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正向心理學、吸引力法則與自我概念之關聯

本節以綜合討論的方式來了解本研究中結合正向心理學與吸引力法則的緣由,並 說明為何選擇以自我概念作為研究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

壹、結合正向心理學的吸引力法則

最原始的吸引力法則定義很簡單,便是:你的情緒與思想影響著你的遭遇,因此 我們得留意我們向宇宙發出的各項訊息,我們才能獲得理想的生活境遇。想當然爾,

這樣的定義會吸引兩種人的注意:總是成功、生活順利的人與總是失敗、生活不順遂 的人,前者會覺得理所當然,因為他總是對自己抱持著希望,總是相信人生總會柳暗 花明又一村,然而後者則會覺得一派胡言,因為他總是衰運連連,生活中很多境遇總 是事與願違,妄想過好的生活只會讓自己越發痛苦,因此不如安分守己,承認自己就 是魯蛇(Furlan,2013)。因為這樣的定義說明似乎無法被多數人所接受及使用,但包含 研究者在內有許多人確實深受吸引力法則的幫助,因此有越來越多有心人嘗試將吸引 力法則做其他更深入的解釋以協助讓更多人能因此受惠。於第一節能得知許多翻譯後 的吸引力法則書籍,已能深入解釋個人的情緒與思維這一塊,不再一味強調正向情緒 與思維的重要性,反而轉向接納自己當下如實的情緒與思維,嘗試承認它、消化它,

之後便能放下它,而這樣的過程依舊能引領我們走向平靜與美好,而為自身帶來相對 應的境遇(李欣頻,2012;鄧伯宸譯,2008;謝明憲譯,2012)。經研究者大量閱讀 後,發現這樣的思維與解釋方式,與正向心理學中的一些概念是相契合的。

正向心理學與吸引力法則兩者都承認個人的情感與思想除了能相互影響外,以正 向的目光與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時,確實能看到有別以往更多的機會與希望,

連帶也能使個體更易成功與達致目標(Taher,2015)。然正向心理學中對於負向情緒與 事件則是採用承認與接納,而非以駁斥、逃避來因應,這與吸引力法則中「接收與放 下」的涵義相契合,因此現今的吸引力法則已不再如字面上那般單一強調正向思考,

而是已經能與正向心理學相互調和(Farber,2014)。

43

許多人並不相信吸引力法則,因為現今它依舊缺乏科學實證,但這樣的吸引力法 則卻也實在地讓許多人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變,採用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中 的種種,讓你的心帶領你的目光看到更多你所想所欲的種種,也因此能看見更多與自 己目標相符的機會,而有更大更多的機會獲得成功,進而產生正向的循環

(Lehenbauer-Baum,2014)。因此本研究中的吸引力法則,是將吸引力法則的內涵與部 分正向心理學的理論作結合,成為一個能實際應用於生活中的一種信念。

貳、結合正向心理學的吸引力法則與自我概念

吸引力法則是一種信念,一種內在對話,而自我概念是一種綜合式的自我評價,

代表著個體如何看待自己,而個體如何看待自己也會間接影響他所看到的世界,因此 自我概念與吸引力法則強調的都是內與外的相互影響。因此許多人認識了吸引力法則 後,了解到自身的情緒、想法會影響到隨之而來的境遇,因此更加留意自己的種種感 受與對人事物的看法,甚至做了許多自我肯定的練習,而在這樣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尊 與自信,練習正向看待自己與環境,這樣的案例於現實生活中不勝枚舉(Furlan,2013)。

研究者本身也受惠於吸引力法則,於生活中練習檢視自身的感受與想法,嘗試敏覺於 自身所產生的不安全感、焦慮、懷疑、自貶的感受與思維,練習去做自我肯定,並且 也練習放下負向的識見與情緒,不緊抓著不放,而慢慢於生活中能看到希望與機會,

進而為自己長出信心及肯定,對生活也更加滿意。許多文獻都以吸引力法則為出發點 來教導人們如何以此來增強信心與自尊,進而在生活的各方面,包含家庭、職場、人 際等能有更高的滿意度(Alex,2015;Furlan,2013),因此研究者想得知以吸引力法則這 樣的信念,能否對中學生也產生這般正向的影響力。

本研究結合了正向心理學的部分理論於吸引力法則中,於此不強調吸引力法則能 讓你消災解厄或化解一切不順,就此讓你的生活一帆風順,而是給予參與本研究的中 學生另一個信念與價值觀,一種可能讓你對自己與生活更滿意的選擇,一個嘗試積極 化自我概念的方案。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