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踏上溫氏號之旅

第一節 溫氏號啟航之契機

以海洋來當成教學生涯的隱喻,在與溫老師第三次訪談時,談及我以航行的 概念來了解其教學生涯,溫老師認為十分適切,她說:

航行更大器,更符合我的性格,因為我所做的東西真的就是,我沒辦法 給你一個很制式的框架(I-W-43)。

每艘船,在出發航行前,都會在靠岸停泊的碼頭邊,將出發航行前應該帶的 糧食、補充物品、器材等東西補足,以備在航行途中,可以解決在船上的生活及 在海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解決的工具及策略。而要帶上什麼物品,也取決於開 船者的選擇與認知。這些乘載在船上的物品,是提供船員在航行中重要的續航能 量與航行方向的抉擇。是什麼因素影響溫氏號裝載這些物品?將在本節中予以敘 明。

補充完物資、油料及器材後,就要準備啟航出發,在出發前,總要選擇往哪 片海洋出發。而在駛向各類職業海洋前,都有其選擇性及受影響的因素,溫氏號

118

也是亦然,準備好教學羅盤,開始在教學海洋中探索。在決定出發前,她為何願 意選擇成為一艘在教學海洋航行的船隻?而不是選擇在其他職業海洋中航行?

是什麼人、事、物影響她的選擇與決定?本節就從影響她選擇航行教學海洋的原 點來一探究竟。

1983 年是溫美玉老師進入師專的第一年,也是溫氏號與教師教學養成正式 接觸的時間。而在進入師專前,她為何會選擇走上擔任教職這項工作?本節將從 溫美玉老師其個人家庭背景、及為何會選擇擔任教職,在此脈絡下敘說其故事。

壹、選擇航行教學海洋的契機 一、客家族群文化層面的影響

早年,高雄的美濃地區多數以務農為生之客籍族群極非常鼓勵子弟儒學教 育;自六堆居民被准許參與科舉考試之後,當地即有出現數十位進士、舉人。後 來,當地更因培養出許多取得博士學位之人士而以「鳳林出校長,美濃出博士」

著稱(維基百科,2019)。在這樣的客家族群面向影響下,溫老師的父母也希望自己 的孩子能像自己的親戚或是鄉親一樣,成為一位讀書人。溫老師說:

我出生在美濃,開始讀小學時,當時我的二伯也當老師啊!那當時在美 濃我的親戚最多都是當老師的(I-W-01)。

1960 年代的臺灣,政治上屬於戒嚴時期,而民眾的生活及就業狀況,也因 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異。當時的高雄縣美濃鄉,是一個傳統的客家鄉下聚落,續 多人以務農維生,眾多家庭經濟狀況並不理想,讀書,成了脫離貧窮的一線希望。

119

二、1960 年代家庭經濟困頓,教職成為唯一選擇

溫美玉老師出生於西元 1967 年的高雄縣美濃鎮(現高雄市美濃區),當時 的美濃地區,多數人口為客家族群,許多家庭都以務農為主要的工作及收入來 源。溫美玉老師出生時,家庭的生活環境困苦,在 1973 年,她讀小學時,許多 親戚的工作都是從事教職,加上家裡經濟狀況不佳,她從小就希望能幫家裡省 錢,但又想繼續升學,因此,能夠兩者兼顧的方式,就是選擇師專。加上她自己 在群體中,很容易成為一位領導者,也希望能成為一位老師來領導學生。因此,

在 1973~1978 年的小學求學階段,就開始萌生想當老師的念頭,她說:

然後家裡經濟情況很不好,就是太窮了。所以這是想當老師比較清晰的 輪廓(I-W-01)。

溫美玉老師的媽媽,從小就很嚴厲的對待她,讓她從小對母親總是無法 正向去面對。但有一幕讓她印象很深刻,是母親為他們這些孩子削鉛筆的畫 面,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母親的慈愛與關懷,她說:

儘管嚴厲兇惡,身為客家女人的母親在教育孩子時還是相當盡責 的。沒有自動削鉛筆機的年代,小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母親總是用 傳統的小刀,就著昏暗的燈光下,拿起鉛筆,一刀一刀熟練的削掉 木頭,再就著桌面切掉鉛筆芯,直到呈現完美極致。然後守在我們 旁邊,看著我們一筆一畫的寫著生字直到她滿意。那樣的夜裡通常 靜謐無聲,只有筆尖與紙沙沙沙的摩擦聲響,多珍貴的時刻啊!有 時我會偷偷瞄向母親的臉,也只有這個時刻,母親終於不再張牙舞 爪,好看極了。很多細碎的生活細節早已灰飛煙滅,這一幕卻像刻

120

在木板上的爪痕不曾逝去,那會是刻意想死命抓住、想證明母親真 的對我有愛的印記嗎(天下雜誌,2019)?

儘管已經經過四十幾年,但這個畫面卻一直深深烙在溫美玉老師的心裡,這 也讓她未來成為一位老師時,對待孩子的態度更為謹慎,因為唯有溫暖能讓人記 憶著那種美好,而恐懼只是讓人更害怕去面對及處理問題。

而在這美濃傳統客家家庭裡,溫美玉老師由於家族內的一些相處問題,常感 到被其他親戚欺負,而在她十歲時,她竟挺身而出,和大伯母回嘴,在天下雜誌 的訪問中,她提到這件事:

印象中,一次在大伯母不肯出借鋤頭,還極盡奚落、調侃、中傷我 們家窮一定不會還回去,十歲的我忘了身份衝到她面前大吼大罵:

「妳以為你是誰,沒良心又惡毒的女人,只會嘲笑、欺負我媽媽還 有我們家,我不怕妳啦!」這件事驚動了家族,所有人皆嚴厲指責 敢冒大不韙犯上的我,只差沒被抓到「祠堂」公審(天下雜誌,2019)。

當我閱讀完這篇文章,腦中浮現是「女性意識」的抬頭,在那個男尊女卑的 1970 年代,溫美玉老師為了捍衛自己家裡的媽媽,挺身而出,不因年紀小、性 別而有所畏懼,而在詢問溫老師為何敢站出來與大伯母回應,她說:

我伯母視我為狠角色,不敢再對我們太過分。所以,我打從心底明白,

勇敢可以換來尊嚴(I-W-65)。

121

這樣的態度,也讓她從小就有勇敢、勇於面對挫折及不怕困難的信念。

而這篇採訪,經《天下雜誌》同意授權,如附錄七。

三、國中小階段領袖特質展現

此外,溫老師從小學開始,自己就發現在團體裡,常常擔任領袖的角色,

愛領導他人,也善於表達,最重要的是,當時的讀書環境對生性無拘無束的 她來說,就像齊天大聖戴上緊箍咒般,在教室讀書的痛苦,讓她想著有什麼 方法能越快脫離讀書的牢籠,而又能替當時經濟狀況不佳的家裡省錢,考上 師專,是最快,也是當時唯一的方式,溫老師說:

然後再加上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群體裡面很容易是當 leader 的人,愛講 話,然後玩扮家家酒的時候都當頭,所以,好像有那個特質吧!那再加 上說就知道說讀師專,我就可以很快的可以脫離,就是不要再念書,我 不想念書。我不想在教室裡面學習,我喜歡學習,但是我不想要在教室,

那師專是最快的,然後又可以幫家裡省錢,所以我就想說這是最快的方 式(I-W-01)。

四、師專考試滑鐵盧,生涯選擇造成家庭衝突

在 1980 年代,當時臺灣的國中畢業生,如果要繼續升學,選擇的管道有三 種,分別是高中、高職及五專。溫美玉老師從小就打定主意要選擇當老師,所以 她的第一志願是師專。然而,1982 年時,她考上了高雄女中,卻沒考上師專,

當時在美濃的溫家,父女倆為了要唸高中還是要重考,有過一段爭執與討論,溫 老師說:

122

我國中畢業的時候,其實第一年我就考上高雄女中,然後我的師專沒考 上,那我本來我爸爸帶我去高雄女中辦理,他其實想要拐騙我因為我們 那時候沒辦法自己去高雄,一定要他帶我去,那我就只是要跟他去高雄 補習班,補習這樣,我並不是想去,他就說:「你就先去報到啊!這樣 子你明年就不用考啊!」我就永遠記得我爸爸就跟我講一句話說:「你 看,這麼多人都要念,你怕什麼?」我跟他說:「你看,這麼多人都要 念,所以我怕我一定會被當或留級啊!我不要。」我爸爸說:「你要當 老師,為什麼不去考師大也可以。」他們那時候就是很渴望有一個大學 畢業的人,那我跟他說:「我不要,因為還要唸高中,我說我為什麼不 要補一年,我就一定能考上師專。」(I-W-18)。

溫老師的父親希望她去唸高雄女中,這樣家裡就有機會出一個大學生。在 1981 年,臺灣高中生考取大學的錄取率是 29.87%(教育部編,2016),競爭相 當激烈,尤其在高雄美濃鄉下,考上大學更是光宗耀祖的事,尤其在客籍族群裡,

生活清苦的當時,家裡能栽培出一位大學生,那可是十分了不起,且值得驕傲的 事。溫老師的父親知道,考取師範大學畢業後也能當老師,因此鼓勵她去念高雄 女中,之後再去考師範大學,一樣能成為老師。

但對溫老師來說,國小及國中痛苦的填鴨式讀書方式及考試壓力,對於不愛 死背書,不愛考試的她,要再讀三年高中,然後再經歷聯考的折磨,這高中三年 不知道要考多少次試,背多少書,她寧願選擇重考一年,也不願接受父親的建議 去讀高雄女中。因為她知道,只要她努力一年,考上師專,她就就能當老師,就 不用再痛苦的待在教室裡,讀那些她沒興趣的書。因此,她毅然決然到高雄準備 重考師專,在當時重男輕女的年代,溫老師勇敢的捍衛自己的升學選擇,因為在 她的心中,她從小就想當老師的願望一直在,眼前只要一年就能實現,再花三年

123

高中的時間,也不一定能保證考上師範大學,她回想起那段在高雄重考的日子,

她說:

所以我選擇重考,我不去念高雄女中,因為我想念師專就好。沒想到,

我去高雄根本就沒有唸書,都去看小說,因為高雄有書局啊!我就可以

我去高雄根本就沒有唸書,都去看小說,因為高雄有書局啊!我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