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Lincoln 及 Guba(1985)針對質性研究信實度的判斷標準,提出四種規準:

可信度(credibility)、可推論性(transferability)、可依靠性(dependability)

及可確證性(confirmability),以用來建立質性研究之信實度。可信度係指資料

112

的真實程度,可藉由長期參與及持續觀察、同儕參與討論與三角檢驗等方法,來 提高資料的真實程度(Cohen, Manion & Morrison,2000)。可推論性係指資料 有普及化的特性,能把研究結果應用在研究情境外,用來了解有相關經驗者的感 受。可依靠性係指資料之穩定性、一致性及可預測之程度,可透過研究過程中的 自我省思,來提升研究的可靠性。可確證性係指資料的中立性及客觀性,在資料 蒐集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排除個人主觀的看法,讓研究結果能在自然之情境中呈 現,由資料本身來證明非個人之主觀臆測。

潘慧玲(2003)綜合各家學者之看法,歸納出質性研究常使用的 8 種建立信 實度的方式,分別為澄清研究者之背景與立場、長期進駐田野、使用三角檢正、

運用參與者檢核、採用同儕審視、進行厚實敘寫、從事反例個案分析及使用外部 查核等。本研究採用其中的三角檢正、運用參與者檢核及厚實敘寫,三種策略,

進行資料檢核,茲說明如下:

壹、使用三角檢正

本研究則透過觀察記錄、訪談及文件等不同資料來源進行三角檢正。而且資 料之間也經常相互比對,以達到對本研究資料之有效性的處理。針對訪談內容,

亦會與研究參與者共同交流看法,使對於事件的理解及詮釋,較趨於一致性,以 提升本研究之可靠性與確實性。訪談對象除了溫美玉老師之外,亦有不同層面之 受訪者,從溫美玉老師學校學校校長及主任、研究助理王智琪老師、其任教班級 七位學生與參與備課 Party 的魏瑛娟老師和徐培芳老師。

113

貳、運用參與者檢核階段

在進行研究時,我將訪談資料、觀察內容紀錄及相關文件資料,與指導教授 討論。並呈現給溫美玉老師,並進行確認及傾聽其意見,有偏誤處則立即修正。

訪談溫美玉老師,於第一次訪談後,對於訪談內容有所疑問,茲後續進行再度確 認以及第二~四次訪談,並詢問溫美玉老師,她也同意本研究之分期階段時間軸 規劃,透過上述步驟以釐清疑問及運用參與者檢核之功能,檢核部分如圖 3-7 所 示。

而兩位參與備課 Party 老師,針對訪談內容,有所疑問處,我分別透過臉書 及通訊軟體 Line,進行疑問處確認及延伸問題訪談,以文字方式完成釐清及參與 者檢核。

114

圖3-7. 與溫美玉老師進行參與者檢核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截圖

參、進行厚實敘寫

我於進行研究時,依照溫美玉老師生命經驗的時間順序,開始進行書寫。將 溫美玉老師的生命經驗分成五個時期,分別是國中小時期、師專時期、初任教師 時期、南師附小成立備課 Party 前期與南師附小成立備課 Party 後期。透過訪談 溫美玉老師,厚實描述及分析其內心的想法及看法,並在此過程中,我也反思個 人的生命經驗與教學生涯,不斷思考、澄清問題、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

115

同時在書寫中檢視自己、覺察自身之改變,並在書寫中,澄清自我、重整自我及 接納自我,我也在這書寫過程中,回憶自身過往經驗尋找及建構意義。而從溫美 玉老師開始述說自己的故事,就是在以獨特的方式來組織過去的生命經驗,再次 透過這樣的反覆訪談,去瞭解其信念及價值觀,而我透過整理及找出關鍵事件與 核心主題,梳理出溫美玉老師生命獨特的結果、意義及故事。

此外,我也將所觀察的教室教學情境作詳細之描述,並輔以照片,提供描述 性脈絡化,再透過日後之觀察與訪談,找尋相關證據。藉以提升本研究之信實度。

若其他讀者掌握其他情境具有共同特徵,能將本研究發現應用於他處,增進本研 究之轉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