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式、分析孩子反抗的方式及原因、(因應該文本的設定)探討魔法賦權的功能及 在該研究文本中的意涵,最後分析手足間的相處及偏心的父母。

第伍章總結內容分為兩節:回顧本論文的探討並提出研究結果。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首先,本論文受限於筆者之語文能力,研究文本與文獻皆以中文之譯作、

論文及專書為主。

其次,本論文所探究的主題範圍之一──問題父母──類型有很多種,直 升機父母4、割草機父母5都可列入其中,這類過度保護或干預子女的父母也是 問題父母。公共電視於2018 年所推出以吳曉樂散文作品所改編的戲劇──《你 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共分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 天〉、〈孔雀〉、〈必須過動〉,深刻描述以愛為名的箝制,這樣的父母也是問題父 母。不過本研究論文以不愛(或者不夠愛)孩子的問題父母為研究對象,故上 述過度干預、保護的問題父母,不在本論文的研究範疇內。

此外,愛的範圍很廣,它可以是親情的愛、朋友之間的愛,或是戀人間的 愛,而本研究關注的是不被親情所愛的孩子,特別是那群得不到父母的愛,在 家庭裡受盡委屈與創傷的孩子。而以這些不被愛的孩子為書寫內容的書籍不勝 枚舉,本研究無法將所有的文本納入,僅以下述筆者認為深具代表性的三部兒 童小說作品為主要研究文本,分別代表不被愛的孩子的三種不同類型,雖然研

4 「直升機父母」指過份照顧、保護和介入子女生活的父母,這些家長就好比直升機,盤 旋在子女四周,偵察孩子的行蹤,並隨時空降幫子女解決問題。

張念慈,〈大學生被養成小學生 「直升機父母」要學會放手〉,《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0626。擷取日期:109 年 7 月 20 日。

5 彭漣漪、王惠英,〈你家小孩獨立嗎?「直升機父母」已進階為「割草機父母」3項指標 檢視你是哪一種?〉,《未來Family》。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4649。擷取日期:109 年 7 月 20 日。

7

究作品有所侷限,但筆者竭盡所能,針對選定的文本做深入探討及分析。

此外,在第參、肆章以童話故事做為對照分析,童話故事眾多,筆者無法 一一列入研究的範圍,而格林童話本身所含納的故事篇幅甚多,已足夠筆者作 為對照之採樣材料,故本文選用的童話故事為遠流出版社於2001 年所發行的

《格林童話故事全集》,其他童話故事不列入討論。

最後,本研究論文中的研究作品其故事大綱簡單說明如下:

一、《房間裡的大象》(Elefanten sieht man nicht)6

該書為德國作家蘇珊‧克瑞拉(Susan Kreller)所著之兒童小說。本研 究以九歲的尤莉亞和七歲的馬可斯為研究對象,兩人皆是家暴的受害者,

施暴者為他們的父親,母親無法提供足夠的庇護,後者亦是家暴的受害 者。故事始於每年寒暑假回倫巴堡爺爺奶奶家的十三歲瑪莎的觀察,發現 這對姊弟是家暴的受害者,然而大人們裝作視而不見,對於瑪莎的疑問也 聽而不聞。瑪莎積極的對家暴受害的姊弟伸出援手,策劃了一場「逃跑遊 戲」,把姊弟倆反鎖在麥田中的藍色小木屋,卻也為自己惹來麻煩。

二、《威樂比這一家》(The Willoughbys)7

本書為《理想國四部曲》的作者露薏絲‧勞瑞(Lois Lowry)所做,

她的理想國四部曲為探討惡托邦的系列小說,而親情的追尋則貫穿整部作 品,其中第三部的《森林送信人》中的主人翁──麥迪,是位家暴的受害

6 蘇珊‧克瑞拉(Susan Kreller)著,林敏雅譯,《房間裡的大象》(Elefanten sieht man

nicht),第一版,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2014。本書榮獲多項德國文學基金會優良少年文學

獎。

7 露薏絲‧勞瑞(Lois Lowry)著、繪,吳恬綾譯,《威樂比這一家》(The Willoughbys),第

一版,臺北市:天下遠見,2008。本書甫出版即獲得美國「家長協會推薦金牌獎」、2008 年度

臺灣「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8

者,他在原生家庭得不到應有的照顧與愛,也屬於不被愛的孩子,但筆者 鑑於此套作品已多被研討與關注,故選擇露薏絲‧勞瑞另一本較不受臺灣 讀者關注,卻顛覆傳統童話中所敘寫的家庭關係、亦深具研討空間的《威 樂比這一家》為主要文本。

此外,Netflix 原創電影於 2020 年製作動畫電影《威樂比這一家》就是 以本書改編而成。考慮改編後,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及故事情節,與原著多 有出入,故本部電影改編不予探討。

威樂比家有四個孩子:老大、雙胞胎以及老么,他們的父母對孩子既 沒耐心又不注重,他們從爸媽那裡得不到溫暖,彼此雙方暗藏心機,想擺 脫對方,父母藉由一次遠行,將四個孩子丟在家中,並聘請保母照料,最 後四個孩子與保母結盟,追求幸福的故事。此外,本書另有兩條支線,分 別是被母親拋棄的心蒂以及被母親要求離家的伯納比。本研究以四位被父 母遺棄的威樂比家孩子、心蒂及伯納比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三、《瑪蒂達》(Matilda)8

《瑪蒂達》的作者為羅德‧達爾(Roald Dahl),達爾的作品繁多,包 括《巧克力冒險工廠》、《飛天巨桃歷險記》、《狐狸爸爸萬歲》、《女巫》

等,作品中的兒童角色眾多,瑪蒂達雖是達爾的作品中,有雙親和手足的 兒童,但是因為被父母忽視,對照達爾其他作品中的兒童,是不折不扣的 不被愛的孩子。此外,《瑪蒂達》在1996 年改編為電影《小魔女》,但本 研究注重在人物刻劃及故事的情節內容,故電影改編不予探討。

瑪蒂達是個三歲就會讀書的天才兒童,但爸爸卻是靠欺騙手法賣二手

8 羅德‧達爾(Roald Dahl)著,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繪,張子樟譯,《瑪蒂

達》(Matilda),第二版,臺北市:遠見天下,2012。1996 改編為電影《小魔女》(Matilda),

導演為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o)。

9

車,媽媽則是個不做家事的賭徒,在學校又有個超級暴力的校長。本研究 對象為四面楚歌的瑪蒂達,她實際上是個父母都缺席的另類孤兒,她在家 中完全被忽略了,但卻從逆境中解決問題並獲得成長。故此,本文挑選達 爾作品中的瑪蒂達作為研討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