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對台工作機制的建立與變遷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共中央加強對台宣傳的要求,於1991年9月25日成立對台節目部,籌備開 辦第四套節目(中央四台),從事對台節目的發展規劃和執行,建立對台 宣傳網路。1992年10月1日,該台以台灣、港澳和東南亞華人區為對象的 中央四台透過衛星正式播出,為對台宣傳開闢另一途徑。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

由於鄧小平因素,如何界定江澤民時期,可能引發爭議。江澤民係在 1989年6月「六四」事件發生後,臨危受命,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其正 當性、合法性備受質疑,但在鄧小平幕後強力支持下,權力逐漸穩固;並 在同年11月接替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位,但還是尚未能掌握 對台工作,直至1993年6月24日接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一 職,才正式主導對台工作。但是在此之前的1991年3月9日,中央對台工作 領導小組改組,名稱中「領導」二字被拿掉,成為中共對台工作小組,直 接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負責。80與此同時,原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 室和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合併,成立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作為黨 的機構序列。似乎又意味著江澤民希望藉此逐步涉入對台工作。

江澤民時代,整個形勢開始出現巨大轉變,除了政策做出調整,組織 進行微調外,人事也做出比較明顯的更新。

壹、認知與政策

江澤民與鄧小平相比,面臨台灣政治情勢最大的不同,是對手李登輝 總統心態的改變和戰術的調整。

江澤民真正開始主管對台工作,是在辜汪會談之後,辜汪會談是兩岸 關係和諧的最高峰,此後兩岸政治關係開始走向下坡,其中因素包括:兩 會談判因主權爭議,互不相讓;隨著台灣民主化,社會日益開放,讓台獨

80 鄒錫明,中共中央機構沿革實錄,頁 1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運動有發展空間,基於言論自由的保障,中華民國政府採取容忍態度,但 在中共看來,卻變成「台灣當局對台獨的縱容」;中華民國採取務實外交,

希望有外交空間,走進國際社會,參與國際組織;81但在中共看來,卻變 成「製造兩個中國」或「獨台」。

事實上,在李登輝總統主政下,台灣政治民主多元化及政治菁英本土 化的發展趨勢,已為兩岸互動增加更多的變數,特別是台灣新形成的政黨 政治格局,無疑為中共所謂的「黨對黨談判」及國共兩黨關係的發展帶來 正面的衝擊;對中共而言,這意味著其對台統戰工作將更加困難。

1993 年由於我國朝野積極推動參與聯合國,使得中共倍感壓力,所以 不僅採取種種打壓手段,並在該年 8 月 31 日以七種語言對國際發表《台 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宣示中共對當前所謂中國主權與兩岸關係 的立場。這份文件是中共近年來有關對台政策及統一問題最完整、也是最 有系統的一項聲明,除了否定我國為主權國家,並以中央政府的姿態向我 招降。由於措詞強烈,引起我國政府與人民普遍的反感,根據民意調查,

民眾認為兩岸關係處於敵對者比過去增多,贊成台灣獨立的比率也略有上 升趨勢。中共對此現象頗難理解,認為對台灣的民心趨向掌握不足。

1994 年的兩岸關係,也是在低盪中起伏發展,在波折中前進。不少人 認為這是自 1987 年我政府開放探親以來,兩岸關係降至最低潮的一年。

兩岸關係在互信基礎缺乏和脆弱的情況下,以致風波不斷、摩擦連連。一 些性質單純的突發個案,竟然都會演變為兩岸關係緊張的導火線。82其間,

81 1993 年,我外交部開始推動「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活動。同年 5 月 17 日,我外交 部正式公布「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手冊;9 月 19 日,組「全國各界支持參與聯合國委 員會」宣達團赴紐約。

82 1994 年 3 月 31 日,大陸三名歹徒在浙江省千島湖劫掠「海瑞」號遊船,二十四位台 灣遊客和八位大陸船員遇害。由於中共方面意圖掩飾卸責,刻意封鎖新聞,除拒絕海基 會派員探視,並對罹難者家屬採取蠻橫無理的態度。以致原本只是一件偶發的重大刑事 案件,因中共處理過程失當,引發國內朝野同聲譴責,台灣旅遊業者停止組團赴大陸遊 覽,並有多項交流因而中斷,連帶地國內民眾支持台獨的比率一時間陡然增長。7 月 10 日,因颱風侵襲本島,停泊宜蘭蘇澳港外住有大陸漁工的海上旅館「上好三號」漁船觸 礁,致使因法律所限不准登岸的大陸漁工有多人慘遭滅頂。中共官方除指控我方做法「不 人道」,同時發動傳播媒體強烈抨擊我方處理事件態度。一時之間又為兩岸關係製造了 些許矛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我政府首長進行「度假外交」等務實外交活動,相當程度突破中共的封 鎖,惹惱中共,因而一再嚴厲指責我背離「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並堅持 反對我參與聯合國、李總統出席APEC 和廣島亞運會。接著,中共也對於 李總統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提出嚴厲批評,直指是公然提出台獨 理念。此後,中共又大力抨擊我政府公布的《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是 在為推行分裂政策、謀求「對等政治實體」、「重返聯合國」製造輿論。同 時這一年裡,有關中共是否武力犯台的議題,不斷地被提出討論;再加上 中共又在東南沿海一帶舉行多次空降與登陸作戰軍事演習,83其目的不言 可喻,更增添兩岸的緊張關係。

在兩岸關係日漸走入低潮的情況下,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仍然試圖 在對台工作上有所突破。

1995 年元月 30 日農曆除夕,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 事務辦公室、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全國政協祖國統 一聯誼委員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共同於北京 人民大會堂共同舉辦「新春茶話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 在會上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對兩 岸關係提出八項看法和主張(簡稱「江八點」);84這是江澤民接管對台工 作後,中共對台政策最重要的宣示。江澤民此次講話顯然是中共有計畫的 部署,不僅刻意選擇在中國人傳統節日新年除夕的團圓日發表,而且由國 台辦等七個對台主要工作單位參與主辦,為前所未見,更凸顯其重要性。

中共指出,「江八點」是根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針對兩 岸關係、台灣局勢和國際形勢發展變化而提出的,是江澤民主政下對台政

83 1994 年一年裡,中共至少舉行八次空降與登陸作戰軍事演習,地點並集中於東南沿 海區域。其中一次於9 月中旬在距金門僅六十七海里的東山島,進行名為「東海四號」

的三軍聯合登陸作戰演習。由於此次軍事演習參加者為中共南京軍區和東海艦隊所屬 陸、海、空軍、空降、登陸部隊,並且徵用商船、漁船,係中共歷年在台灣正面所進行 的較大規模演習。除了地點敏感外,同時中共首度將各型戰機進駐設於離台二百五十海 里內的陸橋、連城、龍溪等基地。

84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人民日報(北京),1995 年 1 月 31 日,第 1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策的指導綱領。

「江八點」中針對現階段兩岸關係的發展提出新主張,其中包括:一 是提出兩岸談判,取代過去主張的兩黨談判。由於台灣內部日益民主化,

在野的民進黨,群眾基礎日漸擴大,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所以江澤民稱

「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是我們一貫主張。在和平統一談判的過程 中,可以吸引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85換言之,中共 已經認識到兩岸關係不僅僅是國共兩黨可以解決的事,必須有台灣內部各 種不同的政治力量的參與,才能較好地解決台灣問題。二是將統一工作分 兩步走,江澤民指出「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

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 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

86此一說法,表明過去企求「統一」一步到位的政策作法,必須改弦更張,

所以「統一」不再是中共當局的政治日程表上急迫要完成的工作,新的「統 一政策」是將統一工作分階段來推動,首先要進行的是消除彼此的敵意,

結束雙方敵對狀態。三是推動兩岸官方交流和互動。中共有意將對台工 作,從事務性、經濟性、功能性和民間性的兩岸關係轉向政治性和官方性 的取向。因此,江澤民表明「我們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分前來 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可以共商國是,也可 以先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就是相互走走看看,也是有益的。中國人的事 我們自己辦,不需要借助任何國際場合。」87就中共看來,在兩岸進入政 治談判時代前,雙方領導人相互認識,在見面中營造良好的氛圍,是促使 兩岸政治協商得以順利開展,甚至獲得成果的重要保證。四是主張兩岸經 濟交流與合作。江澤民說:「我們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兩岸經 濟合作。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將切實維護台商的一切正當權益」他 認為,面向 21 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85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

86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

87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