰,其中一首為〈問我何由醉〉,原詞「I sent thee late a rosy wreath.」一句,蕭而化譯為「贈妳紅玫瑰」,將原詞中的花圈捨去,僅 留玫瑰,依「But thou thereon didst only breathe.」所言,僅有伊人在玫瑰上嗅聞,

之後即將玫瑰送還,但蕭而化將此譯為「你佩著玫瑰,早起晚睡。」,接著譯詞

還添加了「讓浸透你的嫵媚」,強化了玫瑰代表伊人的意涵。最後,原詞「Since when it grows, and smells, I swear, Not of itself but thee!」說著花兒所吐露的香,非 關玫瑰,而是伊人的芬芳。蕭而化將其改寫為「還將它在我身上佩,永慰我心的 飢餒。」,同樣強化了對伊人送還之玫瑰的珍愛,不只嗅聞,還在身上佩著,亦 強化了玫瑰芬芳的力量,不僅僅是香氣讓人想到伊人,還可慰我心飢餒。

另一處譯詞的玫瑰開在〈昨夜〉一曲中,原詞「 I see you in all around me, the stream, the forest, flowers, the stars above the blue. Oh Heaven itself my sweet angel is praying, praying for you.」,蕭而化譯為「無論何處,似乎都有你,叫我怎樣去 忘記。窗下的玫瑰,清香細細,她靜靜把頭低垂,那玫瑰,哦,那美麗的玫瑰,

在為你祈求福祉。」,但原詞並無玫瑰,說的是妳的身影在溪流中,森林裡,花 叢間,星辰處,無處不在,還說著上天亦為妳祈禱。而在蕭而化的譯詞之中,溪 流、森林、星辰已然退去,僅僅留下花兒在詞意之中,但萬紫千紅中,蕭而化特 意只寫玫瑰,藉著增添、寫作玫瑰低垂的姿態,巧妙地與原詞最後一句的祈禱相 連結,完整地描繪、傳達意境。

原詞中還有高山草原上的「Alpine Roses」,蕭而化譯為「高山薔薇」,而不 將「roses」寫為玫瑰,因為「高山薔薇」即是此植物的中文名稱。

其他幾首譯詞中出現的植物,蕭而化有採放大、縮小的分式來翻譯。所謂的 放大方式,指的是對於原詞中說及的特定植物,譯詞將其範圍放大,從樹到林。

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昨夜〉一曲中,原詞「I hear a low breath in the lime tree. The wind is floating thro', And, oh! the night, my darling, Is sighing for you.」一行,蕭而 化譯為「我聽到微風在樹林裡,輕輕地嘆息 嘆息,那微風 哦 那柔和的微風,

它在為我嘆息。」,其中的「lime tree」,蕭而化捨椴樹不譯,而改以整片的「樹 林」來替。

相反的縮小方式則可見於〈我心戀高原〉一曲中,原詞「Farewell to the straths and green valleys below.」一行,蕭而化譯為「別矣澗底松,何日重會面。」,從 原詞一片青綠的河谷之中,挑出「松」樹入詞來,聚焦描寫,不失綠意,亦讓畫 面真實、細緻了起來。

原詞裡的植物如實譯出者,有「cotton」/「棉」一字,捨而不譯者有「willows」

一字,此字出現在〈聽那杜鵑啼〉一曲中,原詞說著「Still singing where the weeping willows wave.」,但蕭而化整句未譯,另添改寫,使得富含中國古典意象的柳樹 無法入歌搖曳。此外,蕭而化在〈女儐相之歌〉一曲中,無原詞的囿限與引導,

亦選擇為譯詞寫出「堇花」、「櫻花」這兩種植物。

3. 風俗民情

〈Wiegenlied〉(Brahms)/〈催眠曲〉原詞述說的是希望寶寶在玫瑰、康乃馨 的溫馨之中,睡得香甜,也希望寶寶做個美夢,夢裡有「angels」守護,還可遇 見「Christ–child tree」。而在蕭而化的〈催眠曲〉中,描繪著媽媽哄著寶寶入睡 時,心中想的是希望男娃兒長大娶仙女,女娃兒長大嫁佳婿。這樣的想望,讓這 一首翻譯的〈催眠曲〉,倏地溢散出古意,添了中華文化家庭傳統中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的況味。

部分字詞在外國語境中屬常見,但在中文語境中多不著墨者,蕭而化亦是將 之轉了開去。例如在〈問我何由醉〉一曲中,原詞為「The thirst that from the soul doth rise, Doth ask a drink divine;」,而蕭而化將「soul」譯為「生命」,不直言 靈魂,譯為「生命空處,惟有飽餐秀色才可療飢。」。

4. 習慣用語

在蕭而化的譯詞中,有將語境與情境轉為目標語讀所熟悉的表達方式與詞句,極 致者有〈古情歌〉一首,此譯詞的副歌改自杜秋娘所寫的〈金縷衣〉一首,寫為

「莫惜金縷衣,惜取少年時,花開直須折,莫待空折枝」,確實讓古情歌一首歌 裡有著屬於在地的古情。

在〈我心戀高原〉一曲中,原詞「The birth–place of Valour, the country of Worth;」說著高原的好,高原勇士輩出,蕭而化譯為「高原靈秀鍾,世代多人傑。」, 可看出是從成語「地靈人傑」延伸改寫而來,不脫離原詞的意涵,又可讓中文閱 聽人有熟悉感。同樣地,在〈問我何由醉〉一曲中說到了「Jove's nectar sup」,

蕭而化選擇讓這羅馬神話中的 Jove 神祇隱去,僅留下中文語境中本就存在著的

「琼漿玉液」。

5. 宗教

〈Wiegenlied〉(Brahms)/〈催眠曲〉譯詞中的夢境,出現的不是原詞中的

「angels」,而是頭帶金絲、身穿花衣的「蝴蝶」。更有趣的是,原詞中的「Christ–child tree」,在蕭而化的筆下,成了「餅乾樹」,待得風兒吹,餅乾就會如雨般落下,

藉以吸引寶寶快快睡去,只要入夢,就可在夢裡吃個飽。

6. 人物角色

在〈肯達基老家鄉〉一曲中,原詞寫著「darkies」,蕭而化的譯詞亦如實譯為「黑 族人」。〈再見〉中的原詞「I see thy heart reflected by a star within the stream; It shines forth from thy clear blue eye.」,說到了伊人湛藍的眼,而在蕭而化譯筆之下,倒 不費神於描繪有著藍眼珠的外國人,直接改寫為「小溪流水,照映你的臉兒,你 的眼睛像星兒閃。」,刪去眼睛的藍,只說眼睛的晶亮,讓閱聽人也可將伊人想 為自己的她。

(二)周學普 1. 自然生態—動物

周學普譯詞中出現的動物為原詞所提及者,包括有「birds」/「小鳥」、「Crickets」

/「蟋蟀」、「bee」/「蜜蜂兒」。原詞有但譯詞並未譯出的有「lambs」,而 原詞與譯詞不同的有「mouse」,周學普將之改寫為「貓兒」,這兩個原詞中的 動物皆是出現在〈Wiegenlied〉(Mozart)/〈催眠曲〉一曲中,譯詞對行句中兩 兩搭配的詞語,皆採取了二選一的方式,在動物部份,刪除了羊,使成「小鳥兒 都已歸巢」。

2. 自然生態—植物

周學普譯詞中出現的植物為原詞所提及者,有「Tannenbaum」/「樅」、「fir tree」

/「樅木」、「rose」/「玫瑰」、「Mary–buds」/「金盞花」。原詞有但譯 詞沒有譯出的有〈Wiegenlied〉(Mozart)/〈催眠曲〉中的「lily」與「rose」,

因周學普對該段原詞大幅度改寫,所以這兩處植物名皆未譯出。另外,有兩首原 詞均有說到「Chalice」這種杯狀花,其中一首為〈請聽雲雀〉,此植物名出現的 前一句歌詞中有“Phoebus”(太陽神)這一個文化詞,但周學普僅譯為「太陽」,

因周學普對該段原詞大幅度改寫,所以這兩處植物名皆未譯出。另外,有兩首原 詞均有說到「Chalice」這種杯狀花,其中一首為〈請聽雲雀〉,此植物名出現的 前一句歌詞中有“Phoebus”(太陽神)這一個文化詞,但周學普僅譯為「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