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本節就研究場域的學校概況、研究參與者、研究者與批判諍友作四部分的逐一說 明,分述如下:

壹、學校概況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職的新北市某公立國中為研究場域,本校在行政區上鄰近區與 區的交界帶,故校內學生外來與本地人口不相上下,在交通上也頗為複雜,人車爭道,

加上附近工廠多及設有工業區,故空氣品質整體不佳,學生常常掛在嘴邊的是:「老 師你看~人造雲又出現了!」,使研究者心疼學生的呼吸品質之餘也感佩學生的天真 及樂觀。

本校校地共 3.97565 公頃,計 91 班(104 學年度七年級 24 班,八年級 28 班,九 年級 33 班),特教班 2 班、資源班 2 班,幼稚園 2 班,學生合計 2,457 人。

因應地理位置與往來人士的複雜性,本校積極落實三級輔導的友善校園與適性輔 導的校務方針。在三級輔導上,除了定期舉辦輔導知能研習以培養一般教師在一級輔 導上的敏感度外,二、三級輔導上也有專業輔導人員、特教老師及諮商心理師與社工 師的支持與運作,故擁有十分友善的輔導與學習環境。在適性輔導方面,也在技職教 育的推廣及體驗上著力許多,為學習成就較為低落的學生積極尋找另一片天。

47

綜觀上述,本校為研究者提供相當友善且適當的研究氛圍,也更堅定研究者想為 學生盡一份心的目標。

貳、研究參與者

來源有三,分別為輔導教師轉介、研究者邀請與自行報名,經面談篩選並確認其 意願後,錄取九名八年級生與一名七年級生,八女二男,共十名,以圖 3-3 說明成員 來源:

圖 3-2 成員來源

團體成員的代稱為成員自取,其中有三名八年級成員:阿瑤、詹及阿瑋因個人因 素中途退出團體,說明如下:阿瑤出席率越趨不穩定,時常遲到早退,也找了許多理 由請假不到校上課,故實際上僅參加過一次團體,其他均請假,研究者與其多次深談 後,同意其正式退出團體;詹參加團體前便很希望能搬到台中與父親同住以享受被家 人照顧的溫暖,在參與了三次團體後,夢想成真,如願被父親接到台中同住,故不得 以轉學並退出團體;阿瑋在參加一次團體後,因故離家也未到校上課,因而退出團體。

48

49

故扣除掉三位退出的成員,能全程參與團體者有六位八年級與一位七年級,六女 一男,共七位。

團體輔導中相當強調團體內成員的相互回饋與支持,這樣的互動也是協助彼此改 變與修正的關鍵力量,故在甄選團體成員上,對於輔導教師轉介與研究者邀請這兩個 來源上,會控制在半數以內,因為這兩個來源的學生均是經教師客觀觀察後在人際關 係、學業與自我期許上較失落的孩子,故為了維持團體中一定的動力流轉,會控制這 類成員的數量,以讓團體中的各項教學討論與體驗活動能順利推行。

參、研究者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於 2011 年考取合格教師 證,同年開始展開輔導教師的教學生涯,至今有五年的教學經歷。自大學開始修習團 體輔導、團體動力學、諮商理論等輔導諮商課程,並維持每年至少帶領一個團體方案,

故在團體方案設計與帶領技巧方面堪稱嫻熟。

研究者於 2014 年開始接觸吸引力法則,並親身試驗這樣的生活態度與精神,的 確使得研究者對現有生活的滿意度變得更高,在自我概念上也變得更積極正向,對於 研究者在面對生活、工作與學業上的種種挑戰,都有莫大的幫助。在吸引力法則的研 究上,除了日常中的親身實踐外,也與朋友彼此交換心得意見,在使用上便能更得心 應手,研究者在研讀吸引力相關書籍之餘,也參加相關的研習與課程,讓自己能時時 更新不同的實踐態度與做法。

肆、批判諍友

為能在研究活動內容與成員反應情形促進研究者自身的反省與方案修正的深度 與廣度,故邀請一位校外人士及一位校內人士,共兩位擔任本研究的批判諍友。以表 3-2 說明:

50

3-

2

批判諍友背景說明

代稱 教學年資 所屬單位 適合當諍友的原因

吳老師 13 年 校外 1.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畢業,具有 社工師證照,在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工 作,也長期與戒毒機構合作,進行團體輔 導,此外也在學校擔任輔導人員的外聘督 導,在輔導諮商與團體帶領上經歷豐富。

2.對於靈性課程鑽研頗深,且研究者也接受 其所帶領的團體一年的薰陶,對吳老師有一 定程度的熟悉與信任。

3.相信吸引力法則,對其也有深入的研究與 親身實踐。

劉老師 15 年 校內 1.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畢業,具有 擔任學校兼任輔導教師與專任輔導教師的 經歷,在學生輔導工作上具有一定的敏感度 與熟悉度,頗受校內教師的信任。

2.教學資歷豐富,在團體帶領方面也有極高 的熱忱與能力,尤其在方案發想與帶領上,

常能引起參與學生的熱切的動機與回應。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