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行動研究之歷程,自 105 年 4 月至 6 月底間配合學校行事曆,安排十八 次之吸引力法則團體輔導,單數週為每周一次,雙數週為每周兩次,每次實施九十分 鐘的團體活動,並在歷程中運用錄影與錄音、觀察紀錄、晤談、省思札記與成員作品、

當次團體回饋單等方法,在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中不斷地蒐集資料,並同時進行 資料的分析與詮釋,並與批判諍友保持對話也針對團體方案進行方案修正與再行動。

以下就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分述如下:

壹、錄音錄影

研究者以團體領導者及觀察者的身分深入方案現場,為能確實掌握教現場情形與 成員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之反應,每次團體均以錄音錄影的方式作為資料蒐集的 工具,而這樣的記錄也會在團體前的面談時間徵求成員同意。在每次資料蒐集後,會 將其轉錄以供與批判諍友討論時使用,並藉以作為團體方案省思方案修正的參考。

貳、觀察紀錄

研究者帶領成員運用吸引力法則的態度與內涵融入在團體活動中,並在活動內容 與成員反應情形中擔任領導者及觀察者的角色,在領導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中記 錄成員於當次團體的外在表現,如:與其他成員的互動狀況、分享的內容及回饋他人 的狀況,此外在活動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中,也去觀察成員與內在自我的互動狀 況,如:活動中的書寫及體驗活動,如此作為評估成員自我概念變化的參考依據。另 外,此份觀察紀錄也會邀請研究諍友就其進入團體後的見解與思量進行討論與方案修 正。

60

參、成員晤談紀錄

研究者因在團體中同時擔任領導者的角色,為彌補研究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 中較無法適性對話的遺憾,故研究者加入個別正式與非正式的訪談,作為瞭解成員變 化的依據,正式訪談的部分為團體前的成員需求了解,團體中期的參與狀況了解及團 體結束後的整體滿意度訪談,在非正式訪談部分,會視其成員個別需求與當次團體的 表現、回饋單上的反應再予以個別晤談機會,以協助其適應。

肆、研究者省思札記

研究者參考以上研究工具作為個人省思札記的內容,期待能盡量詳實紀錄,使得 研究資料能更多元客觀。

伍、與批判諍友的討論紀錄

研究者為使頭腦清晰與對方案內容的方案修正與實踐更為客觀,故安排每次團體 後均與批判諍友討論相關狀況與問題,並將精要內容記錄下來,以供後續方案參考使 用。

陸、自編自我概念量表

研究者參考林家屏(2002)自編的青少年自我概念量表,並結合研究者於團體前 訪問研究參與者想藉由參與團體獲得哪些方面的改善,從中整理出與本研究較相關四 個自我概念的構面:生理我、心理我、人際我與學業我,經調整與修改題目與題數後,

於團體前及團體後讓成員作答,用以比較團體歷程中的自我概念改變,量表請參見附 錄四。

61

柒、成員回饋

研究者根據吸引力法則的精神與內涵所設計出的團體方案,為了得知成員在各方 面的感受與收穫用以方案修正方案內容,故將成員回饋的來源分為以下項目:

一、

Facebook 網路社團空間「你就是吸引力」

建立一個 Facebook 網路性社團,作為研究者與成員彼此間在生活中能分享吸引 力法則的相關資訊、運作吸引力法則的狀況、提醒上課日期、為彼此打氣加油之 處,可參見附錄五。

二、 團體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中個人作品

針對當次方案所搭配的吸引力法則內涵,設計出可供成員與自己或他人互動的作 品紀錄,可參見附錄六。

三、 成員的日常紀錄

成員每日都要做四種紀錄:當日發生的好事、當日發生的壞事、從壞事中看見自 己的努力、肯定自己,直至訂定個人目標後,再增加第五項:我在目標上的付出 與進展,可參見附錄七。

四、 當次團體回饋單

針對每次方案內容設計簡單問題,以供成員表達對活動內容及個人的滿意度與投 入度,可參見附錄八。

五、 團體總回饋單

針對整體十八次團體方案設計出相關檢核問題,用以明白成員在其中的收穫與感 想,請參見附錄九。

在研究中,以上成員回饋的資料,統一以「饋-成員代稱-日期」來表示。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