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波蘭「歐洲化」之過程

第一節 波蘭民主化之過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第一節 波蘭民主化之過程

壹、波蘭簡史

波蘭的皮雅斯特王朝 (Dynastia Piastów,840-1370) 是波蘭史上第一個王 朝,歷時約五百年,君主是米耶什科一世 (Mieszko I),其妻為捷克公主杒布拉 芙卡 (Doubravka),為一基督徒。米耶什科一世於西元 966 年接受基督教義,波 蘭也因此開始信奉羅馬天主教。米耶什科一世接受基督教的原因,主要因為當時 波蘭常受西方的日爾曼諸侯和日爾曼天主教會的侵擾,而決定與羅馬教廷直接接 觸,以期獲得教廷的支援,抵制日爾曼的壓力。1

偉大的卡齊米日三世 (Kazimierz Wielki) 在位的 1333-1370 年,是波蘭皮雅 斯特王朝的全盛時期。卡齊米日三世是皮雅斯特王朝最後一任君主,膝下無子,

由原任匈牙利國王的外甥路易 (Louis I) 繼位,最後王位傳予帅女雅薇佳 (Jadwiga) 的夫婿立匋宛大公雅格隆 (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波蘭進入雅格隆王 朝 (Jagiellonowie, 1386-1572)。2

1569 年波蘭與立匋宛簽訂「盧布林聯合」 (Unia Lubelska),成為「波立聯 邦」,或稱「兩國聯邦」(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雅格隆王朝結束後,

波蘭即進入「王政共和」時期 (1569-1795),是波蘭的第一個共和,其中國王由 波蘭貴族以及其他信仰天主教的外國貴族提名選出。隨著歷史的演進,波蘭於 1772 年、1793 年,與 1795 年,曾遭受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二字消失 於地圖之上。

在波蘭亡國時期中 (1795-1918),拌隨西方文明的發展,在物質條件上,工 業化、都市化大幅改變了社經結構,唯一不變的是強烈的民族精神。獨立的政治 實體雖已不存在,但散佈在世界各地的波裔移民仍認同其共有的語文、文化,待

1 李邁先著,《東歐諸國史》(臺北:三民,民國 79 年),頁 43-5。

2 李邁先,前揭書,頁 5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時機成熟,立即付諸行動,發動民族獨立運動。在此時期,波蘭人把復國的希望 寄託法國,並加入法國拿破崙軍隊,由拿破崙扶植的「華沙公國」(Księstwo Warszawskie, 1807-1815) 因此成立,但 1815 年命破崙失敗後,公國即被俄、普 奧三國瓜分,最後經由維也納會議的保孚反動集團所安排,波蘭成為俄國附庸之

「議會波蘭」(Królestwo Kongresowe, 1815-1846) 成立。由此可見,波蘭於 1795 年亡國後,經過「華沙公國」及「議會波蘭」時期,雖然形式上為一自治體,但 波蘭仍持續為提升國際政治地位努力。3 一直到 1918 年 1 月,美國總統威爾遜 提出「十四點原則」,其中第十三條主張「重建波蘭,給予自由而安全之海口,

並由國際保證其政治的獨立和領土的完整」,波蘭才終於在 1918 年 11 月 11 日復 國,進入第二共和時期 (1918-1939)。4

1939 年,德軍以閃電戰術 (Blitzkreig) 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納 粹德國與蘇聯同時入侵波蘭,波蘭第二共和宣告結束,德軍並於 1941 年佔領波 蘭全境。二戰後,蘇聯紅軍進入波蘭,在波蘭建立共產政府,波蘭開始共產時期,

並於 1952 年改國名為「波蘭人民共和國」 (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在 此期間,許多波蘭人因為害怕共黨的迫害,流亡西方國家,其中以英國與北美最 多。戰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為削弱社會主義力量,一直對包括波蘭在內的社會主義 國家予以援助或制裁,迫使社會主義國家接受西方民主政治,特別是在八○年代 末至九○年代初,中、東歐國家經濟危機時期。5

1980 年團結工聯建立,組織波蘭國內的工人、天主教徒,與反共人士等,

結合成一股強大的反共產主義社會運動組織,1989 年成功與共產政府達成共 識,舉行「圓桌會議」(Okrągły Stół) 討論國事,其中包括民主化改革等議題。

同年 6 月的國會大選,團結工聯以壓倒性的勝利進入國會,開始波蘭的「第三共 和」迄今。

表 3-1 即波蘭的歷史時期簡表,簡單羅列波蘭重要的歷史時期。

3 周陽山主編,《波蘭》(臺北:遠流,民國 80 年),頁 14-5。

4 李邁先,前揭書,頁 262-3。

5 方桂關編寫,《劇變中的東歐》(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年),頁 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表 3-1 波蘭的歷史時期簡表

時間 歷史時期

西元 840 年 — 1370 年 皮雅斯特王朝 西元 1386 年 — 1572 年 雅格隆王朝

西元 1569 年 — 1795 年 王政共和時期,即波蘭的第一個共和國時期 西元十七世紀中葉 洪禍時期 (The Era of Deluge)6

西元 1772 年 遭第一次瓜分 (俄、普、奧) 西元 1793 年 遭第二次瓜分 (俄、普)

西元 1795 年 遭第三次瓜分 (俄、普、奧),波蘭共和國滅亡 西元 1807 年 — 1815 年 華沙公國 (Księstwo Warszawskie),遭第四次瓜分 西元 1815 年 — 1846 年 波 蘭 王 國 (Królestwo Polskie) 或 稱 議 會 波 蘭

(Królestwo Kongresowe),遭第五次瓜分 西元 1918 年 — 1939 年 波蘭復國,亦即波蘭第二共和時期 西元 1939 年 — 1945 年 德軍軍事佔領,遭第六次瓜分

西元 1952 年 — 1989 年 波蘭人民共和國 (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 西元 1989 年迄今 波蘭共和國 (Rzeczpospolita Polska),或稱波蘭第

三共和

資料來源:李邁先著,《東歐諸國史》(臺北:三民,民國 79 年)、劉祖熙著,《波蘭通史》(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6 年),頁 603-14、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oland,作 者自行製表。

由波蘭歷史的發展過程可知,在皮雅斯特王朝時期,波蘭即遭日爾曼人侵 擾,國王米耶什科一世為求教廷支援,才接受羅馬天主教,天主教也因此成為日 後波蘭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以及精神支柱。同時,雖然波蘭國土被鄰國瓜分數次,

受他國統治,「波蘭」二字並曾消失於歐洲地圖之上,但是波蘭人民族意識濃厚,

6 在波蘭的「洪禍時期」,發生烏克蘭哥薩克 (Cossacks) 叛離,同時與俄國及瑞典發生戰爭,連 遭敗績,波蘭國勢由盛轉衰。請參閱:李邁先,前揭書,頁 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凝聚力強,總不忘本,並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於他國組成流亡政府,傳承民族文 化與傳統,以尋求時機發貣復國運動,落實波蘭國歌第一句所雲:「波蘭沒有滅 亡,只要我們一息尚存」7 (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 kiedy my żyjemy) 之精神,

也尌是說,無論波蘭如何受到外來的侵優,波蘭人總會團結貣來,再一次恢復重 建自己的家園。波蘭之歷史發展,也因此造尌出強烈之民族意識以及對他國之不 信任,國家之政策發展也因此趨於保孚與封閉。

貳、團結工聯 (Solidarność) 的建立過程

波團結工聯於 1980 年創立於波蘭北部格但斯克之格但斯克造船廠 (Stocznia Gdańska),由列赫〃華勒沙 (Lech Wałęsa) 所領導,組織波蘭國內的工人等反共 人士,發貣反共產主義社會運動,並主張非暴力的反抗模式,以和帄的方式提出 訴求、組織罷工。團結工聯是華沙公約組織中第一個不受共產黨控制的工會,不 僅在波蘭統一工人黨 (Polska Zjednoczona Partia Robotnicza, RZPR)8 一黨專政下 的波蘭國內前所未見,在受蘇聯掌控的中、東歐集團共產主義國家之中,也是首 次出現。

團結工聯的出現,主要來自工人階級對政府調漲物價的不滿。1980 年 7 月 1 日,波蘭政府提出肉價上漲案,但立刻引發全國性的抗議。其中工人以和帄並有 組織地的方式,發動罷工抗議,他們沒有走上街頭,反而留在廠內等候政府回應。

他們接受政府的物價調整方案,不過要求先提高工資。雖然當時的卲瑞克 (Edward Gierek) 政府強烈反對,但各事業單位的工人卻早已自行組成委員會,

直接與地方當局協調,並已獲得帄均 5-10%的補償工資。此舉所示,顯現地方政 府早已完全漠視中央政府的存在了。8 月 16 日,格但斯克附近的二十一個事業

7 波蘭國歌歌名《冬布羅夫斯基瑪祖卡舞曲》Mazurek Dąbrowskiego,歌詞由 Józef Wybicki 於 1979 年所作,歌頌將軍冬布羅夫斯基 (Jan Henryk Dąbrowski) 率部從義大利反回波蘭,並與外國佔領 者戰鬥的歷史事件,請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3%A2%E5%85%B0% E6%

B2%A1%E6%9C%89%E7%81%AD%E4%BA%A1,(檢索日期:2010 年 9 月 7 日)。中文歌詞請 參閱:http://www.bolanyu.com/news/view.asp?id=212。(檢索日期:2010 年 9 月 7 日)。

8 波蘭統一工人黨即波蘭共產黨,是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執政黨,從 1948 年開始統治波蘭,

實行一黨專政。波蘭統一工人黨於 1989 年自由選舉中敗給團結工聯,從此失去統治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單位成立「廠際罷工委員會」(Międzyzakładowy Komitet Strajkowy, MKS),此時,

黨中央立刻派卡尼亞 (Stanisław Kania) 協調罷工事宜。他在中央委員會議上毫 無保留地披露黨員參與罷工以及貪汙等內幕,並於 9 月 6 日取代卲瑞克擔任總書 記。9 月 17 日,獨立於黨國體制支配的全國性總工會正式以「團結工聯」為名 誕生。9

波蘭最早的反共產主義運動,在 1956 年尌已經展開。1956 年的波茲南 (Poznań) 暴動反對史達林主義,波蘭的民主精神也從此時開始發揚,然而,這 次的工運人士哥茲卲克 (Lechosław Goździk) 所成立的「十月陣線」(October Front) 中提出之工人自治要求與當局的認知有所差距,因此沒有成功。第二次較大的社 會運動發生在 1970 年 12 月 14 日,當時,格旦斯克的列寧造船廠工人因獲知當 局決定通過物價上漲案,而開始進行罷工、遊行,但因受民兵驅散,工人開始反 擊,燒毀省黨部,並將罷工蔓延至格丁尼亞 (Gdynia),然黨中央早已秘密決議 派出軍隊和坦克鎮壓。隔天工人面對軍隊無情掃射攻擊,造成無數傷亡。接著,

1976 年華沙 (Warszawa) 附近的烏蘇斯 (Ursus) 與拉多姆市 (Radom) 的工人罷 工事件,同樣造成大規模的傷亡。10 這幾件罷工事件雖然都以悲劇收場,但還 是為之後 80 年代波蘭的民主化點燃革命的火種,種下團結工聯揭竿貣義的反動 因數。

團結工聯在 80 年代初期的發展相當成功,在 1980-1981 年,曾迫使波共作 出許多讓步,並使工聯的成立合法化,是在波蘭以及前蘇聯中、東歐集團中前所 未見,也是集團中第一個不受共黨控制的工會。然而,工會代表對共黨的要求愈 來愈多,態度也愈趨強硬,並於 1981 年 9 月 5 日在格旦斯克召開第一次全國代 表大會,發表《告東歐所有勞動人民書》(Posłanie do Ludzi Pracy Europy

Wschodniej),要求國會開放自由選舉、實行工人自治及經濟改革、廢除共黨一

9 周陽山主編,《波蘭》(臺北:遠流,民國 80 年),頁 41-2。

10 周陽山,前揭書,頁 144-6。

魯圔斯基 (Wojciech Jaruzelski) 頒佈「戒嚴令」(Stan wojenny, 1981-1983),並取 締團結工聯工運份子,並於 1982 年 10 月 8 日非法化團結工聯,禁止其任何活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1989 年 4 月 5 日 圓桌會議達成協議

1989 年 4 月 17 日 團結工聯註冊成為合法工會組織

資料來源:洪茂雄,《東歐變貌:劃時代的民主化變革》(臺北:時報文化,民國 80 年),頁 62-4、

周陽山主編,《波蘭》(臺北:遠流,民國 80 年),頁 144-6、

http://www.solidarnosc.org.pl/en/history-in-dates.html,作者自行製表。

由波蘭團結工聯建立的過程,可發現波蘭民族展現自主意識,極欲擺脫蘇聯 掌控,不願再受共黨統治。雖然早期波蘭的民主因數建立在與波共協商物價調整 等政策上,並受波共軍事鎮壓,但此舉已悄悄成為波蘭民主化的源頭,摧生團結 工聯的組成,當然也因為國內外因素的配合,才使波蘭共產黨願意讓步。主要因 素還是因為蘇聯受到戈巴契夫「新思維」政策影響,不再干涉集團成員各自的發

由波蘭團結工聯建立的過程,可發現波蘭民族展現自主意識,極欲擺脫蘇聯 掌控,不願再受共黨統治。雖然早期波蘭的民主因數建立在與波共協商物價調整 等政策上,並受波共軍事鎮壓,但此舉已悄悄成為波蘭民主化的源頭,摧生團結 工聯的組成,當然也因為國內外因素的配合,才使波蘭共產黨願意讓步。主要因 素還是因為蘇聯受到戈巴契夫「新思維」政策影響,不再干涉集團成員各自的發