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實施

第四節 研究歷程

本研究將研究歷程細分成下列二個階段:研究發展階段以及研究分析 和撰寫報告階段,分別說明如下。

80

壹、研究發展階段

研究發展階段分為閱讀相關文獻、設計訪談大綱、活動實施期間以及 活動實施後,分別說明如下。

一、閱讀相關文獻

在確定研究主題為正向情緒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探討分析,以 增進對於正向情緒以及幼兒情緒教育的瞭解,並形成質性研究的規劃,且 設計相關流程。

二、挑選正向情緒圖畫書

研究者在確認研究對象之後,為確保圖畫書的品質與有效性,透過三 位資深幼兒園教師的協助,共同討論分析 40 本情緒教育相關圖畫書,最 後挑選出符合本次正向情緒教學之圖畫書,共計 20 本,以供櫻桃附幼櫻 桃班陳老師使用。

三、設計訪談大綱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為研究方法,就是要實地瞭解正向情緒教學在幼兒 園現場實施情況,觀察內容包含教室環境安排、師生互動及教學活動的進 行等。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後,研究者設計出幼兒正向情緒教學之訪談大 綱。研究者利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為引導對話的方向與範圍,訪談內容包 含教學前的準備、教學時幼兒的回應以及教學後的省思。訪談大綱有助於 訪談內容的聚焦,以及資料的豐富性,經由敘說的方式,受訪者更能顯露 出其主觀的想法和信念。

81

四、活動實施期間

在研究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先確認該園所實施正向情緒教學,檢視活 動裡是否具備覺察自身的情緒,然後運用積極、愉快的態度思考,並促進 正向情緒的表達之歷程。

研究者再請園長推薦研究者觀察班級與受訪教師。研究者與受訪教師 確認相關事項後及日程後,於約定日期前往該園所,先熟悉園所環境,且 讓園所內人員熟悉研究者的存在,再參與觀察該班級的正向情緒教學,並 隨時記錄現場情形。

五、活動實施後

研究者在每次觀察後,會整理觀察記錄,對於空間環境、行動者、活 動、主題、行為、事件、時間、活動目標、感受和互動等項目詳盡描述,

並撰寫成觀察報告,與指導教授討論和分析。

在每次訪談後,研究者就會與陳老師檢視當次的教學,並討論如何改 善,使下次的教學更完善,促進幼兒向上提昇。同時,研究者在每次訪談 後,皆會立即撰寫成訪談記錄,並與指導教授討論該次需要修正的事宜,

以促進對於幼兒園正向情緒方案實施歷程的瞭解。

本研究以陳老師為研究對象,共同設計正向情緒教學,再由陳老師執 行,研究者實地觀察、記錄,並訪問陳老師的感受和想法,且蒐集教師的 教學省思,檢視正向情緒教學實施的情況,同時促進陳老師改善下次的教 學。研究者多方蒐集資料,以利瞭解陳老師在正向情緒教學歷程中的改 變,以及幼兒的回應。

82

貳、研究分析階段

本研究為探討正向情緒教學,研究分析階段分為研究資料的蒐集,以 及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研究資料的蒐集

蒐集資料的來源主要是觀察記錄和訪談記錄,在每次觀察後整理觀察 記錄,以描寫出教學活動進行的情況,另外,研究者將錄音內容謄寫成逐 字稿,再轉譯,並利用相關理論加以分析。

研究者從大量原始資料中,經過研讀和反思,逐步整理其中的意涵,

以利研究者萃取訪談內容,最後促進論文的撰寫。

二、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過程中所蒐集的資料多而繁雜,因此,研究者先將初步的資料,

錄音內容謄寫成逐字稿,經由轉譯、編碼、分類後整理成文字稿,依照時 間序,重覆的閱讀和比較後,形成初步描述架構,再不斷的修正和調整,

以能呈現教學歷程,又能突顯正向情緒教學特色為原則,並與指導教授討 論,最終詮釋成為本研究結果。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以質性訪談作為主要資料來源,並以文件蒐集及省思日誌為輔 助,針對資料的蒐集、處理與分析,分別說明如下。

83

壹、資料的蒐集與處理

本研究為正向情緒教學之探討,在資料的蒐集與處理方面,分下列四 部分,說明如下。

一、觀察記錄

本次正向情緒教學,研究者與教學者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研究者 透過觀察櫻桃附幼其中的櫻桃班,與訪談該班陳老師,每週進班觀察一 次,每次約 35~40 分鐘,共計八週,以利瞭解。

經由參與觀察,研究者可以描述在教室裡教學現象,詳細記錄所發生 的每一件事情。觀察時,採用完全觀察者的角度,不參與過程,只進行參 與觀察,並隨時記錄,以期完整觀察正向情緒教學主體,不受其他事物所 影響。

主要觀察內容分為三部分。

(一)在教室裡環境的安排方面,觀察教室內擺設的方式、位置和動 線等,以及瞭解因正向情緒教學主體而增加或減少的擺設。

(二)在師生的互動方面,觀察教師為行動者時的行為,以及幼兒接 受教師所傳達訊息後之反應,亦觀察教師與幼兒彼此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 過程。

(三)在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方面,觀察教學活動的起承轉合,以及 教師居中的角色,並瞭解教學活動的內容。

在觀察期間與觀察後,撰寫觀察記錄,對於空間環境、行動者、活動、

主題、行為、事件、時間、活動目標、感受和互動等項目詳盡描述,並撰 寫成研究結果。

84

二、訪談記錄

訪談時,在每次正向情緒教學結束後,實施半結構式訪談,約 20 分 鐘,會給予教師訪談大綱先閱讀,待教師準備就緒後,便開始訪談,並在 訪談過程中全程錄音,訪談內容包含教學前的準備、教學時幼兒的回應以 及教學後的檢討;並在正向情緒教學前、中、後,各會實施一次較深入的 訪談,約 40 分鐘。

在訪談的過程中為求內容詳實,研究者先徵求受訪者同意後運用錄音 設備輔助,完整記錄訪談過程,並在訪談結束後,隨即進行逐字稿的轉錄 工作。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必須屏除內心的預設,不對內容做過多的價值 判斷。

貳、資料處理與分析

在研究的過程中,蒐集資料和分析是同步進行的。研究者將訪談和觀 察所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經由編碼、轉譯、分類後整理成文字稿,依照 正向情緒教學時間序,重覆的閱讀以及比較後,形成描述架構,研究者再 經過不斷的修正和調整,以利研究者的分析與解釋,最終詮釋成為本研究 結果。

因此在過程中,本研究將蒐集資料後立即加以整理、分析,以瞭解現 場資料深層的意涵,使詮釋時更為貼切。為了方便資料的閱讀和解釋,研 究者將所有蒐集到的資料做初步的分類,依照時間排序,並標示資料的種 類,並搭配中英文註記,以利研究者的分析與解釋。

質性研究最大的特點,在於資料是由文字呈現而非數字。分析資料包 含了資料簡化、資料呈現和結論三方面。簡化是指把原始的資料選擇化、

單純化、並轉化的過程(潘淑滿,2010)。資料簡化是資料分析的過程,

85

將資料去蕪存菁,然後導向最終的結論。資料呈現則是將資料組織起來,

以便產生結論。

黃瑞琴(2008)建議以下列方式分析資料:重覆閱讀蒐集到的資料,

追蹤主題、解釋和概念,尋找資料中呈現的主題,建構分類方式,發展出 概念、主張,不斷閱讀相關文獻。由此可見,質性研究,是不斷循環的過 程,蒐集資料的同時,本研究注重資料的重覆閱讀和發展出概念,將資料 去蕪存菁後,導向最終的結果。

本研究將蒐集到的觀察記錄、訪談記錄和教師的教學省思,依據時間 日期順序,經過詮釋,使資料反應出真實的情境,顯示出資料的內涵和意 義,同時運用相關理論,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分析「一位教師以圖畫書進 行幼兒正向情緒教學」教師之規劃、設計和執行的成效。之後,撰寫研究 結果,且給予相關建議。

本研究為方便資料的記錄和閱讀,蒐集到的資料主要以日期為排列依 據,再標示出資料的種類,編碼會以英文和數字為代號,在觀察記錄方面,

盡量具體呈現正向情緒教學實施面貌;在訪談內容方面,僅省略語助詞和 贅字,以求忠於受訪者的本義。

分類符號如下表 3-3 所示。

表 3-3 分類符號

符號 符號意義說明

訪 0309 03 月 09 日訪談記錄 觀 0309 03 月 09 日觀察記錄 幼兒 A A 幼兒回應

幼兒 B B 幼兒回應

86

研究過程中蒐集到的資料多而繁雜,進行資料分析時,以能呈現教學 歷程,又能突顯正向情緒教學特色為原則,將資料完整描述,並與指導教 授討論,以利瞭解,最終詮釋成研究結果。在詮釋的過程中,若是出現矛 盾之處,並不會刻意選擇符合的理論來呈現研究結果,堅持以真實的呈現 為原則。

第六節 資料的可信度與研究倫理

本研究將蒐集到的資料和文獻中的理論進行對話和分析比較,使用不 同的角度分析資料,以利提昇研究的敏感度,也可幫助可信度的建立。為 確保本研究的可信度,本節說明資料的可信度以及研究倫理,以下分別論 述之。

壹、資料的可信度

在資料驗證方面,為提高研究信實度(trustworthiness),確保研究資 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本研究處理方法如下:多元的蒐集正向情緒資料、

教室觀察記錄、教師訪談,輔以錄音撰寫逐字稿,使本研究充實飽和,並 且藉由資料的蒐集、歸納、分析加以多重理論詮釋,重新審視、分析本研 究,完整呈現論證依據。

如果研究者遇到觀察記錄與訪談記錄不符合時,則會進一步詢問陳老 師,探究其原因,一起找出事情的根本,以利本研究的正確性,提昇本研

如果研究者遇到觀察記錄與訪談記錄不符合時,則會進一步詢問陳老 師,探究其原因,一起找出事情的根本,以利本研究的正確性,提昇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