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向情緒教學歷程中教師的轉變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正向情緒教學歷程中教師的轉變

本研究探討幼兒園教師實施正向情緒教學,依據本研究目的,本節探 討幼兒園教師實施正向情緒教學,教師在教學歷程的轉變,共分成三階段 摸索期、適應期和發展期,說明如下。

160

壹、摸索期

本研究依據陳老師在教學歷程中的轉變,將前三週的正向情緒教學,

合為一個階段,稱為摸索期,意指陳老師尚在探索執行正向情緒教學的方 式,以及思考如何將圖畫書和幼兒日常生活連接,促進教學成效。在此階 段陳老師初步認識正向情緒的意涵,並瞭解本次所要執行的主題,肯定正 向情緒的意義,但在執行時仍遇到困難。

教學有別於其他工作,重要是教師在教學前必須有完整的教學準 備、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仔細觀察幼兒的學習表現,而在教學後則教 師要有詳盡的省思,進而以此作為之後改善教學的依據。陳老師說明其 在教學前會預先做好各項準備,熟悉圖畫書的情節和道具的操作,以及思 考如何引導幼兒,或是試想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因應方式,才能從容的將圖 畫書讀完。

第一週的教學主題為「樂觀」,陳老師說明圖畫書內容提到許多是英 文字的概念,講解起來會有文化上的差異,因此,陳老師建議之後圖畫書 的選擇,應多注意文化差異。另外,圖畫書中的用字遣詞,或是要傳遞的 正向情緒,多需要用簡單的詞彙跟幼兒重複解釋,才能幫助幼兒理解正向 情緒。同時陳老師也提到第一週只有兩次提問,討論的時間比較少,建議 可以增加提問的次數,促進幼兒對於正向情緒的瞭解。

雖然第一週的繪本,已經過研究者、資深幼兒園教師以及陳老師慎重 的選擇,但依舊出現文化差異和詞彙甚難的問題,也是日後在圖畫書的選 擇上,要多多注意的事項。

第二週的教學主題為「自信」,陳老師認為問題太多,及問題的順序 也是之後要斟酌的地方,避免幼兒因討論而忽略故事的寓意,導致幼兒不 瞭解故事內容,無法理解正向情緒的內涵,影響教學成效。另外,圖畫書 內容未見起承轉合,較難吸引動幼兒的注意力,以致教學成效不如預期。

161

第三週的教學主題為「愉悅」,陳老師說明該本圖書畫解釋起來也比 較容易,詞彙簡單,情節也很有趣,題材也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也比較 容易理解其中要表達的正向情緒,教學成效比之前兩週皆好,陳老師自身 也相當滿意本週的教學。另外,日前班上也有發生類似的事件,所以本週 在講故事時,再次給予幼兒機會教育。

陳老師說明在講圖畫書時,會先照文字講一次,遇到比較難的字詞會 再解釋;在圖畫書的選擇上,貼近幼兒生活的題材,就是最適宜教學的。

先按照圖畫書講,比較難的字詞再解釋,其實大概會知道他們哪 些東西懂,哪些不懂,所以只是寓意別太深遠,都算是容易進行教學,

能夠貼近幼兒生活的題材,是最適宜教學的。有時候,我會讓他們想 一想,因為要靠自己想過後,才會變成自己的,所以我就會留一點時 間,讓他們想一想,再回答我,才能幫助他們吸收學習。(訪 0319)

同時,陳老師也會留時間給幼兒思考,並幫助幼兒表達。圖畫書是教 師教學的媒介,也往往是令幼兒愛不釋手,若再加上教師說故事、角色扮 演等生動演出,其深刻印象就更令人難以忘懷,好的圖畫書能讓幼兒感到 快樂聽過以後會永遠留在他們的心中。

前三週的正向情緒教學,陳老師處於摸索期,陳老師透過實際的現場 教學,以及教學後的省思,瞭解該次教學的優缺,並改善在下次教學中。

陳老師也體認到圖畫書是教學的重要媒介,圖畫書的內容、畫風,以及提 問的方式都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成效。

貳、適應期

本研究依據陳老師在教學歷程中的轉變,將第四、五、六週的正向情 緒教學,合為一個階段,稱為適應期,意指陳老師漸漸熟悉正向情緒教學

162

的運作,並在教學過程中,持續發揮。此階段的陳老師漸漸熟悉正向情緒 教學的運作,執行起來也較之前順利。

第四週的教學主題為「自信」,陳老師說明該次的圖畫書故事內容有 趣,情節生動,圖畫風格相當吸引幼兒的目光,題材與幼兒生活貼近,且 具體呈現出每個人的不一樣,幫助幼兒理解自信的內涵,讓教師引導起來 較容易,無形中也提昇教學成效,促進幼兒學習正向情緒。同時,陳老師 強調該次的教學成效佳,期待之後可以增加圖畫書的篇幅,以及調整內容 的難度,更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學習。藉於第三週和第四週的教學成效佳,

陳老師決定第五週再次挑戰第一週的主題樂觀。

第五週的教學主題為「樂觀」,陳老師說明在故事說完後,投影片最 後還有一段話,是很好的設計,可以當作一個總結,幫助幼兒複習後,再 次思考故事裡所要傳達的寓意,幼兒的感受會比較強。只是陳老師也進一 步指出題材不夠貼近幼兒的生活,較難傳達樂觀的概念,有藉於此,陳老 師決定下週再次以樂觀為主題。

第六週的教學主題為「樂觀」,陳老師說明圖書畫的畫風特別,著實 吸引幼兒的注意,題材也較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體會到勇敢追求理 想、勇於與眾不同的樂觀態度,陳老師亦覺得教學成效佳,只是有些幼兒 的情緒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個別的給予關懷和輔導。

陳老師說明本以為情緒教育是在教導幼兒表達喜怒哀樂,以及正確的 抒發情緒,在此階段,陳老師體會到更深入的正向情緒,像是樂觀、愉悅、

知足,發現了情緒的不同面向,也發現到情緒可以討論的範圍更廣、更深 入。

我看到情緒教學所想到的就會是喜怒哀樂這方面的,這是比較容 易想到的,但這是的情緒多探討的是樂觀、愉悅、知足,就是面向上 更廣泛,是我以前比較沒有想到的。因為講到情緒,第一個就是想到 人的情緒,叫比較是喜怒哀樂這類的,正向的話,就會覺得是怎麼樣 正確的去抒發情緒,如果有不好的情緒,不管是怎麼樣造成的不好情

163

164

主題與傳達,有助於幼兒於輕鬆、無負擔的氣氛下將圖畫書中的主題吸 收、轉化成處理自己情緒問題的方法。閱讀圖畫書後,陳老師的引導、適 切掌握討論的關鍵與重點,經由師生共同分享討論,一起探究圖畫書中隱 含的寓意,陳老師從中瞭解幼兒的想法,經由此過程幼兒可以直接或間接 了解圖畫書中的主題,做為建立個人價值、生活觀的參考。

此階段的正向情緒教學,陳老師處於適應期,從摸索中陳老師漸漸理 解正向情緒教學的運作,熟練自身教學的技巧,以及理解每次所要傳達的 概念,適當的運用提問瞭解幼兒的想法,並教導幼兒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式 來表達情緒,教學技巧上也較為多元,也能重複嘗試一樣的主題進行教學。

参、發展期

本研究依據陳老師在教學歷程中的轉變,將最後兩週的正向情緒教 學,合為一個階段,稱為發展期,意指陳老師在理解正向情緒教學的運作 之後,力求進步,持續改善教學。

第七週的教學主題為「知足」,陳老師說明原本是要透過圖畫書描述 失去方知珍惜的概念,但由於此概念表達不易,無法確認幼兒是否能充分 瞭解知足的意義,或是幼兒是領悟到感恩的意義,雖然知足和感恩的意義 有些許雷同,但為了讓幼兒理解知足的意義,所以陳老師決定下週的正向 情緒教學主題依舊是「知足」,並選擇故事性更豐富的圖畫書。

第八週的教學主題為「知足」,陳老師說明利用圖畫書故事的主角來 引起討論,效果十分不錯,由於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情緒都十分明顯,很 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另外,時間允許的話,也可以安排幼兒上臺練習,

促進幼兒的情緒表達。

165

166

作業等,讓幼兒學習更加深化,促進幼兒的情緒發展。故事扮演活動對於 幼兒故事理解能力較高於問題討論和重複聽故事的效果。圖畫書教學透過 說故事的概念傳達,再藉以重複唸故事與討論故事,以扮演活動提升幼兒 故事理解能力成效更佳。

這次多是只有講圖畫書,說故事內容,問問題,如果可以再深入 一點會更好,可以再更完整,像是可以有延伸活動,扮演,製作學習 單,或是實地演練,或是玩遊戲,有回家作業之類的,跟家人討論,

多加些延伸的活動,就會讓幼兒學習更加深化,成效會比較好。(訪 0507)

本次為期八週的正向情緒教學,陳老師以不同方式引發幼兒聆聽故事 的動機,促進幼兒的專注,並用幽默和滿懷的熱情融合圖畫故事與生活的 樂趣中,且將故事內容題材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接合,陳老師予以引導,促 使幼兒積極的回應,幫助幼兒的情緒表達,促進幼兒的情緒發展。

陳老師根據圖畫書故事內容提出問題,再請幼兒個別回答或藉由彼此 討論分享,教師從幼兒回答中瞭解幼兒的想法。教師提問題的目的是讓幼 兒從瞭解故事內容為基礎,進而掌握故事主題,瞭解正向情緒。當陳老師 提出問題時,讓幼兒思考、醞釀自己的觀點或想法,然後提出分享與同儕 討論或溝通;討論可以協助幼兒澄清問題,訓練表達助於知識與思考的成 長,同時促進幼兒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