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賽爾與格蕾特爾〉裡面有一個陰險很毒的母親,為了自己的生存,狠 心的唆使丈夫拋棄孩子,「那麼,到底是『母親』還是『後母』?格林兄弟在一 八一二年的初版童話中,女人的角色僅是『母親』。而在一八五七年的第七版 中,『母親』則被改為『後母』,之後就一直沿用」。84

母親,一直被冠以神聖而慈祥的角色,自古以來,一再受人們歌詠。而筆 者身邊也有許多的母親們,這些媽媽們大多都很愛小孩,包括我的母親。我從 小就是在很多愛下長大的孩子,我身邊大部分的人也都這麼愛著她們的孩子,

為了孩子,你無法想像一個母親可以多麼瘋狂,她甚至可以拋下自我,只要為 孩子好,不管再艱難的事,她都會想辦法去達成,全心全意的為孩子好。

犧牲奉獻──是許多人對母親一角的讚揚與期待,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 童話故事裡頭,虐待欺負孩子的,多得從「母親」一角改成「後母」,因為這樣 才能保存「母親」這一個身分角色的理想形象,讓她維持一貫的聖潔光輝。不 過,為什麼當一個女人經過十月懷胎,誕下嬰兒成為一名母親後,就要犧牲自

83 露薏絲‧勞瑞,《威樂比這一家》,頁 139。

84 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著,柯惠琮譯,《格林童話: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 孩子的53 篇雋永童話》(Grimm Tales: For Young and Old),臺北市:漫遊者文化出版,大雁文 化發行,2015 年,頁 124。

58

我,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呢?母親,一定要犧牲奉獻嗎?

一、無怨無悔的母愛?

(……)新生的嬰兒沒有行動能力,不會調節自己的體溫,不會覓食,

不會自衛。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嬰兒起碼有能力抓牢母親,而人類的嬰兒 還沒發育到這一步就出生,連抓住母親也不會,所以有些人類學家稱他 們是「外孕胎兒」。85

在生物界裡,許多動物的幼崽一出生沒多久就能站立,雖然仍然需要父母 的保護與餵食才能夠生存下去,不過比較起來,人類的初生嬰兒更顯脆弱,他 們必須依附著母親,就連調節體溫也不會,更不要說覓食或是逃離危險了,如 果失去母親的照護,人類嬰兒幾乎無法獨自存活。也因為這個原因,人類嬰兒 與母親的連結是非常緊密的,不過,母親的愛究竟有多少?母親肯為孩子付出 到什麼程度呢?

在自然界的大藝廊之中,人類的嬰兒是藝品傑作,也是品鑑家。他品鑑 的是母職。胚胎會評估母親的化學狀況,並且開始記下母親發出的聲 音,出生後的嬰兒會記住母親的氣味,估量母親的眼神、體溫、說話聲 調。更重要的是,因而對於母親回應程度的訊號特別敏感,時時留意母 親是否留在身旁或扔下他不管。

假如人類的母親們都是生來就會自動愛護嬰兒,嬰兒何必這麼盯緊母 親?包爾比雖然沒有強調這一點,嬰兒的這種本領卻是證明母職表現受 環境影響的最有力證據。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母親身上的毛褪去,變得 越來越不易抓住,生育力卻比以往的類人猿都強,母親能夠無條件關愛

85 莎拉‧布萊弗‧赫迪(Sarah Blaffer Hrdy)著,薛絢譯,《母性》(Mother Nature),臺 北市:新手父母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4 年,頁 358。

59

嬰兒到什麼程度也受了影響。86

在動物的世界裡,當母親一胎孕育了多名孩子,再加上環境受到限制時,

母親通常會淘汰體弱的孩子,將資源集中在較具有生存優勢的孩子身上,以確 保她的基因得以繁衍,因此母親掌控著幼子的生存權力,而人類演化至今,受 到文明的洗禮,雖然這樣的生物性已較淡化,但是母親對孩子的付出,很多時 候仍然有著程度上的區別。

我們常認為母愛是無庸置疑的,不過很多時候,母親的愛確實會受到環境 影響,也會因為周遭總總因素而改變。有些母親愛孩子,可是她們更愛自己,

將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之前;或是因更看重伴侶間的關係,而忽視孩子;也有 些母親並不是那麼愛孩子,養育孩子只是盡一份責任而已;當然也有一些連基 本的「責任」都不願意承擔的母親,十分吝嗇為孩子付出。

假設我們說母愛確實存在著,但卻也會被生活中的瑣事而磨損,因為生活 中的無可奈何實在太多,很容易就讓抱懷母愛的母親們對子女失去耐性。我們 從童話故事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在〈烏鴉〉中,當王后的小女兒鬧得厲 害,無論怎麼哄都沒有用,失去耐心的王后,剛好看見一群烏鴉繞著宮殿飛來 飛去,她便打開窗戶說:「我寧願你是隻烏鴉飛走,這樣我就得安寧了」87,結 果孩子就真的變成烏鴉飛走了。

二、好媽媽vs. 壞媽媽

雪登‧凱許登認為人在生活中會在內心做一些基本的分野,以此來規範自 己與他人的關係,而這些區分都始於嬰兒最早的初略分類,將世界分為滿足

(好的)感覺與不滿足(壞的)感覺。隨著嬰兒逐漸長大,所有片段的影像、

聲音與感覺都集中在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身上,但母親也只是凡人,不可能永遠

86 莎拉‧布萊弗‧赫迪,《母性》,頁 357。

87 格林兄弟,《格林童話故事全集》第二冊,頁 348。

60

滿足嬰兒所有立即的需求,為了處理這種令人沮喪的狀況,年幼的孩童於是將 母親「分裂」為兩個精神實體:一個令他滿足的「好的母親」,以及一個令他挫 折的「壞的母親」。經過心理上的「消化」,這兩個母親的代表成為孩童自我意 識中好的部分與壞的部分,最後內化的好媽媽成為自我的一部分(「好的我」), 而壞媽媽則成為自我負面的部分(「壞的我」)。而童話故事事實上就是從童年早 期分裂的幻想,衍生而來關於母親的戲劇。童話故事描寫好的力量對抗壞的力 量,不僅幫助兒童處理內心負面的傾向,也肯定了母親在兒童建立自我的過程 扮演的關鍵角色。88

而《威樂比這一家》的女性照顧者也可以分成「好媽媽」與「壞媽媽」兩 種角色,「壞媽媽」有威樂比太太、郵政局長夫人,以及心蒂的母親,「好媽 媽」則是保母。在探討好壞媽媽的分類前,我們必須先看看這些母親都做了哪 些事:

(一)心蒂媽媽:

(……)我選擇這棟房子,因為裡面似乎住著一個相親相愛的快 樂家庭,有能力多撫養一個孩子。唉,只怪我太窮了,經濟陷 入困境,無法照顧我最寶貝的孩子。請你們善待她。89

這是小威樂比們在被遺棄的嬰兒──心蒂──身上找到的紙條,顯 然是遺棄心蒂的媽媽所留下的訊息。心蒂的媽媽在文本中並沒有正式登 場,藉由這張紙條的隻字片語,似乎可以傳遞身為一位母親對子女的 愛,即使經濟困頓,她依然想為女兒找個好人家,她並未任意丟棄女 兒,而是經過篩選後,她將心蒂放置在威樂比家,因為即使女兒不在身 邊,她仍希望女兒可以過上好日子。這樣看來,心蒂的母親是為孩子著 想的,只是迫於環境的無奈才不得不拋下女兒,不過就筆者的觀察並非

88 雪登‧凱許登,《 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頁 54。

89 露薏絲‧勞瑞,《威樂比這一家》,頁 12。

61

如此。以全知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都知道心蒂並沒有被威樂比夫婦收 養,他們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要,怎麼可能再去收養一名來路不明的棄 嬰?不過就這一點來說,心蒂的母親並不知情,本不該過分苛責她,但 是她將女兒「託付」給威樂比後,一直到心蒂長大,回頭去找她的母 親,母女倆人才重逢,如果心蒂的母親真的像紙條中那麼寶貝她的女 兒,怎麼會在這麼長的時間,都沒有回頭尋找女兒呢?更令人不解的是 故事結尾,心蒂得知「母親的生活好轉許多」,甚至還過著「寬裕舒適 的日子」,既然當初拋棄女兒的因素都已舒緩,怎麼會沒有嘗試找回女 兒呢?這種只是掛在嘴上的母愛,未免也太廉價,因此筆者將心蒂的母 親歸類為壞媽媽。

(二)郵政局長夫人:

1. 為孩子訂的標準

郵政局長夫人的生活規矩令人瞠目結舌,如果要用一個成語來 形容她,筆者腦中浮現的就是:一絲不苟。因為不符合規矩的事會 讓她坐立難安,郵政局長夫人的精確甚至已到達吹毛求疵的地步,

她要求孩子要站挺,這樣長褲的長度才會協調、玩具每天晚上要收 回箱子、衣物要按照順序排好,襯衫要放在長褲和長襪旁邊,不可 以掛在睡衣旁邊、床角的床單要塞好……可是兒子卻無法達到她的 要求。

2. 疏忽孩子的成長

「瑞士所有的一切都和他格格不入。他在滑雪場上笨手笨腳 的,牛鈴的聲音總是讓他耳朵發痛,對起司過敏,咕咕鐘常搞得他 心神不寧,瑞士刀曾割破手指兩次,皮短褲穿起來很扎、很癢,也

62

無法讓膝蓋保暖。」90從這段就可以看出,伯納比對於瑞士的新生 活非常不適應,不過郵政局長夫人並沒有察覺這些,又或者她根本 不在乎,她沒有積極協助兒子融入新環境,讓她的新婚丈夫接納自 己的兒子,反而在許多小事上處處要求,與丈夫一起挑剔兒子。

此外,伯納比的發音非常不標準,諸如:「今天天氣朱恩好,細 不細啊?」91、「逮灰兒見」92……。伯納比的發音會如此不標準的 原因,很有可能他們是外地人,因此夾雜著原本的口音,造成發音 不標準,但是他的媽媽並沒有發音不標準的問題,由此看見,伯納 比的發音不標準並非是因為口音的關係,那麼,就很有可能是因為 在發展語言的關鍵期,沒有受到好好學習與訓練,而他的成長期是 在豪華軌道車裡度過的。可以想見,郵政局長夫人並沒有將太多的 心思放在兒子身上,她寧願將自己手上的書翻讀超過四十二遍,卻

此外,伯納比的發音非常不標準,諸如:「今天天氣朱恩好,細 不細啊?」91、「逮灰兒見」92……。伯納比的發音會如此不標準的 原因,很有可能他們是外地人,因此夾雜著原本的口音,造成發音 不標準,但是他的媽媽並沒有發音不標準的問題,由此看見,伯納 比的發音不標準並非是因為口音的關係,那麼,就很有可能是因為 在發展語言的關鍵期,沒有受到好好學習與訓練,而他的成長期是 在豪華軌道車裡度過的。可以想見,郵政局長夫人並沒有將太多的 心思放在兒子身上,她寧願將自己手上的書翻讀超過四十二遍,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